-
1 # 歷史檔案館
-
2 # 秋葉原2019
先問一句,在當時眾多的諸侯中間,除了曹操還有誰是大漢中興的希望?
曾經士人集團認為只有袁紹才能救天下,因為袁紹屬於他們那一階級的代表人物,根紅苗正,只有袁紹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更何況袁家四世三公,他們一家為了這個朝廷犧牲了太多。
可是袁紹有三不該:1、不該在討董檄文上汙衊獻帝非靈帝所出;2、不該打著擁立劉虞為帝主意,還鬧得滿世界都知道;3、以上兩點決定了袁紹在迎奉獻帝這件事上猶猶豫豫,終於錯失良機。
所以聽其言觀其行,袁紹的所作所為早已暴露本性,這樣的人值得輔佐嗎?
袁紹都是如此,其他諸侯更加不堪(早期的劉備連一路諸侯都算不上)。
相反曹操,他不僅消滅了第一個敢於稱帝的袁術,還第一個迎奉了獻帝,一樁樁一件件都表明了對漢王朝的忠心,還需要證明嗎?
你以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站在曹操的陣營,人家荀彧分明是認為“奉天子以令諸侯”。
在早期,曹操和荀彧之間有著相同的政治理念,他們是同心同德的。
對於荀彧來說,儘管曹操的出身略有瑕疵,儘管曹操的身邊的統治基礎是小地主豪強,但這些對於匡扶漢室來說都是小問題,他更看重曹操的雄才偉略。就好像獻帝早已沒有皇帝的威儀,那有什麼要緊,等到天下一統之後再換一個便是。
關鍵的關鍵是在曹操身上,曹操想當魏公才真正破滅了荀彧的希望,有違禮制,動搖根基,發展到這一步容不得荀彧再自欺欺人,曹操已經變了,而漢王朝已經不可能再延續下去了。因此荀彧的自殺是源於信念的崩塌和理想的破滅。
曹操和荀彧之間是一個本是並肩戰友,卻因現實分道揚鑣的故事。輔佐曹操是正確的選擇,到最後自殺落幕也並不奇怪。至於中途下車的問題,我個人是這樣看的,重臣想要改變門庭,太難了,現實的羈絆太多了。看著曹操一步步的改變,荀彧只能做一個自欺欺人的理想主義者,期望自己慢慢改變他。
-
3 # 淨月暖陽
還是要給曹操正正名!
每每說起“挾天子以令諸侯”,大部份人就會想到,這是曹操乾的事,誰叫他是個“大白臉”的奸臣呢!
其實,這個話不是曹操說的,也不是曹操的謀士說的,這句話的出處,在《後漢書.袁紹傳》,是袁紹的謀士沮授給袁紹出的主意,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袁紹集團雖也號稱“謀臣如雨”,可這幫謀士專好內訌,另一個謀士郭圖找理由把這事給攪黃了,袁紹並未採納。
曹操當時,實力還很弱小,而漢獻帝因為董卓與王允內亂,四處流浪,居無定所,衣食都發愁,安全更無保障。這時曹操的謀士毛玠,給曹操獻上一策,讓曹操出兵去保護天子,好站在道義的制高點,發揚壯大自己的實力。毛玠的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兩句話意思差不多,但態度和初心卻差異巨大。挾,有裡挾,挾迫之意。袁紹四世三公之家,佔據四州之地,為當時最大的實力集團,完全有挾迫天子的實力。那就是第二個董卓,不僅為忠於漢室的各派勢力所反對,也會被心裡不見得忠於漢室的勢力所利用,再大的實力也經不住天下共討之。所以袁紹沒有采納,可見袁紹理解的也是“挾天子”,不挾就沒興趣了。
而曹操是“奉天子”。奉,則是供奉,奉迎之意,把天子高高捧在上面,自己只是行為臣之道,奉行天子之命,南征北討不聽皇帝的叛逆。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自己專權,為個人謀利。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替皇帝辦事。幾字之差,高下立判。所以曹操奉迎漢獻帝定都許昌後,得到了大量仍尊漢室正統的人才的支援和輔佐,這裡面荀彧只是名氣和作用最大的一個。
而曹操,無論是專權也罷,跋扈也罷,最終卻是以漢臣之名謝世的,奉了一輩子漢獻帝,這點無可爭辯!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荀彧從來就是支援的,不僅支援,而且在曹操猶豫不決時,荀彧力勸曹操迎奉大漢天子。
荀彧在勸曹操迎接漢天子時,還列舉了兩個例子:晉文公接周襄王時諸侯如影隨行,漢高祖劉邦東伐項羽時為義帝穿喪服而天下歸心。
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把漢獻帝迎回許昌,自此曹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荀彧跟著曹操真的是因為匡扶漢室嗎?
荀彧最早是去翼州投靠同鄉韓馥,沒到翼州韓馥就被袁紹取代,於是袁紹接待荀彧,但荀彧看出袁紹難成大事,便離開袁紹投奔曹操。荀彧並非主動投靠袁紹的,而當時的袁紹頂著四世三公的頭銜卻想幹另立皇帝,恐怕才是荀彧離開的主要原因。
荀彧投靠曹操時,曹操連一塊地盤都沒有,只是個袁紹上表的東郡太守,荀彧為什麼選擇投靠曹操呢?
恐怕只有一個原因,荀彧看中的是曹操的名聲,而非出身。公元191年前曹操曾經為東漢朝廷辦過不少好事,懲權貴、治貪官、討董卓、打黃巾,這是與袁紹有著根本的區別。
荀彧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志同才能道合,荀彧判斷投靠物件只能依靠名聲,顯然曹操的行為更能接近荀彧的理想。
從此,荀彧與曹操開始了親密無間的合作,曹操主外,荀彧主內,曹操動武,荀彧用文,荀彧的存在讓曹操所挾制的大漢朝廷看上去就像是匡復漢室,哪怕是表面的,至少不會是軍政府。
兩人並肩戰鬥近20年,荀彧不會不明白曹操的用心,可天底下除了他曹操,又有誰會像他荀彧一樣忠心漢室呢?
荀彧死於公元212年,因憂鬱而死,死於曹操稱魏公的前一年,並且荀彧明確反對曹操稱魏公,因反對而憂鬱,因憂鬱而去世,無論如何,荀彧之死與曹操稱魏公脫不了干係。
從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到理想衝突的政治對手,當理想與現實衝突,忠漢與篡漢較量,荀文若唯有以死明志,從此朝堂之上再無一人阻止曹操篡漢。
-
5 # 濁侯
一、可能被矇在鼓裡,畢竟曹操曾言表過自己的志向,是想學衛青、霍去病。可能讓荀彧覺得只要幫其穩定了天下大勢,他定不會謀朝篡位。事實上曹操至死沒有稱帝。
二、對自己過於自信。不難看出曹操一直以郭嘉為軍師,大後方都由荀彧把控,會讓他產生錯覺。信任並且自己掌握了曹操的命脈,其實實際身邊大多有曹操的親信。
三、同僚的情義,一起從有到無,打下江山,說真的,人非無情,荀彧有可能動搖過忠於漢室的決心。
四、家族的利益,荀家產業大都在曹操境內,更有其侄同在曹操麾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的態度很可能會給家族帶來無妄之災。
-
6 # 森林小草
謝邀!荀彧一心匡扶漢室的事個人認為值得商榷,原因有以下幾點:一,荀彧是東漢末年曹操集團傑出的政治家,曹操稱其為吾之子房,甚受曹操的重用,他的建言計謀多被曹操釆用。曹操每每出征在外,荀彧則總是留守後方老巢,如同漢之蕭何。當漢獻帝密令董承等圖謀曹操,事敗後,末聽荀彧為董承等人說句減罪的話,而是由曹操殺掉滅族。二,伏皇后因其父謀圖曹操事露,就牽連到.伏皇后,而曹操直接廢皇后進行幽禁而死。作為漢臣的曹操哪有這樣的權力?廢后在中國歷史上乃是皇帝的家事,只有皇帝自己能廢后。而所謂一心匡扶漢室的荀彧也未聽說出來說一句話,這也叫一心匡扶漢室?三,荀彧人們認為他一心匡扶漢室,只是後來曹操尊魏公,加九錫,位極人臣。以曹操的功績似乎有點妄自稱尊之嫌,因為在曹操的一生他並沒有統一全國,那時劉備,孫權還是割據勢力。荀彧勸阻曹操稱尊,只是為他好。因為曹操稱尊,勢必引起孫劉二家討伐曹操的政治藉口。這正如明朝的朱升向朱元璋建言:廣積糧,高築城,緩稱王一樣的意思。當然《三國志.荀彧傳》是董昭等欲尊曹操國公爵位,加九錫與荀彧計議,荀彧卻仁德之事阻撓,被曹操知道而猜忌。後曹操徵孫權,曹操表奏獻帝要荀彧去勞軍,而留軍中,憂病而死。第二年,曹操稱魏公。四,曹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雄,也是漢未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如果荀彧是一心匡扶漢室,他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嗎?曹操可不是愛養吃裡扒外的人的。荀彧在末得罪曹操之前,一直是曹操集團政治智謀首席人物。之所以說荀彧並不是一心匡扶漢室的人物,而是全心全意為曹操的事業盡心盡力的人物,只是一不小心忤逆曹操的心願罷了。
-
7 # 奇佳說歷史
曹操最初真的是滿腔愛國熱情,一心想要匡扶漢室。荀彧最先在袁紹手下效力,發現袁紹無法成就大業。當時實力最強的就是袁紹、曹操,而劉備尚無立足之地,根本無法和曹操相比。荀彧也一心想匡扶漢室,所以首選曹操了。還有,曹操非常知人善用,禮賢下士,這也是荀彧投靠曹操最重要的原因。
-
8 # 腦洞歷史觀
軍師聯盟裡有一句臺詞很好,荀彧問了曹操一句話:操,你還記得初心嗎?
當你看著銅鏡,還能認出銅鏡裡的自己嗎?
當年的那個曹操,是執劍闖入中常侍張讓府第,行刺不成,揮舞手戟,從臥室殺到廳堂的少年英雄 。
當年的曹操,是北城門執五色棒打死蹇碩叔叔,令奸滑權貴聞風膽寒的鐵面武尉。
當年的曹操,是上書直言,大呼“奸邪盈朝,善人壅塞”的憤怒良吏。
當年的曹操,是大敗黃巾的英勇戰將,,是搗毀淫祠,整治豪強的無私國相。
當年的曹操,是豪言與一獄吏,就可誅殺群閹的智勇校尉。
當年的曹操,是集義兵,眾人皆避我獨往的討逆將軍。
當年的曹操,是千里迎獻帝再扶漢室的忠臣。
我啊,原本只想做一個徵西將軍,率大漢兒郎再通西域。到死之後,我的墓前能夠刻上這一行字: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
如此這般,我心足矣。
可世事它不允許啊,董卓亂了京,群雄亂了天下,亂臣賊子此起彼伏,我要不出來,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我只好出來主持一下局面,匡扶一下漢室。
這個話,很多人信的,何顒見曹操,言: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橋玄亦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個話,荀彧也信。
這位潁川名士,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尋找一個可佐之材,一同把這將傾漢廈再扶起來。
於是,他看到了曹操。
他以為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
可在什麼時候變了模樣?
也許就是迎獻帝於許都吧。
當天子就握在手裡,仰吾鼻息,自己還要聽命於他嗎?
也許是官渡大勝吧。
四世三公,酸棗盟主的袁紹都敗給了我,其時天下,誰與我爭雄?
當曹操準備進爵國公時,荀彧猛然驚覺,自己事奉的曹操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曹操,他的目標不是匡朝寧國,而是再造一個天下。
操,你還記得初心嗎?
記不得了,走得太遠,我早已經忘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
也許記得吧,那一天,我逼著許劭,他說出了我一生的宿命: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我想做能臣,可這天下是亂世,這世間需要奸雄。
那我,就來做一個奸雄!
-
9 # 記者倪好
因為曹操當時看上去是大大的忠臣呀!
人們被《三國演義》誤導了,認為曹操天生奸相,不是一個好人。但其實,曹操從一出場就是典型的忠臣。曹操有幾點可以稱得上忠:
不懼權貴曹操早年舉孝廉入仕,第一個官職是洛陽北部尉,就是個區公安局長。洛陽是京城,大富大貴之人很多,隨便一個都比曹操官職大,但他不畏權貴,打死了犯法的權宦蹇碩的叔叔。京城風氣為之一振。
直言敢諫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企圖誅殺作亂的宦官,失敗被宦官所害。從這就能看出當時宦官權勢熏天,明哲保身的人肯定閉口不言,不摻和這趟渾水。但曹操直言上書,向漢靈帝解釋竇武、陳蕃都是正直之人,被奸人所害。衝這一點,滿朝文武不如曹操一個年輕人。
潔身自好董卓立了漢獻帝,把持朝政,為非作歹,他希望拉攏曹操,但曹操知道董卓不是個好人,跟著他對國家社稷沒好處,不屑與他同流合汙,直接跑回家鄉起兵反董。
迎立漢帝李榷郭汜之流內訌,漢獻帝從長安返回洛陽,下詔讓各路諸侯勤王,曹操第一個迎立漢獻帝。有人說曹操這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是用結果反推原因,搞混了因果。如果真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袁紹在有謀臣建議他迎立漢帝的情況下,還是拒絕迎接漢獻帝?其實當時人們都認為漢祚已亡,沒必要尊敬一個名存實亡的小皇帝。這個時候,只有曹操出面,迎回獻帝,重新樹立了帝王的權威,給漢朝延續了一口氣。
荀彧正是在曹操迎立了漢獻帝后才前往投奔,在荀彧看來,全天下都是想逐鹿中原的亂世軍閥,只有曹操才是忠於漢室的那個忠臣。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
10 # 伏桀
他對漢室自始至終都抱有極其忠誠的態度,他對於曹操的扶持,固然有家室,勢力,名分等等一系列原因,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在於他認為自己的輔佐,能夠改變曹操的慾望和最終的選擇。有一個評價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我相信荀彧的想法也是類似,當國家平定以後,曹操位極人臣,礙於禮制,名分等等問題,就不會再篡朝稱帝。而曹操最早年的時候,的確對自己的野心,並沒有那麼赤裸裸的展示。
這一點,很多人說荀彧根本看不出來,說什麼荀彧是因為曹操的那個“假名分”就跟隨曹操,這完全就是脫離人性和能力的臆測。純粹就是把荀彧的智商和忠心貶得一文不值。曹操的慾望,他的野心,從上到下,無論文武,所有的重臣,沒有一個不知道。但其他人,比如賈詡,完全家是自己混得爽就好;比如程昱,則是隻想證明自我,都不像荀彧一樣擁有如此堅定的漢臣概念。至於武將,那更不用說了。
但這裡又說一句題外話,正因為郭嘉知道,所以郭嘉才一直不肯入仕曹營,最後是被曹操強行徵召的。
所以看到這一點,就不難明白,荀彧為何一直對曹操忠心耿耿,居功至偉,可最後,卻落得個賜死的悲慘結局。因為他忠曹之上,更忠漢。就是這麼簡單的原因。
-
11 # 暮雨夜行歸何處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人稱“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作為曹操手下重臣,輔佐曹操成就了一番事業,而終其一生,荀彧卻一直自稱漢臣,忠心為漢;這一點也是之後他和野心膨脹的曹操分道揚鑣的重要原因,哪位忠心為漢的人,為什麼會為曹操效力呢?
輔佐曹操,心繫漢室。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大漢政權名存實亡,經濟蕭條的不行,就算荀彧再怎麼心繫漢室,但是光憑著一腔熱血和無雙智計是無法拯救大漢政權的,畢竟有軍隊,話說起來才能有力,而他作為一介書生,並無能力和魄力來統帥部隊,因此上他只能輔佐一些真正想拯救漢室的人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而曹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十八里諸侯反董,首倡義兵的就是曹操,最出力的也是曹操,表現的極其出色,雖然在追擊董卓的時候被徐榮殺得大敗,但是他也打出了氣勢。
荀彧看到這麼一個有能力,有頭腦還有軍事資本又忠心護漢的君主,讓心繫漢朝的荀彧看到了興復漢室的希望,因此上荀彧一直死心塌地的幫助曹操壯大事業,目的是為了讓曹操有能力去幫助漢朝重新振作!
而一開始的時候,曹操也真的沒有野心篡漢,他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心一意想把漢室搞起來,因此上,前期的曹操和荀彧十分契合,兩者同心協力,把事業做的風生水起。
有人說曹操本來就是個奸臣,“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小人的做法,投機取巧,一開始就是奔著篡漢自立去的!
我只能說這種觀點,真的是——大錯特錯!
曹操一開始就想篡漢自立?鬧呢?曹操憑什麼啊?一開始自己的勢力還很弱小,旁邊群雄環伺,北有袁紹,南有袁術,西有董卓,東有陶謙;勢力每一個弱的,你曹操現在就想稱帝?不用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隨便一方勢力都能把曹操搞死。
因此上,我認為一開始時候的曹操的目的,只是單純的為了生存和發展事業。
畢竟,大漢政權雖然名存實亡,但是古代君臣觀念那麼深,大家明面上還是很尊重這個大漢天子的。
因此上,前期的荀彧真的是一心一意輔佐曹操,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興復漢室!
而這個人的野心是會隨著自己身份的提高而不斷膨脹的,後期的曹操做了魏公、做了魏王,離著皇帝就差一步了,這時候的荀彧可能早就意識到漢室不可興了,畢竟像他這樣聰明的人,對於這種事肯定是先知先覺的。
至於荀彧為什麼不早早和曹操決裂呢?
我感覺他只是和曹操確實有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並且對漢室再次中興抱有幻想的,畢竟人做到他那種層次,生死對他不算重要,更重要的是個人政治理想的實現,而當曹操一步步的走向巔峰的時候,荀彧懂了曹操慢慢膨脹的野心,發現他膨脹到了自己無法接受的地方,因此上,他不能在允許自己不做漢臣,做魏臣!
因此上,他選擇了死亡……
-
12 # 容我漫溯
我們來看怎樣才算忠心漢室。
《三國演義》有一人物名叫吉平,據考證,他的原型是漢末醫官吉本。因曹操越來越桀驁恣肆,獻帝欲有所作為,於是下“御帶詔”,意圖靠取巧手段做掉曹操。國舅董承受詔後與皇叔劉備、御醫吉平密謀,打算借給曹操疹病之際由吉平施藥毒殺曹操。事情敗露,曹操誘捕吉平,酷刑拷打,追究主使。吉平大罵:“曹操逆賊!”、“天使我來殺逆賊!”。在酷刑之下,吉平身上甚至沒有了容刑之處。最後吉平被截指割舌、觸階而死。
在普遍意義上,吉平這樣為政治執念而獻身的卑微的小人物,代表了一種為他們意識裡的正義而捨生忘死的精神。在這裡,吉平是忠於漢室的人,他一心為了皇帝、為了漢室江山,不惜生命,渺小而偉大的小人物。
當然,忠於漢室的大有人在,方式表現也形色不一,比如禰衡、孔融……而不管如何衡量,荀彧卻不是。
真的,荀彧不是。
忠貞與否,一看本心,二看行動,無非二者。而心性無痕,往往是必須要透過行為才能確定。
魏書載“……荀文若,以為非曹操莫與定海內,故起而佐之。”在董卓亂政下棄官逃離京城後,先是投奔袁紹,察覺袁氏並不能“成就大業”,荀彧發現了曹操的出類拔萃,認為他具有平定海內的品質和條件,就轉而投了曹操。那麼首先,荀彧選擇服務物件來看,並不是以志於復興漢室者為標準的。曹操接見荀彧坐談之後,稱讚“吾之子房也”,其心昭然,子房可是輔佐劉邦開創帝業的。而在荀彧投曹操時,象吉平所說類似“曹操逆賊”的名聲,天下很多人已經在傳揚了,誰也不會矇在鼓裡。
陶謙死後曹操欲取徐州,荀彧以“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都是首先選擇了穩固的後方而進退自如來勸曹操以兗州作為根據地首要經營。他的計謀是出於為曹操經贏得天下而制定的。
建安元年,曹操擊破黃巾義軍,荀彧獻策“挾天子以令諸侯”,認為如此可以得到三點好處:一是奉主上以安民望,大順;二是秉至公以服群雄,大略;三是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這樣能達到什麼目的呢?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這麼幹,誰也不能拿你怎麼樣。多麼明瞭。荀彧作為曹操最重要的謀臣之一,並沒有試圖促進曹操方面靠攏皇帝、謀求鞏固中央政權。甚至曹操曾經一度將軍國大權交由時任侍中、尚書令的荀彧放在朝庭居中坐鎮排程。或許荀彧打算靠曹操統一天下,眾望所歸時再翻回來將權力交還獻帝,然後指望曹操做一個高尚的華盛頓?是曹操傻還是荀彧傻?亦或你我傻?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來了。既然荀彧是純粹忠於曹操集團,又因何故反對曹操稱公加九錫呢?因為縱觀輔佐曹操以來,荀彧所定策略幾乎皆是“王道”!他所圖的,是助曹操以仁義救天下,認為天下平定,神器自至,該是你曹孟德的,到時候自然會來,你如果伸手過早,與反賊何異呢?在這件事上,我們是否可以拿范增對於楚王項羽的恨鐵不成鋼來譬擬呢?
事實上曹操無視荀彧的反對,急不可耐的加錫進爵,在後來的政治軍事生涯中確實為自己帶來了了很大的被動——畢竟漢室未亡,它是我們共同的旗號,你曹阿瞞悍然越軌,狂妄幾乎可以比肩當年的安樂公王莽了。終有漢一朝,異姓稱公者無外此二人,何況誰願意看你座大,於是內外平空增加無數反對的聲音和阻力。這大概也是荀彧早已經預見到的,奈何曹操被頭風病折磨的失去耐性,也容不得考量反對意見的正確與否了,乾脆就疏冷了荀彧,致其鬱鬱而終,倒也給他留了一個貌似忠於漢室的形象。
當然,忠誠漢室與否,絕對不是評價三國時期任何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我們只是就事論事。曹操奸雄,承襲漢祚的劉備也未嘗不是梟雄。
對荀彧這一人物的看法,得於《三國志》荀彧傳的思考推導,也受益於某些前輩大家的分析。
回覆列表
在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的崛起和曹魏的建立,離不開眾多謀士的相助。在曹操的眾多謀士中,荀彧所起到的作用,幾乎是無可替代。東漢末年名士何顒曾評價荀彧為:“王佐才也” 。而曹操則直接將荀彧稱之為“吾之子房也”,將荀彧和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相提並論。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一統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漢獻帝劉協”等。
不過,在東漢末年,荀彧一開始投奔的是主公卻是袁紹,後來則選擇捨棄袁紹,輔佐曹操的。那麼,問題來了,荀彧為何捨棄袁紹,投奔弱小的曹操呢?荀彧是在公元191年投奔曹操的,彼時,曹操連一州之地都還沒有佔據,所以吸引荀彧前來加入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董卓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後,荀彧痛恨董卓的篡權,於是棄官歸鄉。時冀州牧同郡韓馥派人接荀彧,到冀州後,冀州已為袁紹所得,袁紹見荀彧來,待之為上賓。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不過,雖然被袁紹待之為上賓,荀彧卻認為袁紹最終不能成大事。而這,成為荀彧捨棄袁紹的重要原因。
雖然當時袁紹擁有冀州這一強大的地盤,加上出自“四世三公” 的袁氏,促使袁紹在天下豪傑中具有較高的威望。但是,荀彧很可能看出了袁紹在性格上的弱點,所以選擇離開這位主公。《三國志》中記載,荀彧曾評價袁紹:“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在荀彧看來,雖然袁紹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但是,袁紹卻懂得如何使用人才。進一步來說,荀彧之所以離開袁紹,應該也是認為自己在他手下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
二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吾之子房”。於是任荀彧為別部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值得注意的是,在荀彧投奔曹操的時候,後者嚴格來說還有一個立足之地。直到一年後,也即公元192年,因為兗州牧劉岱陣亡,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這才讓曹操擁有一個逐鹿中原的地盤。既然當時曹操這麼弱小,也即遠遠比不上曹操,為何荀彧還要投奔他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很可能和兩人的出身存在直接的關係,或者可以說這件事情和荀彧的妻子存在一定的關聯。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在漢末三國時期,宦官之後成為曹操時常被人攻擊的地方。
三
比如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陳琳作《為袁紹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其中就強調了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為此,曹操也覺得這是一個不光彩的地方,所以經常強調自己西漢丞相曹參的後人。與此相對應的是,荀彧雖然出身潁川荀氏這一世家大族,但是,因為荀彧的妻子,荀彧也和宦官產生了聯絡。·
《三國志》中記載:“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轉以與彧。父緄慕衡勢,為彧娶之。彧為論者所譏。”
東漢末年,中常侍唐衡這位宦官,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傅公明,後者不願意,所以就許配給了荀彧。荀彧的父親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是為唐氏。因為這件事情,荀彧被周邊的人所譏諷。由此,雖然荀彧是妻子出生於宦官之後,但還是遭到了身邊人的譏諷,從而和曹操擁有了同樣的難言之隱。
四
最後,正是因為這一情況,導致荀彧和曹操可謂“同病相憐”,因此,不僅荀彧願意投奔曹操,後者對於荀彧的到來,也是非常開心。就好比有一天你考試沒有發揮好,這個是有人我也沒發揮好,同樣的情況,無疑會拉近兩人的距離,從而帶來共鳴,這也是人之常情了。並且,在筆者看來,荀彧當時投奔曹操,也不是說就一定要跟隨後者,如果曹操不合適,荀彧也會像離開袁紹一樣捨棄曹操。
但是,曹操不僅非常重視荀彧,其後來的表現也贏得了荀彧的認可,比如果斷拿下兗州,擊敗黃巾軍等,顯示出具有成為東漢末年最強諸侯的潛力,這應該也是荀彧堅持輔佐曹操的重要原因。不過,非常可惜的是,荀彧和曹操的相互配合,坦誠相待,在公元212年走向了終結。彼時,荀彧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遭到了曹操的疏遠,最終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而荀彧的去世,可謂曹魏的一個重要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