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位教師
-
2 # 約定三世成雙
謝邀!你這裡特別說明了中學建立,這讓我有點不是很理解,學生學籍號應從幼兒園入園或小學入學初次採集學籍資訊後開始使用,一人一號,籍隨人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有機銜接,終身不變。學籍號分臨時學籍號身份證號前+L,正式學籍號身份證號前+G兩種,兩種學籍號具有同等法律效應,臨時學籍號可以申請轉為正式學籍號。我家兩小寶一個是臨時的,一個是正式的,臨時的九月份高一了,到時候想準備幫他申請轉正式的
-
3 # 依然棒棒糖
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這個可以放心。
只要是取得了正規辦學資格的民辦中學,每年上級教育局都會根據本地畢業生實際情況和本地中學的辦學規模,給民辦中學分配一定的招生計劃。民辦中學只要是在招生計劃內招的學生都可以辦理正常錄取手續並解決學籍問題。這個招生錄取和建學籍的流程與公辦中學沒有差別。
需要注意的是:在報考民辦中學前家長一定要了解其是否具有辦學資質,當年是否有新生招生計劃,這個可以到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和計財科查詢到。沒有辦學資質的民辦中學違規招收的學生,首先肯定畢不了業,其次中考或高考報名都無法透過。這個事情之前有的地方就出現了的。
另外中學的學籍不是新建的,其學籍是從下一級學校透過升學考試招生錄取後遷移過來的。中國只有小學一年級才能建學籍,所有的學籍資訊都是在小學新建錄入的。有的因為年齡不到六歲可能到二年級才學籍。
民辦中學學籍與公辦中學學籍是一回事。
-
4 # 風歌飄揚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民辦中學是在政府的允許下,條件達到政府規定的標準,才可以成立的學校,那麼,錄取的學生所建立的學籍和公辦學校是一樣的,這個不用擔心。
學籍就像一個人的身份證,伴隨孩子的終生,在全國是通用的。
現在,從幼兒園開始,學生就辦理學籍了,有的不具備條件的幼兒園,大摡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辦理的。
這樣做,好!對學生的學籍管理規範起來!有利於教育制度的完善。
-
5 # 超能老師肖肖
你好,非常樂意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我兒子當時讀高一的時候也是去了一所民辦學校,學籍號跟公辦的一樣,都是之前在小學時建的那個號。不過如果以後想轉到公辦學校就困難了,我們這邊的教育局迴應說,民辦學校就只能轉民辦,進不了公辦學校,所以我兒子高二轉回來時也只能進當地的一所民辦學校,至於你們那的情況我也不清楚,只能是給你個參考。
回覆列表
只要民辦中學是合法合規建立的,並且招生環節沒有違規行為,學生的學籍和公辦學校是一樣的。
當然,這裡說的學籍,不是民辦中學自己私下弄的學籍,而是在省學籍資訊管理平臺統一錄入、生成的那種學籍。具體來說,可以分成初中與高中兩個階段。
初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無論在哪個學校上學,學生都會有學籍的。一般來說,教育部門會給民辦中學具體的招生名額,明確可以招多少學生。給的招生名額數,也就是以後建學籍的上限人數。只要是名額之內的學生,都會有學籍的。
當然,也可能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學生招多了,超過了給的名額數。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有兩種解決方式。一是追加一部分學籍,讓民辦中學給他們註冊上。二是把學生轉到其他學校,由其他學校給他們註冊。
別管哪種情況,學生都會有學籍的。畢竟是義務教育階段,不會出現學生無學可上的局面。
高中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情況和初中就不同了。想上高中,是需要透過中考的,並不是學生想上就能上的。通常情況下,各地教育部門都會確定一個最低分數的控制線。
民辦中學招的學生,必須是在最低控制線之上的學生。低於這個線,教育部門不會給他們註冊學籍。沒有學籍,以後就沒有畢業證,也不能參加高考,學校屬於違規招生。
由於不是義務教育階段,多招的這部分學生,也就不能再上學了。如果學校收了學生的費用,也要全部退還。
再者,由於存在違規招生,學校還可能會受到教育部門的處罰。比如,限制學校明年的招生人數。對於民辦學校來說,這可是天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