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揚教育說

    我家是男孩子,他的學習成績在班上處於中等水平。成績不拔尖,但也不差,這個狀態持續了四年之久。家長著急嗎?肯定著急呀!可是,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家長著急也沒有用。

    1、為什麼孩子的成績處於中等水平?

    (1)缺乏競爭意識。

    男孩子在這方面表現較為明顯,原因在於男生髮育較女生晚,思想比較單純,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缺乏競爭意識。

    (2)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因為思想較為單純,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3)學習習慣有待改善。

    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稍微遜色一點?多半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比如說課前不預習、課後不能及時複習、作業不能及時糾錯等等。

    2、如何幫助孩子改變現狀?

    (1)多陪伴。

    我們的孩子智商正常,身體健康,學習基礎不差,只是成績稍微落後一點,只要稍微努力,孩子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家長要靜下心來,等待花開,多給孩子一些陪伴。

    (2)陪孩子一起學習,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

    家長要幫助孩子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及時糾錯的好習慣。細節決定成敗,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樹立信心,從而改變現狀。

  • 2 # 郝峰濤

    《高考小改變,教育大發展》

    人的成長規律決定考試,而非考試決定人的成長。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以某一方面為核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大量而無用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論二:孩子們各有天賦和興趣,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天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論三: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四:天才高於優科,優科高於均科,均科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所以,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均科觀。天才源於天賦,優科源於興趣,均科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鴨式和應試觀,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給天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高考的一小步,將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四,學習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方向,所有強加給孩子的學習目的都是陷阱,因為孩子的未來只屬於他自己!

    教育要想從功利迴歸常態,就當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這才是復興的希望。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門門成績優秀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優科的普遍性,不是壞事,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4,民國大師的特點:優文科(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5,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6,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7,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8,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 3 # 小米老師帶你學好數學

    培養一個學習“中不出溜”的孩子,有那麼難嗎?我是一個大一的家長,我個人認為,完全是可以成才的。因為我兒子在小學成績就中等。到了初中,成績突飛猛進,順利考入我們這裡的重點高中。現在已經是大一心生了。陪孩子一路走來,我有一定的發言權。相信我,各位家長,一定可以的。

    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學生在小學低年級段、中年級段學習成績不好也不壞,排在班級中等的位置。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後,成績一下子掉得非常快,有的孩子甚至能墊底兒。當然,成績直線下降有很多因素,沒有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是導致學習下降的主要原因。

    有些家長因為在低年級階段沒有好好關注過孩子的學習,想著小升初的時候,努努力,抓一抓孩子的學習,各種補習班一報名,有成功逆襲的可能嗎?學習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基礎沒有打好,也有逆襲的可能,但都只是小機率事件。大部分都不會逆襲,中等成績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基本到了高年級,成績都掉得很快。

    1、 凡事沒有主動性

    很多學習成績中等的孩子,在家長的監督下,可以保證學習進度。比如,家長如果管一管,孩子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績就好一些。家長稍微鬆懈,孩子的學習成績就下降了。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沒有主動性。家長說,要寫作業了。孩子就去寫作業。家長說,要複習,孩子掏出書本複習。孩子的被動不光是體現在學習上,生活中也是,只要不斷地在家長的要求下,孩子才會去做事。沒有自己主動完成的意識,這樣的孩子,就算是上100個補習班拔高成績,也無法逆襲。

    2、 凡事沒有獨立性

    有的孩子,因為家長要求過於嚴格。膽小謹慎,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凡事需要家長來安排,幾點寫完作業、幾點去練習鋼琴、什麼時間可以玩、睡前看什麼書,都需要家長來替孩子做決定。如果家長忘記了,或者孩子沒有達成家長的要求的,就會接受懲罰。造成孩子不會思考,沒有獨立決斷的能力,甚至有訴求也不敢表達。要培養孩子有獨立性,需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如何來承擔一些屬於小學生應該承擔的責任,現在寫個作業,父母可以輔導你,今後上了高年級,寫作業是自己的事,需要自己完成。

    3、 凡事沒有自主性

    什麼是自主性?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最常見的沒有自主性的小孩,上學了,沒帶作業,找老師藉手機,打給媽媽。媽媽或者奶奶再來送東西,老師批評或者媽媽批評滿不在乎,甚至責怪奶奶送來太晚了。這樣的小學生,哪怕是尖子生,我都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好好嚴厲地教導他。讓學生明白,什麼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很多家長搞不清楚狀況,專門和單位請假,給孩子送作業本。通常我都會和家長說,沒必要這樣,他不帶作業,我會懲罰他。作為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的工作。可是很多家長不瞭解,認為忘記帶學習工具,我送來就可以了。這個老師事真多。

    初中高中都是學習的轉折點,隨著知識點的難度增加,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很難支撐一個成績中等的孩子,逆襲成為尖子生的。為什麼要看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的性格中缺乏以上三點,建議家長還是別幻想孩子能夠逆襲了,好好培養學習習慣再說吧。關於成績中等的學生如何才能逆襲成為學霸?大家都有什麼想說的?

  • 4 # 靜如凡心

    天生我才必有用。學習好壞只是反映了孩子一方面的能力,而成才是由多方面能力和因素促成。馬雲和比爾蓋茨,學習成績都屬於中不溜,你能說他們不是人才嗎?

    另外,還是要先培養孩子怎樣做人。要成才先成人。一個懂事,有責任心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怎樣做好。

    家長也要端正心態。學習好壞,只是相對的。必竟學霸只是少數,只要孩子還在學,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少指責,多鼓勵,一齊幫孩子想辦法,才是家長應該做的。

  • 5 # 毛剪秋蘿

    孩子學習中不出溜,家長先彆著急,因為孩子成才的道路還長著呢。

    反過來說,現在學習撥尖的孩子,也不一定就能成才。

    所以家長不如靜下心來,培養孩子的品德性格、學習習慣,這些品質在孩子成長過程、長大成人後,都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為什麼說品德性格重要呢?因為好的品德和性格,會讓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上進心,不容易被困難嚇倒,也不容易被不良因素誘惑。下面列出40個優秀孩子應該有的好品質,您可以看一下孩子已經具備了哪些,哪些還欠缺。

    1、 仁愛 2、 公正 3、 誠實 4、 謙卑 5、 責任 6、 自律 7、 接納 8、 感恩 9、 合作 10、服務 11、熱情 12、慎重 13、知足 14、專注 15、主動 16、憐憫 17、分享 18、順服 19、堅定 20、溫柔 21、勇敢 22、敏銳 23、創造 24、果斷 25、勤儉 26、有序 27、信心 28、勤奮 29、忠誠 30、寬恕 31、細緻 32、清潔 33、忍耐 34、毅力 35、尊重36、警醒 37、慷慨 38、可靠 39、積極 40、莊重

    當然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培養出這麼多好的品質,培養孩子都是任重而道遠,只有靜下心來,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走穩來,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

    其次是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後複習,再做作業。預習時,不懂的,鉛筆寫出來或用標籤紙寫出來,上課聽老師講解。鼓勵孩子多提問,這樣可以幫助孩子保持專心,並且提高他的自豪感,讓他有持續學習的興趣。寫作業前先複習,這樣作業才能寫得好,寫好了老師評分高了,也有助於孩子提高自信心,增強學習興趣。平常多帶孩子讀些有益的課外書,最好結合實際生活,給孩子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或者實地考察一番。孩子感興趣了,他自然而然就想學了。

    家長在工作中,應該也是常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的,可以讓孩子看到你勤奮學習的樣子,給孩子以動力。很多技能,其實是工作後實踐中不斷摸索中學習提高的,所以即使學生時成績不撥尖,但只要有學習的習慣和勁頭,成才是遲早的事。除非您認為非得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才算成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控制飲食,每天步行十公里可以起到減肥作用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