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呱群眾看影視
-
2 # 美食李辣椒
你好
首先我們看看區別在哪呢?
:
早稻米一般腹白較大,硬質粒較少,米質疏鬆,品質較差,而晚稻米則反之,品質較好,生長時間長,蛋白質積累得好
1、早米:由於早稻的生長期短,只有80至120天
2、晚米:由於晚稻的生長期較長,約在150至180天,並在秋天時節成熟,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米質結構緊密,煮熟的飯吃起來,質地細膩,粘稠適中,但實際上從米粒的營養成分測定,早米與晚米中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均相差無幾。
-
3 # 雞湯音樂
大米好吃與否,一是看品種,二是看生長期的長短,一般生長期長的大米比生長期短的好吃,晚稻比早稻的生長期長。
另外跟天氣有關的,早稻米感覺不好吃,是因為上半年多雨,這樣的天氣種植出來的稻穀煮出來很爛,沒有嚼勁,因為在沒有收割時就已經吸收了很多水分;晚稻米好吃因為下半年的天氣比較乾燥,這種天氣種植出來的米會好很多,煮出來的米粒很完整,吃起來有嚼勁。
因此晚稻一般比早稻好吃。
-
4 # 亦飄零玖
水稻是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種植水稻就當前的糧食生產能力看,早稻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其它品種尚難補充或替代的。水稻種植,南方一年可以種兩季,即早稻和晚稻。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並不單一追求水稻產量,而是追求水稻口感,有人說晚稻米比早稻米更好吃,是什麼原因的呢?以下因素有必然關聯。
一是品種不同。早稻一般用秈稻作品種,株植較高大。早稻播種是在春季,夏季豐收。春季雨水比較足,太Sunny反而就比較少,此時種下水稻,在前期水稻生長也比較慢。在水稻開花到結稻穀時,也是春夏交接期雨水多,稻穀在這個時間的結穗,雨水常常把稻穀灌飽和,所以種出來的水稻就會缺少了很多營養成分。煮熟後的米粒松疏,吃在口中成渣泥狀,沒有粘性,味覺平淡,口感比晚米要差。
而晚稻在我們這裡一般種植“雜優”為主,也就是雜交水稻,但是晚稻大米通常是對光敏感,在夏至之後日照漸短的情況下,誘導開花,生長週期長,營養物質累積多,灌漿飽滿,口感也會好一點。至於具體種什麼依個人喜好選擇。不管什麼品種,晚米的口感細膩柔軟,圓潤而光滑,貼上度很強,有一股淡淡香甜軟糯的感覺。
二是生長週期不同。時間的長短決定了稻穀的成熟程度。一般早稻大米的生長期為90-120天,晚稻大米為150天到140-170天。眾所周知,在自然界中越是熟透的果實越好吃,水稻也不例外。早稻的品種只適合7月之前生長,這是他獨特的品性決定的事情,離開這個時間節點它就會失去生長髮育的能力,所以這個時間只有100天左右,那麼它的穀粒很難熟透,所以在收割早稻的時候還有些淡淡的青綠色,這就是沒熟透,肯定口感不好了。
而晚稻的生長週期140天左右,比早稻整整多生長了一個多月,收割的時候就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這時候的晚稻已經粒粒飽滿,金黃一片,它經過了長時間的光合作用。所以水稻得到的平均溫度越高,光照時間越長,光照強度大,光合作用產物越多越豐富。水稻的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包括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等等。這就是晚稻大米比早稻大米好吃的主要的本質的原因。
所以品種的不同,季節和生長週期的不同,是決定了早稻米不如晚稻米好吃。總之,晚稻大米比早稻大米好吃的主要原因是種植過程中的溫度和光照不一樣形成的。
-
5 # 開心藥
稻米的肖費主要以口糧為主,稻米主要分早稻,中稻,晚稻三種稻米。
1,早晚稻根本的區別在於對光照反應的不同,早稻對光照的反應不敏感,在全年各個季節種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對短日照很敏感,嚴格要求在短日照條件下才能透過光照階段,抽穗結實,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變形成的基本型,早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溫光條件下分化形成的變異型。
2,一般早稻生長期為90~120天,晚稻生長期為150~170天,它們的播種期和收穫季節,由於各個地區氣候條件的不同,也有很大差異,由於生長期長短和氣候條件的不同,同一型別的稻穀的品質也表現出一些差別。
總之由於晚稻生長期長,吃起來的感覺就是比早稻好。
-
6 # 張廚匠
所有農作物都是這樣的,早稻生長期短的原因也佔一部分。
而山裡生長的玉米需要的生長期近6個月才成熟的,如果平原如的河南的許昌一帶,氣侯條件好,Sunny照射時間長,氣溫也比較高些,生長期就是100天就成熟了。
這種100天成熟的玉米真不如山裡面近6個月成熟的玉米好吃,山裡面的玉米氣候白天的氣溫高,到了晚上氣溫很低,也就是氣溫的落差很大,不利於玉米的生長,而且成熟的週期長。但這種玉米吃起來真的非常香,就是煮成粥也能飄出很遠的香味。
當然吃起來非常棒。
相同的草黴也是這樣的,如果想產量高時間短就成熟的草黴,吃起來沒有香甜很濃厚的感覺。知道這些後,我一般會在最近幾天天氣氣溫下降了幾天,我才去大棚裡採購草黴。如果最近幾天的氣溫很高,草黴的產量也會很高,但草黴吃起來甜度就會降低,小孩吃一口就放棄了。
大米如果是南方產的,真不如北方產的好吃原因也在這裡,1989年的時候,我學習廚師,而我的師傅是廣州來北方的,他們吃著北方的大米後,感覺南方產的大米就沒法吃了。原來還有這麼好吃的大米呢?
現在不一樣了,運輸業發達,南方也可以購買到北方產的大米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快速生產出來的東西,有時候不如慢功出的細活好。
-
7 # 羊城美食ing
早稻米一般腹白較大,硬質粒較少,米質疏鬆,品質較差,而晚稻米則反之,品質較好,生長時間長,蛋白質積累得好,而且過冬,所以米的油性大,營養價值更高,會更好吃一點。
1.早米:由於早稻的生長期短,只有80至120天,所以生產出來的早米,米質疏鬆,腹白度較大,透明度較小,缺乏光澤,比晚米吸水率大,粘性小,糊化後體積大。所以,用早米煮成的飯,吃起來口感差,質乾硬,易出現飽腹感。早米中含的稗粒和小碎米比晚米多,一般說來,早米的食用品質比晚米差。
2.晚米:由於晚稻的生長期較長,約在150至180天,並在秋高氣爽的時節成熟,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因此它的晶質特徵好,如米質結構緊密,腹白度小或無,透明度較大,富有光澤,煮熟的飯吃起來,質地細膩,粘稠適中,鬆軟可口。晚米中的稗粒和小碎米的數量相對於早米中的數量少。晚米為大多數人所愛食,特別是老年人。
但根據米粒的營養成分測定,早米與晚米中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均相差無幾。
回覆列表
嗯,確實。
因為這跟天氣有關,早稻米不好吃,是因為上半年多雨,這樣的天氣種植出來的稻穀煮出來很爛,沒有嚼勁,因為在沒有收割時就已經吸收了很多水分;
晚稻米好吃,煮出來的米粒很完整,吃起來有嚼勁,那是因為下半年的天氣比較乾燥,這種天氣種植出來的米會好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