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上清晨的那一縷陽光
-
2 # 比禾觀史
首先劉伯溫和諸葛亮都是文化人,大知識分子,但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可以分析分析,對比對比,然後看看到底哪個的文化程度更高,哪個更有學識。
劉伯溫:一統天下劉伯溫,政治生涯是完美的,正是在他的幫助之下,朱元璋才統一了天下,驅逐了元政權,恢復了漢之統治,使天下重歸正統。如果從政治出發點上講,劉伯溫對中國的貢獻可是要比諸葛亮要大得多得多。
劉伯溫書法
在文化上,劉伯溫又有什麼表現呢?
少年時代:非常聰明,絕頂的聰明,時贊其“7行俱下”,就是過目不忘,一目七行,而且蒙學讀的是艱深難懂的《春秋經》,而且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舉一反三。12歲就考中了秀才,相當於現在考上大學了。與現在的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們有得一比。
青年時代:17歲離家遊學,學習程朱理學等儒家文化,又博覽群書,23歲一舉考中進士,這個就相當於現在的院士級別了。
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文化成就:劉基的思想,融匯了儒家、理學各派,對明朝的學術思想具有巨大的影響,大到影響了其走向。
明初詩文三大家: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誠意伯文集》,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堂堂的《燒餅歌》據說直接預言了清朝的命運。
諸葛亮三分天下諸葛亮,寫完劉伯溫,我們再來看看諸葛武侯的文化成就。
由於諸葛亮生在三國,當時還沒有科舉制度,所以諸葛亮也就沒有考秀才,中進士。那時是世家豪族統治著文化界。而諸葛亮所在的諸葛家族,也是當時世家望族之一。所以諸葛亮的文化底蘊也一定不低。
少年時代、求學時代:不可考
青年時代:27歲出山幫助劉備,《隆中對》天下名篇,更是歷史上少有的戰略傳奇;
文化成就: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但估計沒有成冊,畢竟諸葛亮一輩子的最大志向不是做學問寫文章,而是恢復漢室,統一天下;
科學發明:孔明燈、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孔明鎖等,諸葛亮還是發明家。
諸葛亮書法綜上所說,從文化水平上比較的話,劉伯溫是科班出生從秀才、舉人、進士,可以說是當時的文壇泰斗,而由於其博覽群書,精通詩文、諸葛亮還是無法與之相比的。但諸葛亮志不在此,也無可厚非。
劉伯溫相當於院士級別,文化界的領袖。而諸葛亮的文化水平相當於現在的博士後級別。
大家以為呢?誰的文章寫得好,誰的書法好看?
-
3 # 蘭臺令君
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都堪稱“神算”。事實上雖然歷史上的他們不如民間說的那麼神乎其神,但也的的確確算得上是頂尖的人才,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至於這個文化水平嘛,自然也是相當不錯的。不過由於時代的差異性,還真沒法以現代的標準去衡量,咱們只能關公戰秦瓊地說個大概。
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咱們先來說說諸葛亮,孔明出生於官宦之家,雖然父母早亡,但是在叔父諸葛玄的撫養之下,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諸葛亮讀書的態度與周圍人的截然不同。《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也就是說諸葛亮讀書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掌握具體的知識結構。而他們的仕途也正如諸葛亮所說的“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而諸葛亮觀其大略的特點,在遇到劉備的時候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從此出山成就了一番事業。
不過諸葛亮在讀書時代其實並不被別人所看好,原因可能是別人覺得他自視甚高,有點自不量力(雖然歷史證明他對自己的判斷應該算是比較準確的,不過有些話雖然是實話,但聽著還是讓人不舒服)。不過也有人對諸葛亮的才能表示佩服,比如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後來連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也認為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等於也是為諸葛亮做了背書。當時並沒有什麼科舉考試,所以沒法從學歷的角度去衡量諸葛亮,但他的文化水平依然是毋庸置疑的,我覺得應該不會比現在的文科博士生差吧。
劉伯溫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生而劉伯溫與諸葛亮相比也是不遑多讓,而且他還是個神童,12歲就考中了秀才,據說一部晦澀難懂的春秋經,他沒花多少功夫就讀完了。和諸葛亮不同的是,劉伯溫讀書不僅能夠背誦如流,而且可以根據文章的意思,言前人所未言,這一點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23歲差不多是我們現在大學畢業的時候,而這個年紀的劉伯溫已經上元大都參加會試了,而且一舉考中進士。當時元朝的統治已經出現了鬆動,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因此劉伯溫並沒有馬上當官,而是在家賦閒三年,後來才當了個正八品的江西高安縣丞,協助縣令處理政務。大家不用覺得奇怪,一個進士怎麼才當了那麼小的官,因為當時元朝政府對於漢族的知識分子並不信任,因此劉伯溫就算是考中進士也當不了大官。
至於劉伯溫的水平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我想這就比較好判斷了。我覺得應該等同於博士生畢業的水平了,在科舉考試的體系中,透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也就是說劉伯溫已經通過了當時社會中難度係數最高的考試,就考試難度而言絕不亞於甚至要超過我們現代的博士生考試或公務員考試,這能考中進士的是萬里挑一的學子了。
-
4 # 比爾吉沃特養爹人
諸葛亮比較厲害。在《明史》中,劉伯溫(劉基)被排在李善長之後,與其他謀士並列,這個排名如果放在《三國志》,大約相當於曹操手下郭嘉、賈詡的地位。個人能力:諸葛亮是劉備唯一的軍師。雖然之前劉備還有過徐庶和龐統,但是諸葛亮加入時徐庶已經走了,龐統才幹了幾年,還沒有很大成就就死掉了,這兩個人的重要性自然無法跟諸葛亮相比。諸葛亮作為劉備唯一的軍師,輔佐劉備從喪家之犬,飛黃騰達成為三分天下的『先主』,其才能之強,大有『捨我其誰』的氣概。而劉伯溫呢,他是朱元璋很多個軍師的其中之一,而且在歷史上,劉伯溫的重要性還低於李善長。如果說劉伯溫是張良,那麼李善長就是蕭何,而諸葛亮是把這兩個角色都自己一個人演完的。朱元璋的奪取天下,得益於很多謀士各自的出謀劃策,劉伯溫只是其中之一,而沒有達到諸葛亮『如魚得水』的地步。雖然民間傳說和歷史小說把劉伯溫吹噓得神乎其神,幾乎是諸葛亮再世,但是即使只討論小說,劉伯溫也只是諸葛亮的翻版,並沒有超過。
-
5 # 酒翁
這個題目非常的有意思,在回答了不少三國和明朝時期的問題後,終於碰到了將兩位神人放在一起作比較的題目了。
熟悉三國時期和明朝歷史的人,對諸葛亮和劉伯溫就不會陌生,兩人可稱得上是個神人,有著未卜先知的本領,兩人也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但牛B的人物遇到一起,咱們就喜歡給他們排排序,看看誰最厲害。
諸葛亮和劉伯溫兩人都處在一個亂世,東漢末年與元朝末年,各路起義兵頻繁湧現 ,但這兩個亂世,卻不在同一個等級上,諸葛亮所處的亂世,我們所知道的就有十八路諸侯,就有江東的孫策、孫權,就有梟雄曹操,這些人中,雖然最後孫權和曹操比較出名,但劉璋、董卓、張魯等,都不是善茬,能力也自然不低,而反觀元末的亂世,朱元璋所處的時期,大家耳熟能詳的,也就是郭子興(還是朱元璋的老丈人),張士誠,陳友諒等,這幾路農民兵,雖說到最後都壯大起來了,但這些人的綜合實力與東漢末年的那些諸侯相比,真的不在一個等級。
大環境,諸葛亮所處的亂世想成事比劉伯溫難多了,說完大環境,咱們再說對手,三國時期的能忍,想必都不用我說出來,早就被各位友友們說爛了,周瑜啊,司馬懿啊,郭嘉啊,龐統啊,哪個拿出來不是當時所處大集團的頂級人物,哪個沒有讓諸葛亮頭疼過?而劉伯溫時期呢?能說的上號的人物,真的少,少到一雙手都數不全。
這就好比,諸葛亮都是在和研究生,博士,博士後打比賽,而劉伯溫則是再和高中生打比賽,無論是激烈程度,精彩程度,還是對抗程度,都會降好多。
說完大環境和對手,咱們再來說自己所處的小環境,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在遇到劉備之前,就是是個種地的農民,後來有了精彩的“隆中對”,才有了後來的一系列運作,但紙上談兵誰都會,真正的是要落實到實處,看看諸葛亮輔佐的劉備,當時是什麼背景:簡直就是毫無自己的根據地及隊伍,可以說劉備當時自己都在懷疑自己還有沒有未來。
我們在聊三國時,經常性說諸葛亮不容易,不容易在,他輔佐劉備,說打天下,其實就是在想盡辦法從曹操和孫權口中奪食,友友們會說,亂世誰不是奪食,但其他人奪食差不多處於同一水平,可諸葛亮和劉備卻不是,兩人完全就是以茶代酒的聊完天后,一拍腦子,幹。可腦子拍完後,發現要兵沒兵,要錢沒錢,自己成光桿司令了,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人借銀子。而且那個時候的對手,早就壯大了,那時候的曹操和孫權早就富的流油了,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了。這就是諸葛亮的難,自己沒啥家底,硬著頭皮也要上,創造條件也要上。這還不像現在的創業公司,找到投資就幹,找不到大不了自己再去找個公司上班就行,那個時候,你幹了,上了這條船,要麼成仁,要麼死人,是沒有回頭路的,這就是諸葛亮的難,你說諸葛亮一出山發現時局不對啊,對手太強了。轉身對劉備說:咱們哪說哪了吧,剛才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我還是繼續種我的地,您繼續跟著張飛關羽往前走吧。打天下哪有是你茶餘飯後打發時間的聊天,你上了這條船,那就只能揚帆起航。
但反觀劉伯溫呢?他到朱元璋身邊時,形勢和諸葛亮正相反,那時的朱元璋有點像曹操,家大業大了,有了自己的根據地:金陵,我覺得劉伯溫有點像司馬懿的感覺,司馬懿被曹操給揪出來時,曹操也是家大業大了。所以說,劉伯溫並沒有像諸葛亮那般“苦過”,朱元璋跟在郭子興後面被猜忌,被授權,低聲下氣的過日子時,劉伯溫並不在朱元璋身邊,而且,朱元璋也不想劉備,命運那麼好,兩人一開始都沒有人沒有錢,但朱元璋有一個好丈人啊,不僅給了朱元璋一個好老婆,更重要的是給了朱元璋一個好平臺啊,人,錢一下子就到位了。而且朱元璋的對手也不強,所以,劉伯溫整體遇到的困難程度,沒有諸葛亮大。
-
6 # H人心換不來人心
諸葛亮(在軍隊是參謀長,在學校是博士後,主導幾場漂亮而又成功的戰役,甚至大獲全勝)、劉伯溫(在軍隊是團長,因為在明朝比他功高的人還有幾位,在學校是教授,因為無論是政治還是軍隊他都參與其中,)這二位都是當時當代的奇才,重要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一個病死五丈原,劉嬋也領了盒飯,最後司馬家族當了老大,一個病死府邸,卻幫助朱元璋一統了天下,雖二位最後都沒有善終,但都是名垂青史,個人覺得劉伯溫功大於諸葛亮,就因為他幫助朱元璋統一了天下
-
7 # 畫素說
在歷史上能被後世人稱為神的,一為諸葛亮、一為劉伯溫。他們與我們凡人不同,都有著未卜先知、預知未來的能力。而且他們兩人都留下留下了一些非常有名的預言,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的話,我都懷疑他們是穿越者,因為他們全都能夠預知未來、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簡直完美的不像人,他們是神。
也正因為他們兩人都完美的不像人,又都是當世之奇才,所以後世之人常把劉伯溫和諸葛亮做比較,正如民間的一句俗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這其實就是前人對他們做的比較。說的是諸葛亮只能輔佐劉備三分天下,而劉伯溫卻能幫助朱元璋一統天下。在這裡劉伯溫顯然要比諸葛亮強的,而且強的不止一星半點。(▲諸葛亮 & 劉伯溫)
不可否認二人都是當世之能臣,畫素認為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來評判他們二人,是非常不嚴謹的!在我翻閱典籍後,根據二人所處大環境、辦事能力等去做分析,得出諸葛亮智謀略(即題主所說的文化水平)勝劉伯溫一籌。
歷史大環境,諸葛亮三分天下難度遠超劉伯溫一統天下亂世出英雄這是亙古不變的,但是在三國時期的英雄/梟雄遠比元末要多得多,所以劉伯溫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也就沒有諸葛亮來得多來的強。
翻開《元史》和《明史》我們可以發現,劉伯溫所處的時代雖然是亂世,可真正能和劉伯溫媲美的謀臣就難找了,與之齊名的更是沒有。我們反過來看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有司馬懿、周瑜、徐庶、郭嘉等等,與諸葛亮其名更有的龐統與司馬懿。
換句話說就是葛亮的對手都很強悍,反觀劉伯溫卻沒什麼人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對手。雖然諸葛亮的對手們的謀略雖然稍微遜色於諸葛亮,單這些人的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而且很多時候連諸葛亮自己都無可奈何,可想劉伯溫與諸葛亮所處競爭環境的不同。
(▲大明王朝地圖)
在劉伯溫出山輔佐朱元璋之時,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拿下金陵,根基深厚,擁有精兵數十萬、猛將如雲,雖然此時的朱元璋勢力仍不如陳友諒、張士誠,但也算得上是勢均力敵。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和三國一樣麼?三足鼎立,朱元璋也是最弱的一個,也同時面對著兩個強大的對手。
雖然朱元璋也面臨著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大壓力,但他們二人實力並不比朱元璋強到哪裡去。陳友諒張士誠雖為當代的梟雄論其智謀、統軍等皆無法與朱元璋相提並論。且此二人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在朱元璋逐步吞噬他們的時候,此二人只想著看朱元璋與對方互鬥自己好收漁翁之利,不懂從大局出發,最終在劉伯溫的輔佐之下朱元璋將他們全部吃掉,一統天下。
(▲三國鼎立形勢圖)
接著我們在來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時,此時的曹操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孫權也已經在江東經營多年,可以說劉備的兩大對手個個都是精兵猛將如雲。
反觀劉備,此時的劉備只有一個新野為根據地,而且這個新野還只是暫住,手下兵馬不足萬人且多為老弱之兵,手下猛將更是屈指可數。自己也面對曹操的絞殺,隨時都有被曹操覆滅的可能。諸葛亮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出山輔佐劉備,在這危難之下,諸葛亮硬是幫助劉備取荊州、入蜀中,三分天下為劉備建立一方霸業。(▲諸葛亮)
由此我可以下一個結論,諸葛亮和劉伯溫兩相比較之下,諸葛亮的水平更高,不僅僅只是文化水平,各個方面的綜合水平都稍勝劉伯溫一籌。故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來評判他們二人,是非常不嚴謹的!
最後再說一下關於題主的最後一個問題,劉伯溫和諸葛亮放到我們現代應該是什麼樣的學歷。畫素在這裡根據其二人功績、履歷等去分析,從他們兩人的經歷來看諸葛亮主導了很多精彩的戰役,至高的水平怎麼得也有個博士後;劉伯溫更多的是輔佐朱元璋,且並非是大明王朝第一功臣,更像一個老師帶著學生一樣的輔佐朱元璋,所以在我們現在就可以比作一個大學教授,同樣也是博士後。
-
8 # 愚夫44351859
諸葛亮的出師表,戒子書,均上乘之作,不是博士寫不出來,劉伯溫玄學,沒有本科學歷,無法研透,文學諸葛高一等,玄學劉一流。
-
9 # 章林166
劉伯溫與諸葛亮論文化水平,在高中的課本中巜出師表》和巜賣柑者言》Pk過!如果《出師表》真的是諸葛亮所寫個人認為文學水平孔明不差劉基!雖然劉基的“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千古名句。但有文獻懷疑《出師表》作者。 論政治才能,諸葛亮可謂一政客,真正挾天子而令諸侯,為了能使自己政治上的合法性,勞命傷財七出祁山,次次失敗而歸,可想而知當時蜀華人的痛苦,政治才能遠不及曹丕和孫權!致於劉基政冶才能高低本人無法評價,他只做過御史臺,可謂小官,後又識事務告老還鄉!政治成就不大,只是後來朱元章對他評價很高,那是空話!兩人pk政治才能,諸葛亮雖不傑出但比劉基強!軍事才能相比諸葛亮就遠不及劉伯溫了!沒有諸葛亮指揮重要戰役的勝利!反而基本上是敗戰,火燒赤壁劉備只是派諸葛亮去當說客而巳,因為他哥在江東有人好說話些!總指揮又是周瑜,跟孔明好像沒有半毛錢關係,只是讓劉備魚翁得利,並且諸葛亮下山時也只是做後勤工作,並不是演義中的軍師!進西川也不是諸葛亮指揮的!他完全指揮的是七出祁山!他的軍事才能就可見一斑了!而劉基也是處在三強鼎立之時,相對陳友亮和張士誠,朱元章還是弱勢,由於劉伯溫的天才軍事才能完勝了二者,一統天下!名留千古!文化素質和綜合實力不說大家部應該明瞭!不過軍事上兩家都民族內鬥,不是抵抗外敵!可惜了️(一家之言,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
10 #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巜諸葛亮》
諸君皆好較明蜀,
葛蔓交錯總有理。
亮若遇到朱洪武,
高臥三分成一統。
劉備伐吳無法阻,
七十二萬火中虎。
伯溫若是遇劉備,
一統不成成冤鬼。
-
11 # netzj風吟哥
1、這兩人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們並沒在同樣的歷史條件、環境下比拼過,所以客觀的來說,比誰更厲害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從個人認同的角度來說,對這兩個歷史人物都感興趣的人認為諸葛亮更厲害一些,因為相比兩人出山輔主的條件,諸葛亮面臨的困難更多。
2、劉伯溫簡介:
1)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2)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與宋濂、葉琛、章溢合稱浙東四大名士。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基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先後問題上,劉基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4)明朝建立後,劉基建議實行的衛所制度,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對於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劉基一直來主張對民眾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劉基對《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5)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
2、諸葛亮簡介:
1)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2)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3)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4)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5)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
6)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7)諸葛亮是文學家。所作《草廬對》、《出師表》、《誡子書》、《將苑》(又名《心書》)、《便宜十六策》等,都是傳世之作。他也作了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回覆列表
現代什麼學歷都沒他厲害,諸葛亮是集發明家、軍事家、書法家、政治家……等一身的全能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神機妙算,非常人可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