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與時光同行,記錄學習《易經》的過程。學習易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直到現在都不知道《易經》主要是做什麼的,不知道怎麼去形容《易經》。沒有辦法下手去了解《易經》。為了能更好的感悟《易經》,我準備記錄自己學習的過程為以後學習《易經》做一些準備。  我需要先了解《易經》是誰寫的。相傳是伏羲畫先天八卦,周文王在羑里監獄寫周易。孔子看周易寫的易傳也就是十翼。  可以看出,易經是並非一人所寫,並且經過長時間流傳和驗證。 我是一個國學愛好者,非常喜歡《易經》。但不知道為什麼叫易,易是什麼意思? 大家有什麼學習《易經》的方法和訣竅,希望不吝賜教,謝謝
7
回覆列表
  • 1 # 華民學讀道德經

    對不起,我並沒有讀過易經,即使讀我也認為我也讀不懂。 比方說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同一個問題難道真理會有兩個嗎? 如果追究“易經”的“易”字,請問有“連山易”的時候有沒有文字,如果沒有文字的話,是誰用的“易”這個字代表“易經”。 如果“連山易”的時候有文字,那麼“伏羲”的時候有沒有文字,先天八卦才是“易”的祖母,,那麼“易”是先天八卦的什麼? 我覺得這才是“易”的源頭。 並且我感覺“易”是講述宇宙萬物的,如果離開了用人來舉例就不能講述“易經”,那麼易經就變成了“討論人的問題而不是宇宙萬物”、道德經也是如此。 擺在我們眼前的真實事例是“道德經”是“道德經”嗎?,“道德經”是“老子”,“道德經”是“老子”的幾百年後才有的“道德經”這個名字。 那麼“易經”會不會存在同樣的問題……不是“周易”的功能之一是“算卦”嗎? 可以“算”出真假嗎? 答案是“先天八卦”的時候有文字嗎?,可不可以是“先天八掛”?為什麼這麼說?任何物體、星體、星系、星團都是真實的“掛”在宇宙太空的,會“卜卦”的“卜”一卦吧,到底是哪個“卦”,恐怕這才是“卦”的真正含義。 “易”亦如此………………千萬不要把“先天八卦”和“易”混淆在一起、也不能把“易”和“周易”混淆在一起,為什麼?

    因為“先天八卦”可以改成“先天八掛”,因為“先天八卦”的時候沒有文字。 。但是“後天八卦”永遠是“後天八卦”,因為“後天八卦”的時候已經產生了文字,我們想改作者也不允許我們改。 至於“易”,也必須在有文字以後才有“易”,在於文字以前“易”是什麼?是我們所探討的,這之間有兩個版本探討過這個問題,就是“連山易”“歸藏易”,因為這兩個版本還是討論與“先天八卦”有關的問題,何謂“先天”?“先天”必須是肉眼看不見的,所以討論地球上的“山、澤、風、雷等等”只能是“後天”的、用肉眼能看到的景象………………。 “連山易”“歸藏易”或許很現實的版本都存在於我們周圍,但是把沒有文字時代產生的“連山易”記錄下來的唯一方法就是“連山易”口口相傳,傳到了有文字的年代,用相同讀音的文字記錄下來…………這樣的一本書既是現在存在於我們周圍,我們也讀不懂了,因為這已經變成了外語“上古時代給我們留下的外語”。 同樣的符號、同樣的文字、表示的意思已經(易經)完全不同。“連山易”如此、“歸藏易”如此,。 或者“道德經”對於我們而言、也已經(易經)是上古時代給我們留下的外語

  • 2 # 正道行2818

    《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在於它對中國的歷法、軍事、農業、醫學、天文、地理、刑律……等等方方面面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起源於卜筮,是古人尋求最佳生存之利,避開不宜生存之弊,即趨吉避凶這一最原始期盼的一種謀策術;但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卻是《易》自身內蘊的哲理,而不是卜筮;像生生不息、物極必反、週而復始、否定之否定……等等,都非常清晰地體現在卦爻推衍之中,並由此升發開來。

    由於《易》以卜筮始,以哲理蘊,所以《易》的發展順理成章地分生兩支,一支形成卜筮預測應用學,一支則由哲理發展為古代哲學經典,奉為《易經》。兩支著述都汗牛充棟,各有成就。由此,就產生了學《易》的不同需求,即從應用入手,還是從哲學入手去學習。需要端正的一個認識是,卜筮不是迷信的等義詞,它是一種決策術,有助於在選擇中作出決斷;迷信體現的則是深信不疑的主觀者,與客觀預測完全是兩回事,迷信與否,與其自己認知理解能力有關。所以《繫辭》認為,“卜筮者尚其佔”為“聖人之道”,把卜筮放在了很高的位置。

    學《易》沒有固定之法,不拘一格,但對《易》的基礎常識術語等需要掌握理解,學習才會順利;學《易》宜懂卜,對卜筮毫無知曉,對完整透徹地理解其哲理是有欠缺的;所以,不少學《易》者多從卜筮起,因此而生興趣遂有了對其哲理的進階學習之慾。

    關於“易”之意,因其字甲骨文形似蜥蜴,又似日月,所以有認為“易”是蜥蜴義、日月義的,它們都反映了“變化”之義,因之歸納其變化為“變易”、“不易”、“簡易”之“三易”;古說“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指的就是《易》的三個發展階段;即經歷了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之三《易》,也就是指《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亦謂之“三《易》”,“三易”與“三《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繫辭》說上古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始作八卦”;這裡應該是指觀天地為八卦取象,不應是觀天地畫出八卦之意;因為古以蓍草立卦,“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八卦以象告”;可見,“十有八變”即三變為一爻,六爻成一卦,三爻小成得八卦,故伏羲時即有六爻卦,取八卦以觀天地物事於配象,“以八卦定吉凶”;由此,八卦立象成了三《易》論變推理的依據,從根本上簡化了六十四卦六爻取象的繁雜難記,所以,八卦立象才是伏羲功勞所在,也是“簡易”的蘊義之一。

  • 3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一《周易》是一部怎樣的書

    《周易》是一部用來占筮的書。

    人類早期生產力低下,生存危機嚴重,對未來的預測無論對個體自己,還是對氏族部落都顯得非常重要,因此,世界各民族早期文化中都有著不同的預測方式。許多民族的預測方法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消失了,一些存留的也早已黯淡無光,只是保留在他們古代的文獻中。《周易》體系龐大完備,內容深刻複雜,這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文化遺產,今日,它依然有著很強的生命力。

    《周易》雖然是一部占筮的書,但它更是一部古老的哲學著作,它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流。儒家也好,道家也罷,都從《周易》中汲取大量的營養,都把《周易》看作本門派的經典。《周易》是儒家五經之一,自不用多言。道家的陰陽學說就出自於《周易》,老子的辯證思想在《周易》中早就有了,有人研究說《老子》一書就是給《周易》做的註解,這個觀點很大膽,但不無道理。

    二 易歷三聖

    《周易》非一人一時所成,它是如何起根發苗的已經無法考證,我想早期肯定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人物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世一般認為“易歷三聖”。伏羲畫八卦;周文王在獄中將其推演到六十四卦;孔子為其作“十翼”。也有“四聖”的說法,說周公做了爻辭。

    “易”,說文解字釋為象形文字,“蜥蜴”也,以其善於以環境而變化,故“易”的核心意思是變化、變革。東漢大經學家鄭玄在《易論》中講“易”有三個意思:簡易、變易、不易,簡易,是說大道至簡,老子道的思想一部分就源於此;變易,是說大自然是不斷變化大,一切事物都有著產生、發展、滅這個過程,孟子思想中的革命性多源於此;不易,是說宇宙中有永恆不變的東西,像日月執行、四季變化,生生死死的現象等,因為有永恆的東西存在,所以人就應該有信仰。關於“易”的解釋有很多,後世大都比較認同鄭玄的觀點。

    《史記 孔子世家》中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說卦》、《文言》。”成語“韋編三絕”就是講孔子學習《周易》很用功,把穿書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了多次,孔子自己也說過:“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聖人不佔卦,孔子把《周易》作為政治教科書來培養弟子,他進一步發揚了《周易》的哲學思想。

    三《周易》 算卦的依據

    “易”有四用,理、象、數、佔,占卦只是它最末的功能,在上古,這一功能可能是主要的,是最常用的,孔子之後,它的哲學價值不斷被髮掘。

    “理”就是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象”自然萬物皆有象,六十四卦也各有卦象,每卦各爻又有爻象,這些卦象、爻象和自然的永珍相對應;“數”就是“數術”,用數字把事物的變化規律和卦象聯絡起來;“佔”就是占卜、算卦。理象數佔四位一體相互關聯。

    《周易》算卦的理論根據就是:天人合一,自然萬物生髮死滅自有規律,一切相互關聯相通,不只在橫向的空間上如此,就是在縱向的時間上也是如此,未來的事情和現在都有聯絡。精研《周易》可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所以可以占卜吉凶,預測未來。

    “無事不問神,六爻定吉凶。”“數由心生,感而遂通”,有點唯心的味道。問卦的時候,要沐浴更衣焚香,要心誠,這樣自己的心和萬物相通了,然後再搖卦(這是後來簡化了的形式)心中的事會表現在卦象上,專業的卦師從卦象再給你解說未來要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周易》占卦的原則,具體方法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有勞在專業的書本去看。

    四《周易》對後世的影響

    《周易》作為五經之首,它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華人的思維模式根植於其中,儒家的倫理綱常秩序,道家的陰陽變化都在其中。乾卦的卦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時至今日對我們依然有著重要影響,《周易》中很多涉及到立身處世的哲思對我們依然很有用,《周易》中有很多重要的史料對我們研究古代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不但中國有很多《周易》研究協會,很早,全世界不少國家就有《周易》研究協會。

    《周易》是二進位制,當年利瑪竇來華傳教,把周易介紹給了西方世界,十六世紀,萊布尼茨寫了“《周易》與二進位制”的數學論文,為計算機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天體世界、宏觀世界、微觀世界每天都和諧地統一運轉著,這就是說應該有一個理論可以適用於解釋三個方面的任何現象,這就是愛因斯坦“統一場”理論設想的原因,可愛因斯坦臨終也沒有能夠找到統一場。我大膽的設想一下,如果愛因斯坦熟悉《周易》的話或許對它的研究大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巔峰姚明和巔峰霍華德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