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汐
-
2 # 文史小棧
自從秦朝設立宰相制度以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始終存在著。
沒有任何一個帝王希望自己大權旁落,而位極人臣的宰相則是對皇權威脅最大的,幾乎所有的皇帝都在削弱相權,直至明朝,朱元璋徹底廢除了丞相制度。
廢除背景明朝建立之時沿用了元朝的制度,丞相具有統率百官、輔佐君王處理國家政務的權利。
朱元璋在位之後對於丞相制度非常不滿,鑑於元朝丞相權勢過重,以致皇權不穩,因此時常讚歎周天子“總六官,六官總執事”的制度。
洪武六年,朱元璋設六科給事中,削弱中書省的權利;洪武十年,設立通政司,剝奪宰相處理奏章的權利;洪武十三年,廢除丞相制度。
廢除理由——胡惟庸案胡惟庸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洪武六年擔任右丞相,其在位期間結黨營私,擅權枉法,打擊異己勢力。
根據史書記載,胡惟庸迫使平涼侯費聚和吉安侯陸仲亨與其一起策劃謀反,還勾結北元朝廷,請他們在舉事的時候裡應外合。
在胡惟庸之前,明朝的兩位丞相李善長和徐達為人處事謹小慎微,朱元璋想要發作卻沒有藉口。
而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反之事被人告發,此事正好給了朱元璋一個突破口,趁機徹底廢除丞相制度,裁撤中書省,同時還株連了一大批功臣武將,消除隱患。
廢除影響在廢除丞相制度以後,朱元璋獨攬大權,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君主權利達到頂峰,有助於鞏固政權。
同時,丞相的存在對於皇帝的決策有著制約作用,廢除之後皇帝個人裁決難免偏頗,還會加重皇帝的負擔。
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一天要處理的奏章多達150件,以至於後來不得不設立殿閣大學士,後來又形成內閣,宦官干政,這又為明朝的統治埋下一個隱患。
丞相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秦國初一統天下的時候。
秦國以前,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分封宗親,天子與諸侯國之間沒有隸屬關係,雖有卿大夫協助處理政事,但家族事務主要由家臣負責處理,因此家臣制度算得上是最早的行政權力制度的萌芽。
及至春秋戰國時期,中央集權開始形成,各諸侯國其實已普遍設立相職,建立起各自的宰相制度。一批賢相名宰應運而生,活躍在周秦之際社會劇變的歷史舞臺上。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完整成熟的宰相制度便水到渠成,正式創立,確立了宰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的職能,使之成為正式官制,成為後世沿襲相承的定製。
漢初至武帝時期,丞相制度發展至鼎盛時期,相權日益加強,丞相漸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而蕭何、曹參等一批名相出現,在西漢的政治舞臺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在漢武帝之後,就開始加強了皇權,抑制了相權。魏晉至宋時期,皇權開始不斷集中,相權不斷被分割;及至唐朝,三省六部開始替代了丞相的位置;到了北宋時期延續唐末的制度後,又增設“參知政事”明為副丞相,實則與丞相幾無差別,相權更加分散。
而到了元朝,丞相制度已經開始進入衰亡,以中書省取代了尚書省。在這樣的背景下,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十三年,以擅權撓政的罪名,殺了中書省丞相胡惟庸,並宣佈廢除丞相制度,將相權分於六部,六部直屬皇帝。
此前,明朝已有兩任丞相,分別為李善長和徐達。雖然他們謹言慎行,但是,由於丞相負責大量政務的處理,日益增長的相權還是讓朱元璋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因此,當有人舉報新任丞相胡惟庸時,正中朱元璋下懷。他不僅不遺餘力的將大量開國功臣牽連入胡惟庸案進行剷除,還剛好藉此廢除中書省,撤掉一直是他心頭之患的丞相一職。從此,政務全由皇帝負責,君主集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