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家味
-
2 # 大興於姐
一件食物是否好吃,是一個特別個性化的事兒。俗話說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但是用開水或者是涼水做米飯,還真是各有利弊。
-
3 # 愛吃火鍋的麗娟
在農村,從12歲開始就學會了獨立做飯,以前看著媽媽用電飯煲煮飯,就在旁邊看著,我媽媽用的就是冷水,所以我也一貫用冷水煮飯,冷水淹沒米飯半截指甲蓋,煮出來的米飯軟硬也適中,味道也很好
-
4 # URL722
煮飯熱水冷水我都用過
熱水煮出來的飯感覺沒熟,吃起來有點夾生
冷水控制好水量就可以了
-
5 # 印度特色美食
蒸飯煮飯都是淘米後放冷水再燒開,這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事實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將水燒開,用開水來煮飯。那麼,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開水煮飯可以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由於澱粉顆粒不溶於冷水,只有水溫在60℃以上,澱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變成糊狀。
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因長時間高溫加熱而受到破壞。
健康米食一日推薦:
早餐:黃瓜三文魚紫菜飯卷4個,牛奶1杯,柑桔2個
午餐:燕麥黑米白米飯,木耳炒黃豆芽,清蒸魚,紫菜番茄雞蛋湯
晚餐:自制雜豆八寶粥(無糖),芝麻醬拌菠菜,香菇炒豆腐,青椒炒胡蘿蔔絲
將水燒開可使其中的氯氣揮發,避免破壞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糖類的代謝,如果缺乏它,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疲勞、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肌肉痠痛、腳氣病、浮腫、心律紊亂、頑固性失眠等症狀。而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用燒開的水煮飯,氯已多隨水蒸氣揮發了,就大大減少了維生素B1及其他B族維生素的損失。
國內外很多調查都發現,吃糧食的總量和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呈反比;但香港有調查發現,吃白米飯的量和糖尿病的風險有正相關。美國的一些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可見,如果不能明智地吃米,有可能會給自己惹來麻煩。
吃米飯的“四項基本原則”
第一大原則 —— 儘量讓米“淡”
一方面,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後更多地升高血脂。因此,炒飯最好能夠少吃,加香腸煮飯,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來拌飯,也應當儘量避免。另一方面,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鹽、醬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額外的鹽分,否則不利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
這裡要解釋的是,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間加入蔬菜和生魚一類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則的。醋本身可降低血糖反應,並能幫助控制血脂;紫菜和生魚也是對心血管有利的食材。故而,只要同時不吃過鹹的菜餚,紫菜飯卷是相當適合慢性病人食用的主食。
第二大原則 —— 儘量讓米“粗”
所謂粗,就是儘量減少精白米飯,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們的血糖反應過高,對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只有吃足夠多的纖維,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同時可以在腸道中吸附膽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後血糖和血脂的作用。這樣也可以讓人吃得慢一些,食量小一些,有利於控制體重。實際上,慢性病人大多數都是脂肪超標的型別,控制體重是飲食調整措施的第一要務。
一些營養保健價值特別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都有著比較“粗”的口感。雖說“粗”有益健康,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飯,口感上覺得不適,難以長期堅持。因此,在煮飯的時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麥、燕麥等“粗”糧和米飯“合作”,口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先在水裡泡一夜,以便煮的時候與米同時成熟。
第三大原則 —— 儘量讓米“亂”
在烹調米飯米粥的時候,最好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上。比如說,紅豆大米飯,花生燕麥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適合慢性病人的米食。加入這些食品材料,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能夠在減少動物性食品的同時保障充足的營養供應。
當然,更要緊的是,這樣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應,控制血脂上升。其中豆類與米的配合最為理想,因為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中的澱粉消化速度非常慢,還含有一些延緩澱粉變成葡萄糖的成分,如單寧和植酸等,對於預防慢性病最為有效。
第四大原則 —— 儘量讓米“色”
白米飯固然晶瑩可愛,但也意味著不含有抗氧化物質,維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選擇有色的米,並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飯,讓米飯變得五顏六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營養價值。比如說,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非常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於預防眼睛的衰老;又比如說,選擇紫米、黑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總之,因為大米是每天都要大量吃的食品,它的營養保健價值如何,與每個人的健康關係極為密切。如果每天都想到這些吃米飯的健康原則,日積月累,不知不覺就能起到防病抗衰的作用,對慢性病人極為有益。
特別提示:慢性病人的米食選擇要求
無論是糖尿病人,還是高血脂症患者、高血壓患者、脂肪肝患者等,都不應當吃過多的精白米作為主食。糖尿病人要求選擇血糖上升速度較慢、血糖負荷較低的主食;高血壓病人要求選擇儘量不帶鹹味的主食;脂肪肝患者要求膳食纖維豐富的主食,高脂血症患者要求選擇有利於降低血脂的主食。
-
6 # anne安妮小寶
用電飯煲煮飯用開水還是用冷水?這個問題非常簡單的哦!只要經常煮飯的煮夫煮婦們。應該都知道的。
市面上電飯煲種類繁多,有普通電飯煲,還有電壓力鍋,無論什麼種類的電飯煲淘米煮飯的流程,基本不變。
首先,把米洗乾淨,陳米多次一次,新米洗一次就好了,洗多次了大米中的營養成分會流失。
然後,浸泡十五分鐘,往鍋里加三四滴食用油,然後接上電源,煮熟就好了!
電飯煲跟高壓鍋不一樣,電飯煲是智慧的,所以不用站在旁邊看著時間,電飯煲煮好飯了,自己會進入保溫程式,所以,煮飯同時就炒菜就好了!
-
7 # 子曰初一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米飯,是華人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南方的小夥伴更是離不開米飯。米飯好不好吃,除了大米的品種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做法,說起蒸米飯很簡單,但要把這件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卻並非一件易事……
前段時間,在網上有這樣一份帖子#蒸米飯用熱水還是冷水?#,南北方的小夥伴各執一詞,有說蒸米飯用熱水的,有說蒸米飯用冷水的,蒸米飯到底用熱水還是冷水?有沒有什麼辦法,讓蒸好的米飯更好吃呢?您別急,小簡有妙招……
蒸米飯無非就是3個環節:淘米,泡米,煮米。看似簡單,卻包含了很多要注意的幾個小細節,首先是淘米,淘米雖然能去除一些雜質,但是同樣也洗掉了其部分營養,小簡告訴您,淘米不要超過3次,更不要用力搓洗,寶寶們要注意嘍……
其次是泡米,有的小夥們直接浸泡一宿或者幾個小時,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正確的做法是,浸泡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這樣不僅增加了米的粘性,而且蒸好的米飯會更香,一定要記住哦……
最後是蒸制,有一個關鍵比例就是水量,小簡教您一個萬能的做法,就是將食指放在米的上面,看看有沒有到關節處。做完這些,你以為就可以蒸煮了?並不是的,蒸之前再在電飯煲里加點花生油,這樣蒸好的米飯會粒粒分明。關火後再燜5-10分鐘,米飯更香哦……
小簡告訴您,熱水可以縮短蒸煮的時間,也可以防止大米中營養價值的破壞,能更多的保留其營養。其實想要米飯好吃,有營養,萬萬不要再加清水,換成它!米飯更香更糯,還不粘鍋,知道是啥嗎?慢慢往下看……
1:蒸米飯時,加點食鹽,或者少許的豬油,都能使米飯又香又軟。
2:果蔬汁,如在煮米飯的時候,加入點菠菜汁,南瓜汁,做出來的米飯更有食慾,而且更有營養,達到1+1>2的效果。
3:茶水,茶水在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如果在煮米飯的時候,加入茶水,不但煮好的米飯有淡淡的茶水味,而且還能讓人食慾大開。
4:五穀雜糧,燕麥,黑米,糙米等都是不錯的搭配,這樣蒸好的米飯,不但口感好,而且還能營養均衡,大家可以試一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王柊歡
我經常都是用冷水,米需要多淘幾遍,最好是最後的淘米水是清的,蒸米飯的時候最好放幾滴油,這樣蒸出來的米飯色澤更漂亮
-
9 # 洋芋豆角飯
電飯煲做米飯雖然極其簡單,但也有幾個生活小妙招,使用恰當,米飯會加倍好吃。
1.一般來講,用冷水還是開水呢,這裡推薦是冷水,從冷水加熱,米有一個浸泡蓬鬆的過程,給米粒一個緩衝的時間;開水的話則時瞬間升溫,缺少一個發泡的過程;
2.適當加一點點橄欖油,沒有橄欖油普通色拉油也可以,可以催發米油的滲出,這樣出來的米顆粒感會更飽滿;
3.加一點點鹽,鹽能促進米質更加鬆軟,這樣出來的米飯會更加蓬鬆香甜;
4.真的需要一口好的電飯煲!
回覆列表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米飯用冷水撈後再蒸,米飯中維生素B1損失67%左右,如果用開水煮飯,維生素B1的損失可比冷水直接煮飯減少10%左右,說明B族維生素的損失程度與煮飯的時間和溫度有關,燒煮的時間越長,溫度越高,B族維生素損失也越多。
開水煮米飯能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由於澱粉顆粒不溶於冷水,只有水溫在50℃以上,這樣米本身邊吸收水分邊被加熱,蛋白質遇熱凝固,使米粒完整不碎。開水煮沸過程中澱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大部分變成糊狀,使米飯更有黏性。
穀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這些B族維生素參與人體細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是人機體中酶的重要組成部分。
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若直接用這種冷水來煮飯,米經過冷水浸泡會大量吸水膨脹,使糊粉層營養物質大部分溶於水中,隨著水溫升高和水分的蒸發,溶於水中的維生素B1會在鹼性的水中遇熱而被破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