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孩寶小鎮親子閱讀
-
2 # 李白不白Black
首先家長的日常生活中身教是最重要的,家長都給孩子做個榜樣,讓他覺得珍惜時間,不拖拉是理所應當的;其次,有事一定要帶著孩子立刻做好,如果孩子不願意,無論鼓勵或者迂迴辦法也要讓孩子立刻完成;不要強行逼迫孩子,會有逆反情緒。
-
3 # 西瓜小於哥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麼,因此,培養時間意識對磨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幫孩子認識磨蹭給他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不好的後果。接著,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互相監督的計劃,讓他監督自己有沒有磨蹭現象,父母一方參與,一方當裁判記錄結果並及時報告。
雙方一起制訂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後看有沒有進步(為了維護他的積極性,父母常讓孩子贏),孩子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就會主動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
要停止催促,多鼓勵和獎賞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我們應該換一個思路:發現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時,就表揚。
如果父母能經常對孩子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真好,現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
另外,為了使孩子更有動力,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大人的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比如給孩子加一個小紅星,帶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等。
讓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後,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嚐磨蹭的自然後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比方說孩子早晨起床後磨磨蹭蹭的,家長不要急,也不要去幫他,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後果,孩子如果真的遲到了,老師肯定會 詢問他遲到的原因,孩子捱了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幾次以後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快得值”,多餘時間可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比如做作業磨蹭的問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在孩子 完成作業後,經常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任務,孩子心裡很不情願,於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孩子自己有一筆帳:我做的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點。
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 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遊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 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增加計時性活動,增加緊迫感
缺乏適度的緊張感是許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適當“製造”點緊張的氣氛。
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給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飯和做作業等增加些計時性活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然後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裡保質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給予一定的獎勵,做得不好就給予一定的懲罰。
在開始設計時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核對。孩子做事,家長為她計時,告訴並誇獎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幾分鐘。這樣,孩子會有很高的積極性。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跟孩子一起進行計時閱讀、計時記憶、計時答題、計時勞動的小競賽,會有更好的效果。
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境
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在做的事情。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如果你在看電視,請將音量調小一些;家裡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談,聲音儘量小一些,或者在一個隔音比較好的房間裡,不要讓孩子受到聲音干擾。
家長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思路和專注力。有些家長對孩子不放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要去看一看他是不是又在玩;或者是在一旁幫孩子檢查作業,也不顧孩 子正在寫其他作業。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受到影響,無法專心寫作業。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你相信他能夠很好很快的完成作業,並且放手讓他獨立完成作業。
一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做多少事
⒈一分鐘專心做題。規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目。讓孩子感受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的時候,幾分鐘也沒寫一個字,寫不出一個小題。
⒉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鐘內最多能寫出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並進行對比。
⒊一分鐘寫數字訓練。每天讓孩子練習一分鐘寫“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隨著寫的組數越來越多,孩子的書寫速度變快,更能感到 一分鐘能做這麼多事。
⒋一分鐘記單詞。可準備適量的最簡單的單詞,讓孩子進行記憶,在一分鐘內默寫出來。並把每次的記憶效果記錄下來,形成對比,用成就感促其進步。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如果在小學段培養孩子養成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足以讓孩子未來具備自制釣竿、拓展漁場的能力。
-
4 # 山澗育語
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是需要刻意訓練的。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呢?長大了不就懂了嗎?
你有沒有觀察到,孩子從早上起床、吃早飯,都晚上放學回家寫作業,洗澡,睡覺,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不知道抓緊時間。
如果不對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訓練,他們是很難靠自覺來提升的。懶是萬惡之源嘛,大人都是能偷懶則偷懶,何況孩子?
如果不是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即使長大後也會依然我行我素,自己想什麼時候完成就什麼時候完成,想晚點開始就晚點開始,這是人的慣性所致,所以,必須從小培養自我管理時間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做事情的效率。
在孩子進入小學後,是孩子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刻意訓練。
那麼,如何訓練來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呢?第一步:引導孩子建立對時間的概念。
比如讀故事的時候,媽媽可以看一下鍾說,現在長針指到“4”,是7點20分,我們開始講故事了。等到讀完故事,媽媽再看一下鍾,哦,10分鐘過去了,長針指到“6”了。
這樣孩子就能夠隨時隨地“聽”到時間、瞭解時間,感受時間的流逝,由此加深對時間概念的理解。
第二步:用“時間限定”的方法幫助孩子獲得時間管理的初步能力。
比如今天有出去玩了,“寶貝,能不能媽媽數20 個數,你就穿好鞋啊。”等孩子做事情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家長可以相應縮短時間,提高任務難度,讓孩子不斷獲得自我突破。
又比如做手工的時間限定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做完後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被激發,會很努力的在這個時間段內專注的做完這件事情,提升他的動手能力。
第三步:給孩子制定“天計劃”、“周計劃”、“月計劃”。
對於剛剛進入校園的小學生來說,計劃的時間可以短一些,然後慢慢調整時長。
制定每天的計劃,比如吃飯的時間,睡覺的時間等等都可進行訓練;
制定周計劃,是讓孩子對要做的事情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計劃,是在一週的哪一天會去做一個什麼事情,保持規律;
制定月計劃,就是讓孩子學會計劃自己的長期目標,對未來有一個遠期的努力方向,同時透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從而達成一個遠大的奮鬥目標,建立孩子自信心,達到自律能力的培養。
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反反覆覆,不能落實,甚至計劃中的十項工作只能完成兩三項。
這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加倍的耐心與堅持,並檢討是否給孩子壓的任務太重,導致孩子不能按計劃去完成,和孩子一起不斷的總結並提出改善的方法,孩子對於計劃的認知會更強,在計劃的實施中也會更加積極配合。
同時在時間管理計劃的制定方面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時間表必須和孩子共同制定、執行,告訴孩子輕重緩急原則,有分歧協商解決。尊重孩子的自主意願,才是培養期獨立性的關鍵。
2.不同時期的時間分配也有所不同。注意開學前及開學後、期中考、期末考、寒暑假內不同的勞逸結合時間分配,要杜絕“一表到底”的死搬硬套。
3.儘管家長承擔監督職責,但更多的卻是引導,對於自律性較差的孩子,還可以設立合理的獎懲機制。
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明確時間概念、做好規劃管理並非限制孩子的個性和喜歡,重點還是讓孩子體會時間管理的好處,讓孩子養成每天思考自己的人生計劃的習慣。
家長在教孩子方法時,自己也得有意識的參與其中加以引導,並且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逐步學會自覺進行自我時間管理的能力。
-
5 # 銘雅軒主
孩子的時間管理能為是一個鍛鍊的結果,需要一定的時間。
當然父母的以身做用很重要,給孩子制定時間表等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最關鍵是儘早的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的衣食住行要讓其在其能力範圍內獨立完成。讓其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包括學習,寫作業這都是他自己的工作,不能依賴別人。父母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的獨立性越差,就別談時間觀念了。
生在七丶八十年代及以前的人們時間管理能力普遍高,那時的父母沒太多的精力去給孩子做很多的事。所以讓孩子儘快獨立是培養其時間管理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當然,不管他們的事不是大撒把,而是引導其意識,教授其方法,是必要的。
-
6 # 新疆芒果日記
根據我的經驗:1.認識時間的價值,制定互相監督計劃2.認識磨蹭給自己和父母帶來的不好的後果3.要停止催促,多鼓勵和獎勵4.讓磨蹭付出代價5.“快得值”,多餘時間可自由支配
-
7 # 姣姣聊情感
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如有的孩子本來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但突然之間就失去了蹤影,仔細一打聽,原來是他學習的時間到了,他回到家中學習去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是真的優秀,又不經意想起自己的孩子從來沒有自覺性的說要去學習或者是去看書。
漸漸地,我們對於孩子的自覺性,即孩子怎樣才能自主的去學習,有了一定的訴求。
接下來,我就介紹幾點鍛鍊孩子自覺性的方法。
一、日常小事自己做因為孩子在家長意識形態中的提升,現在很多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都不能夠自主完成穿衣,繫鞋帶等簡單的日常行為,甚至有的家長為了能夠給孩子所謂的溫暖,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都要參上一腳。
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甚至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有害的行為。這樣做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了依賴心理,不利於他們將來的自主成長。
所以,要想讓孩子有好的時間管理,就必須讓其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這些事情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培養孩子規劃時間的能力大多數時候,有些家長在讓孩子學習的時候,就不會給孩子太多的自主玩樂的時間,甚至是希望孩子一直都沉浸在學習當中。
而往往家長越是這樣,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越不高。
其實大多數時候,作為家長可以替孩子規劃好他們應該做的事情,並幫助他們養成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的習慣。
比如說,讓孩子看一個小時的書之後,讓他們出去自由自在的玩兩個小時;讓孩子睡足八個小時之後,再起床看自己的學習科目等。
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需要家中的幫助,而怎樣去幫助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學習是一種選擇出路的方式,但也不是唯一的選擇方式,給孩子做好規劃,並且給孩子足夠的空間,這樣才能很好的培養孩子對時間的管理能力。
-
8 # 布衣學堂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陶淵明
陪5歲的侄子畫畫,他總是磨磨蹭蹭,一會兒喝水,一會兒玩畫筆,我提醒他:“抓緊時間哦,不要三心二意的。”
他抬起頭,認真地問我:“姑姑,什麼是時間呢?”
什麼是時間呢?1000多年來,人們一直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都被這個問題困擾過。愛因斯坦認為,時間一點也不像是大自然裡的一條“自由自在的狗”,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尺度。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像定義任何一個實際的事物那樣給時間下一個定義。
滴漏、鐘錶、日曆……它們是人類計時的工具,透過這些“有形的載體”我們可以度量時間,把“時間”掛在牆上或者帶在手腕上。
對於一個學齡前兒童提出的時間之問,我們無法去深入地與之探討那些抽象的概念,我拿起手錶讓他看:“你看,雖然時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我們可以透過這隻表去感受它,時間過了就沒了,所以你要珍惜時間。”
而等他長大後,慢慢就會明白“時間是什麼”除了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也是“成功學”上的一個問題,因為那些優秀的成功人士無一例外都是好的時間管理者。
關於珍惜時間、刻苦用功的故事,相信每位家長都能夠給孩子講出一兩件來,比如:古代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聞雞起舞的故事,近代魯迅先生為了創作,“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故事……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毫不誇張,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我們姑且不論這份規劃是否合理,私以為,它帶給孩子有關時間管理的學習啟蒙可能遠遠大於技能的學習,等他上了學,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甚至畢業後步入工作,這種時間規劃的意識以及做事的條理性,可能會讓他比沒有時間意識的人,更易獲得成功。
但是有的家長會心有疑問,“孩子還沒上小學,教他時間管理、做時間規劃會不會太早?”
實際上,我們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時間觀念,事事需要家長來提醒、催促,那麼當他到了小學以後,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課業負擔,他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應從小培養,而學齡前兒童由於其年齡的特殊性,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對孩子進行時間管理的教育。
1.認識時間
首先,引導孩子學習並理解表示時間的詞彙。家長和孩子講故事、交談時,有意識地說一些表示時間的詞彙,比如早上、中午、晚上、昨天、明天等,有助於孩子正確理解時間概念。其次,教孩子認識鐘錶。家長可以對著鐘錶告訴孩子鐘面和指標分別代表什麼,當指標指向不同的數字時,我們需要做些什麼,讓孩子知道每天的時間大概是怎麼度過的。最後,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力。家長可以和孩子多玩一些計時類遊戲,如一分鐘跳繩、半小時講故事等。每次給活動設定一個時間限制,讓孩子體驗不同時長可以做哪些事情,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力。
2.制定時間安排表
時間安排表是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時間管理的好工具,形式類似成人的工作日程表。制定時間安排表主要有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羅列出要做哪些事情。
第二,對這些事情進行先後排序。
第三,標出每件事情需要的時間。
第四,把專案繪製成自己喜歡的圖表。
第五,將安排表貼在最醒目的地方。
這裡要明確一個觀點,時間安排表不是家長用來約束孩子行為的“聖旨”。因此製表時,孩子是主導者,家長是協助者。當家長不認同孩子的觀點時,彆著急反駁,多與孩子溝通,慢慢達成共識。避免時間安排表變成“是你讓我做的,這不是我想要的”權利之爭表。
3.激發孩子時間管理的動力
如果孩子的時間都被家長的安排給佔滿,那他根本沒有時間可以管理。因此,要想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就應該把時間管理權交給孩子。當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自由支配時間,那麼他會體會到掌控感、成就感,從而更願意去管理自己的時間。
首先家長在給孩子安排任務時,要先考慮孩子的意願,不要讓孩子帶著消極情緒去做事。其次,給予孩子支配時間的權利。比如,當孩子提前完成時間安排表上的某項任務時,剩餘的時間可任由他支配。這樣做可以激發孩子管理時間的動力,提高做事效率。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寫盡了對於時間流逝的無奈。“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作為成年人,我們也時常會有這樣的感慨:時間都去哪了?
我們常說,要陪孩子慢慢長大。其實,陪他長大不如陪他一起做“時間的主人”!
“讓孩子從小樹立時間觀念,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可能比教他背100首詩更有用,因為你是在教他掌控自己的人生!
-
9 # 尚禮麼麼
#育兒# #小學生時間管理# 作為一名一年級新生的寶媽,對於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也是苦不堪言。今天第一次參加了小學家長會,老師給做了家長學校教育,優秀學生家長也做了成功分享,在此與各位迷惑中的寶媽共享。
首先,生活起居規律,每天睡覺、起床、吃飯、上學規定好時間,並要求按時完成。如有晚於時間表需要告訴孩子縮短其他時間來彌補,比如起床晚了十分鐘,吃飯要加快十分鐘,培養時間觀念。透過數秒針等讓孩子理解時間是什麼。
其次,寫作業、娛樂休閒要有提前規劃。比如下學回來先寫作業,一個小時內寫完作業(一年級作業比較少)可以獎勵看一集喜歡看的電視劇《西遊記》或是出去玩球一個小時;如果規定時間沒完成,取消晚上的一切娛樂休閒時間,並且寫完作業後要練習字帖一頁。
另外,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比如答應的獎勵一定要及時兌現,說到的懲罰要堅持執行,說好的時間及計劃要監督孩子完成。
總之,用老師及優秀學生家長的話就是,低年級是高年級的根基,低年級有了有效的陪伴,習慣養成了,根基打好了,以後就會越來越省力,以後甚至不費吹灰之力。不然就會一直需要無限的陪伴。
-
10 # 一塔湖圖不糊塗
要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首先要讓孩子有時間概念,其次需要刻意訓練。
一、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1、幼兒是以感覺為主,沒有時間概念的。
例如玩得正起勁,吃飯時間到了,你叫他吃飯,他會說“再玩會”。不讓他玩,他不高興,飯也吃不好;讓他玩,沒完沒了的“再玩會”。晚上睡覺時間到了,孩子卻拼命哭鬧不願睡,鬧著鬧著,不到一分鐘就睡著了;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磨蹭,辦事拖拉……這其實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造成的。
2、從日常生活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
還是以叫玩得正開心的孩子吃飯為例。家長可以提前五分鐘叫孩子,孩子說“再玩會”,家長同意玩五分鐘,並指著時鐘告訴他,分針指到哪裡必須去洗手吃飯。時間到了,家長提醒孩子,孩子雖不樂意,但也會乖乖洗手吃飯。給孩子一個具體的時限,並指著時鐘告訴他分針指到哪裡意味著時間到了,逐漸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
二、刻意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1、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嚴格執行,養成習慣。
嚴格執行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可以把孩子們的生物鐘調節到最佳狀態,促進孩子們的生長髮育、身體健康。這也是時間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2、父母以身作則,帶頭管理好時間。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有樣學樣,也會怎麼做。父母在陪孩子玩時,可以告訴他,能陪他玩多長時間,並把截止時間指給他看。到了時間才可以去幹自己的事,不能言而無信。
改變孩子做作業磨蹭的壞毛病,可以利用鬧鐘定時,先松後緊,慢慢控制到比考試稍緊一點的時間。按時或提前完成,要表揚鼓勵,可以讓孩子休息會。千萬不能看孩子作業完成得快另外加作業,一來顯得家長無信用,二來讓孩子覺得作業做快了要受懲罰,情願被家長罵也要磨磨蹭蹭了。
3、教會孩子自己管理時間。
跟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先是一天的,慢慢變成一週的。讓孩子們清楚什麼時間該幹什麼。剛開始需要家長監督,慢慢讓孩子們學會自己管理。
培養孩子們的時間管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慢慢來,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的。
-
11 # 然規成長
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包括時間管理能力。
時間管理能力不好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原本半個小時可以搞定的事情,一個小時了還沒完事,造成了效率低,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很有必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1.教孩子認識鐘錶,知道時間的長短
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但是確實有很多的孩子不認識鐘錶,不知道五分鐘多短,1小時多長,所以教會孩子認識鐘錶,透過親身體會去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很有必要。
2.教孩子一些“珍惜時間”的名言
讓孩子透過一些名人名言來明白一些道理其實是個不錯的辦法。
例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等等,這樣的名言有很多,在教孩子的時候告訴孩子是什麼意思,讓孩子對時間的重要性有個認識。
3.提醒孩子遵守時間
提醒孩子遵守時間有個小竅門就是提前幾分鐘告訴孩子,例如:說好的可以再玩20分鐘,你可以在15分鐘的時候告訴孩子,再有5分鐘時間就到了,避免因為玩的太盡興,一下停不下來。
4.引導孩子做事輕重緩急,做事要有條例
包括我們成年人也是一樣的,在時間少,事情多的時候會出現手忙腳亂的問題,這時就要冷靜的思考,先做那些事,再做那些事,做到有條不紊,這樣就會又快又好。
5.給孩子安排時間的機會
例如明天要出去玩,提前和孩子溝通好,讓孩子安排行程,幾點出發,幾點回來等,透過這樣的實際操作,更能讓孩子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所以說,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是透過生活中一點一點養成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時間觀念,教育和幫助孩子養成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
回覆列表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最重要是需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下面是來自美國小學的老師,他用一面牆,這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每天小朋友來到學校,我跟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Morning Routine。Routine是“常規”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件事已經成為全班小盆友的慣例,如果哪天我沒有做,小朋友就會來提醒我!
那麼,我們的這個Routine是什麼呢?
我曾和國內的朋友聊到“早晨常規Morning Routine”這個概念,他們大多充滿問號。
"是不是有點像國內的早讀?“
“有點類似。但不同的是,我們的早晨常規是讀書,美國孩子是讀日曆!”
讀日曆?這有什麼難,有必要每天都讀嗎?剛開始當老師時,我也很是不解。可是,當我走進任意一間小學教室,都能看見那面永恆不變的“Morning Routine 牆”時,我發現:這面牆承載的不僅是時間和日曆,還有豐富的學科知識。
比如,下面這個一年級老師Routine牆上,裝飾了日曆、時鐘、月份、星期、和錢幣的認讀。這些元素都是學生們一年級要掌握的內容,老師掛在了”Morning Routine牆“,讓學生每天讀一讀,認一認。
下面的這個”Routine牆“上除了有日曆Calendar、星期(days of week),還有很多和數學相關的內容。比如: Place Value(數值)是美國小學低年級一項重要的數學概念,掌握了這個概念,對於培養孩子的數感(number sense)很有幫助!
這個”Routine牆“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師可以根據授課的內容做一些調整。比如每年的三月是著名童書作者Dr Seuss蘇斯博士的生日,老師為了紀念他就把整個牆換成了”蘇斯博士“的主題:
大家發現,在這個常規牆上,永恆不變的是——日曆。因為美國老師相信,日曆是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有效工具!
1、培養時間觀日曆,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珍惜時間,也可以在對於時間的管理中建立規則,學會自我控制。
關於時間?它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既難以描述也難以描繪,因為它就像空氣一樣,摸不著看不見,但是,可以透過“日曆”讓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孩子的時間觀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3~4歲的孩子可能熟悉“今天”的概念,但是對“昨天”和“明天”可能還有些模糊。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可以每天問問孩子:昨天是星期幾?明天是星期幾?時間久了,小朋友就能漸漸懂得白天到黑夜這”一整天“的概念。
對於時間跨度比較大的”上週五“,”下下週五“,小朋友理解起來多久更難了。我們班上一年級的孩子,很多還傻傻搞不懂。
這時我們還可以藉助日曆,在上面標註出“過去某一天發生的事情”和”將來一天要發生的事情“。這樣的好處是:孩子可以感受到時間一天天的變化。
比如:在萬聖節前夕,我和班上的小朋友會做倒計時。我們在10月的日曆上找到萬聖節那一天,然後從今天開始數:我們距離萬聖節還有幾天?這個方法,就是在讓孩子感受”此時“與”將來“的時間差距,每天算一算:未來距離我們還有多遙遠?
2、自制日曆板日曆的學習從小在家就可以完成。等到開始上學就發現,那些時間觀念強的孩子,能更好地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做起事來效率也更高!
所以,今天我就來教給大家如何在家制作一個日曆板,不僅可以追蹤時間的變化,還能讓孩子每一天過的都算數。
準備材料:
可列印日曆、各種小貼紙(文末附模板下載)
膠水、尼龍搭扣(魔術貼)、剪刀、打孔機
製作過程:
1.列印日曆模板。列印日曆模板,並將所有的素材塑封。這樣可以延長月曆的使用週期。
2. 貼上尼龍搭扣。我們在日曆模板,貼上尼龍搭扣,這樣每個月只要把日期拿重新擺佈就可以了,既簡單又環保。
3. 列印小兔子。這是小朋友很喜歡的部分!首先,家長將小兔子的模板打印出來,塑封並貼上尼龍搭扣:
小朋友每天根據天氣的情況,給小兔子穿上合適的衣服。就像媽媽每天跟他說的: "今天天氣冷,穿厚一點”。小朋友要幫小兔子選衣服啦。
4. 裝飾日曆板。日曆板上除了有日曆,還有天氣、溫度、和一天的活動安排。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將其裝飾在牆上或者小白板上。
3、如何來使用1. 確定每天的“日曆時間”: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個和“日曆時間”,比如早餐前或者早餐後,讓孩子將“做日曆”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用英文問問孩子,如果家長英文不好,中文提問也是可以的!
1. What date is today?
回答:Today is Feb 20th 2020. Today is Wednesday.
2. How"s the weather today?
回答:Today is sunny/windy/rainy/cloudy.
3. How"s the temperature today?
回答:Today is warm/cold/hot/freezing.
4. What are you planning to do today?
回答:I plan to draw in the morning and go swimming in the afternoon.
這樣的對話問答,每天一次,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學到很多關於月曆和天氣的表達。同時,他們也漸漸懂得:日曆是什麼?星期是什麼?每一天的變化又是什麼?
2. 理解周和月的概念。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標註工作日和週末。告訴孩子: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學、爸爸媽媽工作的日子,而星期六星期日是在家休息的日子。
每個月一過,我們就把所有貼上去的日期拿下來,告訴孩子:一個月過完了。下個月有多少天呢?我們一起把日期貼上去吧。
這樣每個月更換月曆的儀式感,讓孩子深切的感受到月份的變化!
3. 記錄重要的日期。接下來,引導孩子注意日曆上的節假日和特殊的節日。
例如,你可以說,“看!你的生日在星期三,也就是一週的中間“!“萬聖節在星期六,我們可以整天來慶祝”!
我們還可以用下面的小貼紙,將一個月的重要節日標記在月曆上。這樣小朋友就可以一邊倒數,一邊期待特殊日子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