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牛篤篤
-
2 # 老馬識途24779899
除了有些上年紀約攝影師還有自己的老家。年前的攝影人沒有老家或回不去了。但老家的記憶或許還在腦海中有殘存的記憶。往往把鄉村鄉鎮作為攝影界老家的象徵。多年前它是殘破不堪的,代表了貧窮與落後,現在或許是暫新的。代表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繁榮與富足,不能一概而論。
-
3 # 雙槍老太婆與魚腥草
大家的家鄉都長什麼樣子,可以隨手拍一張?
我的家鄉,每個季節都有特色。春天,萬物復甦,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揮動著美麗的魔杖,萬物隨著她的步伐綻放,一切都有了生機;夏天,驕陽似火,夏哥哥用他火爆的脾氣,來到了我們身旁,知了唱起了幽怨的歌;秋天,秋姑姑攜著金色的小花籃,揚起一把金色的顏料,給大地披上高貴的金色禮服;冬天,冬爺爺甩著白色的鬍鬚,空中頓時飄起了鵝毛大雪,紛紛揚揚,美麗至極……說起我的家鄉,最經典的大概是那十里飄香的桂花樹了,一句老話說得好: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桂花樹最大的特點便是香,十里飄香,在家鄉,人們經常在桂花成熟的季節,折下一枝桂花,插進自家的花瓶裡,家裡頓時香氣四溢。我家旁邊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透過河水,能看到鵝卵石靜靜地躺在那裡,魚兒在水中歡快地嬉戲著。
家鄉以前是什麼樣的呢?聽老人講,以前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鄉鎮,那時候的人們整天忍飢挨餓,穿著打滿補丁的舊衣服,住著低矮的小平房,出門還沒有那麼多的交通工具,有輛腳踏車就算很不錯的了,路也是窄窄的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濘難行,人們整天為這些衣食住行犯愁,而現在的五蓮卻發展成了美麗的小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吃穿不愁,而且飲食還特別注重營養,住的是漂亮的樓房,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非常舒適,出門都有電動車、摩托車、小轎車、公交車,十分方便,泥濘的土路也變成了今日的柏油馬路,而且越修越寬,“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呀!”這是家鄉人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豪、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
4 # QQ十年砍柴
我的家鄉在鄂西北,秦嶺山脈大巴山的餘脈!這裡既有道教聖地武當山,也有浩瀚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也有號稱東方底特律的汽車城,還三百五十萬熱情好客樸實無華的人民!
-
5 # royhsu
這是我老家門口一條河,現在看起來很小,小時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大河,過去每到端午前後都漲洪水,河畔的田地都會被。
-
6 # 袁海洋
我的家鄉在安徽宿州,每當想起自己的家鄉總是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有山有水,綠樹成蔭,寧靜美好,好想回到過去!
-
7 # 藏族鄉村文化
五月中下旬以來,金川縣境內的杜鵑花相繼進入最佳賞花期,勒烏鎮雲盤村花團錦簇,繁花似錦。
金川的季節是一場又一場璀璨的花事,你方唱罷我登場,梨花方歇,杜鵑便如約而至,在五月的初夏中,開成一片花海!
金川勒烏雲盤村並不刻意張揚她的美,然而所有美好都在不張揚的時光裡坦誠流露,面對這樣的一座城,讓所有的遊人故人都醉心於金川的風月景緻!
在川西北高原的金川縣,蟄伏了一季杜鵑,已悄然盛開,這裡的杜鵑花有著清雋的韻味,漫步于山間的花徑,Sunny清煦,清風拂葉,風雅而豔麗的花朵綻放在枝頭,安靜地開滿了原野。淡紫、玫紅、粉白,簇簇叢叢的花相連,優雅別緻的小路曲徑通幽,看不到遠山,看到的只是心靈那片舒適的淨土。
金川縣城到勒烏鎮雲盤村約22公里,海拔3600米路況較好,部分路段彎道較多,開車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雲盤村氣溫比金川縣城低,看花的時候記得帶件外套哦。
觀花路線:杜鵑花海位於金川縣勒烏鎮雲盤村,距縣城20公里,最佳觀賞期為5月至6月。
-
8 # 吉林小周
寒江雪柳玉樹瓊花這就是我的家鄉吉林市。
吉林市座落在東北地區中部,總人口達400多萬,這裡四季分明素有霧淞之都的美譽,每當冬季來臨也迎來了旅遊旺季,松花湖、北大壺滑雪場、霧淞島、北山皆是可選之地。
最美的景色莫過於霧凇,清晨的松花江畔水氣蒸滕如履仙境,堤岸的樹掛讓人心曠神怡彷彿全身素裹的一排舞者為您伴舞。
大自然塑造了這一奇景,期待各位朋友光臨。
-
9 # 鄉村小萍子
我家是農村的我喜歡住農村,農村安靜,清閒,吃什麼都不用買,更重要的是吃著放心,現在的農村不比城市差,水泥路鋪到家門口交通非常好,而且現在農村都很多地方都是搞景區,好多城裡人都想到農村來住
-
10 # 一勺墨白
我家鄉是湖北荊州
這些照片拍攝於封城前兩天,當時大家大部分都還不知道疫情即將到來,我其實也沒有那麼警覺,出於以防萬一,我戴著口罩圍著家鄉的城牆走了一圈
因為天氣太冷,其實真的沒有什麼人,天氣還是陰天,整個古城陰鬱潮溼,年歲感一下子呼之欲出,數不清的松針覆蓋著泥土,一如大家的生活一樣樸實
如今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了,醫護人員還在輪班轉,生活的齒輪被卡住大半,也不知何時恢復
-
11 # 郝華林
家鄉在心田
我的家鄉為思念,快門不能隨便閃,拍一張更不能解心願。
家鄉是圓心,道路為半徑。不論走多遠,不忘故鄉情。心頭常響故鄉音。鄉愁思緒多攝影。
一
我的家鄉在呂梁,
山腰半坡汾西縣。
地形地貌有特徵,
溝堡出名有古典。
二
溝深坡陡土地遠,
堡掛山頭築庭院。
牛蹄兩半村模樣,
三廟一碑古村莊。
三
溝堡古墓兩千年,
瓷器文物親眼見。
清代碑樓銘武將,
麗堡沃溝是家鄉。
四
窪裡塬上柏坡山,
黃土不厚掛腰間。
耕地路遠羊腸彎,
運出收回一根擔。
五
精準扶貧政策強,
坡路彎路拓整寬。
條田坡地推展平,
天雨澆苗顆粒圓。
六
百姓捐款五十萬,
歷史文化放光亮。
黃土高原千人莊,
時代新歌溝堡響。
我的家鄉,我的搖藍。
我的照相機,我的鄉情片。
窯洞是襁褓,院子為搖藍。
村子是圓心,道路是半徑。
古廟是學校,老槐掛鐘響。
小鳥是夥伴,田野度童年。
鬥雞耍對抗,山娃身體壯。
傍晚捉迷藏,月掛樹捎上。
炊煙漫村裡,想那紅薯甜。
山上拾柴火,爐堂才冒煙。
媽媽紡線線,娃娃睡夢香。
爸爸挑擔子,肩回鍋裡飯。
千層底馱我,多年不回鄉。
相機拿在手,鄉愁湧眼框。
一張圖片不想傳,腳步快走回家鄉。
2020年2月10日
回覆列表
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外地生活,長大了也是到處遊蕩,家鄉在我心中是個模糊的東西,四海為家,那就把現在居住的地方當作家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