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然同在

    佛教之興起,有其必然性在。因為人的客觀現實處境,決定了必然面對某些無法逃避的問題,如此自然會有人提供解決方案。

    比如,人會變老,會生病,會死亡,會面對各種可能的意外,面對宇宙,人會覺得自己極為渺小,無法於內心確定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什麼代表了最高價值。

    也許有人不會想這些,可是這些情況是客觀存在的。當一個人的思想發展到足夠程度了,其不可避免的要面對這些問題。

    佛就是那個意識到這些問題,又透過個人探索,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的人。同時,他在給出答案的時候,對自己給出的道理事先以自己的生命做了證明,故而是可靠的。

    其實,在佛最初傳法的時候,並沒有所謂佛教,其不過是以過來人向別人分享智慧解脫的方法而已。成為了佛教,越來越顯得儀式化,是後來的事情。

    今天的我們,其實可以超越佛教的儀式形式,而去關注佛教背後的問題意識。即是,我們也去切實想一下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何在,面對無常的命運,什麼是可以依靠的。如此這般深入思考一番,及自己有了心得了,再去與佛教的教義對話。以這樣的態度面對佛教,則可以讓我們真正從佛教中獲得有益的啟發,可以避免陷入迷信,可以保持自己獨立的思想。

  • 2 # 夢蝶也逍遙

    感覺這個課題太大了

    作為一個佛學愛好者

    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吧

    佛教傳人入中國是在東漢永平年間

    著名的洛陽白馬寺就是最好的見證

    漸漸和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

    我們常用的世界 剎那 覺悟 塵緣 心猿意馬 不可思議 大徹大悟 醍醐灌頂 當頭棒喝 晨鐘暮鼓 味同嚼蠟 鏡花水月 現身說法......都來自佛教

    佛教能立足有官方的背書也有民間的迎合

    首先作為教人與世無爭看破放下的宗教如果嚴格遵從教義對皇權是無害有益的

    所以最高層是認可的

    以孔子為尊計程車大夫是中國精英階層的主體

    這個階層在接觸佛教之後一般會對其中充滿思辨意味的哲理感興趣

    給他們在在寵辱得失成敗之間的進退裕如提供了精神給養

    民間的興趣大概在於佛教本身

    因果可以撫慰現世間的不平

    輪迴可以讓人寄希望於來世

    佛學本身的義理也從自己的視角解答了人對生命終極歸宿的疑惑

    佛教也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和傳統文化進一步融合發展

    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 3 # 祉若915

    據傳為達摩祖師引入,後來一些統治者極力推崇,大興寺廟。佛教中的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形象助推了佛教根治於老百姓心中。老百姓信佛教,大都是功利化、世俗化的寄託,認為"求求菩薩,就能受庇佑了。"

  • 4 # 胡代泉

    佛教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開悟後,創造的佛教。禪宗是由達摩傳到中國來的,唯識宗是由唐僧留學到印度去學來的,(淨土宗最先是其它宇宙中傳來的根據彌陀經記載)又叫無量壽經。中國現在多由禪宗門和淨土宗為主。唯識宗沒傳幾代就消失了。由於禪宗門簡單明徹,直指心源(識自本心,見性成佛)好學受華人民歡迎,後來由六祖慧能大師發揚光大,壇經就是慧能所講的。淨土宗也簡單,就是念佛(阿彌佗佛),念至一心不亂。顯現自性佛。現在學佛的人,都是禪淨雙修,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唯識宗就比較複雜,不受華人喜歡,你面道理學識很淵博,是普賢菩薩所傳,在中國現在還有唯識學在傳,但是少得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分手三年的前男友打電話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