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燈幽見
-
2 # 黑哥162939434
薛寶釵勸寶玉讀書也錯也沒錯,但寶釵卻把自己的私心和官宦仕途之路隱藏在讀書的後面,暴露了她“心機之深”,而寶玉視金銀如糞土,厭惡官宦之路大“爾虞我詐”視平民如草木的觀念,是必和寶釵不是“同路之人”。寶玉與黛玉雖無金玉配飾之說,但他們的想法一致,視丫鬟雜役村民為平等待之,嚮往平靜淡泊名利的你恩我愛清淡的生活氣息,濃厚的封建思想卻“棒打鴛鴦兩分離”,造成:黛玉情痛之下焚詩稿,錯怪寶玉駕鶴離,寶玉哭欞離家走,別卻紅塵入寶剎的最終結局!他們是封建主義下的“犧牲品”!
-
3 # 晉谷園
翻遍唐詩宋詞,讀盡華夏名著,有幾篇是得意人得意時所作?
內容孤寂悲憤怨恨悽苦絕望十中有八九,快意人生多享繁華富貴的作者百里難挑一,著者洞讀書涉通達者更是鳳毛鱗角。
薛寶釵勸賈寶玉讀書上進,如伯牙未逢子期,不悲寶玉,獨悲寶釵,讀者亦然。
安生立業,生之責任,概莫能逃。
-
4 # 長虹貫月307
薛寶釵勸賈寶玉讀書上進本身沒有錯,錯在薛寶釵的動機不純,方法生硬。
賈家是憑武功封侯的,過了幾世,急需轉型,透過科舉進入仕途。不讀書又怎麼能參加科舉呢?讓賈寶玉讀書參加科舉符合賈家利益,沒有錯。
薛寶釵一來到賈府就丟擲金玉良緣的說法,想方設法拆開寶黛愛情,多次抹黑嫁禍林黛玉,目的就是釣到賈寶玉這個金龜婿,讓賈寶玉走仕途經濟,幫助薛蟠撐起薛氏家族產業。她勸寶玉讀書上進不是為寶玉好,是為薛家好。
林黛玉其實也要賈寶玉讀書上進,但她知道有些話寶玉厭煩,有些事情寶玉不願做,所以她從來不硬勸硬逼,而是因勢利導。
薛寶釵的私心太重了,所以讓人討厭。
-
5 # 蘇小妮
其實,寶釵和寶玉,他們之間不存在對錯,只存在合適與不合適。
其實,寶釵和寶玉是兩個極端。寶釵代表的傳統的儒家思想,是男人就要講究忠孝,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寶玉的天性裡卻是極端的反傳統的。他抓周抓個脂粉釵環什麼的,在他老爸眼裡將來不過是“酒色之徒爾!”想想古人也夠慘的,一週歲的孩子,哪裡懂得什麼,就是因為抓周的時候隨性抓了一個東西,就在大人眼裡被定了性。
寶玉恨透了那些傳統的東西,對名利的追逐,對仕途的奮進,所以,每一次賈雨村來賈政讓他跟著相會的時候,都是他最最痛苦的時候,他根子裡就看不慣賈雨村那種追名逐利的作派。每次聽到“興隆街的大爺”來了,老爺讓他去的時候,他都眉頭皺得跟什麼似的。
在寶玉的眼裡,對男人如此爭名逐利都覺得不可接受,更何況那原本應該是清如流水的女孩子兒呢?他不是有一套理論嗎。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見了男人便覺得濁臭逼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見了女子便覺清爽無比。
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那個還整天要催著他讀書上進求功名的寶釵,那時候在寶玉的眼裡,就覺得比濁臭逼人的男人更可惡。所以襲人跟湘雲說,當寶玉聽到寶釵那樣勸他的時候,抬起腿來就走路,也不管人家臉有沒有地方擱。
寶釵錯了嗎?寶釵自己是沒有錯,寶釵只不過是沒有遇到對的人,寶玉不是他要找的人,他們倆壓根兒就沒有可以共同生活的基礎。這才是寶釵悲劇的源頭。
到最後,儘管寶玉曾經心心念唸的黛玉已經去世,寶玉已經和寶釵成親,可是他還是不願意接受她,而是拋下了寶姐姐獨自出家,讓寶釵在家守活寡。這對寶釵來說,悲劇意味更甚於寶玉。寶玉出家,去尋求內心的寧靜去了,而這份寧靜,對於寶釵這樣患有熱毒的人來說,可能永遠都找不到。
-
6 # 細說心語
從薛寶釵和賈府的角度來看,她勸寶玉讀書上進一點錯都沒有。
但是從寶玉的角度來看她錯了,大錯特錯了。這也是她無法走到寶玉心裡的主要原因。
寶玉和寶釵這兩個人的關係很奇怪。只要談話必然有分歧。簡單地說就是他倆誰都沒看上誰。
寶玉看不上寶釵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了林黛玉,其他女子都是過眼雲煙。
而寶釵看不上寶玉的原因則是寶玉沒出息,不能讓她封誥命,戴鳳冠著霞帔。她不甘心只當賈家這個已經逐漸敗落的家族的二奶奶。
她希望有一股好風可以讓她平步青雲。而在封建社會里,女子只有夫貴妻榮,或者母憑子貴這兩條路。
顯然寶玉不是她的那股好風。
而她之所以呆在賈府不走,插足寶黛之間的愛情,多半是因為母命難違和自己那不掙氣的哥哥把家敗了之故。
以她現在的情況嫁入運勢正旺的豪門不太可能了。估計從她進宮參選失敗時,她就深深地明白了這一點。
退而求其次,她知道能嫁給寶玉也是不錯的。不管怎麼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賈府還是有些錢財權勢的,何況寶玉相貌美,性格好。
但是寶釵和黛玉完全不同,她要的不是寶玉的心,而是他的仕途,所以她一有機會就勸寶玉讀書上進,結交官場之人。
作為一個普通的女子,她的做法沒有錯。
但是寶玉不是普通人,是神瑛侍者下凡。寶釵用凡夫俗子的標準去要求他,所以她錯了。
-
7 # 萍風竹雨123
單就勸寶玉讀書上進,寶釵沒有錯,但寶釵勸的不僅僅是讓寶玉讀書上進,還希望寶玉借讀書透過科舉,如賈雨村一樣走一條平步青雲的仕途之路。這樣的勸諫,寶釵確實錯了。
寶釵是有著大追求的,她渴望好風憑藉力,送她上青雲,這個好風,不僅僅是對方的現有的權勢,更要有無限的上升空間,就如她的舅舅王子騰一樣,由一開始的京營節度使步步高昇,一直升為朝中一品大員九州提督。而賈寶玉就是她所能憑藉力的好風,因而她渴望不斷的勸諫,使寶玉成為她所塑造出的一把可以帶她上青雲好風。
佇人說寶劍贈英雄,鮮花贈美人,賈寶玉是富貴閒人,不喜功名利祿,不願走仕途經濟,認為那些朝中官員都是“祿蠹",所以,他認為薛寶釵所說的這些,勸他上進的話都是“混賬話”。他既不願做,也不願意聽,所以當薛寶釵勸他學習上進的時候,他要麼是抬腿就走,要麼是置之不理。
其實,以當時賈府的地位,賈寶玉完全可以像他老爹那樣受祖上蔭恩,或像賈蓉與賈璉一樣出點銀孑,捐個官做,偏偏,薛寶釵不滿足現狀,以抓住機會,就想塑造一下賈寶玉,結果把兩人的勤奮消磨了,以至於結婚以後,賈寶玉面對著薛寶釵的舉案齊眉,始終惦念著林黛玉,到底意難平。
-
8 # 阿丹151014015
薛寶釵勸賈寶玉讀書上進,是符合賈府對賈寶玉的期望的,卻不符合賈寶玉的個人喜好。
薛寶釵畢竟只是一個十幾歲的青春少女,並不明白想要改變和塑造賈寶玉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人幾乎就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然而,薛寶釵卻是那個唯一可以幫助賈寶玉實現他“富貴閒人”理想生活的那個“自帶飯碗”的女人。
賈寶玉卻愛上了一個探花出身的巡鹽御史林如海的女兒,在五、六歲上家裡就專業請了中了舉人的先生賈雨村教了“四書”的林黛玉小姐。賈寶玉要想和林黛玉“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唯一出路,最後恐怕也是唯一讀書進取這一條道可以走了。
《紅樓夢》的悲劇在於所謂“寶黛釵調情大觀園”中的三個人都是錯的,黛玉愛上的是一個跟她在一起無法承擔起任何責任的賈寶玉,而寶釵愛上的是一個根本無法實現她遠大理想抱負的賈寶玉。
結果就是,“寶黛愛情”不現實,寶黛二人若是在一起根本毫無未來可言。寶玉寶釵二人的“金玉良緣”不理想,寶玉寶釵夫妻二人對生活的期待根本就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的。賈寶玉的愛情無法落地生根,婚姻也無法延續下去。
-
9 # 君箋雅侃紅樓
勸人向好當然不叫錯。
薛寶釵勸賈寶玉科舉仕途,《紅樓夢》八十回前發生過兩次,根據判詞在八十回後薛寶釵應該還有一次勸諫,正是這最後一次勸諫使得賈寶玉離開薛寶釵出家為僧。那麼,這三次勸說有什麼不同?我們看看原文怎麼說。
【一】
襲人道:“雲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裡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三十一回史湘雲因賈雨村來要見賈寶玉,勸了賈寶玉一句,讓他關注仕途經濟。對史湘雲來說不過隨口一說,結果被賈寶玉當時懟了回去。賈寶玉對史湘雲毫不客氣,直說:“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結果引起襲人爆料,說出薛寶釵之前也勸過賈寶玉,不想賈寶玉理都沒理薛寶釵,“拿起腳走了”。
賈寶玉對待史湘雲和薛寶釵的態度全然不同。他懟了史湘雲卻與薛寶釵一句話沒說,透露出與史湘雲更親近的態度。雖然同是一個道理,賈寶玉明顯拒絕薛寶釵更甚,對薛寶釵勸他仕途經濟都懶得回嘴說一句。
【二】
寶釵見他睜開眼說話,不象先時,心中也寬慰了好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疼。”三十四回薛寶釵再勸是賈寶玉捱打後,說“早聽人一句話”主要是賈寶玉不愛學習被父親賈政不喜才會捱打。薛寶釵這次“勸”用了情,所以賈寶玉更容易聽進去。不但不覺得話刺耳,反倒深受感動。可惜寶釵不知道寶玉的心理活動,否則吐血的心都會有。
(寶玉想)既是他們這樣,我便一時死了,得他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亦無足嘆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謂糊塗鬼祟矣。”賈寶玉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薛寶釵一腔柔情,是想他能知恥後勇,得到教訓,做點正經事,誰想反倒令他堅定了自己離經叛道的心,認定姐妹們的眼淚為他流是真情,而不參雜世俗俗務。寶釵等於白勸了。
【三】
薛寶釵連續兩次勸,第一次勸說被無視,第二次用柔情感染,同樣付諸東流。賈寶玉根本沒聽進去。有讀者認為薛寶釵為什麼如此利慾薰心,我卻有不同看法。人生在世,不說要建功立業,起碼要有責任有義務。薛寶釵雖是女兒,依然肩負著協助母親哥哥振興薛家的責任,何況賈寶玉!那個年代,有條件的男人科舉就像現在考大學一樣,朋友勸你考大學會是利慾薰心?這種論調是對薛寶釵最大的誤解。皆因我們每個人都走的路,卻不允許薛寶釵說,很沒道理。
賈寶玉出生好,起點高,本可以有更遠大的理想。薛寶釵的出身不好,來到京城備受京城權貴冷落。她會可惜賈寶玉有那麼好的機會,卻浪費在女兒堆中。有人因此討厭薛寶釵會顯得很無稽。少年時有人勸你好好學習你一定不愛聽,人到中年一事無成想起當年勸你的人一定會感激她。只有真關心的人才會說出逆耳忠言。
對薛寶釵來說,她對興衰有更深刻認識。薛家當年父親活著時也很強。可父親一死,極速衰落。薛寶釵在賈家冷眼旁觀那麼多年,不可能不看出來賈家已經外頭光鮮,內裡空虛。薛寶釵規勸賈寶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何嘗沒有指點賈寶玉未雨綢繆的意思。事實證明薛寶釵是對的。
【四】
八十回後,賈家情況越來越糟,薛寶釵還是嫁給了賈寶玉,本就表明寶釵並非一味追逐名利之人。不久賈家抄家,樹倒猢猻散。賈政王夫人被治罪。賈寶玉一夜之間失去一切,被從監獄放出來後,一文不名,身上一個大錢都沒有。那時候的賈寶玉徹底明白一分錢難道英雄漢的困窘。可他有辦法麼?完全沒有。當初交往的“朋友”都避他如蛇蠍。讓他賺錢,又什麼都不會。不能生存的打擊是指致命的。為他後面離家出走埋下了伏筆。
薛寶釵讓他學習仕途經濟,未必一定要掌握科舉之道。而是學會一種像普通人一般認真生活的態度。當賈寶玉從天使化為凡人,試問誰還問你曾經的高貴。為了一日三餐而拼搏都做不到,薛寶釵曾經的勸不對麼?就算林黛玉也說過賈家應該節儉持家,否則必然後手不接,可惜賈寶玉沒聽進去。
賈家抄家後,賈寶玉和寶釵夫婦應該像甄士隱一般投靠岳父家。那時候二人的生活全靠薛寶釵做女紅維持。薛家的日子也不算好過,尤其夏金桂絕不會容忍賈寶玉吃白食,言三語四不說,逮到機會必然羞辱薛寶釵。薛寶釵萬般無奈才會“停機德”規勸賈寶玉,是否能振作起來,拿起書本,起碼為夫妻二人本就艱難的日子帶來一點一樣。作為妻子,薛寶釵有錯麼?
寶釵的判詞“可嘆停機德”說的就是他們婚後這一段。可惜賈寶玉卻因寶釵的苦口婆心,承受了更大的壓力。面對家破人亡的痛苦,讓他拿起書本振作是萬萬不能的。根據二十四回賈寶玉說他掉池子裡的說法,以及甄士隱的“下世”,柳湘蓮走火入魔影射,賈寶玉是有過一次“死”的經歷,癩頭和尚出現度化了他。死過一次的賈寶玉認為用命償了薛寶釵夫妻情,卸下包袱飄然而去。而寶釵也因此“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女兒悲,嫁個男人是烏龜(大王八也是和尚的意思)”
薛寶釵三次勸說,對賈寶玉來說,都是好事。可惜賈寶玉根本聽不進去,也做不到。薛寶釵只想讓賈寶玉認清現實作個普通人,而賈寶玉此生註定是個異類,不是普通人。兩個人從本心上向左向右,而並非薛寶釵利慾薰心,賈寶玉就清高無儔。父母勸你好好學習,一定也不是想著榮華富貴,老師勸你好好學習也不是想著名揚天下。朋友勸你好好學習未必都是想借光佔便宜。為什麼薛寶釵勸賈寶玉好好學習就成了利慾薰心?這無疑是誤解。起碼這三次勸說,只有最後一次是以妻子的角度勸說賈寶玉能振作,其他兩次,賈寶玉出息與否與薛寶釵何干?
有人說,林黛玉不勸,林黛玉勸過的。十九回賈寶玉弄胭脂,黛玉看到了也說,賈寶玉聽都沒聽。林黛玉不勸是更瞭解賈寶玉,說了沒用,不如不說。寶釵確實不如林黛玉瞭解賈寶玉,卻不能說她勸賈寶玉仕途名利是錯的。仕途名利有什麼錯?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
10 # 秋醬愛讀書
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賈府的境況下來看,薛寶釵勸賈寶玉讀書上進,是沒有錯的,只是賈寶玉覺得她錯了而已。薛寶釵為什麼要勸賈寶玉讀書上進?我們首先要了解薛寶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1、薛寶的價值觀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中,借小沙彌之口道出薛家的情況:且說那買了英蓮打死馮淵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書香繼世之家。只是如今這薛公子幼年喪父,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遂至老大無成,且家中有百萬之富,現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這薛公子學名薛蟠,表字文起,五歲上就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玩水而已,雖是皇商,一應經濟世事,全然不知,不過賴祖父之舊情分,戶部掛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夥計老家人等措辦。寡母王氏乃現任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之妹,與榮國府賈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紀,只有薛蟠一子,還有一女,比薛蟠小兩歲,乳名寶釵,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自父親死後,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徵採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二則自薛蟠父親死後,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見薛蟠年輕不諳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薛家原本也是書香繼室之家,家中有百萬之富,但薛蟠父親死後,性情紈絝的薛蟠,一應經濟世事一概不知,家中生意逐漸蕭條,薛寶釵從小知書識禮,體貼母親,看哥哥不省事,就想要去參加選秀,為家族興旺出一份力。
雖然生在富庶之家,但父親早亡,哥哥不懂事,所以薛寶釵比別人懂事更早。薛家雖然是皇商,富有但無權勢,薛蟠因爭搶英蓮打死別人,爛攤子還是要賈家和王家幫他收拾,後來來薛寶釵選秀失敗,多多少少還是跟自己的商人出身有關。薛寶釵擁有典型的儒家出仕價值觀,在她的價值體系裡,男兒就該讀書上進,考取功名,承擔起家族興旺的責任,所以她見賈寶玉不愛讀書,成天在姊妹丫鬟堆裡混,忍不住就要勸說兩句。2、賈府的沒落薛寶釵跟隨母親上京,在賈府住了幾年,以她的聰明才智,以及對經濟世事的瞭解,怎麼會不知道賈府空有面子,沒有裡子,入不敷出的情況。再看賈府子孫的情況,賈珠早亡,賈珍、賈璉、賈寶玉、賈環,沒有一個好讀書求上進的,草字輩,賈蓉就不說了,紈絝子弟一個,賈蘭還小,不提。冷子興在跟賈雨村演說榮國府的時候說過:古人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及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寶釵勸寶玉上進讀書,多學學仕途經濟的學問,也是看到賈府子孫安享榮華,不知深謀遠慮,長此以往,賈府興盛必定難以為繼的境況。如果硬要說薛寶釵錯了,那也僅僅是惹賈寶玉不高興,不待見她而已。
3、賈寶玉的價值觀薛寶釵品貌端莊,德才兼備,為什麼賈寶玉跟她總是不親近,在寶釵勸他讀書的時候,他還要發脾氣,給人家臉色看?這跟賈寶玉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賈珠死後,他就是王夫人唯一的兒子,賈母、王夫人兩人疼愛,從小就沒受過一點苦,生在鐘鳴鼎食之家,他從未想過這樣的繁華會有走到盡頭的一天。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心事,瀟湘館春困發幽情”中,林小紅和小丫頭墜兒有這樣一段對話:紅玉道:“也不犯著氣他們,俗語說的好,`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這兩句話不覺感動了佳蕙的心腸,由不得眼睛紅了,又不好意思好端端的哭,只得勉強笑道:“你這話說的卻是。昨兒寶玉還說,明兒怎麼樣收拾房子,怎麼樣做衣裳,倒象有幾百年的熬煎。”紅玉聽了冷笑了兩聲。可見賈寶玉從未想過三年五載之後會是怎樣,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問世事,也從不考慮自己的未來。第六十二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黛玉跟寶玉聊起探春管家的事情,書中這樣寫道: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 "連林黛玉這個從不管事的人心裡都會算一算賈府的賬,賈寶玉卻從來不顧慮這些,也從未想過要挑起家庭的重擔。
所以薛寶釵在勸他讀書上進的時候,他心裡自然不自在,也跟寶釵疏遠了。說到底,從世俗的角度講,薛寶釵勸賈寶玉讀書是絕對沒有錯的,賈寶玉覺得她錯,只是因為兩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罷了。 -
11 # 王老師閱讀寫作
寶釵勸寶玉讀書,從她自身而言,是為了自己與寶玉的“金玉姻緣”,是沒有錯的。
寶釵為什麼要勸寶玉讀書,其實還是勸寶玉走仕途,這裡面又有著什麼樣的隱情呢?
眾所周知,分析小說的情節,還是要分析瞭解人物性格。
寶釵是曹雪芹塑造的封建正統女性的代表,為了自己與寶玉的“金玉姻緣”必然會勸寶玉讀仕途經濟的書。
小說中寶釵勸寶玉讀書情節一:
湘雲第二次進賈府時,正好碰到賈雨村來訪,要見寶玉,寶玉心中不快,湘雲就勸寶玉道:“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裡攪些什麼!”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湘雲剛來,就因為隨口說了那麼幾句仕途學問的話,寶玉就心中大不快,可見寶玉有多厭惡仕途,有多厭惡讀書,有多厭惡官場。多厭惡汙濁的男人,襲人也深知這一點,因為在此之前,寶釵早已對寶玉有過勸諫,但同樣被寶玉給駁了回去。
襲人道:“雲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裡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這裡透過襲人之口說出的話,應該是寶釵第一次勸寶玉讀書,她在勸諫之前,應該是在心理打了很多遍草稿的,但沒想到話沒說話,寶玉一抬腳走了,別說寶釵,換到如今任何一個人身上,也都充滿了尷尬。更何況兩人之間有了金玉姻緣一說?
這一段對話發生在原文第三十二回,而襲人口中說的寶姑娘上回勸寶玉,應該相隔不久,往前推到第二十八回的話,這一回金玉姻緣透過元春端午節禮第一次浮出水面,從後面寶釵屢次勸寶玉可知,她應該是在知曉與寶玉的金玉姻緣之後,才轉而勸寶玉讀書走仕途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繼續往後看寶釵第二次勸寶玉讀書的片段二。
寶釵第二次勸寶玉讀書,發生在寶玉捱打之後的第三十六回,寶玉捱打後,賈母為防寶貝孫子再出意外,特許寶玉以後不用見客,就待在怡紅院養病,這可樂壞了寶玉,“日日只在園中游臥”,但知書達理,成熟穩重的寶釵自然看不過去,免不了又是一番勸諫。
寶釵看寶玉每日只在姊妹堆裡廝混,太不像話,自然要勸,因為他是母親看中的未來女婿人選,是那個“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的有玉之人,不然母親薛姨媽也不會一直住在賈府之中。雖然寶釵學識淵博,很有主見,但事關兒女婚姻大事,她自然不能做主,仍舊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規則,這才是知書守禮的寶釵。
當貴妃元春、母親薛姨媽、姨媽王夫人等都已經默許金玉姻緣後,寶釵縱然再不喜歡寶玉,也不得不把他當成未來的丈夫去培養,去規諫,所以對寶玉乃至怡紅院,多有關注,時不時會勸寶玉讀書上進,會透過襲人等人丫鬟掌握寶玉動態。
由此可知,正是因為寶釵是封建正統女性的代表,作為未來的妻子,她才更會勸諫未來的丈夫,要立志功名,要讀書上進,要科舉出仕,不能只是在內帷廝混,以免她將來無所依靠,她要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她不能嫁給一個無能的丈夫,嫁給一個不求上進的小男人。
我們再看寶釵勸寶玉讀書的片段三:
在香菱學詩一回裡,香菱因為學詩瘋魔了,作了一首詩不好,就一個人在那裡搜腸刮肚,暗下決心一定要作出好詩來。寶玉笑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寶釵笑道:“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寶玉不答。
我們看,寶釵總是有意無意的藉著現成的機會勸寶玉讀書,一個“寶玉不答”四個字,我們即能想像寶玉聽到寶釵勸諫後的不開心,甚至心裡的厭惡之意。作為寶釵,單從情感上來說,也許她根本就看不上寶玉,整天不讀書,就知道跟姊妹們混鬧,每次詩社都墊底,淨看些歪書,有點子小聰明,卻偏偏不用在正道上,整天調脂弄粉,沒一絲男子氣概。但因為母親看上了,又有元妃、王夫人支援,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女兒,她除了接受,沒有別的選擇。
在寶釵的心裡,也許唯一可做的,就是時不時的敲打一下寶玉,這樣也許不能夠令寶玉一下子好轉過來,但至少會起到一些作用,不至於讓他太出格,太令人瞧不上。但寶釵或許根本就想不到,她的數次勸諫,不僅沒有任何作用,且不斷地引起寶玉的反感,不斷地疏遠她。
從曹雪芹創作構思的角度看,勸寶玉讀書正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
從小說的後半部分來看,在強大的背後勢力的干預下,寶玉最後還是跟寶釵成婚了。這時候,寶釵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勸諫寶玉了。雖然寶玉從未聽過,但寶釵也從未放棄過。
蒙府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批透露了八十回後有這麼一回情節:“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薛寶釵有勸諫到諷諫,力度加深了不止一倍,一方面可以得出二人已成婚,不然寶釵不太可能“諷諫”寶玉;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出,此時的寶玉,平常的勸諫應該沒有任何作用了,只能用諷諫,也許對寶玉還有一些作用。
也就是說,寶釵寶玉兩人成婚後,寶釵作為隨分守禮的兒媳,作為封建正統女性的代表,無論從婦道還是私心的角度,她都不會停止勸諫寶玉,但從寶玉最終出家的結果可知,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聽從寶釵以及襲人的規諫,所以脂批說“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
雖然寶釵身上有幾樣世人都沒有的好處,甚至羞籠紅麝串一回,寶玉也會看呆,也會想入非非,捱打後看到寶釵關心,也會心猿意馬,但只這勸諫一點,就讓寶玉深惡痛絕,心中不免就遠了她。
可憐寶釵,從一開始就對寶玉寄予了某種期望,甚至厚望,於是藉機一次次勸諫,但寶玉從來不聽,甚至認為寶釵“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等到寶釵最後下死力諷諫寶玉時,寶玉再也忍無可忍,於是懸崖撒手,拋妻棄婢,出家為僧。
寶釵是曹雪芹塑造的封建正統女性的代表,雖然為了自己與寶玉的“金玉姻緣”寶釵多次勸寶玉讀仕途經濟的書,是沒有錯的,正是因為她沒有錯最後還是鑄成了大錯,造成了自己一場悲劇結局。寶釵勸寶玉讀仕途經濟的書的情節安排,既符合人物性格,也是為中心服務,體現了曹雪芹批判鋒芒所向。
回覆列表
寶釵勸寶玉讀書這一情節,發生在紅樓夢第三十二回。紅樓夢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這一情節,而是透過湘雲勸寶玉讀書,留意仕途,因此而引起寶玉的不滿,襲人才從側面透露出了薛寶釵,曾經因為勸寶玉讀書,而被寶玉拂袖而去的尷尬場景。
那麼,這件事情,寶釵錯了嗎?
首先,勸人上進多讀書是好事,但是,一向聰明謹慎的薛寶釵,卻忽視了幾個比較重要的條件。所以,才會導致自己討了個“沒意思”。竊以為,這一故事情節,對於今天的我們,在社交與人際關係的相處上,還是有一些啟示意義的。
1:薛寶釵確實錯了,她錯誤地判定了寶玉和她之間的關係,繼而錯誤的估計了自己在寶玉的位置,因此而犯了“人與人之間,有幾分交情,說幾分話”的忌諱。薛寶釵平時是個寡言少語的人,王熙鳳評價她“一問搖頭三不知”。
但是,對於賈寶玉的事情,她卻十分上心,即使不問她,她也會主動來說,比如勸寶玉讀書這件事情。
薛寶釵沒日沒夜地往怡紅院跑,寶玉的事情她事事上心,喜歡寶玉肯定是無疑的。只是可惜薛寶釵錯誤的估計了,自己在寶玉的地位。
讀書,留心仕途事關寶玉的前程,薛寶釵心中是把寶玉,當作未來的夫婿一樣來期望,平日沉默寡言的她,才會對寶玉進行勸誡。
可惜,寶玉的心中並非也把薛寶釵當作未來的伴侶來對待,所以他並不領情,抬腳便離開。絲毫不願對她有一絲一毫的忍耐。
寶玉平日裡是個極其溫柔之人,卻對薛寶釵做出這樣不留情面的舉動,足已證明他心中對薛寶釵,真的只是一般的友誼而已。
所以,才會覺得自己被深深地冒犯了。
所以此處為情所迷的薛寶釵,犯了“交淺言深”的忌諱。
2:你所喜歡的,別人未必也喜歡。不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寶玉是最厭惡經濟仕途之說的人,而薛寶釵卻是一個積極於功名利祿的人,他們本來就不是一路人。
薛寶釵的思想是積極的,但可惜的是寶玉是個最為叛逆的人,甚至可以說叛逆到了骨子裡。他生平最恨是官場的黑暗,薛寶釵卻叫他去積極參與,遭到寶玉的冷漠對待。
這就好比你把你喜歡的禮物,送給對方,也先得考慮對方是否也喜歡,否則,送出去以後,就有可能會被當場拒絕。甚至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而從此與你疏遠。
所以,不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別人,是人際交往中對對方的基本尊重。
3:即使要勸人接受他不喜歡的事物,所採取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薛寶釵勸寶玉讀書,寶玉抬腳就走,令自己尷尬不已。除了與寶玉話不投機之外,她所採取的方法也是一個原因。
有一句話講:
欲以入佛智,先以欲鉤牽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如果你想引導這個人來跟你學習,你得先給到他想要,或者喜歡的東西,這樣他才會歡喜信受你的引導教育。
勸誡寶玉,類似的事情王熙鳳也做過,但是,她就採取了正確的方式。
秦可卿死,寶玉也去送殯,王熙鳳怕寶玉騎馬有閃失,回去以後難跟賈母交代,欲令寶玉過來跟她一起坐在轎子裡面,繼而勸寶玉說:
好兄弟,你是個尊貴人,女兒一般的人品,別學他們猴在馬上。下來,咱們姐兒兩個坐車,豈不好?
“女兒”兩個字,是寶玉一生最愛的,最敬重的字眼,王熙鳳拿他比“女兒”無疑就是最好的“欲鉤”了。
寶玉豈有不欣然往之之理!
所以,論機變靈巧,心性之玲瓏,薛寶釵真的沒法跟王熙鳳比。
王熙鳳就懂得用善巧的方式,來引導寶玉歡喜接受自己的勸告,而薛寶釵卻只會講大道理。也難怪會引起寶玉的反感。
所以,想勸人接受你的意見或者建議,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
(圖片,有幾張源自百度,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