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者大魏
-
2 # 佳園道
腦血管開始被堵塞,患者主要出現短暫性的或者一過性的腦供血障礙。1、噁心嘔吐,出現天旋地轉,少部分患者伴發耳鳴。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突發的雙下肢無力而倒地,但患者隨即自行站起來,整個從發作跌倒到站起來,患者意識是清楚的,不會出現昏迷等意識障礙的表現。2、發作性的肢體偏癱、肢體單癱或者出現面癱。還會出現單側肢體麻木或者偏身麻木,同側單眼一過性的失眠或者黑蒙,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一過性的三偏表現或者短暫的失語。另外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複視、站立行走不穩、出現短暫的吞嚥困難和失語。3、部分患者還可以出現短暫的全面遺忘,半側出現舞蹈樣表現。腦血管開始被堵塞,可能會出現以上的這些短暫的表現,發作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但大多數患者通常在1小時之內恢復,最多不超過一天,不會遺留後遺症,但常常反覆發作,每次發作的症狀相似。儘管如此,還是需要引起重視和提高警惕,積極預防,因為有部分患者會發展到腦梗死。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本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
-
3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腦血管堵塞,也就意味著會出現如腦血栓,腦梗,腦中風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早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這些疾病開始逐漸的年輕化,尤其是現在坐辦公室的白領,也已然成為這些疾病的重災區,這主要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係,但實際上,腦血管堵塞其實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這也是容易出現突發性腦血管疾病的原因,但也有一些不明顯的小症狀,需要引起重視。
一般血管堵塞如果不嚴重的話,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的症狀,就像高血壓,很多人也都是沒有絲毫的感覺,如果不是體檢,甚至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腦血管堵塞也是一樣,通常血管堵塞到80%或90%以上才會有一些症狀。而達到這種地步的時候往往就很容易出現病變了,那麼對於腦血管堵塞的比較嚴重的時候症狀如下:
1.頭暈,尤其是會出現突發的頭暈。
2.肢體發麻,尤其是會突然感覺到一側的臉或者身體出現麻木的情況,部分人會出現舌頭麻或者唇麻。
3.突然感覺兔子表情或者說話不靈。
4.出現不明原因的跌倒或者是暈倒。
5.突然出現一時性的視物不清或者視野的缺損甚至是失明。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那麼應該引起重視,最好檢查一些血壓的情況或者就醫去檢查具體的原因。尤其是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腦血管疾病是高血壓的主要的併發症,出現上述的情況,有可能是高血壓疾病發生病變了,為避免突發的情況,應監測血壓,注意休息,如果血壓居高不下,一定要及時就醫。
-
4 # 神經內科宋璞醫生
對於腦血管病的“三大徵兆”這種說法並不科學。準確的說,這種所謂的“徵兆”並不存在。具體的原因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顧名思義。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腦部血管病變所引起的一大類疾病。包括腦梗塞、腦栓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靜脈竇血栓形成、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多種疾病。
如果把腦比作一棟大樓,血管就是其中的上、下水管:上水管叫做“腦動脈”,下水管叫做“腦靜脈”(還有一部分叫做“靜脈竇”)。“水管”的各種損壞所導致的“斷水”、“漏水”、“短路”、甚至是水管區域性膨脹鼓包等原因就會造成種種水供障礙,就會導致大樓區域性乃至整棟大樓的“用水問題”。同理,人腦因血管病變的位置、影響的範圍不同,也會造成各種血供問題,以出現各不相同的臨床症狀,這大類疾病就叫做腦血管病。包括本提問說的“腦血管堵塞”。
腦血管病會出現哪些症狀?腦是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中樞司令部”。我們能有意識,會思考,自如控制四肢活動,甚至我們平時並沒有可以控制的呼吸、心跳,以及我們無法自主控制的如緊張出汗,激素分泌等生理過程,都有賴於腦的正常運轉。這麼多的功能要實現,也需要像一個真正的司令部機關一樣需要多個部門各司其職並協調統一。人腦有人腦約有140億個神經元細胞及數量更多的膠質細胞等骨架、免疫細胞。這些是“人腦司令部”的具體“工作人員”,再由它們根據具體職能劃分為各“部門”和“條線”,如各個腦區、各功能核團、各種纖維聯絡等等。就像是機關單位一樣,哪個部門出現了問題,就會出現相應的運轉障礙。腦也是如此,出現什麼功能障礙(症狀)取決於腦的哪個部位出現了問題。
具體的症狀有:言語含糊,偏身無力、麻木,嘴角歪斜,喝水易嗆,視物重影、視物模糊、區域性視野內視力障礙等視力問題,意識模糊、意識喪失等意識障礙,精神行為不正常、脖子明顯發硬致低頭困難,肢體抽搐(羊癲瘋)等。之所以有不同的症狀,正是因為具體收到損害的位置和範圍不同。所以,由此可以知道,三大徵兆很難概括腦血管病的臨床症狀。
如何快速判斷自己是否得了腦梗塞/腦出血等急性腦血管病呢?雖然沒有靠譜的“徵兆”可以預兆腦血管病。但是對於沒有醫學背景的居民,醫學專家們提出一個可以居家快速判斷急性腦血管病的方法——FAST評分。
為了儘可能的簡化以讓大家記得住,這一評分僅設定了三條:
示齒:對著鏡子呲牙,若發現嘴角不對稱(嘴歪了),說明有問題。
舉手:雙側胳膊向前平舉並堅持10秒,若堅持不了,特別是某一側堅持不了,說明有問題。
說句話:說一句話,比如“我愛我富強、民主、偉大的祖國”,如果說不清楚或語速明顯變慢(大舌頭),說明有問題。
【備註】1.以上情況均應該是“急性出現”的,如以往胳膊腿活動均正常,剛剛發現某一側不能動了或者明顯的活動費力了。2.上述這幾種情況,無論是出現一種或幾種,都建議儘快就醫,雖不能說一定都是腦梗塞、腦出血等這些急性腦血管病,但絕對都有去趟醫院讓醫生看一下的必要!3.如果沒有上述這幾種情況,就一定不是腦梗塞等腦血管病嗎?當然不是!這個評分主要是針對輕症急性腦血管病的居家自判斷,如果一個人完全偏癱,完全失語,行走困難,甚至昏迷,無論是這幾種的哪種情況都肯定需要急診就醫,就不需要自行判斷了。
腦血管堵塞雖然沒有靠譜的徵兆,但也是有跡可循腦血管堵塞或破裂不會是平白無故的出現,總是有原因的,對於腦血管病來說,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就是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分為動脈粥樣硬化和小動脈硬化,前者見於大、中號的血管;後者見於小號的血管。正常的動脈血管分為內、中、外三層膜。其中內膜是與血液直接接觸的關鍵,其表面像小孩玩的拼圖,由一個個內皮細胞相互嵌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光滑的內壁,可以使血液不易凝固,維持血流通暢,避免造成阻塞,同時,也保證了血管內壁結構的完整性,防止血液滲出造成出血。而動脈粥樣硬化就是構成血管內膜的內皮細胞受到破壞不再完整,血液中的如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炎症因子等趁機經破口滲入內膜下並沉積下來,漸漸與血管壁長在一起且越積越多,最終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即我們體檢時彩超提示的“動脈斑塊”,從而造成了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向血管的內表面凸出佔據了正常的血管通道,從而導致了血管內的區域性“狹窄”。廣泛的動脈硬化也會造成血管的彈性下降,既不利於血液的流動也不利於血壓的平穩。
而引起動脈硬化的因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除此之外還有高血同型半胱氨酸、吸菸、飲酒等因素,還有血管炎症、藥物性因素等少見原因,並且動脈硬化與年齡、性別、人種、環境等諸多因素也有關係。
除了動脈硬化之外,血管炎性疾病、遺傳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外傷等其他很多因素也會造成血管問題,最終出現腦血管的堵塞或破裂。
-
5 # 腦有所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風險越來越高,雖然三高對於人們日常生活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三高會明顯損害血管,造成血管內膜容易形成血栓。下肢的血栓會造成下肢的水腫,如果不及時處理則非常容易栓塞到肺部血管,造成致命的危險。
當腦部血管堵塞後,身體可能會出現哪些異樣表現呢?
第一,腦血管堵塞經常會頭暈、頭痛。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僅血液粘稠會逐漸增加,而且血流會變得緩慢,因此老年人會非常容易長血栓。家裡老人如果說自己不明原因的經常頭暈、頭痛,這時候要提高警惕,懷疑是否有腦血管堵塞的情況出現,尤其是老人還合併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第二,腦血管堵塞的人會突然言語不暢。我們的大腦是最高階的器官,管理著我們全身各個系統的協調運動。如果管理說話區域大腦的血管堵塞,這時候通常會言語失靈,老人在早上起床,突然會發現口齒不清,想要說話,卻只能咿呀咿呀。這時候家裡人要提高警惕,及時將老人送到醫院治療。
第三,腦血管堵塞的人會發生手腳麻木。一般人發生手腳麻木,活動不靈,通常都會認為是自己晚上沒有休息好,但是有三高的人,在早晨起床突然發現自己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靈,這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因為管理肢體運動大腦區域的血管發生堵塞。如果腦血管堵塞範圍大的話,很有可能會發生四肢都不能活動,而且感覺缺失。
第四,腦血管堵塞的人很可能會發生視力的缺損。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有一些人能看到外界的物體,但是就是看不到視野兩邊的物體,通常只能看到很小範圍內的物體,比如過馬路的時候眼睛直視前方只能看到斑馬線上的人物,而看不到兩邊的事物。更嚴重的可能會直接發生視力的缺失,因此如果視力出現問題不能只單單隻想到眼睛出現了問題,還要考慮到可能是腦血管堵塞。
第五,腦血管堵塞的人很可能會突然發生吞嚥困難、飲水嗆咳。許多老人在吃飯的時候如果突然出現喝水出現嗆咳,吃東西也老是咽不下去。這時候就要提高警惕,懷疑是否有腦血管堵塞的情況出現。因為人們的食管黏膜的感覺受到神經的支配,如果支配食管黏膜的神經受到損傷,人們在吃飯喝水的時候,食管肌肉就會運作不協調,容易發生嗆咳、吞嚥困難。
第六,腦血管堵塞的人很可能會突然發生暈倒。人們突然暈倒兩個最重要的原因,分別是腦血管堵塞造成的腦栓塞,和心臟血管堵塞造成的心肌梗死。這時候就要及時進行心肺腦復甦,尤其是在暈倒的五分鐘之內,要及時給大腦供血供養,否則大腦細胞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
事實上,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可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所以日常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前預防比出現身體反應後治療更必要。
-
6 # 小貝說健康
腦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人類各種生理活動的“中樞司令部”。我們之所以有意識,會思考,能言善辯,自如控制四肢活動,甚至平時我們自己都沒有刻意控制的呼吸、心跳,甚至是你自己都無法自主控制的緊張出汗,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動,都受到腦的支配和調節。而這麼多的功能要實現,也確實需要一個如司令部機關一樣龐大而複雜的機構,多個部門各司其職並協調統一才可能完成。
3大徵兆警告:你的腦血管可能已經開始堵塞了!No.1
語言問題
語言是人類進化出的高階高階功能,是區別於動物叫聲的重要的資訊交流能力。在腦內有一整套系統來維持它的正常運轉。如果腦子出現了問題,會容易出現說話含糊,吐詞不清,有的還會出現能流利的說話,但是卻聽不懂別人的話。更有甚者能流利的說,能聽得懂,就是不能命名常見的物體,比如給他/他拿個茶杯,病人絞盡腦汁說不出“茶杯”二字,但是,你問他/她,“這個東西幹什麼用的?”,病人會說“喝水用的”或者直接拿起來比劃一下。這種症狀叫做“命名性失語”。為什麼一個簡單的說話問題都會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就是因為具體損傷的腦區不同。
No.2
偏身麻木、無力
很多人都知道,腦卒中(或腦中風)的病人常常會出現“偏癱”,為什麼會偏癱,因為我們肢體的自如活動受腦控制,並且是受到腦的“交叉控制”,即左側腦控制右側肢體活動,反之相同。而腦血管在出問題的時候,往往是一側問題多見,也就導致了偏身的無力、麻木(偏身感覺障礙,腦接受身體對外界的感覺也符合“交叉”原理)。上文說了,四肢無力、麻木不是不可能在腦血管中出現,如腦幹特殊部位的問題會引起四肢癱,如果是大腦問題,則是雙側半球病變,雖然同一次出現兩條以上的血管問題很少見,但不是不可能。
No.3
肢體抽搐
部分人的癲癇可以由腦血管病引發,癲癇是腦部電訊號異常發放引起的,任何腦部損傷包括腦梗塞、腦出血這類腦血管病都有可能導致神經異常放電而引發症狀。特別是以往沒有癲癇病而有“三高”、有菸酒嗜好的中老年更要注意是腦血管病引發。
簡單4招清血管,預防腦堵塞1. 合理的飲食習慣
低糖限油少鹽,脂肪,膽固醇都是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因此,減少此類食物的攝入十分必要。不酗酒、不吸菸,香菸中含有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
2.喝對水 補充體液
早晨起床後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睡前半小時喝杯水,能稀釋血液,預防心梗和血栓;可以多飲茶水,特別是綠茶。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有助於抑制血管中得斑狀增生,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硬化。
但是綠茶種類那麼多該怎麼挑選呢?這裡給大家普及一種挑選綠茶的方法,在購買時儘量選擇富含硒元素的綠茶,例如蒿稀綠茶。補充硒能在維持心血管系統正常結構和功能上起重要的作用,主要透過抗氧化和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來維持心血管細胞的正常功能。自由基、脂質過氧化反應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改變在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多參加適量運動鍛鍊生命在於運動,血管健康也是同樣。運動可以把身體把多餘膽固醇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同時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血管彈性。
4. 一定要遵醫囑服藥
如果患有高血壓、痛風、糖尿等影響血管狀況的慢性疾病一定要認真吃藥、定期複查,把各項指標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都是保護心血管應該做的!
-
7 # 養生大學堂
腦梗死主要病發於中老年人群體,會出現頭痛頭暈、眩暈、短暫性肢體麻木、無力等前驅症狀,病發急驟,病發時患者的意識不是很清醒,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障礙,腦組織出現大面積梗死,有缺血缺氧出現,影響間腦和腦幹的功能;中等面積梗死會出現突發性的頭痛、頭暈、眩暈等神經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偏身癱瘓、面癱及舌癱假性延髓性麻痺失語等。
3大徵兆警告:你的腦血管可能已經開始堵塞了!訊號一、短暫視覺障礙
一般為陣發性,並不是一直持續,會出現視力模糊、或者是視野缺損等症狀,這個時候就要警惕了,可以及時告訴家人,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因為當腦血管的血流減少時,會引起視網膜中央或分支動脈阻塞的結果,但沒有腦神經的跡象。
訊號二、哈欠不斷
腦動脈硬化、管腔狹窄會造成腦部缺氧的情況。相關統計顯示,在腦梗死發病前5~10天,頻繁打哈欠,高達80%。
所以不要忽視這一症狀,以為只是沒有休息號造成的。
訊號三、手部無力,一側麻木
當頭轉向一側剃鬚時,手指虛弱無力,剃刀掉到地上;或者是以前能夠搬動的東西突然搬不動了,這些都要注意起來。
另外如果出現一側麻木也要當心,因為頸內動脈系統對大腦半球供血不足,影響了對側的皮層—脊髓通路。往往會出現一側麻木的結果。
為何患腦梗,腦出血的人這麼多?有以下幾種原因:1、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長期飲酒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都在外吃飯應酬,食用的油含有大量脂肪酸,還經常吃高含量的膽固醇食物,比如動物脂肪、動物內臟和蛋黃等,應酬也會長期吸菸飲酒,會促進腦動脈硬化,會引起腦梗、心梗、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病。
2、長期情緒不穩定
長期精神緊張、激動、大怒、悲觀或者疲勞,都有可能引起血管痙攣,血壓突增,血液變稠,從而影響人體正常血液迴圈,誘發血栓形成或者血管破裂。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平時要保持心情開朗樂觀,保持情緒穩定。
3、平時血壓、血脂高的,容易出現腦梗、腦出血
一般血壓、血脂高的人,是腦梗、腦出血的重要發病人群,因為血管裡的脂質物質會隨著血流流動至腦部,並在血管形成栓狀導致血管堵塞,長久如此就會形成硬化,血流無法透過,那麼腦梗、腦出血很可能隨著病發,最終要人命。
不想得腦梗,要“記住三事、忌食三物”,指的是什麼?記住三事1、控血壓
腦梗死是高血壓的併發症之一,長期的血壓升高,使血管失去彈性,增加心臟,大腦的壓力,導致腦梗形成。
臨床資料顯示,80%以上的腦梗患者,都是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
此外,也要注意的是,降壓過度也會導致腦梗死的發生,所以合理控制血壓是關鍵。
2、多營養
α-亞麻酸:是ω-3脂肪酸的母體,是一種人體的必需脂肪酸,α-亞麻酸在人體中可轉化成一種叫做EPA的物質。
EPA是體內三烯前列腺素的前體,被稱為"血管清道夫"。
α-亞麻酸在體內參與活動很多,它既是人體細胞的組成部分,又參與身體的糖代謝和脂肪代謝等等。
經常食用還有助於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還能降低血脂。
日常想要補充,可以用5毫升的紫蘇仁油拌酸奶食用,紫蘇仁油是目前發現的含有α-亞麻酸最高的食物,可達66%以上,是最佳的營養補充劑。
維生素C:可增強血管的彈性,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另外,其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可防止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預防衰老。(草莓、橙子、獼猴桃等)
卵磷脂:是好的膽固醇,可調節血脂,清除血管中的血液垃圾,是公認的“血管清道夫”。(雞蛋、豆製品等)
膳食纖維:可刺激大腸蠕動,將膽固醇排出體外,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有助於血管健康。(茄子、芹菜、玉米等)
3、好心情
常言道:"百病生於氣",情緒是身體健康的"第一大基石"。
良好的情緒,身體可釋放大量的免疫物質,增加抗病能力。
而國外的實驗顯示,一個正在生氣的人,撥出的氣體可以毒死一隻小白鼠。
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生氣,緊張,焦慮,甚至是過度激動,都會導致血壓高,心率快,腦中風的危險。
忌食三物
1、忌酒
酒,是一把雙刃劍,少量飲酒,利於身體健康。
若長期大量飲酒,會使酒精攝入過多,身體無法代謝掉,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同時會使血壓升高,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臟輸出量增加,易引發心律失常。
酒精還會促使血小板聚集、血流凝固,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從而減少腦部血液流量,增加腦梗的發生危險。
2、忌過鹹
鹹菜,都屬於高鹽的食物,攝入過多的鹽分,會誘發高血壓,增加血管的壓力,使血管壁變脆,導致動脈硬化,影響心腦血管的健康。
所以,預防腦梗的發生,日常要少吃高鹽食物,如鹹菜、醃菜等。
3、忌熬夜
人的睡眠時間佔生命的1/3,可見睡覺對人體的重要性。
但是現代人,壓力的影響,工作的影響,電子產品的影響,熬夜稱為一種生活習慣。
而熬夜的時候,身體處於應激的狀態,腎上腺素升高,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很容易形成血管硬化,血栓等疾病。
長期睡眠不足,大大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8 # 小醫生大健康
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飲食不健康,使得血流變得緩慢、血液成分發生改變,血的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逐漸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閉塞,這就是所謂的血管堵塞。血管毒蛇會導致腦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壓、下肢血管壞死等等.
出現3大徵兆警告:你的腦血管可能已經開始堵塞了!一、失眠頭痛
當腦部血管、頸部血管堵塞時,就會引起持續性頭痛,造成失眠,難以入睡的症狀。
這種頭痛可以用“頭疼欲裂”來形容,尤其是晚上八點,更是血壓高峰期更為明顯。
二、單側流口水
流口水是生活中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你一直單側流口水,除了要警惕口腔疾病以外,就要警惕是中風的訊號了。
單側流口水,口角歪斜、眼睛閉合不嚴等症狀,都是腦部血管堵塞的症狀,所以,一定要警惕起來。
三、腿腳發麻腫脹
健康的血液流通身體,而腿腳作為身體的末端,是最後接受血液的滋養,當自身血管堵塞或者產生下肢靜脈血栓時,就會導致腿腳冰涼、疼痛,腫脹。
這是因為當靜脈血栓發生後,手腳會出現供血不足,從而容易導致手腳營養不足,從而導致發麻及腫脹,在夜間更為明顯。
四、胸悶、氣促
血管堵塞可發生在心臟和肺部,當心髒血管發生堵塞時會引起胸悶、胸痛,尤其是有冠心病、高血壓的人格外注意。
另外,當肺部血管堵塞時,還會影響供氧,導致身體出現呼吸急促、氣喘的表現,是“肺栓塞”的訊號。
血管堵沒堵?撓撓腋窩就知道舉起手臂,用大拇指按住咯吱窩的頂點,然後撥動一下,就會發現裡面有許多小筋,一撥動動時,只痛不麻,也不傳導,說明心血管有瘀阻。
秋季清理血管“第一菜、第一水、第一果、第一動”清血管第一菜:小白菜
小白菜中含有大量粗纖維,其進入人體內與脂肪結合後,可防止血漿膽固醇形成,促使膽固醇代謝物膽酸得以排出體外,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保持血管彈性。
清血管第一水:茶水
對於調節心腦血管疾病的茶,最常見的就是蒿坪毛尖。每100g蒿坪毛尖含硒15μg。硒是強抗氧化劑,它能及時的清除體內的有害自由基,防止人體血管老化,預防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每天一杯蒿坪毛尖,可有效調節身體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抵禦能力,防止併發症的產生。
清血管第一果:西紅柿
西紅柿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蘋果、梨高24倍,它還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清血管第一動:勞宮穴
位置:勞宮穴位於手掌心,但手指握住的時候,中指指尖所物件的位置就是勞宮穴的具體位置。
勞宮穴主要運用於行氣作用。經常用大拇指揉按能夠促進身體的血液迴圈速度。加快身體新陳代謝,有利於心臟肌肉的鍛鍊。加強心臟功能。而且在睡前經常按揉,還能夠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經常按摩對於腦血栓的預防有著很好的作用。
-
9 # 養生的小蝦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風險越來越高,雖然三高對於人們日常生活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三高會明顯損害血管,造成血管內膜容易形成血栓。下肢的血栓會造成下肢的水腫,如果不及時處理則非常容易栓塞到肺部血管,造成致命的危險。而腦血栓形成,則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
3大徵兆警告:你的腦血管可能已經開始堵塞了!
1、語言障礙
大腦負責很多方面的支配,一旦腦血管堵塞患者還可能會出現發音困難發聲困難的症狀,有些患者在性格上也會出現變化,會表現出沉默寡言煩躁不安的現象。
2、短暫性視力障礙
有些腦血管堵塞患者還會出現模糊視野缺損的現象,看東西也不太完整。雖然說這種情況一般在一個小時內會自己恢復,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也要早日到醫院進行檢查。
3、肢體麻木
如果一個人突然性出現一側四肢麻木無力的症狀,或者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倒,而且這種情況甚至會持續二十四小時之內,就要引起重視。
預防腦梗,保護心腦血管健康,謹記:多喝2水,控制2處,記住2個動作!
多喝2水:
1、白谷丁荷葉茶
荷葉:其含有黃酮和生物鹼類,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從而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降脂降壓,預防血栓的形成。
富丁:就是我們常說的,小葉苦丁。其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動脈粥樣硬化,還可清熱散風,可降低血壓,對高血壓者有很大的好處。
白谷丁:研究表明,其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醯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於改善血脂健康,助力心血管健康。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飲,可以促進身體排毒,降脂、降壓、改善血粘稠,穩定血壓,保護血管健康。
2、綠茶
綠茶中含有黃酮類成分,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血液凝塊、血小板聚集等,從而降低血管疾病的風險。
日常喝綠茶,還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生率。
控制2處:
1、控制血脂
高血脂,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而動脈粥樣硬化,可直接促發腦梗發生。
這是因為,長期血脂高居不下,會使腦部組織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影響周圍組織,造成腦梗發生。
所以日常,要控制血脂升高,尤其是50歲以後,更要清淡飲食,勤於鍛鍊。
2、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導致腦梗的主要誘因,也很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致使血管內皮受損,腦血管痙攣等。
尤其是5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者眾多,更要懂得控制血壓。
日此,除了做好保暖措施,少用鹽,還要定時監測自身血壓水平,早上慢起床、慢排便等。
記住2個動作:
1、張嘴
將嘴巴以最大限度的張開,一開一合,牽動臉上全部的肌肉。
作用:加速顏面的血液迴流,延緩區域性組織器官老化,可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
頻率:每次做30下即可。
2、聳肩
雙肩上提,緩慢放鬆,如此一提一鬆,反覆進行。每次5-8分鐘即可。
作用:為頸動脈血液流入大腦提供了驅動力,加速血液流向大腦,減少腦血管供血不足和腦梗風險。
-
10 # 泰生堂說中醫
腦袋對於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腦袋的正常運轉有賴於腦血管的營養供給,一旦腦血管出現堵塞,就相當於給人斷糧了,時間久了是要出人命的。當腦血管發生堵塞的時候,我們無法直觀地看到,卻可以透過身體反應來判斷。
血壓升高當腦血管發生堵塞的時候,血流路徑變窄。會導致腦血管堵塞者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
劇烈頭痛任何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都應引起注意,它極有可能是腦血管堵塞的表現。
鼻出血數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這種人可能在半年之內發生腦血管堵塞引發的偏癱、腦溢血等重大疾病。
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可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所以日常預防比出現身體反應後治療更必要!
預防措施一:飲食調節飲食清淡,以低熱量、低鹽飲食為主,並保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多食水果、蔬菜來潤腸通便。平時可在餐後半小時用5ml蘇子油攪拌100ml酸奶食用,蘇子油富含α-亞麻酸,在人體內代謝分解成DHA和EPA。
預防措施二:飯前運動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腳踏車、慢跑、游泳等,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大步快走也是一種不錯的心腦血管操,可以增強肌耐力並增強血管彈性。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預防措施三:生活方式要做到工作、學習忙而不亂,生活起居規律有序。每日保持充足的睡眠,晚間不要長時間沉溺於電視、麻將、舞會等娛樂活動中,防止大腦皮層過度興奮而影響睡眠。
-
11 # 健康小蜜蜂
3大徵兆警告:你的腦血管可能已經開始堵塞了!
1、持續性的頭痛
在發生腦梗前,大部分的患者都會有持續性頭痛的症狀,並且一般還伴有噁心,嘔吐等表現,臨床上認為一般出現這種這種症狀大多屬於出血性腦梗塞
嚴重的患者會表現為天旋地轉、無法正常站立,嚴重者會反覆性的頭暈,這一般是缺血性腦梗導致的。
2、單側肢體不聽使喚
肢體不聽使喚,手勁兒減小、不能穩定抓住東西,甚至出現麻木感,或腿腳變得不靈活,走路拖拉等,最好不要輕視,可能是腦梗的前兆。
其原因多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影響了大腦調節肢體活動的功能。
尤其是單側肢體不好使的人,更應該提高警惕。
3,眼前一過性發黑
老年人平時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一旦出現了眼前突然發黑,模糊,看不清物體,在一個小時或者是更短時間內恢復了,大多數人都不會在意。
但其實這是腦梗發生前的訊號之一,由於腦血流減少引起的視網膜中央或分支動脈阻塞的結果。
三件事最好不要在做了,小心血管“堵死”!
1、大量飲酒
長期大量飲酒,會使酒精攝入過多,身體無法代謝掉,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同時會使血壓升高,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臟輸出量增加,易引發心律失常。
酒精還會促使血小板聚集、血流凝固,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從而減少腦部血液流量,增加腦梗的發生危險。
2,高油脂飲食的人
油脂攝入過多,會囤積在體內,使血管中“壞膽固醇”增多,容易聚集在動脈血管壁上,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增加血栓的形成,誘發血管堵塞。
若斑塊脫落,隨血液流動,進入小血管中,容易誘發血管堵塞,使血管缺血、缺氧,誘發血管病。
3、熬夜打遊戲
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導致體內過多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加重心血管的負擔。
同時,長期熬夜通宵,工作壓力過大的人還會可能導致猝死或者是中風。
或是在加班工作,熬夜打遊戲的時候,大腦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這樣很容易因為用腦過度引起腦中風。
清血管,防血栓,牢記“五個一點”!1、補充多一點
心腦血管患者適當的補充α-亞麻酸,研究發現,人體缺乏α-亞麻酸與心腦血管疾病有直接的關係。
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經常食用還有助於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並且有降低血脂。增加攝入α-亞麻酸,可以顯著地改變血脂狀態,減少血液垃圾在血液及血管壁上的殘留,起到平衡脂肪酸攝入,預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日常紫蘇仁油、橄欖油、核桃油等均含有α-亞麻酸,但是其中含α-亞麻酸最高的是紫蘇仁油,含量高達67%左右,是目前所知的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食物,每天補充5ml就可滿足人體需求。
2、動作慢一點
高血壓,是誘發腦梗的重要因素,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在生活中動作就要慢下來。
不能擅自增減降壓藥以外,在早起後,還要注意慢起床。
早上是高血壓的高峰期,一旦血壓升高,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的發生。
起床時,要注意,慢一點,切莫起床過猛,適當的做一些舒緩的運動,給身體一個緩衝的時間。
3、排便勤一點
保證每天能順利排便,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同時,勤排便也是維持健康的關鍵,腸道是人體糖,脂肪消化的主要臟器。
中老年人,受便秘的困擾。這類人在排便時,最好不要太用力,避免腹壓升高,引起血壓升高。
日常還可用手揉腹小肚子,促進腸道蠕動,利於糞便排出。
或是多食用一些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可有效的促進排便,有利於腸道的健康。
4、衣服穿一點
隨著氣溫的降低,也是中老年人比較擔心的問題。
研究發現,冬季血壓平均比夏季高12/6 毫米汞柱;氣溫每下降1℃,收縮壓上升1.3 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0.6 毫米汞柱。
尤其是氣溫驟降時,要及時新增衣服,配帶手套。
但注意衣服別太緊,尤其是領口、襪口、鞋子等處,不宜過緊,薄厚與鬆緊程度適中,有一定透氣性即可。
5、睡眠深一點
研究發現,相比每晚睡眠7~8小時的人群,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的中老年人發生腦梗塞的危險會高出4倍。
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就會刺激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以至於升高血壓,加大血管應激狀態,致使腦梗死等情況出現。
建議平時在晚上10點前上床,保證每天6-7小時的睡眠時間。
回覆列表
你好,在我所診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當中,一般發病前都會有3大徵兆;
下面我來跟大家講解臨床上較為常見的3個徵兆,也可以參考著進行一下自我檢測。
首先,第一點:一側肢體無力,感覺異常。
肢體麻木無力、感覺異常是發生在一側的,可以用棉籤等物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對稱的扎兩側肢體的面板,看兩側的感覺是否相同。如果是雙側肢體無力則需要排除低血糖/低鉀血癥等情況。
其次是:眩暈,眼震,行走不穩。
出現眩暈,看東西總感覺在旋轉,這種情況往往表明堵塞的部位出現在掌管身體平衡的小腦,這時患者應當立即停止活動及時扶物或者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穩住身體,因為腦血管堵塞可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而失去本能的保護反應,此時跌倒可發生較為嚴重的後果。
最後是:凝視、偏盲、失語。
出現這些症狀往往提示病變位於供應大腦前中部的頸內動脈系統。可表現為雙眼向一個方向凝視及侷限於某象限的視力障礙,大腦優勢半球病變時可出現失語。
出現這些情況的相當一部分人會發展演變成真正的腦梗死,及時適當的干預可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