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人健康網
-
2 # 花久不美
現代多溼熱,再加上抗生素廣泛使用,其寒涼之性令人無法排溼,溼為有形之陰邪傷人陽氣,鬱久溼從熱化,干撓肝臟代謝,將垃圾儲於全身。若能常用點藿香正氣水之流,可以清除垃圾,若再佐點茵陳更好。
-
3 # 沈醫生聊養生
4類食物,可能比肥肉更升血脂,飲1水,做3事,血脂或不升反降
導語:如今很多年輕人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都比較低,等到年紀大了之後才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各種問題都找上門來了,其中高血脂尤其多發。如果發現血脂偏高,在飲食上尤其需要注意,有些食物是萬萬不能貪嘴的。
餐桌上的4種食物,比肥肉更容易升血脂,勸你管住嘴!1、含酒精的飲料
酒精攝入人體之後,其代謝產物會刺激血管,引起異常收縮。若經常喝酒或者含酒精的飲料,會加速血管的老化速度,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液的流動力下降,從而影響脂質的代謝。
2、高膽固醇食物
高血脂的人,最忌諱膽固醇高的食物,像常見的蟹黃、蛋黃、動物內臟等,這些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都是遠遠超標的。如果經常食用或者大量食用,體內的甘油三酯就會升高,從而加劇高血脂的發生。
3、高脂肪的食物
高脂肪的食物有很多,除了肥肉之外,比如油炸的食物、各種醬料、還有奶油等,都是含有大量脂肪的。若愛吃這些食物,會使大量的脂質在體內沉積,刺激血脂升高,從而誘發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
4、高糖分的食物
含糖量超標的食物是很多人都愛吃的,比如奶茶、蛋糕還有各種甜點,而這些食物中的糖攝入體內之後,會超出人體的代謝能力,無法消耗的糖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體內,不僅會使人肥胖,還會誘發高血脂。
血脂升高有哪些徵兆?
1、早晨會出現頭暈腦脹的現象,感覺意識不夠清醒,與人講話間都容易睡著。而早餐過後清醒一會,到了午飯後又開始迷糊,需要休息。
2、眼瞼處、關節處或者臀部等部位,可能會出現黃色或者棕黃色的斑塊,凸起於面板表面,形狀不規則,並伴隨著記憶力下降。
3、下肢經常覺得麻木,無力,有抽筋現象。走一段路就覺得刺痛,站不直,繼續往前走就會跛行。
4、視力有明顯下降,表現為看東西模糊不清,或者出現短暫性眼前發黑,若頻繁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誤以為是老花眼。
5、在一段時間內,頻繁出現吃飽飯後就腹痛的現象,而且伴隨著耳鳴、重聽等跡象,也是血脂升高的常見現象。
血脂偏高的人,飲1水,做3事,血脂或不升反降【飲一水】
其實高血脂的人,保持足夠的飲水量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喝水時,加入一些青梅柑桃液,補充一些營養物質,也可以幫助清脂降脂。因為裡面的黃酮類物質、蘆丁、氨基酸等成分,都是對血管有利的物質,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加強脂質的代謝,清理血管內的垃圾。
【做三事】
1、注意飲食
血脂升高之後,需要非常注意飲食的搭配。
首先是要減少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也就是少吃肉類、內臟類、乳製品、動物油等食物。
其次就是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再者就是要注意烹調的方法,減少爆炒、油炸,儘量以蒸煮燉為主。
最後就是要注意三餐的規律,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
2、避免熬夜
高血脂的人,最好不要熬夜。因為熬夜的時候,血管得不到休息,一直處於異常收縮的狀態,很容易使大量的脂質沉積其中,不僅會誘發高血脂,還會加速血栓的形成。
因此,最好做到不熬夜,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3、適量運動
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想必不用多說,堅持運動,可以鍛鍊身體機能的活躍性,還可以增強免疫功能。而且人活動起來,血液的流動速度也會加快,體內的脂肪、血液中的脂質,廢棄的代謝物等,都可以很好地被消耗和排解出去,減輕血管的壓力,養護血管健康。
結語: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是導致高血脂的禍首,平時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飲食健康。戒掉菸酒等不良嗜好,保持心情的愉悅,血管會感謝你!
-
4 # 營養百事通
題主的這一問其實暴露了很多人都會存在的錯誤思維。事實上不論是吃肥肉還是吃炒菜都跟血脂高沒有必然的聯絡,換句話說並不是某一種或某一類食物造成了血脂的升高。
血脂高,正確的說法應該叫血脂異常,主要體現在甘油三酯升高,總膽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這四種情況。
對於血脂異常的產生,大體認為會與以下三種因素有關:
第一,與遺傳有關。
有一部分的高血脂患者是源於家族遺傳基因的影響,父母有一方血脂高,那麼子女患高血脂的風險就很大。
第二,與一些疾病有關。
患有糖尿病、腎病綜合症、甲狀腺功能過低、肥胖症或其他慢性病的人群是很容易繼發高血脂的。
第三,通常認為與生活方式有關,包括飲食習慣、營養因素和運動習慣。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防治血脂異常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具體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① 要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
飽和脂肪一類主要來自於肥肉、豬油、黃油、奶油;還有一類主要來自於加工食品,包括餅乾、麵包、各類點心、泡麵、油炸食品、小零食等,這些食品中大多采用了棕櫚油、椰子油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的油脂(其危害比豬油更壞),同時這一類加工食品中還會新增氫化植物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反式脂肪。
② 烹調油要選擇多種植物油,尤其要增加橄欖油、油茶籽油、高油酸的芥花油以及亞麻籽油或紫蘇油的比例,它們具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另外一些未精煉的小品種油如芝麻油、南瓜籽油、核桃油含有植物甾醇,可以促進體內膽固醇的排出。
③ 膳食中要保證蔬菜、水果、大豆、堅果和全穀類食物的攝入,這些植物性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滿足營養和輔助降血脂的雙重功效。尤其是燕麥、大豆及雜豆類(紅豆、豌豆、綠豆等)、海藻類、蘑菇、魔芋、柑橘類、蘋果等含有較多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促進體內膽固醇的排洩;主食中少一些精米、白麵,多一些粗雜糧對於預防甘油三酯的升高也很有益處。
④ 在肉類方面增加魚蝦類的攝入,減少畜禽肉類。魚蝦類脂肪中含有特殊的不飽和脂肪酸——EPA+DHA,有助於降低血脂。
⑤ 控制糖類的攝入,高糖飲食會促進體內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合成。所以主食、水果要適量,少吃甜點,拒絕甜飲料。
⑥ 控制體重,增加運動。
BMI在(18.5~24)屬於合理體重,BMI=體重(KG)÷身高(米)÷身高(米)。每天堅持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至少30分鐘對控制血脂有益,可選擇健步走、慢跑、騎車、游泳等。
總之,控制血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要從飲食、營養、運動各方面達到一個整體的平衡,只關注其中的某一點或某一類食物是無法收到良好成效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就類似於為什麼我不胖,卻出現了血脂異常呢,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需要先了解血脂在體內的代謝情況。
我們平時都習慣說血脂高,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指標偏高了都不好,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血脂異常。不過為了照顧大家的感受,咱們還是說血脂高。
常規檢查血脂情況都會有這四個指標:總膽固醇、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中,前三者偏高會增加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但是最後一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清除血管壁上沉積的脂質的,所以是對人體有益的,偏低的情況下才會增加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血脂在人體內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從食物中獲得,一種是機體自身生成的。比如我們吃的米飯、水果、豆製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可以轉化為脂肪。也就是為什麼高血糖的人群往往也會出現高血脂,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作為人體三大功能物質,三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轉化,一旦其中一個發生異常,其他二者也會出現異常。所以,並不是說飲食中獲得的脂肪很少,就一定不會出現高血脂。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遺傳因素啦!由於先天遺傳性基因影響,或由於脂質新陳代謝能力弱,可能會導致血脂異常升高。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高血脂是多因素影響的,並不是完全受脂肪攝入量影響的。比如吃肥肉沒得高血脂,那他是天天都吃還是偶爾吃一次呢,他是否有運動習慣呢,除了吃肥肉,他是否還經常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新鮮的蔬菜水果呢;那個只吃炒菜的人,是否是用動物油炒菜呢,是否從來都不主動運動呢,是否飲食結構過於單一,存在營養不良呢?任何問題都不是一個因素決定的,任何一個人也不能代表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