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ilolisa

    當時劉邦威脅尚未展露,項羽沒真正當劉邦為敵人,範亞父方法太激進,項羽某程度覺得範曾沒尊重他,故不能果斷,加上張良一系列計謀,劉邦成功脫險,不過個人覺得劉邦屢敗卻未亡,項羽一敗便身死,天意,天要你當皇帝,想輸都輸不了。。。。

  • 2 # 帝國的臉譜

    項羽和劉邦在楚漢戰爭暴發之前,都有著非常一致的堅定目標,那就是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一個和平穩定、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然而,秦朝一朝滅亡的時刻,卻成了劉邦、項羽矛盾激化的起點,他們為爭奪滅亡秦朝的勝利果實,終於由盟友邁向了敵對,開始磨刀霍霍了。那麼,既為敵人,項羽為什麼鴻門宴上為什麼不殺掉劉邦呢?

    一、鴻門宴因何而起。項羽在鉅鹿之戰大勝秦軍之後,乘勢率領諸侯軍一路西征,很快就到了函谷關。然而,項羽到達函谷關下一看,關上卻是劉邦的軍隊駐守,拒絕項羽入關嗎。同是反秦的戰友,劉邦為何拒絕項羽入關呢?原來,有人勸劉邦,說他先入關,按照楚懷王先前的承諾,是當仁不讓的“關中王”,如今項羽卻封章邯為雍王,讓他“王關中”,項羽既背棄懷王承諾,你就調兵遣將,據守函谷關,拒他入關!而事實上,劉邦對這個“關中王”幾乎都想瘋了,所以,聽其計,拒項羽大軍於關外。

    項羽卻不是個好打發的人,他懷王還不放在眼裡,何況一沛公?於是,你不仁,我則不義,他立即安排英布等將領率軍攻關。而劉邦安排守關的,不過一偏將所率數千人,在項羽四十萬大軍面前是經不了幾回合的,所以函谷關隨即被攻破。項羽攻破函谷關後,隨即率諸侯軍進駐戲地,在一個叫鴻門的地方安營紮寨。項羽這時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他召集諸將,商議如何對付劉邦。

    二、鴻門宴的經過。就在項羽同大家商議如何對付劉邦之時,帳外報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前來拜見。來人傳曹無傷的話說,劉邦打算關中稱王,任公子嬰為宰相,秦朝府庫中的珍寶都佔為己有了。項羽一聽,怒氣衝衝地說,明天準備酒食犒勞將士們,給我整軍開拔,滅了劉邦軍隊。項羽打發曹無傷的使者回去,並讓他轉告曹無傷做好接應。就在劉邦岌岌可危之時,項羽的叔叔項伯為救好友張良,快馬加鞭,連夜趕了四十里路到達灞上劉邦大營,劉邦乘機收買了項伯,項伯回來後,就勸說項羽打消了出兵的,而范增等謀士和副將們,都紛紛建議出兵攻打劉邦。就在項羽軍中莫名其妙議論紛紛之際,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夏侯嬰等將,由灞上匆匆來到鴻門,親自向項羽“謝罪”來了。項羽心無城府,見劉邦隻身前來,又態度誠懇,謙恭有禮,早先的氣便立刻消散了一半,後來雖有“項莊舞劍,意的沛公”,但都被張良和樊噲等人一一化解,最後,劉邦脫險,安然回到了灞上。

    三、不殺的原因。原因有二:一是為人反覆。歷史卻就是如此,一個爭強好勝魯莽衝動的人,其行為常常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項羽就是如此,目標不堅定,決策不果敢,朝令夕改,反覆無常。他釋放劉邦,不是劉邦有多精明,而是他自己猶豫和反覆所至。二是婦人之仁。屠城的時候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項羽,在處理個別問題,哪怕是前途命運的關鍵問題上,他經常猶豫軟弱,聽不得好話,喝不得甜酒,當斷不會斷。

    所以,鴻門宴上的項羽更像在演英雄劇,而不是刀光劍影的天下之爭,他為什麼不殺掉劉邦?不是他不殺,而是他的性格不讓他殺

  • 3 # 雅文愛歷史

    最大的原因,跟他的性格相關!總是覺得自己自以為是。並且對劉邦不放在眼裡。劉邦一說自己不是故意要堵住函谷關的,願意對他稱臣,項羽就心裡樂開了花。由此可見,情商太低。

    項羽在北上救趙之後,然後就要進入關中,發現劉邦已經到了關中,不但到了,還把函谷關給堵住了。

    這就讓項羽非常生氣,立即下令:

    讓將士們都吃飽飯,第二天一早,突破函谷關,殺入關中。這是在鴻門宴的前一天晚上。

    本來劉邦是活不過第二天的,但沒想到當時項伯知道了這個訊息。

    深夜去劉邦那,找張良:

    給張良透露了這個訊息。(因為曾經張良救過項伯的命,項伯這個人,一生當中,只認一個義字,後面還要說到)張良就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劉邦。

    當時劉邦,只有10萬軍隊,要知道項羽這個時候打仗是戰無不勝的,想要殺了劉邦簡直是易如反掌。

    所以劉邦害怕了。

    急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問張良。張良就讓劉邦忽悠項伯。

    史記上是這麼記載的:

    當時劉邦就好就好肉的款待項伯,順帶還跟項伯定了婚姻,結為親家。

    讓項伯給項羽傳話,說劉邦不是故意這麼做的,這麼做是為了關中的安全。並且願意臣服於項羽。

    劉邦是幾句話就把項伯給忽悠住了。

    項伯就去給項羽了。

    項羽這倒好,聽了項伯這麼說,心裡就高興了。(我在想,這項羽心理搞不懂,這個時候不問項伯為何深更半夜去敵方軍營,還同意第二天劉邦來吃飯)

    第二天也就是鴻門宴的開始。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為什麼項羽不殺劉邦,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

    項羽本人性格問題,放在現在的社會當中來說,就像個巨嬰。

    別人說幾句話哄一鬨就心裡高興了,一高興,就忘了做事的初衷。對於劉邦,任何人都知道,在當時的情況,殺了是最好的。但是項羽沒殺。

    第二:

    項羽本人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劉邦和項羽是要掙天下的,范增就給他提醒過。說:

    劉邦在老家的時候,是貪財好色,但是到了秦朝的皇宮,卻一件事都沒有做,還駐紮在霸上,可見這個人的志氣很高。

    項羽不但不聽,剛愎自用,聽不見別人的意見。

    第三:

    在鴻門宴之前,項羽是一路打勝仗,可以說的戰無不勝,也讓他覺得殺人很容易,如此簡單。

    也就一個劉邦而已,阻止不了項羽要當西楚霸王的霸業。

    第四:

    真正瞭解歷史的人會覺得,項羽不是一次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壞了大事。

    要知道,當時在鴻門宴上,一共是6個人:

    劉邦

    張良

    項伯

    項莊

    樊噲

    項羽

    6個人當中,誰都知道當時項莊舞劍是要殺劉邦的,項羽倒好,就他不知道,也不殺劉邦。

    總覺得別人臣服於他,就很爽,就放過劉邦了。

    也因此讓自己在烏江自刎了,但個人覺得項羽過於殘暴,真的不適合當一個帝王。當初就坑殺了20萬的秦軍。

    (完)

  • 4 # 清風鑑史

    大家都知道,當時起兵反秦的帶頭的幾個人,有陳勝,項羽,劉邦等傳奇人物,但是讓秦國徹底垮臺的人,無疑是號稱西楚霸王的項羽。

    項羽在後人遺留下來的評論中,算是個悲情人物,先天條件優厚的他,擁有著蓋世武功,和令人驚豔的軍事才能,更重情重義,至此都忘不了他的虞姬和烏騅馬,一曲霸王別姬唱哭了多少人,然而這樣的人最終卻自刎烏江,任誰都感到可惜,多少人為他嘆惋,歌頌他的精神,又對他做出的那個決定而嘆惋不止。

    在鉅鹿之戰中,項羽由他的驚人表現取得了分封咸陽的權力,他給自己分了九個郡的地方,然後把秦國固有的土地分為三份,把在滅秦之戰中立下巨大功勞的劉邦趕到了巴蜀之地,於是當他們再見面之後,聯盟早已沒有可能,二人已將是對手,儘管劉邦身為一個痞子,從各個方面都被出生世家,天生武功不凡,軍事才能卓越的項羽完虐,但在此時,他仍然是唯一一個可以和項羽一爭天下的對手。

    項羽的亞父范增認為劉邦此人不可留,有不軌之心,項羽聽了范增的建議,決定滅掉劉邦,於是在精心佈置的鴻門宴上,劉邦前來謝罪,項羽決定在宴席中殺掉他,以解除自己的後患。後人對於鴻門宴的瞭解,無非是從司馬遷的項羽本紀中才得知,描寫的驚心動魄,攝人心魂,危機頻頻的酒席裡,性命懸於一線的劉邦,卻最終活了下來,躲過了項莊舞劍實則殺他的危機,最後藉著上廁所的理由跑了,把范增,氣得一下子抽出劍,把玉斗砍碎,對項羽放過劉邦極度不認可,甚至跳起來大罵項羽是豎子。

    這一放,也放出了好大的隱患,在此後五年的楚漢之爭中,項羽也再也沒有了擊殺劉邦的機會。

    可是如果歷史逆轉,重新回到鴻門宴的那個瞬間,難道殺掉劉邦真的是個極佳的選擇嗎?其實根據後世歷史學家們的分析,這個選擇未必是好的。

    如果項羽當時聽從了范增的建議,並且殺掉了劉邦,其實引發的後患也許更大。首先劉邦自身就有很多追隨者,如果他藉著吃酒席來殺掉劉邦的話,他的那些追隨者們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恐怕霍出性命也要和項羽一拼。再者說,分明打的幌子是吃酒席,劉邦也親身前來謝罪,如果在此情此景被擊殺的話,項羽一定會背上個不義的名頭,不僅會落人口實,其他諸侯們就一定不會再同意項羽主持分封,那麼他那九個郡的封地也就會不復存在了。

    如果再往後想一想,當時的劉邦手下大將不少,如果劉邦就這樣慘死,他那佔據關中的軍隊一定會聯合秦國剩下的王室和其他不服項羽的諸侯軍,聯手起來對付項羽,這其中還牽扯到利益關係,因為一旦他們聯合起來殺掉項羽,那麼就會取得更多的封地。

    而且根據學者們的調查研究中,儘管當時項羽已明確有四十萬的大軍,然而難道這四十萬人的軍心都是統一的嗎?都會真正以他為領導而心甘情願的赴死嗎?實際情況是當時四十萬人裡,一半都不是他自己的人,是諸侯的手下,他們大多數都處於觀望狀態,一旦有新的情況,倒戈並不是不可能。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他殺掉劉邦,而且還沒有任何理由,就難以樹立起自己的威望,而且還會在戰爭中自己元氣大傷,兵力損減。

    那麼反過來看他放走劉邦,反而是個更好的選擇了。不僅可以樹立起自己的威望,獲取眾心,更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得關中,取得分封權,所以說項羽這個決定,根本就不是一時腦熱,一時心軟,而做出的頭腦簡單的決定。

    他放走劉邦,根本就不可以算是一個錯誤。他真正的錯誤是在稱霸之後沒有解決掉劉邦這個後患,而且變得異常殘暴,動不動就屠城,再加上他亂封諸侯,使得田榮造反。

    就算不提鴻門宴,項羽曾經有三次都可以取掉劉邦的首級,然而或許冥冥中自有定數,劉邦每次都異常幸運,怎麼都弄不死,項羽的箭射那麼深,他都在鬼門關前遊蕩一圈又回來了,在這些錯綜複雜的因果之中,很多偶然和必然的因素聯絡起來,我們就會發現,或許,這樣的歷史結果可能更好一點。

  • 5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被人們問了無數次:項羽是不是傻,是不是腦子不正常,明明劉邦是最大的敵人,為什麼不直接一刀殺了,留下了這麼大禍患,最終自食其果,烏江自刎,項羽到底是怎麼想的?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從當時的天下大勢談起。

    當時,項羽擊敗秦軍主力王離、章邯,坑殺20萬秦軍俘虜,率領40萬諸侯軍進逼關中。劉邦呢,只有不到10萬人馬。項、劉要是打起來,項羽穩操勝算。可是,這真對項羽有利嗎?

    項羽麾下雖然有40萬軍隊,但嫡系部隊(楚軍)只有10多萬,剩下絕大部分都是其他諸侯的部隊。換句話說,項羽只是諸侯聯軍的盟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統帥。事實上,項羽真正的盟友還就只有劉邦一個,因為只有劉邦和他一樣屬於楚軍序列。如果項羽和劉邦打起來,其他諸侯軍萬一出工不出力,坐觀劉、項火拼,恐怕大戰之後,楚軍兩敗俱傷,最終便宜了作壁上觀的其他諸侯,劉、項兩人可能一起完蛋。

    因此,項羽怎麼處置劉邦,不能只憑個人好惡,必須通盤考慮全域性。他做出的決策,一方面要逼劉邦讓步,讓出關中地盤,另一方面又要讓其他諸侯覺得劉、項一條心,劉邦還是順從自己的。這樣一來,項羽和劉邦兩家的楚軍有20多萬,足以震懾住任何有異心的諸侯。

    咱們再來看看鴻門宴的結局。項羽不發一槍一彈,從劉邦手裡拿到包括秦朝首都咸陽在內的關中土地,同時還取得了分封宰割天下的權力。才20多歲的年紀,他就基本登上天下第一人的位置。實際上,鴻門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好戲,項伯唱紅臉,范增唱白臉,劉邦配合演出,雙方合作一臺戲的結果是,項羽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地盤權力,劉邦則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雙方各得其所。

    咱們不能因為最後項羽敗給了劉邦,就武斷地認為鴻門宴不殺劉邦是錯。項羽之所以失敗,是他自己剛愎自用和獨斷專行的結果,和鴻門宴還真沒幾毛錢關係。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 6 # 歷史有知社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情的英雄,有很多人為項羽沒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而感到惋惜。還有人說項羽的失敗,是因其違背了天下一統的潮流,說項羽有皇帝不做,非要當霸王,而將天下弄得四分五裂。其實,這就好比說有一張一百塊、一張五十塊。而項羽非要拿那張五十塊,而對那張一百塊無動於衷。

    顯然,這是連稚童都能做出正確選擇的問題。項羽之所以不當皇帝,並非不想當,而是根本就沒有那個條件。其實,鴻門宴之際,項羽自己的兵力都要遠少於劉邦。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而班固的《漢書》也基本採用了這個說法,如《漢書·高帝紀》記載:..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漢書·項籍傳》記載:漢元年,羽將諸侯兵三十餘萬,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擊坑秦軍二十餘萬人。至函谷關,有兵守,不得入。

    很多人會詫異,項羽的兵力有三四十萬之眾,而劉邦的兵力只有十萬。為何卻要說項羽的兵力還遠少於劉邦呢?

    項羽的兵力,乃是諸侯聯軍的總兵力,雖明面上是劉邦的三四倍,但屬於項羽自己的兵力,卻少之又少。鉅鹿之戰時,楚軍的兵力只有五萬左右,又經苦戰,損折亦不會少。鉅鹿之戰後,項羽率領諸侯聯軍一路向西,而至鴻門。

    有人會質疑,項羽難道不會在中途補充兵力嗎?實際上,項羽很難中途補充兵力。秦朝的短暫統一,並沒有能將七國融合為一國,各地壁壘鮮明,仍基本上為戰國時期的國家認同。鉅鹿之戰後,項羽一直在北方交戰。所及範圍內的百姓即便踴躍加入抗秦義軍,也會加入本國的軍隊,而不會加入楚人的軍隊。

    那麼,楚懷王熊心會給項羽補充兵力嗎?這就更難了。楚懷王與項羽的矛盾很激烈,在項梁戰死後,楚懷王就想收取兵權。據《史紀.項羽本紀》載:..楚兵已破於定陶(項梁兵敗身亡),懷王恐,從盱臺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楚國最高官銜,相當於丞相)。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此後,楚懷王派劉邦西向攻秦,而不遣項羽。北上救趙,任命宋義為上將,而以項羽為次將等等。皆是為了壓制項羽。而項羽矯命殺死宋義,收回軍權之後,楚懷王雖不得不預設現狀。但卻使楚懷王與項羽的矛盾更加激化,故而,項羽早就沒了退路。而項羽欲鞏固軍權,就必須與秦軍決一死戰。

    作為楚懷王,要想做一位名副其實的真王,就必須壓制項羽的勢力。所以,即便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使人致命楚懷王,楚懷王也要按“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執行。最終,楚懷王被項羽架空,並死於項羽的指使,皆是由兩人不可調和的矛盾決定的。故而,楚懷王也絕不會給項羽補充兵力。

    鴻門宴之時,項羽自身的兵力也就在三、四萬左右。而劉邦進入關中之後,早已經是事實上的關中王,很得秦人歡心。故而,劉邦的軍隊擴充得很迅速。

    項羽雖在事實上成為諸侯聯軍的首領,但就其本身而言,卻不過是其中的一鎮勢力而已。故而,在項羽分封諸侯之時,司馬遷寫道: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故立沛公為漢王。並且遷徙各地故王於荒僻之地,而將其地王於諸將相(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等等。

    項羽對跟隨自己的諸將相百般滿足,並將一大半的天下都分封出去,皆是因彼時項羽自身的實力不足而決定的。而論項羽自身的兵力,鴻門宴之時,項羽的兵力只相當於劉邦的一半左右,這也是項羽不能輕易殺掉劉邦的原因。

    參考史籍:《史記》、《漢書》等等;

  • 7 # 香茗史館

    首先要明確項羽為什麼要設鴻門宴,其實項羽根本就沒對劉邦起殺心,所謂的鴻門宴只是為了讓劉邦臣服而已。項羽從來沒有想過什麼帝業,他所要的只是凌駕於各諸侯之上的霸業而已,而他真正惱恨劉邦的,就是劉邦入關中後在函谷關陳兵。真正想殺劉邦的是范增,是他看出了劉邦的志向。

    “鴻門宴”的背景

    公元前206年,劉邦西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卻並沒有佔據咸陽,而是將軍隊撤到了霸上。聽聞劉邦先入關中,項羽隨即率領四十萬諸侯聯軍也向關中趕來,卻不想在函谷關遭到了阻攔,項羽一怒之下破關而入。

    當時劉邦兵10萬,駐軍霸上,而項羽兵40萬,駐軍鴻門。劉邦屬下的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原本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因此派兵駐守函谷關。項羽對此極為惱怒,意圖次日率軍進攻劉邦。

    而項羽的叔父項伯因為和張良有舊,聽此訊息後便去劉邦軍營會見張良,勸其不要與劉邦送死。張良卻並未離開,反而將此訊息洩露給了劉邦。劉邦大驚之下召見項伯,對其表明自己之所以在函谷關布兵,並非為了阻擋項羽,而是為了擋住亂兵而已。而且自己進入咸陽後,什麼東西都沒有動,只等項羽到來接收。

    於是項伯答應為劉邦說情,並讓劉邦次日親自向項羽道歉。項伯返回後,將劉邦的話轉告了項羽,並勸說項羽“沛公先破關中,是立了大功的,如今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妨趁此好好款待他。”

    項羽答應了,於是才有了第二天的鴻門宴。

    由此可見,項羽之所以惱怒劉邦,只是因為其沒有經過自己同意就打算佔據關中為王,且在函谷關設兵阻擋自己。如今聽了項伯的話,得知是自己錯怪了劉邦,其實怒氣已經基本消散。劉邦自然也明白這一點,否則他是不會輕易犯險的。

    項羽為何不殺劉邦

    正如前文所說,項羽其實從來沒有對劉邦起過殺心,尤其是在劉邦對自己的行動作出合理解釋之後。真正想殺劉邦的是范增,是他看出了劉邦志向不小,他曾勸說項羽“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也正是在鴻門宴上,范增看出了項羽對劉邦並沒有殺心,這才不得不請出項莊,來了一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可惜仍然沒有成功,先是被項伯擋了下來,後又被樊噲一通攪和,此計並未成功。

    項羽對劉邦沒有起殺心,也體現在項羽之後對待劉邦的態度上:

    1、若想殺劉邦,完全可以在其逃跑後予以追殺。劉邦雖然從鴻門宴上逃走了,可是如果項羽真的想殺,完全可以率軍追擊,甚至憑藉四十萬諸侯大軍完全剿滅了劉邦,但項羽並沒有這麼做。

    2、若矛盾無法化解,不會將劉邦封王。在隨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還是將劉邦封為了漢王,且封地的面積在十八路諸侯中並不算小。如果雙方的矛盾真的無法化解,項羽完全可以不將其封王,就像田榮和陳餘一樣。

    因此,至少在鴻門宴時期,項羽是沒有想過要殺劉邦的。至於項羽有沒有為此後悔過,我想恐怕是有的。

  • 8 # 指縫間的歷史

    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最終被其擊敗,自刎於烏江邊,讓很多項羽的粉絲至今無法釋懷!

    項羽為什麼要放走劉邦呢?兩千年來,後人一直對其進行各種角度的解讀,原因有很多,起到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幾種:

    1,項伯勸阻:

    項伯是項羽的叔叔,身居令尹(相當於丞相)高位,是楚軍中僅次於項羽的二號人物,高於亞父范增,鴻門宴的座次,“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也可以體現出項伯的地位。

    2,劉邦妥協:

    劉邦在鴻門宴前,已經完全接受了項羽的議和條件,同意將秦王子嬰、秦國宮殿倉庫、秦軍俘虜、關中地區管理權等全部移交給楚軍,項羽不費吹灰之力,就享受到滅秦的全部福利。

    3,劉邦年紀大:

    劉邦比秦始皇小三歲,他們倆是同代人,鴻門宴時,劉邦大約50歲,而項羽項大約26歲,劉邦比項羽幾乎大了一倍,50歲的年紀,遠超過當時的人們的平均壽命,在項羽眼中,劉邦這個“貪於財貨、好美姬”的老傢伙,已經沒有精力、能力和足夠長的生命來和自己爭奪天下了,犯不著身負惡名來殺他。

    4,劉項情誼:

    劉邦、項羽在楚懷王麾下並肩戰鬥抗擊秦軍的日子,結下了較為深厚的情誼。

    上面四個原因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第二個,劉邦已經將滅秦勝利的果實全部交出,項羽就失去了殺人藉口和意義,另外,項伯從道義層面的勸阻,再加上項羽顧念舊日情誼,最後不顧范增的多次暗示,放走了劉邦。

    我們就來重點說說劉項一起抗擊暴秦的日子:

    劉邦起兵後,曾經投奔楚王景駒,不久,項梁殺死景駒,另立放羊娃熊心為楚懷王,景駒部下大多歸順了項梁。

    劉邦也投奔到項梁麾下,借兵打跑了雍齒,收復了老家豐邑,從此和項羽成為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此時,秦將章邯已經掃清“張楚”政權的殘餘勢力,率軍攻打魏國,在魏國首都臨濟(今河南封丘東)圍城打援,擊潰來援的齊軍和楚軍,魏王魏咎自焚而死,魏國滅亡。

    在臨濟戰鬥中,齊王田儋戰死,齊國相國田榮收攏敗軍,退往東阿(今山東陽穀東北),章邯率領秦軍尾追而至,包圍東阿。

    項梁和項羽、劉邦等將領率領楚軍主力救援田榮,在東阿城外,擊敗秦軍,章邯向濮陽(今河南濮陽南)撤退,項梁領軍緊追不捨,追趕上秦軍後,再次將其擊敗,並且將秦軍截為兩部,章邯率一部退入濮陽城,另一部秦軍退入成陽縣(今山東菏澤東北)。

    章邯引黃河水環繞,準備死守濮陽,項梁一時無法攻克。

    楚軍也分為兩部,項梁率一部,攻打濮陽,項羽和劉邦率一路,追擊退往成陽縣的秦軍。

    項羽和劉邦猛攻成陽,秦軍拼死防守,給攻城的楚軍造成了較大傷亡,城破後,項羽和劉邦屠城,這是劉項第一次屠城,以後兩人還分別有幾次。

    攻克成陽縣後,劉項領軍攻打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未克,轉而進攻雍丘縣(今河南杞縣),在雍丘遇到李由率領的秦軍。

    李由是秦帝國左丞相李斯的長子,擔任秦帝國三川郡郡守,並且有一定的軍事能力。

    當初,陳勝任命吳廣為假王,領軍西攻滎陽,李由坐鎮滎陽,指揮秦軍堅守,吳廣無法攻克。

    後來,周文繞過滎陽西進,攻破函谷關,威逼咸陽,後被秦軍反擊,退出關中,在澠池縣戰敗自殺,李由依然堅守滎陽,未被攻克。

    田臧和李歸假傳陳勝命令殺死吳廣,也無法攻克,先後被章邯率領的秦軍殺死,滎陽之圍遂解,章邯對李由也算有援手之恩。

    這一次,章邯作戰不利,退往濮陽,李由知道後,投桃報李,親率三川郡秦軍增援章邯,沒想到,在雍丘碰上了不讀書的劉項(唐·章碣《焚書坑》:坑灰未盡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劉項遠非吳廣、田臧、李歸等人可比,李由那點本事,根本不足一曬,兩軍相遇,展開激戰,秦軍被擊潰,李由被劉邦部下將領曹參斬殺,項羽憐其忠義,派人將屍體送回其老家上蔡安葬。

    楚軍連連獲勝,項梁和部下很多將領都產生了輕敵之心,見章邯堅守不出,就移師包圍劉項未能攻克的定陶城,定陶城池較為堅固,項梁一時無法攻下。

    此時,章邯已經得到河內郡和河東郡秦軍的增援,恢復了實力,而這些情報,項梁竟然一無所知!

    章邯率領秦軍秘密運動到定陶,半夜突襲楚軍營壘,城內秦軍也趁機殺出,兩面夾攻,楚軍大敗,項梁戰死。

    項梁的死訊傳來,轉戰到外黃縣一帶的劉項二人領軍退往彭城(今江蘇徐州)方向,楚懷王熊心將首都從盱臺(今江蘇盱眙)北遷到彭城,趁機奪權,重用劉邦、呂臣、陳嬰、宋義等非項氏將領,部署楚軍防備秦軍乘勝入寇。

    項梁死後,章邯認為楚國已不足為患,就領軍北上,和秦將王離攻打趙國,將趙王歇圍困在鉅鹿城中,鉅鹿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趙國求援,楚懷王派劉邦西進攻秦,項羽跟隨宋義北上救趙,劉項二人分別,各赴不同戰場。

    從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跟隨項氏叔侄救援田榮,到潤九月西進關中,劉邦和項羽在一起並肩戰鬥3個月,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項羽是重感情的人,後來的鴻門宴上放走劉邦,也有顧念這段情誼,不忍心下手的因素。

    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劉邦以魯公的規格安葬(項羽被楚懷王封為魯公),還親自祭奠項羽,或許也有顧念這段情誼的原因吧。

  • 9 # 史學達人

    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有太多的原因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劉邦就是一個草根,在項羽眼裡看來,他是掀不起什麼風浪來的。

    你看當時兩軍實力的對比,項羽四十萬大軍,號稱百萬。劉邦十萬大軍號稱四十萬。更何況當時的項羽可是剛打了鉅鹿之戰,是他風頭正勝的時期,所有的諸侯王對他都是客客氣氣的。

    他之所以說要滅劉邦,就是因為劉邦擋住了他進關中的路。

    劉邦手下又出了個叛徒,曹無傷給項羽寫了一封密信,說劉邦有稱帝的野心。

    范增就告訴項羽,劉邦本來是個流氓,沒見過什麼世面。

    但是,你看他到了咸陽城,進了秦始皇的宮殿,他竟然能做到秋毫無所犯,這說明劉邦是有稱帝的野心的,所以還是去滅了他吧。

    說實話那時候項羽要是想把劉邦給滅了,真的好比捏死一隻螞蟻。

    可惜的是,大軍還沒有來得及進攻,這件最高的軍事機密,就被項伯給洩露了。

    那一夜張良和劉邦請項伯喝好酒,擼好串,期間劉邦還給項伯結了兒女親家,讓項伯幫助劉邦說好話,不要讓項羽來滅劉邦了。

    項伯答應了,然後告訴劉邦,第二天一大早,要去給項羽賠不是道歉,這個道歉會就是我們所說的鴻門宴。

    當時跟隨劉邦赴宴的人有張良、樊噲、紀信等人。

    鴻門宴上只有劉邦和張良有資格入席,所以,他們兩個進入了劉邦的大帳。

    項羽那邊的人,出席此次宴會的有項羽,項伯,范增,陳平等人。

    劉邦到了項羽大帳裡,就開始裝孫子,說自己走了狗屎運,先一步到了關中。

    自己到了關中把秦朝的宮殿給守了起來,並不是想佔為己有,而是為了防止盜賊偷竊,宮裡的金銀財寶他都查封好了,之所以派人把守,是給你項羽把守的。那些東西,我分文沒取,目的就是想全部獻給您老人家。

    項羽被劉邦說的臉紅脖子粗,說到他稱心如意的時候,他竟然把在劉邦那裡的臥底,曹無傷給說了出來。

    項羽告訴劉邦,原來都是誤會呀,但是,你也不要怪罪我,這都是你的手下曹無傷告訴我的。

    估計項羽這句話說出來,范增和陳平的臉都綠了,你項羽也太沒有城府了吧,三兩句就把心窩子裡的話給掏了出來。

    以後,誰還敢給你做地下情報的事情呀。似乎好像項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此刻范增玩起了手中的玉玦,劉邦到來之前,范增和項羽約定好,兩個人以玉玦為口號,只要范增擺弄玉玦,項羽就抽刀把劉邦給殺了。

    但是,此刻的項羽覺得劉邦是個大善人,他不忍心殺劉邦了,所以,對范增的暗示他裝作沒看見。

    范增對項羽失去了信心,他出去把項羽的弟弟項莊叫來,告訴項莊一定要把劉邦殺了,否則,日後殺你們的就是這小子。

    項莊來了就拿劍,以舞劍助樂的形勢,想刺殺劉邦。

    這時候項伯看出了項莊的意思,他也拿出了劍,充當了劉邦的羽翼,和項莊玩了起來。

    張良一看都玩劍了,大事不好,就把樊噲給叫了進來。

    樊噲又把項羽給懟了一會,項羽就更不好意思殺劉邦了。

    劉邦意識到危險後,就說喝多了,要去廁所,這時候樊噲,張良都跟著他出來了。

    樊噲建議劉邦趕緊走,劉邦說這不好吧,不打招呼就走,有點不禮貌。

    樊噲這種粗人竟然說了一句名言,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跑就等死吧。

    劉邦還是跑了,讓張良留下給他斷後,劉邦回去後,就把曹無傷給斬了。

    張良琢磨著劉邦快到家裡了,就進屋告訴項羽,劉邦不勝酒力先回去了。

    還把劉邦帶給他們的禮物分給了他們。

    范增拿到一雙白玉,立馬就用刀給斬斷了,並且大罵項莊,項伯等人,豎子無謀,你們以後就等著劉邦收拾你們吧。

    這就是為何項羽沒有殺劉邦的原因,後來項羽肯定後悔了,但是,為時已晚了。

  • 10 # 還未脫髮的程式設計師

    沒法殺啊,你自己弄的分封制,殺了劉邦,其他人也會反!而且他沒有拉攏自己人,軍事一流,政治低階!開歷史倒車!

  • 11 # 伏羊羅漢

    鴻門宴上換成我也不會殺劉邦!項羽跟劉邦鴻門宴之前一直都是戰友加兄弟關係,項羽之所以準備攻打劉邦,緣於劉邦準備獨佔咸陽皇宮、函谷關聯軍受阻!不僅僅是項羽,更想揍他的應該是諸侯們,大家捨生忘死就為了推翻大秦,光宗耀祖,衣錦還鄉,佔領秦皇宮是所有人的夢想,劉邦顯然把自己推到了大家的對立面!但是劉邦轉變的快啊,一看不妙立馬裝孫子,親自登門道歉請罪,同時大肆賄賂各路將領諸侯(應該貪汙了秦皇室不少財寶)又給項羽獻上秦皇宮財寶的賬冊(估計是刪減版的),項羽本就不是最想殺他的那個,自然慢慢心慈手軟了……除了宋義,項羽好像沒有殺自己人的嗜好!劉邦對項羽的性格一清二楚,所以敢於親自登門犯險,能夠識破劉邦為人的,項羽這邊只有范增了,大家同道之人都是玩陰謀詭計出身的,所以最想殺劉邦的是范增一人而已……

  • 12 # 品典論經

    鴻門宴,來源於《史記項羽本紀》,是華人耳熟能詳的著名典故。秦末,群雄起義,楚懷王與項羽、劉邦等各路英雄相約,誰先進入關中,就可以在關中稱王。正當兵多將良的項羽在北路滅了秦軍主力後,卻驚聞兵少的西路軍劉邦已經進入關中。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與秦人約法三章,派人駐守函谷關,自己退而駐兵霸上。項羽很快帶領40萬大軍破關而人,而此時的劉邦卻只有10萬人馬。在那之後,劉邦手下曹無傷向項羽密告,說劉有不軌之心,加上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滅掉劉邦,於是項羽便打算消滅劉邦及其軍隊。

    豈知,項羽的叔父項伯卻在鴻門宴上,劉邦前來謝罪。范增派項莊借舞劍之機殺死他,項伯見此景也拔劍起舞,保護劉邦,危急之下,樊噲跑來護主鬧事,劉邦借如廁之機一走了之。見項羽放走劉邦,范增氣得一劍砍碎玉斗,大叫“豎子不與為謀”。

    從《史記》中可以看出,劉邦有心計和智謀,而項羽未殺劉邦,的確給自己留下了隱憂。隨著學者們對當時歷史背景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事情不能那麼簡單地歸結為項羽的失誤。

    項羽作為40萬大軍領袖,他的頭腦真的有那麼簡單嗎?事實上,學者們已經顛覆了這種觀點。首先,項羽的40萬大軍中,有20餘萬都是諸侯的部隊,其中大多心存觀望,並沒有真正歸附。攻打劉邦,名不正,言不順,難以在諸侯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望,而若以自己的十幾萬人去打劉邦的10萬人,就算勝利也會元氣大傷,反而令其他諸侯撿了便宜。倘若在鴻門宴上放了劉邦,一來可以兵不血刃就奪得關中,既降伏劉邦,又維護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二來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抓穩時機,分封諸侯,剪除對手,獲取眾心,建立霸業。至於劉邦,在那時已經不是他的對手了。正是這次項劉言和,才為項羽隨後的分封諸侯提供了條件,才構築了“西楚霸王”的基業。所以,項羽放走劉邦,在當時的局勢下,實在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決定。

    項羽真正的錯誤,是在稱霸之後沒有及時削奪劉邦的兵權,反而派其兵駐漢中,靠近秦地,滅之而不易,防之則難測,無異於驅虎入山。後來,他錯得更加厲害,獨佔秦寶,亂封諸侯,惹得實力頗強的田榮造反。

    拋開鴻門宴不說,在楚漢相爭時期,項羽就有三次幾乎要了劉邦的命,可是劉邦的運氣實在太好,每一次都僥倖逃出了鬼門關。歷史的轉折,就存在於這些或必然或偶然的機遇之中。如果項羽射劉邦那一箭能再深一點,試問大漢朝還能建立嗎?

  • 13 # 社會生活博覽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

    主要是被劉邦忽悠了,劉邦說自己對項羽忠是心耿耿,使項羽感覺到劉邦的存在對自己不但沒有危害,反而有幫助,所以才沒有殺他!當時的情景大概是這樣當時劉邦,還是楚霸王項羽的部下,但項羽總是覺得劉邦是自己的威脅,想將他殺掉。尤其是謀士范增,總是給項羽出注意,說:“等劉邦來到,大王就問他‘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如果他說願意,你就說他意圖養精蓄銳,有謀反之心,可以立即推出去殺掉;如果他說不願意去,你則以其違抗王命而殺掉他。”

    但劉邦卻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在見項羽之前,先見了項羽的叔父項伯,從項伯那裡他得知項羽對自己可能有殺心。那項伯為什麼向劉邦透露項羽的意思呢?原來項伯不但與劉邦早就認識,而且他還曾經受到過劉邦手下張良的救命之恩。

    於是,等劉邦見到項羽後,項羽問他:“劉邦,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

    劉邦一聽這話便心中明白,於是他便誠惶誠恐地回答:“臣食君祿,命懸於君。臣如陛下坐騎,鞭之則行,收轡則止。臣惟命是聽。”

    項羽聽到劉邦說“臣惟命是聽”,真是非常舒服,但一下子又找不出要殺劉邦的藉口,於是他只好說:“劉邦,你要聽我的,南鄭你就不要去了。”

    劉邦馬上說:“臣遵旨。”

    在接下來的“鴻門宴”上,便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當范增派項莊,借舞劍之機殺死劉邦的時候,項羽的叔父項伯,便挺身而出,拔劍與項莊對舞,使項莊無法將劍刺向劉邦。而且,這時候,劉邦的隨從樊噲,趕緊裝著喝醉了酒,跑來護主鬧事,於是劉邦,便藉著自己要上廁所,而一走了之。

    這時,范增氣得一劍砍碎玉斗,大叫“豎子不與為謀!”

    劉邦成功脫身之後,便佔了上風,從而“楚漢之爭”節節勝利,從而開創了大漢王朝!

  • 14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原因如下:

    一、項羽的輕敵,他沒有把劉邦看成自己最大的潛在的對手。

    項羽發動鉅鹿之戰,連秦末悍將章邯都被放倒,原來做壁上觀的造反的各國國君、大將,都是爬著進項羽大營的,說白了那時的項羽就找到了君臨天下的感覺,鴻門宴時的項羽認為他想滅誰就能滅誰,他只是把劉邦當作小弟,從不認為劉邦有實力、有能力和自己並駕齊驅。

    二、項羽要殺劉邦,主要原因是劉邦逼降了秦王子嬰,進了咸陽,又派人把守函谷關,阻擋六國舊貴族入關中,同時劉邦和關中父老豪傑約法三章,威望空前。

    項羽之所以動怒,是因為聽了劉邦部下曹無傷告的狀:(我沒用挑唆一詞,是因為曹不是誣告。)劉邦兵控函谷關,還和關中父老豪傑在霸上約法三章:第一,殺人的要償命;第二,打傷人的要判罪;第三,偷盜的要判罪。曹無傷說劉邦有稱王之野心。項羽還有個沒有說出口的原因,項梁項羽叔侄肩負為楚國、為項燕復仇的重任,項羽是帶著對秦國的深仇大恨,見不得有人對大秦仁慈啊!

    三、劉邦、張良在鴻門宴上大灌迷魂湯,拍得項羽三萬六千個毛孔沒一個不舒服。

    項羽的部下項伯受過張良的救命之恩,連夜來找張良報信,在張良謀劃下,劉邦透過拜把子、結兒女親家,使項伯事實上成了劉邦埋在項羽身邊的奸細,項伯還在項莊舞劍時替劉邦擋箭。由於項伯的告密,劉邦、張良才能從容緩和項羽的關係。

    劉邦巧舌如簧,說我替您看著咸陽呢,我只是您的臨時衛戍司令,我要不守著,咸陽有什麼閃失對您不好交代!您來了,我把咸陽交給您就是。我是認您做大哥的!劉邦借起如廁之名從小路逃回霸上,還讓負責斷後事宜的張良奉上玉璽、玉杯分別呈給項羽、範繒,項羽心花怒放,放了劉邦一馬。

    四、劉邦即便佔據函谷關、稱王,也是合乎規定的,項羽沒有殺他的理由,殺了他對天下無法交代。

    秦末天下造反者共奉之主懷王曾和各路豪傑承諾:先入函谷關者,在關中稱王。劉邦雖有些投機取巧,趁秦國鎮壓主力忙著和項羽、趙王等廝殺,劉邦進攻的一條路上,秦國的對手較弱,有取巧之嫌。但劉邦畢竟搶先佔領了咸陽,他到鴻門宴時仍未稱王,而按照楚懷王的旨意,劉邦憑佔領咸陽,俘虜子嬰,直接滅了秦朝的戰功,是可以稱王的。何罪之有?

  • 15 # 生活阿堯vlog

    劉邦入主咸陽後,派兵駐守函谷關,此舉無疑是激怒了西楚霸王項羽,謀士范增建議趁機殺了劉邦。於是鴻門宴中,項羽有數次機會可以斬殺劉邦,卻都被項羽給否決了,致使徹底錯過了斬殺劉邦的大好機會,給後世人留下了“婦人之仁”的印象。而且鴻門宴後,項羽再也沒有可以這麼好的殺劉邦的機會,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深深地遺憾。那麼項羽為何一時心軟而不聽范增的建議加害劉邦呢?這其中,項羽有什麼難言之隱嗎?是項羽不想殺劉邦還是不能殺劉邦呢?作為中國歷史有名的“飯局”之一,我們可以對此好好的分析一下。 第一:道義上不允許 早在大家共同抵禦秦朝時,楚懷王便下令:“先入關中者為王。”於是宋義,項羽一波北上,他們一路所遇到的秦軍乃是秦軍的主力,宋義還為此止步不前,後來項羽雖然殺了宋義,一路北上滅了絕大部分秦軍主力(換句話來說,秦朝主要就是被項羽所滅的)。但是另一路由劉邦所統帥的西進的大軍,因為秦軍主力部隊都去打項羽了,卻是一路沒有什麼太大的主力,反而一路收編了不少陳勝吳廣,項梁起義後被秦軍所擊敗的散兵遊勇,又收編了不少秦軍降卒,勢力越來越大,外加一路靠陰謀詭計,避實就虛,反而率先攻入了咸陽。 在這之後劉邦不殺投降的將士,也不搶劫當地婦女,不搶秦宮女人,妥善的安排了各地的官員,約法三章也給當地的百姓留下了一個好印象。項羽卻是後來攻入咸陽的,於情於理也是項羽理虧,即使劉邦當關中王別人也不能說什麼,但是後來劉邦鴻門宴中花言巧語的闡述厲害,劉邦並沒有派軍駐守咸陽,而是幫項羽打前陣,並且駐守函谷關來防範一些盜賊,同時甘願把關中王的位置讓給項羽,這時候,劉邦已經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道德完人。一時間倒是搞得項羽自己不好意思了,而且項羽一時也找不到可以殺劉邦的理由! 第二:項羽很難得到各個諸侯的支援 項羽之前殺宋義,得到了全軍將士們的支援,項羽後來殺秦軍降卒,是因為各個諸侯國紛紛對秦朝恨之入骨,坑殺秦軍得到了各個諸侯的支援,可是項羽如果要是與劉邦決裂呢?很難得到各個諸侯國的支援。畢竟當時楚懷王還在,項劉都是楚懷王手下的大將,項劉還都曾結拜過異姓兄弟。現在原本就是項羽理虧,劉邦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不僅不痛斥項羽,反而陳說厲害主動求饒,項羽很難有一個合理的口號去攻打劉邦。而且他們之間僅僅是內部矛盾矛盾並沒有公開化,和各個諸侯王們關係不大,諸侯王們剛剛滅了秦朝,誰也不想這時候再來一場硬仗來損耗自己的實力。而且項羽的40萬大軍原本就是由各路諸侯在一起組成的“雜牌軍”,項羽的嫡系並不多,彼此之間並不是特別信任。之前打秦朝沒辦法只能聽項羽的,現在秦朝滅亡了,畢竟楚懷王還在,諸侯國們能不能聽從項羽的調遣去攻打劉邦呢?這點恐怕很難說,即使去打劉邦,很有可能也會出工不出力。

  • 16 # 未未2983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然而,截止到鴻門宴,項羽並沒有意識到劉邦未來會成為他的最強敵人。所以,他放生劉邦了,也埋下自己敗亡的伏筆。

  • 17 # 理工文藝範

    其實范增可以在建議項羽,設第二,第三次,鴻門宴,如果劉邦不來,以項羽當時的實力,可以以違抗命令,而殺之,如果來,更可以殺之

  • 18 # 千里飛虹

     其一,劉邦善於裝孫子,一句話叫做光棍不吃眼前虧。劉邦一見項羽,就笑臉相迎,又是磕頭又是賠禮。說:“劉邦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裡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意思就是說我沒有想到自己先入關,表明自己沒有遠大的志向,不是你項王的對手,咱們之間的誤會純屬於小人離間。

      其二,項羽耳根子軟,劉邦一裝孫子,項羽果然上當。如此項羽不知道劉邦是自己的潛在對手。完全把謀士項羽的計策不當回事,並且洩露了國家機密。本來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項羽把自己的碟中諜曹無傷給拱出來了,無疑讓劉邦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心裡想的、回去一定把這傢伙給宰了,不過表面上仍然沒事人一般。

      其三,項羽很反感范增高高在上的舉動。要知道項羽是個唯我獨尊的人,可范增卻屢次要下令殺死劉邦,這似乎是奪了項羽的風頭。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死劉邦,看見項羽不說話,就出去召來項莊,讓他完成使命。

      其四,樊噲的出現,項羽一見樊噲,立刻喜歡上了,這算是英雄相惜。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賜酒讓吟,足見二人豪氣干雲。

      其五,劉邦和張良周密的謀劃。劉邦陣營中同心同德,同時費盡心機讓項羽不設防,再加上項羽叔父項伯的幫助,因此項羽便把劉邦當做了一般對手,放了劉邦一馬。

      不過,劉邦脫離項羽的束縛,猶如蛟龍入海,猛虎歸山,從此隊伍越來越強大,最終戰勝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當然在劉邦這一生中最得意的就是鴻門宴,這也是劉邦由弱到強的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