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麗醬每日分享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三阿哥弘時為了爭奪皇位,暗中派刺客去刺殺四阿哥弘曆,結果不僅沒成功,還被雍正發現了,皇帝對這個兒子寒心不已,最後下旨賜死了他。那麼歷史上的弘時,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康熙晚年發生的“九子奪嫡”的事件,對當時的朝政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雍正登基後不想這樣的悲劇再發生在自己兒子的身上,決定實行秘密建儲。

    與康熙相比,雍正的子嗣不算多,生育的十個皇子中只有四個活了下來,他們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和六阿哥弘曕,其中弘晝無心爭儲、弘曕年紀又小,所以雍正能考慮的皇位人選就只剩下了兩個。

    相比之下弘時是長子,在母憑子貴同時也子憑母貴的後宮中,他的生母齊妃在王府時就是側福晉,位份比弘曆的生母要高出許多。

    可是在清朝的檔案中,關於愛新覺羅·弘時的記載,除了他的出生日期和生母是誰之外,就只剩下了一句“雍正五年,弘時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根據其他史料中的記載,弘時曾在祭祀康熙的大典上,以“先帝在天之靈,願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的說辭,為囚禁在宗人府的允禩等人求情,惹得雍正龍顏大怒,當場就下旨將他革除宗籍,公開表示與弘時父子情斷,他也因此徹底失去了登上皇位的機會。

  • 2 # 劇透歷史

    這麼說吧,弘時雖然是雍正事實上的長子,但早已出局,雍正絕不會選他為繼承人。或者說,換了誰是雍正都不會選弘時,只會選弘曆。

    怎麼回事呢?請看下文。

    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立刻就決出勝負。一開始的時候,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關係還不錯,兩家王府離得也近,時常互相串門。

    弘時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出生的,他不知道八叔和父親之間暗潮洶湧、暗中爭鬥,只知道這個溫柔和善的叔叔對自己很好,他很喜歡八叔。

    眾所周知,胤禛和胤禩的性情完全不同。胤禛冷靜自持,感情內斂,絕不輕易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令人不敢接近;胤禩則很有親和力,待人溫和,富有人格魅力,與他相處如沐春風。

    哪種性格在小孩子那裡更吃香呢?

    無疑是胤禩這種。所以弘時從小就和八叔親近,跟自己的父親反而比較疏遠。

    四爺黨和八爺黨的鬥爭只在檯面下的時候,弘時的這種態度胤禛還勉強可以容忍。畢竟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大人的恩怨不一定要延續到孩子身上。

    但當兩家幾乎公開決裂,弘時還站在胤禩那邊的時候,胤禛就有點忍無可忍。這小白眼狼算是白養了,可兒子是自己的,也不能丟出去,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還不能過於管教,因為這時候父皇康熙還活著呢,胤禛最清楚老父的心思,知道他想看到的是兒子們兄友弟恭和和美美,要是被他知道自己攔著弘時不讓和胤禩來往,說不定會引來事端,只得聽之任之。

    但在他心裡,已經認為這個兒子看不清形勢,不堪大用。有沒有才能是小事,胳膊肘往外拐算怎麼回事呢?

    後來局勢逐漸明朗化,胤禩被厭棄,失去了爭位的機會,弘時還對他十分同情,甚至認為自家父親有點太狠了,把八叔逼得無路可走。

    胤禛是個什麼心情可想而知,弘時這不是為人糊塗的問題,而是立場的問題。好在他還有另一個兒子弘曆,這個就爭氣多了。

    弘曆自幼聰慧,學什麼都飛快,康熙第一次見他時就很喜歡,令養育宮中,親自教授功課,巡幸熱河避暑山莊時也帶著他,寵愛非常,在眾皇孫中是頭一份。據說康熙最終選擇胤禛,也有弘曆的原因。

    弘時和胤禩之所以越來越好,嫉妒弘曆也是原因之一。叔侄兩個都是失意人,自然比較有共同話題。

    但不管怎樣,對於胤禛來說弘曆是加分項,弘時則是扯後腿的那一個,看重誰不言而喻。

    所以繼位後立刻親自寫下立儲密旨,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鐍匣,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這就是清朝秘密建儲制度的開端。

    不過,胤禛雖然對弘時很失望,但他兒子不多,並沒有放棄弘時,給他安排了很好的老師,讓他好生讀書,期望他能透過學習有所改變,更想借此拉近父子之間的距離。

    然而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令弘時徹底站到了胤禛的對立面。

    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帝的週年忌辰,雍正派年僅13歲的弘曆代他前往祭奠。這樣的事情向來只有太子可以代替君王,因而雖然是秘密立儲,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了,弘曆將是下一任皇帝。

    弘時明確這一點後很是不服,明明自己排序在前,為什麼父皇卻選了還未成年的兄弟?便對雍正有了怨憤之心。但他根本沒資格抱怨,也不想想自己做過些什麼。

    而這時的胤禩、胤禟等人不願接受失敗,依然謀劃著推翻雍正的統治,弘時從沒斷過和他們的聯絡,這時更勾結在一起,意圖謀反。結果咱們都知道,他們沒有鬥贏雍正,全被拿下了。

    雍正對弘時出離憤怒,行,你不是不願意當我兒子,想當胤禩的兒子嗎?那就滿足你!直接把他過繼給胤禩了。後來又撤去黃帶子,從玉牒除名,也就是逐出門戶,真的不要這兒子了。

    弘時受不了這種打擊,很快就鬱鬱而終。

    雍正對兒子都不能容忍,對胤禩、胤禟更下得了手,兩人還死在弘時之前,都是不明不白死於獄中。

    其實雍正對兩個弟弟這麼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出於遷怒,恨他們帶壞了自家兒子。

    所以,雍正是不會選擇弘時為嗣的,因為弘時頭腦太不清醒了,容易被人左右,而且性情軟弱,不夠堅強,難於成為合格的帝王。

  • 3 # 平楠說史

    雍正帝膝下一共有三個兒子,其中第五子弘晝深知當皇帝是個苦差事,自己不如當個享清福的王爺。於是弘晝透過自汙等手段,退出了皇位的爭奪。這樣一來雍正的皇位繼承人,只剩下兩個人選:弘曆和弘時。雍正帝繼位後,深感曾經的九子奪嫡給大清帶來的影響。為了避免同樣的一幕,再度在兒子身上上演,雍正帝便採用了秘密建儲制度。他將傳位詔書,藏於皇位上方的匾額後,待自己駕崩後,臣子們便可以遵照遺詔擁立新君。雖然表面上雍正膝下諸子誰也不是太子,但雍正對弘曆的重用,也讓臣子們明白雍正所矚意的皇位繼承人正是弘曆。

    弘曆幼年時曾被康熙帝抱養於宮中,當時的康熙帝更是十分寵愛弘曆和弘皙(前太子胤礽的兒子)。要知道弘皙的父親胤礽,可是剛剛被康熙復立為太子,康熙帝寵愛弘皙並不為過。康熙帝寵愛弘曆,卻是因為個人的喜愛之情。皇帝對孫子的寵愛,被大臣們看在眼裡,大臣們便會覺得,弘曆和弘皙是最特別的兩位皇孫。因康熙的特別寵愛,弘皙和弘曆也就變成了身份最重的兩位皇孫。

    雍正帝繼位以後,延續了康熙帝對弘曆的寵愛。隨後雍正更是讓弘曆,拜張廷玉、徐元夢等清朝大儒為師。與此同時雍正帝還刻意安排弘曆去學習如何處理政務。雍正帝對弘曆的刻意栽培,其實就是在培養自己所鐘意的儲君。等到弘曆成年後,雍正帝還將察哈爾總督李榮保之女,指做了弘曆的正妃。

    李榮保是誰?李榮保出身滿洲鑲黃旗,其父乃是康熙執政時期的戶部尚書米思翰。在康熙執政期間,雍正帝的根基就在戶部。等到雍正當上皇帝以後,他又讓弘曆成為了戶部重臣的女婿。隨之便可以說,雍正帝此舉正是將昔日自己奪嫡時候的根基交給了弘曆。成婚後弘曆和王妃富察氏生下了一個嫡長子,雍正給孫子起名為永璉。璉字何解?乃是承繼宗器之意,這不就是雍正在暗示,弘曆、永璉父子,是他選定的皇位繼承人嗎?

    雖然相比起年幼的弘曆,弘時早已成年。但在個人立場上弘時卻與父親雍正南轅北轍。雍正繼位後,開始大肆打壓昔日的政敵:胤祀、胤禟一黨。對此弘時卻站了出來,指責父親雍正不顧念兄弟之情。這可把雍正帝給惹惱了,雍正當即降旨斥責弘時:覬覦皇位,同情胤祀一黨,不忠於君父。對於弘時的斥責,雍正帝還曾降下旨意。這道聖旨是在雍正帝繼位的第四年頒佈的。

    雍正在聖旨中寫道:以弘時的為人絕不可讓其留宿於宮內,既然弘時同情胤祀,那麼便讓他去當胤祀的兒子。如今胤祀已經被撤去了黃帶子,並從皇家玉牒內除名。弘時既然認胤祀為父,那麼弘時豈能不撤銷黃帶子。立刻撤銷弘時的黃帶子,並將他交給允祹(雍正帝的弟弟)約束贍養。

    聖旨中的內容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同情胤祀的弘時,曾和雍正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雍正帝甚至覺得,居住於皇宮內的弘時,很可能會對自己的安全構成威脅。隨即雍正降旨不讓弘時居住於宮中。弘時不是同情被、收拾的胤祀嗎?那好你不必再當朕的兒子了,去當胤祀的兒子吧。如今胤祀已經被清朝皇室除名,弘時既然已經成為了對方的兒子,那麼理應也被清朝皇室除名。但雍正對弘時還念著一絲父子之情,他讓兄弟允祹去約束贍養弘時。胤祀是雍正多年的政敵,雍正可謂是恨其入骨。等到雍正成為皇帝以後,自然會打壓胤祀。這時作為雍正兒子的弘時,卻不向著父親,反而是為父親的敵人去求情,你讓雍正作何感想?弘時不但別想從雍正手裡繼承皇位了,他還要接受雍正帝的嚴懲。

    弘曆繼位以後也曾頒佈了一道聖旨。弘曆在聖旨中寫道:從前的弘時年少無知,性情驕縱,行事不謹慎,這才會被皇考(雍正)嚴懲。皇父曾以此事教導我們兄弟(弘曆、弘晝),希望我們兄弟能引以為戒。如今弘時已經故去多年,朕念及兄弟之情,特降旨弘時重新收入皇家玉牒。弘時被雍正嚴懲時,弘曆為何不求情?兄弟死後多年,才恢復弘時的皇室身份?這不過是弘曆彰顯自己在乎兄弟之情的手段罷了。

  • 4 # 魔方歷史觀

    因為弘曆相比於弘時,更讓雍正帝滿意。

    雍正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相比於他的父親康熙帝,雍正帝的孩子不算多,所以對雍正帝而言,儲君的選擇範圍也就小了很多。作為康熙帝晚年時期,“九子奪嫡”的親歷者,雍正帝不願意看到皇子之間為了皇位明爭暗鬥,於是採取了“秘密立儲”,即不公開立太子,將儲君的名字寫在密摺之中,待皇權交替之際,方可開啟。

    而雍正帝立的皇儲就是他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按照古代皇位的繼承選擇來看,一般都是“立嫡立長”,但是,在當時,弘曆並非嫡子,也非長子,在弘曆的上面,還有一個兄長,就是弘時。

    但雍正帝不僅沒有立弘時為儲君,還把弘時給削除宗籍,等於就是把這個兒子給放棄了。而後來關於雍正帝這麼對待弘時,也有很多說法,甚至有雍正帝殺子一說。其實,雍正帝之所以針對弘時,是因為弘時與康熙帝的八阿哥允禩有著牽連,也就是九子奪嫡中的“八爺”,這是雍正帝所不能容忍的。

    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而弘曆呢,就比較讓雍正帝滿意了,自幼聰明機靈,最關鍵的是,弘曆深得康熙帝的寵愛,據說,在康熙帝在當時還是親王的雍正帝家中,見到弘曆時,就十分喜愛,之後,還下令將弘曆帶到宮中養育,由康熙帝言傳身教,康熙帝喜歡這個皇孫,雍正帝自然樂意,估計雍正帝最後在奪儲之中的勝利,與康熙帝喜愛弘曆這個皇孫也有一些關係。

    隆準頎身,聖祖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受學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

    參考文獻:《清史稿》

  • 5 # 凡易文史觀

    弘時是雍正帝第四子,他的三位兄弘暉,弘昐,弘昀分別在8歲、3歲、11歲時早夭,其中弘昐是幼殤未被序齒,所以弘時就變成了排行老三,被稱為“三阿哥”

    由於前面的哥哥都已經不在世,他實際上成為了雍正的長子。按理說弘時應該比弘曆更有資格被立為皇儲,但為什麼最終會立了弘立為皇儲?

    《清史稿》中記載“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 皇子世表》中 記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從這些隻言片語中 我們可以瞭解到,弘時生前曾因某種過錯觸怒雍正皇帝而被嚴懲,以至於史書上都只是記載寥寥數筆。

    那弘時究竟是犯了什麼過錯,讓雍正如此對他?

    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死於雍正五年,這一時期正值康熙的建儲,九位皇子紛爭。雍正帝即位後又大肆清除政敵,清朝政壇波瀾起伏,兄弟骨肉相殘。

    日益成熟的弘時目睹了這一切,他有自己的看法, 而他一向不得雍正的寵信,感覺繼位無望的弘時與父親雍正帝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他甚至和雍正帝的政敵允禩發生了某些勾聯,這也是雍正最不能容忍的。20歲左右的弘時年輕氣盛,城府尚淺,對父皇的不滿言論時有表露,又被“有心人”傳遞到雍正耳朵裡。

    終於受到雍正帝的懲戒,雍正最先是勒令弘時過繼為允禩之子,用這樣的方式斷絕與弘時的父子關係,這樣一來,弘時也就再無繼承雍正皇位的可能。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記錄: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去掉弘時其宗籍,交由允祹“約束養贍”。

    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 弘時因長期“鬱悶不樂”而死(死因存疑,史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論,這裡我們暫且採信正史記載)。

    根據當時的情況看,弘時遭到雍正的嚴厲處罰,先喪失了繼承人的資格,後又被奪了皇族身份,主要原因是受到允禩的“株連”(允禩受到的懲罰是圈禁高牆之內,後死於圈禁地)。

    基於以上原因雍正選擇弘曆作為繼承人,而不考慮弘時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6 # viniyken

    應該是康熙已立了弘曆為皇了,弘時又是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弘曆就是當年雍正一樣 ,任何事親力親為,雍正又不傻。

  • 7 # 炒米視角

    雍正之所以立13歲的弘曆為嗣,在於弘曆比弘時要幸運。弘曆比弘時就幸運在差了這6歲。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11日,雍正即位後第一次前去天壇祭天。雍正給了13歲的弘曆一塊祭肉,並且讓他吃掉。弘曆一聲不吭地把這塊白水煮肉給吃了。同年8月,雍正寫下了立儲密旨,藏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以後。當然後來雍正去世後,開啟後果然是弘曆。這些都是乾隆認可的,歷史真相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弘曆的第一次機會在康熙60年,擁有這次機會的除了弘曆還有弘晝,但是弘時已然沒有機會。

    康熙60年(1721年),在胤禛的盛情邀請下,康熙來到承德避暑山莊有個獅子園。在這裡,康熙第一次見到了12歲的弘曆和弘晝。相比弘晝的扭扭捏捏,弘曆生得體格頎長,容貌清秀,行禮時落落大方,舉手投足之間既敏捷又得體,很招人注意。康熙回去後的第二天,便差太監來要弘曆的生辰八字,此後弘曆有幸被接進宮去和康熙共同生活了半年。

    這段史料通常被人認為是康熙隔代指定弘曆接班的重要證據。但是大家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胤礽的兒子弘晳也是從小就被養在康熙身邊的,受寵程度絕對不低於弘曆;還有胤禵代康熙出征時,他的幾個兒子弘春等人也是被康熙經常帶進宮裡去的。康熙90多個孫子,康熙是無法面面俱到,但只要有機會接近到康熙的孫子,康熙都有“疼愛”的記錄。

    而這一切是因為康熙到了垂暮之年,面對大清出現的各種問題,心力交瘁、力不從心。而“含飴弄孫”是老來樂。喜歡老人喜歡孩子,這是人性。而此刻,眾皇子聰明的都會找機會把自己的兒子送過來討康熙歡心。但並不是每個孫子都會哄爺爺,弘晝也曾經有過機會,但是很可惜,他拿不出。

    然而18歲的弘時已經結婚,早就沒有了這次被康熙接見的機會,更何況弘時的脾氣應該不太好,不太會哄康熙開心,因為他連雍正的歡心都討不了。

    弘曆的第二次機會在雍正元年,做個乖孩子,靜觀其變,坐享其成。

    雍正繼位時,已經44歲了,前半生基本上沒操心過國是。醉心於佛道,喜歡煉個丹藥啥的,在這兩派都有修為。原因很簡單,因為胤礽名分已定,皇位原本跟自己沒有啥關係。自己最關心的是兒子的成活率問題。

    雍正皇帝的子嗣並不昌盛。雖然生了10個兒子,本來也不算少,但是活下來的沒幾個,而且有些都是活到8、9歲才死掉的,比如雍正真正的嫡長子愛新覺羅·弘暉8歲死了,理論上如果他一直活著,真的就很難說雍正最終會選擇誰了。所以乾隆後來繼位後追封大哥為親王,諡號端。

    實際上雍正元年,雍正可面臨的選擇並不多,實際上只有4個可選物件,分別為19歲的弘時、13歲的弘曆和弘晝和2歲的弘晟,雖然這4個都是庶子,但是弘晟才是雍正最屬意的人選,因為他是年妃的兒子。

    雖然是庶子,但是弘時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長子。根據流傳幾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弘時必然是有一種優越感的,因為如果雍正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執行,自己理所當然有優先權。但是雍正繼位之後,分別封了弘曆、弘晝、弘晟(福惠)這三個親王(備註:弘晟的親王為追封以及改名,很多史料互相矛盾)。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因為這裡面沒有弘時。長於深宮之中、婦人之手的19歲的弘時,在得知雍正並沒有打算按照這個既定製度來執行的時候,他會有什麼反應?一個正在叛逆期的少年弘時和雍正硬剛,結果可想而知。

    《清史稿》裡關於弘時的記載很少,只有從乾隆口中的一字半句的介紹:“年少行事放縱不謹”。這個意思很清楚,那就是為人不成熟,甚至有點叛逆。那就是一個鬧,至於具體怎麼鬧的過程,史書並沒有記載。但是結果都被記載了,直接將他過繼給政敵允禩做兒子;轟出了紫禁城,並且在雍正4年相繼將允禩和弘時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最後允禩死了,弘時交與允祹約束養贍。雍正5年24歲的弘時就死掉了。

    而雍正6年9月,另一個熱門人選弘晟也突然就死了。實際上到了雍正4年的時候,弘晟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因為年羹堯已經死了。11月初7,上諭八阿哥弘晟之名改為富慧。後來10年修玉諜,就再未序齒,就只能叫福惠了。實際上更關鍵的是,雍正6年,弘晝突然就搞了個“活出喪”表明無意皇位。那麼剩下的唯一人選就是“聽話”的弘曆了。

    事實上在所謂的“秘密立儲”的過程中,“奪嫡”更為殘酷。然而弘曆繼位以後,似乎並沒有對雍正給自己鋪路多麼感恩,他卻一再強調康熙60年那次與康熙的親密會面,所以他的確更適合做皇帝。

  • 8 # 有得觀史

    雍正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不立已成年的弘時,實在是因為弘曆比弘時優秀,更適合當皇帝。

    雍正吸取康熙朝“九子奪嫡”經驗教訓,創造性的提出了秘密立儲制度,他自己制定的制度,當然會認真落實。秘密立儲制的最大優點就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相中誰就定誰,不用考慮別的因素。在這種制度下,當時相當於長子的弘時就沒有任何優勢。

    雍正制定秘密立儲制的初衷就是要選擇最優秀的皇子繼承皇位。受皇帝認知水平和個人喜好影響,所選不見得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老皇帝認為最優秀的皇子。

    康熙60年,康熙到雍王府賞花散心,見到了雍正的兩個兒子弘曆和弘晝,弘曆表現比弘晝出色,被康熙帶走養育宮中,這至少說明弘曆比弘晝優秀。有人說這次爺孫見面是雍正為了奪嫡精心策劃的一齣戲,因為弘曆特別出色,雍正覺得康熙一定會看中,康熙想讓弘曆有機會當皇帝,就必須讓雍正繼承皇位。講故事總得貼點譜吧,弘曆即便沒說的那麼神,總之不會太差。

    弘時就不同了,《清皇室四譜》和《清史稿》都有記載,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放縱不謹就削宗籍似乎沒那麼簡單,其中一定另有原因,但從放縱不謹一詞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弘時性格直率、任性、做事不嚴謹、沒城府,這樣的人合適當皇帝嗎?弘時對雍正有不滿馬上表現在言行上,弘曆對雍正也有不滿,弘曆喜歡爺爺康熙,不喜歡父親雍正,弘曆後來的言行中多有表現,可他沒當皇帝前並沒有表現出來,從這一點看弘時就不如弘曆。

    雍正是個務實的皇帝,也是個有能力的皇帝,以雍正的智商,他一定會選一個更合適的人做儲君,弘曆比弘時強,他當然會選弘曆。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9 # 三叔小記

    是否為嫡長子,以及年長和年小的年齡問題,在清朝皇位繼承人的角逐過程中,從來沒有吃香過。

    要麼憑藉的是過人之處,要麼是被迫無奈,因為皇帝就他一個兒子,怎麼選擇?雍正在怎麼勵精圖治,供他選擇的就有三個。

    一個是老三弘時,第二個是老四弘曆,第三個是老五弘晝。雍正元年,弘曆就已被確立為繼承人。這一年,他虛歲13!

    弘曆有什麼過人之處?

    一是從小聰明,康熙喜愛。

    康熙晚年,時常來雍正的府邸。某一次,康熙見到了兩個孩子,弘曆和弘晝。而這兩個人見到自己的皇爺爺時,唯獨弘曆從容不迫,大方地向康熙行禮。

    康熙一見這孩子,夠可以啊。又看他面容清秀,特別是眼睛裡透露著股股靈氣。與眾不同的弘曆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康熙隨即招了招手,讓弘曆到跟前來。問了問他的功課,抽問了點經書。

    之後,弘曆更讓康熙驚喜。原來,康熙找人拿來弘曆的八字,讓相關的人掐指算了算。這是大吉大利的八字。平生大富大貴。壽長子多妻子賢。

    於是,弘曆被養育在宮裡,陪伴康熙走完最後的一段時間。

    有人提出質疑,弘曆之所以被康熙發現,這是雍正的功勞。在他得知自家兒子打小聰明,過目成誦後,精心謀劃安排了這一祖孫見面的機會。目的在於奪嫡。

    二是弘曆聽話。

    雍正元年,雍正按照往常慣例,順利舉行祭祀大禮。之後,他單獨將弘曆叫到養心殿。啥也沒說,沒問。就讓人給他呈上一塊胙肉。弘曆啥也不問,十分果斷,當面吃下。然後請安離去。

    胙肉,胙肉,承福受胙。這塊肉既是白開水煮過的半生肉,也是考驗一個人的手段。為什麼清朝興這一套?憶苦思甜。牢記先祖在創業時沒肉或水煮肉的日子。

    弘曆也是懂事,什麼也不問,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聽話懂事的繼承人,皇帝都是很喜歡的。

    所以,雍正已確定13歲的弘曆為繼承人,並將他的名字寫進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的匣子之中。

  • 10 # 歷史系大師姐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登基伊始,便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將儲君的姓名寫下,放置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當時,大臣們心中誰也不能確定儲君是誰,但心中又似乎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直至雍正暴斃之後,當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將匣子取出之後,宣讀了儲君人選,大家才最終確知弘曆繼承了皇位。儲君的人選也在十三年之後得以揭曉。

    事實上,早在雍正元年的時候,便已經暗示了儲君年紀較小。原文是這麼說的:“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

    弘時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子,也是雍正即位之後,活下來的孩子之中年紀最大的,他的哥哥們都夭折了。弘時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到雍正元年的時候,弘時已經十九歲了,實際上已經成年,但雍正皇帝仍然說自己諸子尚幼,實際上也就暗示了皇位並未傳給弘時的打算。

    那麼,為什麼弘時沒有成為雍正皇帝擇嗣的候選人呢?

    第一,弘時的生母的身份問題

    弘時的生母是李氏,從她的相關經歷來看,李氏初期似乎很得寵。在雍正還未登基以前,李氏是個側福晉。我們知道,除了雍正的皇后當時是福晉之外,只有年氏和李氏這兩個人是側福晉了,即使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也只不過是個格格。鈕祜祿氏地位不及李氏,原因如下:

    其一可能是鈕祜祿氏年紀比較小,入門比較晚,嫁給雍正的時候只有十三歲,說白了就是不夠資歷;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不太得寵,鈕祜祿氏雖然後來被封為貴妃種種,但終生只生了這一個兒子,並不是其他兒子夭折了,而是隻生過弘曆一人。只不過命比較好,這一個兒子便繼承了皇位。

    反觀這個李氏,似乎就很得寵了,她跟年氏一樣,同樣是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雖然只留下了弘時和一個女兒,其他的兒子夭折了,但可想見雍正還是很喜歡李氏的。

    但出身終究是一個大問題。鈕祜祿氏畢竟是滿人,而且是個大家族的女子,自然在雍正即位之後,地位上升的十分快,這完全得益於孃家。而李氏就不同了,史料中雖並未說明李氏的家族,但可以知道,李氏不是漢人,就是漢軍。而雍正對於漢人、漢軍還是有一定偏見的,單憑這一點,弘時能夠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弘曆是康熙皇帝十分喜愛的孫子。

    弘曆是康熙的寵孫,這點雖然沒有電視劇中所演繹的如此浮誇,但康熙確實十分喜愛弘曆,弘曆在《樂善堂詩抄》中多次提出“恩寵迥異他人”“得皇祖之澤最深”,而且弘晝也曾說過與哥哥“不可同年而語”等等,這些話都昭示了康熙對弘曆的喜愛。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聽到弘曆十分嫻熟地背誦《愛蓮說》,十分滿意,而且測試了他的騎射,也是十分優秀,所以對他另眼相看。

    不僅如此,還親自將弘曆詔入宮內陪伴他。有一個情節是說弘曆在山上玩,康熙召喚他,於是從山坡上下來,康熙皇帝怕他摔跤,讓他慢些。可見一個祖父對於孫子的關愛之情了。

    還有一個關於射獵的情節,說一日康熙帶著弘曆去射熊,熊射倒後,弘曆上馬,但熊馬上又站起來了,弘曆面不改色,康熙見後拿著火槍將熊打死了,回營之後,康熙便說了這個孩子的福分會超過我的話。

    所以弘曆因康熙的喜愛得意繼承大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這應該並非最主要的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弘時能力的不足。

    第三,弘時才能與品性不及弘曆

    雍正元年的時候,弘曆只有十三歲,雖然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初中生,但在古代,十三歲已經不小了,很多十三歲的男女都成家了。所以年齡之差在弘曆和弘時之間並非主要的限制因素,這樣,能力方面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天生的聰明才智,皇祖的愛護有加,加之母家的地位顯赫,所以弘曆可以說是出生在了蜜罐裡,是其他阿哥所不能及的。而反觀弘時便並不如意了。

    雖然弘時當時已經快二十歲了,但資質平平,沒有什麼建樹,才能方面也是十分平庸,加之出身不好,所以並未十分突出。不僅如此,還行事放縱,不知謹慎,所以雍正皇帝對他頗有看法。雍正四年的時候,將弘時過繼給了允祀。當時也正值雍正皇帝意欲打擊八爺黨的時候,這個時候過繼給允祀,便是直接將弘時推向了對立面,無論弘時是否參與過黨爭,他一開始便沒有得到雍正的賞識是無疑的。所以也註定他的結局是淒涼的。雍正五年,便被雍正皇帝削除宗籍,抑鬱而終了。

    雍正對人有著明顯的好惡之感,對於皇子同樣如此,弘時的品性差,加之出身不好,所以才決定了他在儲位方面的失敗。雍正初即位便確定了皇位的繼承人選,弘時只有透過黨爭,將雍正拉下馬,才能有機會出人頭地,這也昭示了他最終的結局。

  • 11 # 畫素說

    隨著清宮劇的熱播,雍正這個深有計謀且心腸狠毒的“四爺”,為了讓弘曆順利繼位,甚至不惜將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弘時賜死了,這個坊間傳聞基本被坐實,但是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雍正殺子”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可信資料記載,也沒有任何的直接證據證明雍正為了讓弘曆順利登基稱帝殺了長子弘時,所以關於“雍正殺子”的傳聞聽聽就好,全當娛樂就好切莫當真!

    雖然這只是個傳聞並不可信,但是雍正確確實實在其登基後選擇了當時年僅十三歲的弘曆作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而不選擇此時已成年且聰穎的長子弘時。

    雖說清朝有著“立賢不立長”的傳統,但只要你還處於封建社會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思想的影響,也就是說弘時作為長子先天就比其他皇子擁有更多的繼承皇位的可能;再者就算遵照大清朝立賢不立長的制度來說的話,如果眾皇子相差無幾,弘時作為長子也是十分具備優勢的。但是為什麼雍正偏偏選擇立弘曆呢?

    我個人覺得無非以下幾點原因

    1)皇四子弘曆自幼十分的聰慧,五歲就能背詩吟賦,十歲便深得康熙喜愛,時常帶弘曆進宮學習,甚至康熙在空閒之餘也會親自指導弘曆學習。為此不少人還猜測康熙之所以選擇雍正是因為沾了弘曆的光,雖然這些言論並不可信,但是此時在雍正的心裡已經將弘曆視為驕傲。

    2)長子弘時行為乖張,弘時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在雍正王府中長大成人的皇子,所以雍正一開始對弘時的感情非常特殊。在雍正登基後還讓弘時一家一同住進宮中,這對於此時已經成年的弘時來說是莫大的殊榮(這說明其實雍正也是考慮過弘時繼位的,不然不會給弘時此等殊榮)。可弘時得知雍正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不止他一個人,竟然還有意選擇弘曆的意向時,弘時心裡特別不服氣並企圖暗殺弘曆,所幸被雍正發現而制止下來,弘時還用雍正爭奪儲位的往事做為自己會上位的理由,暗諷雍正奪位不顧手足之情;並且為了達到目標,甚至和雍正曾經的敵人八王爺走到了一起,這顯然已經觸碰到了雍正的逆鱗,父子關係惡化。

    3)弘曆出身更高,弘曆的生母是鈕祜祿氏,其生母的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的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而弘時其母妃李氏,為知府李文輝之女。弘曆和弘時雖然都不是嫡子,但二人出身不可相提並論。

    綜上所述雍正選擇弘曆是有一定原因的,其實原本弘時也有機會成為繼承者,只能怪弘時自己太作了,原本雍也在他們兩人之間搖擺不定,是弘時的乖張行為讓雍正有了不選他的理由,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怨不得別人。

  • 12 # 夏慈史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君-作者老龍》

    主演:弘曆,友情出演:雍正,康熙

    第一回:少年早慧,康熙青睞!

    我是弘曆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就被爺爺(康熙)接去他身邊陪伴著他,爺爺是個偉大的人經常給我講一些他的故事和做君王需要懂的道理,父親雖然不經常說,可是我知道他最崇拜的人就是爺爺,經常囑咐我要多聽爺爺的話,讓我要懂事兒要照顧爺爺!

    第二回:暗箱操作,註定為君

    後來父親做了皇帝,父親做了皇帝后,沒有過多久就把我叫到他房中對我說“弘曆,你跟隨你爺爺這些年應該學到了怎麼為君為父”於是在雍正元年我就被秘立為太子了,父親總說我有爺爺的風姿,爺爺喜歡詩詞歌賦,我就寫了《樂善堂文鈔》給父親爭足了臉面,父親高興極了,請了好多學識淵博的文人給我的書作序,其實從我被爺爺接去身邊照顧,在父親的眼裡恐怕我就是他的繼承人了吧!不管他最終是王父還是君父!

    父親登大寶:臣子負君父,君父性情大變

    父親一路走來是多麼艱難啊,經歷了多少坎坷才坐上了君父得位置啊,父親一生深陷糾纏於權謀漩渦,對我們幾個兄弟來說父親卻卻依舊是個有人情味道的父親,父親可不是和我一樣順風順水的早早的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父親的天下是搶來的,祖父一生留下了這麼多叔父,父親是不被看好的,他經歷了太多,我知道父親從做了君父後,人越發的多疑了,原來府邸得好多下人們被父親安排到了外面去做官,天下人大多在心裡覺得父親寡情薄意,不相信外人只相信自己得老奴才!可是到底是誰先背叛誰!父親雖然不說可他疼愛這天下子民,我記得有一年山西下大雪,山西巡撫隱瞞災情說山西豐收差點引起山西百姓暴動!以前經常來看我的年叔兩兄弟那是父親最信任的老兄弟!可是結果如何還不是背叛君父!

    君父良苦用心:怕再來一場兄弟鬩牆

    父親看過了太多兄弟相爭,十三叔被爺爺這麼多年就是為了保護父親!父親不希望我們兄弟也為這君的位置鬧得兄弟不睦,弘時哥哥已經成年,父親太多疑了不會相信他,也想保護他,怕他一朝為太子就結黨,而且哥哥仁慈怯弱駕馭不了天下!做太子只是把他往死路上逼而已!

    老龍希望對這段歷史有了解的朋友看的輕鬆,就像說一段舊話,不太瞭解歷史的朋友讀得舒服,像讀一段故事!

  • 13 # 閒扯歷史

    因為弘曆是康熙看中的繼位接班人,有傳言說康熙之所以傳位雍正,就是想將來再傳位給弘曆。如果康熙駕崩之時弘曆已經成年,大概他會像朱元璋一樣直接就傳位給孫子吧。加上弘時跟雍正的政敵八爺黨搞在一起,令雍正對這個兒子失望之極。再加上雍正登基後改革吏治,實行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對整個國家社會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認為只有弘曆繼位才會繼續推行他的新政策,將之發揚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極與陰陽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