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眾所周知,漢高帝劉邦是個心胸狹窄之輩,但凡得罪過他的人,最終都會遭到打擊報復,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如此。而在這批人當中,最讓劉邦痛恨的無疑是將軍雍齒。奇怪的是,雍齒雖然數次面臨被殺的風險,最終不僅能保住性命,還得以獲封為侯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雍齒是秦末泗水郡沛縣人,跟劉邦是老鄉,不過他的出身卻比較好,在當地非常有勢力。雍齒為人豪爽,喜歡行俠仗義、廣交朋友,因與同縣豪強王陵意氣相投,由此結為異姓兄弟。劉邦未發跡時,在王陵身邊當“馬仔”,透過大哥的介紹,得以結識雍齒。不過,雍齒根本看不上劉邦,覺得他太過無賴,不是個“好鳥”。

    等到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後,王陵因為不肯屈居“小弟”之下做事,便拉起一支千餘人的隊伍,到南陽郡從事反秦活動。雍齒原本也想跟著王陵出走,但終究捨不得家室和產業,便極不情願地加入到劉邦的隊伍中。劉邦雖然知道雍齒看不起自己,但對他卻是極為信任,每逢外出作戰期間,必會命他留守根據地豐邑。

    然而,雍齒終究還是難以消除對劉邦的輕蔑感,也不相信他能成就大事。因此當劉邦在外作戰期間,雍齒竟然跟魏將周市暗通款曲,將豐邑拱手獻給魏王魏咎。劉邦得知老巢被端後,火速從前線撤軍來攻打豐邑,但屢次都被雍齒擊敗。窮苦無計之餘,劉邦只好率殘眾投奔楚軍主帥項梁,並在他的援助下才得以收復豐邑。

    豐邑失守後不久,魏咎也被秦軍主將章邯擊殺,雍齒無法在山東存身,便渡過黃河去投奔趙王趙歇(魏、楚、趙等國,都是原山東六國貴族在秦末建立的政權),並在他的手下做了一名將軍。楚漢戰爭期間,趙國跟隨項羽跟劉邦交戰,屢屢威脅漢軍的側翼,而雍齒也經常參與其中,由此更讓劉邦恨之入骨。

    漢三年(前204年),漢軍主帥韓信在井陘大破趙軍,一舉攻滅趙國,雍齒因為走投無路,便再度依附於劉邦。起初,劉邦並不想接納雍齒,甚至還想把他斬首示眾,以洩心頭之恨,好在王陵多次出面調解(此時王陵已依附劉邦),才讓雍齒避免殺身之禍。雍齒投降後不久,便被任命為將軍,但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卻大不如昔。

    雍齒雖然為人反覆,但就能力而論,的確是一位很出色的將領,再次依附於劉邦後,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都有不俗的表現,在戰場上大小數十戰,立下了赫赫戰功。雍齒雖然立功很多,但很清楚劉邦對他懷有的刻骨恨意,因此在建國後眾將爭戰功、爭爵位時,他從不敢加入其中,生怕被抓住把柄,從而遭遇殺身之禍。

    且說,劉邦稱帝建漢後,大封子弟、功臣為諸侯。其中,劉邦的二哥劉仲獲封為代王,私生子劉肥獲封為齊王,韓信獲封為楚王,彭越獲封為梁王,英布獲封為九江王,“發小”盧綰獲封為燕王,大功臣蕭何、曹參、張良、樊噲等人則被封為侯爵。但是,大量中低階功臣卻沒有獲得封爵,原因是對於他們功勞的評定尚需時日,而且還要考慮到搞平衡的問題。

    然而諸將們並不明白其中的原由,要麼懷疑劉邦是捨不得爵位,要麼便猜測他在尋找諸將昔日的過失,準備把他們殺死。正因如此,諸將們每天聚集在洛陽南宮河邊的沙地上,不停地指手畫腳、議論紛紛,以發洩心中的怨氣。某日,劉邦在南宮的橋上游覽風景時,恰巧看到這一幕,便向張良詢問是怎麼回事。

    張良把諸將的憂慮告訴劉邦,並勸他為了穩定局勢的考慮,儘快冊封最痛恨的功臣為侯,以其作為榜樣,讓諸將消除顧慮。劉邦思慮再三,覺得雍齒是再恰當不過的人選,於是馬上下詔封他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戶。諸將看到連雍齒都獲封為侯爵時,紛紛拍手相慶,此後便不再抱怨、恐懼。不久,諸將根據功勞的大小,陸續得到高低不等的爵位、封地。

    雍齒從沒想到自己能被封為侯爵,因此得到任命後,便興沖沖地攜妻帶子趕往什邡就封,並在那裡安享富貴、安穩的晚年。雍齒就封9年後薨逝,時在漢惠帝三年(前192年)。雍齒死後,子孫世襲爵位,直到曾孫雍桓擔任什邡侯時,因為不肯從軍征討南越,再加上所籌酎金不符合朝廷獻祭的標準,因此被削除爵位,時在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

  • 2 # 長安歐尚浩浩

    機緣巧合!其實劉邦平定天下之後,雍齒絕對是沒有資格封侯的,他屢次背叛劉邦,而且也好幾次都把劉邦搞的山窮水盡,雍齒雖然屢次背叛又投靠劉邦,但這小子能打仗,劉邦也就沒有殺他。雍齒這小子功勞多,頂多就在不殺之列。

    真正巧合的就是,天下平定,劉邦率先封賞功勞超大的功臣和他的舊部好友寵臣,但其他人相互爭功,不能決定,而且劉邦還在誅殺他所痛恨的人,這樣就搞的人人自危,普通軍官就開始合計自己是否曾經的罪過劉邦,劉邦害怕事情拖久了會出現事端。張良就出主意,讓劉邦封賞一個他平生最痛恨的人而且群臣都知道的,這就輪到雍齒出場了。這小子屢次背叛羞辱劉邦,當時的朝臣軍官都知道。現在給雍齒封侯就是為了做給那些功臣看的,連劉邦最痛恨的雍齒都封侯了,他們當然不必再擔心了。

    因此還流傳一句諺語:漢高祖咬牙封雍齒。

    其實雍齒這老小子也擔心自己的很,等劉邦親自下旨封他為什邡侯,雍齒仰天大笑,立馬就到什邡上任去了。這小子完全是是撿了一個侯爵,那還不偷笑!

    至於背叛這事兒,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為背叛的介面。

    忠誠的人到死都不會背叛,反覆小人隨便為一塊肉就能背叛摯友。

  • 3 # 楊柳青青春之聲

    雍齒這個人和劉邦一樣都是豐沛集團人物,公元前209年他們一起起事反秦,也是最先革命者,只是在反秦的過程中雍齒獻出了豐縣投靠魏國周市,後來又投奔歸屬於劉邦陣營,在他們最初反秦的道路上雍齒對劉邦猶豫不定,一來雍齒從內心看不起劉邦,包括劉邦的痞子德行。二來當時反秦隊伍多如牛毛,誰也看不好那支隊伍能夠做大成事,雍齒在反秦的最初滅秦的紛亂時期猶豫不定也是有原因的,況且劉邦自己也沒有看好自己的未來,只是在反秦的過程中他一步步抓住了機會罷了,雍齒在反秦過程中他的歷程劉邦也是非常認可的,都是豐沛集團的老兄弟,而且後來雍齒跟著劉邦革命堅決,意志昂然,也是一員勇猛無畏的戰將,令人欽佩。

    公元前201年劉邦滅楚以後建立了漢朝,封賞功臣,先封賞了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未決高下,常常彼此議論,劉邦問張良這些人在說什麼?張良對曰在商議反叛呀。劉邦大驚,憂心忡忡。張良出良策問陛下平生最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劉邦說雍齒與我有宿怨,原想殺掉他,因為他功勞多,所以不忍心。張良乃說陛下先封雍齒以安群臣,劉邦乃封雍齒為什方侯,群臣都高興的說雍齒尚且封侯,我們這些人就不用擔憂了,這是漢家的國事,也是長治久安的大事啊。(雍齒的片斷多記載於《史記·留侯世家》及其他篇麼。)

  • 4 # springswallow

    雍齒跟劉邦原是同鄉好友,小時候的玩伴。

    秦二世受其富強之資, 思逞無厭之慾,更兼趙高執柄 , 內外失政, 弄至烽煙四起 , 天下共討。

    籍此天下大亂的大年代裡, 雍齒跟劉邦這二個沛縣的渣男也耐不住原本就不平靜的心,各自聚了一班人起來打起了反秦的旗號。

    劉邦平時就喜歡到處結交一些豬朋狗友, 沒想到平時這些宰豬屠狗的角色, 打起仗特別兇勇, 也非常仗義, 絕不會講“兄弟們上, 我在後面頂住”這些話。 因此戰場上個個奮勇爭先, 生怕一起喝酒吃肉的時候會被同伴恥笑。

    這樣,劉邦的這支隊伍慢慢地發展起來,漸露頭角。 相反,雍齒拉的一班人原本就是一班流民,沒多少戰鬥力, 跟秦兵剛一接觸就被打得七零八落, 因此,隊伍也漸漸的散了, 這個時候的雍齒只好加入了劉邦的隊伍。

    慢慢地,雍齒開始心裡不平衡了: 劉三這小子, 小時候沒我聰明, 家裡也沒我家裡有錢, 憑什麼他混的比我好, 還經常對我呼三喝四,指手劃腳。 人都這樣, 看到與自己不相干的人混得好沒什麼感覺, 但是如果是身邊的人混得比自己好就會覺得非常不爽, 特別是平時自己最看不起的人, 雍齒每次見到劉季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心裡就覺得又妒又恨, 終於雍齒帶著劉邦給他的一支隊伍反水了。

    怒氣沖天的劉邦花了九牛之力才將雍齒活捉擒拿, 後來還是讓雍齒這傢伙趁亂逃跑了, 跑到趙國投靠了趙國的一名將軍,趙國被秦軍圍困, 項羽的軍隊擊潰了秦軍, 雍齒看到項羽人多勢眾兵強馬壯,又改投到項羽的門下,據說項羽有一次要烹殺劉邦的父親就是雍齒出的主意。

    世事難以預想, 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最後竟然也會敗於劉邦之手, 雍齒是投奔這個投靠那個,換來換去,最後還是回到了劉邦的手裡。

    劉三做了皇帝后,以前跟他一起打天的那些豬朋狗友就經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劉邦有點擔心起來了: 怕這些人會一起造自己的反。 於是問張良: “為之奈何?” 於是張良又拿出了他的過牆梯: 這些人是擔心兔死狗烹, 怕皇上以後會找藉口殺了他們, 皇上只要重重厚賞平生最痛恨的人, 這些人自然會安下心來,不會生事。 於是劉邦就想到了雍齒。 雍齒估計在回到劉邦手裡之後坦然受死的心早就有了, 劉邦估計也是心裡一直在琢磨著要怎樣好好折磨雍齒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折磨夠了就把他殺掉。

    雍齒是做夢都沒想到劉邦會封自己做一個什邡侯(2500戶),大半輩子夾著尾巴跑來跑去最後竟然成了富甲一方的候爺; 而屢敗屢戰、遇事只會說“為之奈何”的劉邦竟然成了四百年大漢江山的開國皇帝。

    雍齒和劉邦的故事給世人一個啟示: 只要留得性命在, 不怕沒有發達的一天。

  • 5 # 94310417小云

    雍齒這個人本事不大,是劉邦小時候的玩伴而以,不是多麼親蜜,,,由於發生了斬青蛇而舉義的大事,雍齒也跟著混吃混喝一步步作大到了將軍,而且反覆無常多次犯了軍規且有多次叛逆為項羽部將,,,到該下大戰時有陏其主人歸順了漢王,,,滅楚後天下思定,王公大臣天天聚集與朝堂上,五馬長槍,喊三喝四,毫無君臣之理,文武大臣們見國立而未封侯,大鬧不止,擺功論長短,漢王心中煩死了,,,大夫孫叔通,問漢王,眾大臣中你最恨誰,言雍齒恨不的拉出去斬了,,,孫大人獻計道,,,先封雍齒眾人必安,,,果如其思,,,雍齒作立不安不想僅被封為列侯,眾將見了心亦安了,,連大仇人都封了侯,更何況眾將功高蓋世,封侯拜相貴不可言,,,,

  • 6 # 西府趙王爺

    按照慣例,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雍齒其人!

    此人是劉邦同鄉,早年跟隨一起於沛縣起義,參加反秦鬥爭,後來劉邦稱帝,雍齒被封為什邡侯。

    但是呢,這個雍齒和蕭何,樊噲這些人不一樣,他雖然是屬於劉邦沛縣起家的老鄉集團,但卻談不上勞苦功高,這個爵位並不是靠功勞掙來的。

    由於雍齒出身豪強,有著良好的家世,所以他一直看不起劉邦。即使後來劉邦當了起義軍領袖,他依然如此,一直不甘心劉邦這樣的小混混站在自己頭上。

    而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他在追隨劉邦的第二年就背叛了他。雍齒獻出了豐邑投靠了魏國周市,害得劉邦沒了根據地,只能投靠項梁。後來楚漢爭霸,雍齒原本是在楚軍陣營,但當看到項羽日薄西山,完蛋是早晚的事,又腆著臉,重歸漢營。

    如此作為,也算是反覆無常了,特別是其當年背叛一事,劉邦一直耿耿於懷!

    那麼劉邦為何要接納他而且還給他封侯呢?

    原因很簡單,政治需要!

    雍齒回頭的時候,正是劉邦需要壯大的時候,他需要團結各種力量來孤立項羽,所以來者都是客。

    而後來封侯雍齒,則是要做給群臣諸侯們看,我劉邦連背叛自己的雍齒都能封侯,你們又有什麼擔心的呢?

    當然,這還得感謝張良!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恩賞功臣封為列侯。他聽說有人不服,天天發牢騷,劉邦問計於張良,張良說陛下最恨誰就厚賞誰,這樣讓所有人都有得賞的希望。劉邦於是封雍齒為什邡侯。

  • 7 # 浮沉於史

    雍齒就不一樣了,雖然兩人住得近,但他是沛縣世族,《史記》記載雍齒“出身豪強”。

    這樣一來,雍齒就看不起劉邦了,最重要的一點,是雍齒本人心比天高。

    可惜,他能力有限,所以雍齒無法獨立成為一個勢力,但他又有點投機心理,所以就頻繁在不同諸侯帳下效力,最後又回到了劉邦的懷抱。

    劉邦恨他,這點毋庸置疑,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雍齒端了他的老巢。

    不過天下尚未一統,此時他不能寒了歸降將士之心,兩人恩怨暫時擱下,容秋後算賬。

    雍齒這時候也認準了天下歸屬,也沒有其他人可以選了,就此在劉邦這裡安心打仗,還立了一些功勞。

    劉邦掃滅諸侯,登基稱帝,始封功臣,韓信、張良、蕭何等人得以率先封爵,其他人一時還沒有定下來。

    於是這夥人議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恰好被劉邦碰見,他自己當然沒有察覺,畢竟他是施賞,眾將是受賞,在時間的拖延問題上,感受是不同的。

    張良一番解釋,原來他們是害怕受到清算,又覺得天下土地不夠分,自己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到頭來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恐慌在蔓延。

    張良建議:你最討厭誰,就先封誰,他都能封爵,其他人自然就安心了。

    為了安撫大家騷動的心,劉邦略微掙扎,就接受了張良的建議,封雍齒為什邡侯。

  • 8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雍齒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他看劉邦和項羽的戰爭處在了下風,便想投靠項羽。而之所以劉邦要封雍齒為什邡侯是因為他得知有人因為擔心自己會被以誅功臣的原因而被劉邦所殺害,所以他就聽了張良的計策急封雍齒,以穩定人心,也將一場即將爆發的叛亂化解在了萌芽裡。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9 # 野草的沉思

    雍齒是劉邦手下的一員戰將,立過一些戰功,但也窘辱過劉邦。劉邦不大喜歡他。

    漢建國以後,分封功臣。先封了蕭何,張良等二十幾位功勞大的功臣。其餘的還沒封的人便聚在一起,吵吵嚷嚷,日夜不停地爭論功績。劉邦看見了,問,"這些人幹嘛呢?"張良說,"陛下不知道,這些要造反呢!"劉邦說,"天下剛剛平定,他們幹嘛要造反呀?"張良說,“陛下以平民身分起兵,靠這些人奪得天下。今陛下做了皇帝,而所封的只是蕭何,曹參等老朋友,所殺的都是平時怨恨的人。現在這些人有功的怕得不到封,跟你有過節的又怕被你殺掉,所以聚在一起圖謀造反呢!"於是劉邦憂慮地問,"那怎麼辦呢?"張良說,"平常你最恨的,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是誰呢?"劉邦說,"那就得是雍齒了。他多次羞辱我,我想殺了他。只是因為他功勞多,所以沒有忍心殺。"張良說,"那你就趕緊先封雍齒吧!封了雍齒,大家都安心了。"於是劉邦擺酒設宴,當眾封雍齒為什邡侯。並催丞相蕭何抓緊論功行賞的工作。大家看到雍齒都封了侯,也就不再鬧了。

    這就是劉邦封雍齒以安民心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顯示了張良的聰明智慧。

  • 10 # 鐵錘文史

    先說答案:雍齒背叛劉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劉邦封賞雍齒則是被逼無奈。

    有人說劉邦率先上次雍齒是因為他寬宏大量,別搞笑了好不好,劉邦從來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你看他滿世界追殺鍾離眜和季布,就知道他是一個“你不讓我活初一,我不上你過十五”的狠角色。

    狠角色才有希望稱王嘛!哪裡有君子當皇帝的荒唐事?

    先說第一部分,雍齒背叛劉邦,是順利成章的事。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熟悉的人之間也沒有英雄。再大的官,到了家裡可能也就是一個被老婆管的糟老頭子;再大牌的明星,在家裡也可能只是一個洗碗的角色。同樣的道理,劉邦在外面呼聲再高,在鄉親們的面前,只是一個遊手好閒,自家老子都看不上他的劉老四。

    雍齒,就是這樣一位鄉親。

    而且,雍齒家族在家鄉的勢力比劉家雄厚,你讓雍齒如何能服氣這個劉邦?如果換做你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子弟,你會服氣一個平時看不上眼,因為造反才出人頭地的地痞無賴嗎。

    秦朝末年各地大起義,劉邦順勢而為揭竿而起,雍齒迫於形勢才跟隨了劉邦,並且替劉邦看守豐城。豐是劉邦僅有的一個大本營,沒想到陳勝手下魏華人周市打到了豐城,周市傳話給雍齒,豐本來就是俺們魏國的地盤,這次我來收復豐是合情合理,你雍齒如果願意投降,我就封你為魏國的侯,豐還是你的;你要不投降,老子打進去就屠城!

    雍齒本來就不爽劉邦的管理,一看這個形勢,索性投降拉倒。

    原本就不忠心於劉邦,加上外來的生存壓力,所謂內無動力,外有壓力,雍齒背叛劉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劉邦一看雍齒的狗賊,平時就不怎麼鳥我,現在居然還叛變投降,叔可忍,嬸也不可忍,帶兵回來打雍齒,想不到自己居然還吃了敗仗,無奈之下投奔了項梁的楚軍。

    雍齒在投降了周市之後沒多久,魏國又被秦末戰神章邯滅掉,只好再投趙國,最後東家一個個倒掉,被逼無奈,又順大流歸順了劉邦的漢軍。劉邦這個人有個優點,雖然沒有肚量,但是顧大局,只要為我賣命,以前的事暫且不追究。也沒有難為雍齒。

    第二部分,劉邦封賞雍齒是被逼無奈的事。

    打了勝仗的劉邦還有無奈的事嗎?當然有。天下雖然打下來了,可是人心不穩。帶兵打仗的時候,兩軍對壘你死我活,這時候內部一般不會有矛盾,可是敵人既然消滅了,那就是內部陣營出現矛盾的時候了,歷朝歷代都是這樣。

    劉邦剛剛平定了天下,站在小炮樓上往下一看,經常看見 手下的將領們在門外面三三兩兩的聚會談事情,他很好奇,就問張良:這些狗腿子都聚在一塊兒說啥呢?

    張良很直接:他們在商量造反!

    劉邦血壓瞬間飆升:我勒個去?天下剛打下來,為什麼他們就要造反?

    張良解釋了原因:這些人有的是從小跟你一塊兒出來打天下的,有的是半路跟著你創業的,有的人中途甚至還對你做出過不忠不利的行為,現在他們不但擔心自己功勞不夠,撈不上一官半職,還擔心你反攻倒算,秋後算賬砍他們的腦袋呢。

    劉邦一想是怎麼回事啊,老子現在就想把狗日的雍齒給剝了皮!可是正如前面所言,劉邦是個顧大局的人,江山社稷比報仇雪恨更重要,於是請教張良:我現在該怎麼辦?

    張良獻計,讓劉邦封賞一個自己最痛恨,別人也知道他最恨的一個人,只要這個人被封賞了,其他人就放心了。這麼個必死的雜碎都被劉邦封賞了,說明漢王是個寬宏大量的人,我們大家都有好日子可以盼呢。

    劉邦最恨誰?大家都知道是雍齒嘛。

    所以,雍齒才免去死亡之劫,還撈到了一個什邡侯的油水。

    當然了,誰最賺呢?

    肯定是劉邦嘛。劉邦用這種封賞仇人的方式,獲得了人心,穩定了亂局。

    政治陰謀與陽謀,大部分時候,不是你一拳來我一腳那麼簡單明瞭,背後的算計,深著吶。

  • 11 # abczzb255681

    這體現了劉邦的寬容大度。但是司馬遷不能這麼寫,為了貶低抹黑劉邦,還得接著編。

    雍齒曾經和劉邦是好哥們,劉邦非常信任器重雍齒,劉邦起義初只有兩座城池,沛縣和豐縣。劉邦就把豐縣交給雍齒來守衛。可是在劉邦最困難的時候,雍齒獻出了豐縣投靠了魏國周市,劉邦大怒,數攻豐邑而不下,只好到薛縣投奔項梁,劉邦因此對雍齒非常痛恨。後雍齒屬趙,再降劉邦。

      漢六年(前201)正月,封賞功臣皇上已經封賞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皇上在洛陽南宮,從橋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皇上說:“這些人在說什麼?”留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商議反叛呀。”皇上說:“天下已接近安定,為什麼還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著這些人取得了天下,現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這些陛下所親近寵幸的老友,所誅殺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軍官們計算功勞,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一一封賞的,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懷疑到平生的過失而至於遭受誅殺,所以就聚在一起圖謀造反了。”皇上於是憂心忡忡地說:“這件事該怎麼辦呢?”留侯說:“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皇上說:“雍齒與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殺掉他,因為他的功勞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說:“現在趕緊先封賞雍齒來給群臣看,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那麼每人對自己能受封就堅信不疑了。”於是皇上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群臣吃過酒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擔憂了。”

    史記上說劉邦為了安撫人心而封雍齒為侯是不足為信的。

    1.根本用不著封雍齒為侯安撫人心,只要下個詔書說明一下情況安撫一下就可以了。或者把眾功臣召集起來開個會做一下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

    2.張良所說的眾將想造反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天下已定,人心思安,除了那些野心大擁兵自重的異姓王們誰還想造反?功勞大的已經封了20多人了,剩下的都是些功勞不怎麼大的,他們有什麼能力造反?

    3.就算是劉邦一時為了安撫人心封雍齒為侯。等封賞完功臣後,劉邦也可以找個理由把雍齒給殺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劉邦並沒有這麼做。

    4.司馬遷貶低抹黑劉邦很明顯了,如果不知道司馬遷黑劉邦的原因,說沒黑劉邦還情有可原,如果知道還說沒黑,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了。凡是劉邦好的方面,哪有不遮掩不黑的,並且還無中生有的造謠。如果司馬遷如時寫,就會顯得劉邦寬容大度,使劉邦的形象增彩不少,這讓司馬遷怎麼能接受。

    雍齒被封侯是論功行賞,功勞大就封侯很正常很公平。沒有什麼別的原因。論人品雍齒無疑是個小人,劉邦是個大人。大人不計小人過。劉邦的胸懷裝的是整個天下,怎麼會跟雍齒這個小人計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多年來一直喜歡的一句話或者一些文字?能否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