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eil66
-
2 # 景容詩意
孟子在儒家是亞聖,兩千多年來受到後人的尊崇。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被元朝追封為“亞聖”,尊稱為“亞聖公”。
但在《射鵰英雄傳》中,黃蓉嘲諷一燈大師四大弟子漁樵耕讀之一的書生朱子柳時卻說,“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藉此批評孟子兩個寓言荒誕不經,口中忠君愛國,卻不去拜見周天子,而遊說各諸侯國希圖獲得官位。
“乞丐何曾有二妻”指的是《孟子 離婁下》中講的故事。齊國有個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是吃飽喝足才回家。妻子問他都有什麼人一起吃飯,他就說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妻子懷疑他在吹牛,因此就悄悄跟蹤他。丈夫走遍整個都城,沒有誰停下來與他打招呼交談。最後他走到東門城外的墳墓中間,向那些掃墓的人乞討殘羹剩飯。不夠,又四下裡看看,到別的掃墓人那裡。這就是他天天酒醉飯飽的方法。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訴了妾,說:“丈夫,是我們指望依靠過一輩子的人。現在卻是這個樣子。”於是兩人一起在院子裡大罵,哭成一團。丈夫卻一點也不知道,還得意洋洋地從外面回來,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風。
孟子想用這個寓言故事嘲諷那些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偽君子,為了得到富貴不擇手段,恬不知恥,還到處炫耀的醜態。而黃蓉說的卻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一個天天乞討為生的人,竟然有兩個老婆。我們都知道寓言故事,本來就是人們創造出來,希望透過故事表達一些道理,故事結構可能不太嚴謹,細節可能經不起推敲,但是把握住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不必求全責備。
“鄰家焉得許多雞”說的是《孟子 滕文公下》中的另一個典故,孟子勸說統治者取消市場關卡的稅賦,統治者說,現在關卡的稅收雖然有點重,但是還不能一下子免去,今年先稍稍減少一點,等到明年再取消吧。孟子就講了這個寓言,說如果現在有一個人,每天都偷鄰居家一隻雞,有人勸他說你這樣做很不道德,然後這個人回答,我也知道這不好,那我以後就一個月偷一隻吧,等到明年我再徹底不偷,你說好不好。孟子本意是說既然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再完全改正呢,這是什麼道理。而黃蓉關注點放在了鄰居家哪有那麼多雞可以讓他偷,這話雖然也是常理,但是就完全錯怪了孟子的初衷,不能理解孟子說這個故事的深意了。
由此可見,我們在學習寓言道理的時候,應該把領會精神放在第一位,而不要去鑽文字的牛角尖,覺得他這句話經不起事實推敲,那個事情不合情理,這樣就本末倒置,起不到教化的作用了。
後面兩句說,“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孟子一直提倡的是仁愛,主張要以天下百姓為念,在中國古代第一個提出了“民為貴,君為輕”的主張,實在是難能可貴。由此可見,孟子並不是要追求富貴,實現自己當官封爵的野心,而是想要通過當時有實力有影響的諸侯國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造福民眾,實行大道。當時周室衰微,周天子自顧不暇,哪裡還有號令天下的能耐,追求虛名而不切實際,這根本就不是孟子的為人。
孟子說,他四十歲的時候,就對當官做宰相,輔佐王侯實現宏圖霸業不動心了。所追求的只是“浩然正氣”,“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希望有諸侯能聽從他的仁政主張,治平天下,造福百姓,而對於只把他當做一塊招牌供起來,以博取愛才之名,不施行仁政愛民主張的諸侯,他都堅決離去。
正因如此,孟子才能歷經兩千多年一直被後人所尊崇,與孔子合稱孔孟,思想的光輝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實在是值得稱道啊!
回覆列表
雙十一剛過,我也上淘寶買東東,但品質上確有些黑心廠家。一樣的東西,俗人的我,也是價格走向。漸漸地,好廠家因為利潤,不得不放棄離開或降低品質削價競爭。劣幣逐良幣後,市場終歸穩定。孟子也是如此,他的境界少人可至,一開始雖不受認同,到底是正能量,性善終為天性而大同。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