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沉的歷史
-
2 # 密緻
狹路相逢勇者勝其實也是利用士兵怕死的心理而激發他們戰鬥的潛力,這符合《孫子兵法》“至之死地然後生”的原理。感覺這是“陽道”,不像“詭道”。
-
3 # 明太宗
閼與之戰雙方的主將:秦國主將胡陽,趙國主將趙奢。兩人之中,胡陽更具有軍事經驗,因為趙奢之前只是掌管趙國稅收的官員,與打仗絲毫不沾邊。在所有人都以為趙奢一定會兵敗的情況下,趙奢卻取得了閼與之戰的勝利。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一個從未接觸過戰爭的收稅官,竟然打敗了秦國的虎狼之師。經此一仗,趙奢聲名鵲起,天下無人不知,趙惠文王直接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和趙國名將廉頗,趙國名相藺相如相同。
閼與之戰前夕,趙惠文王尚未派兵出擊秦軍時,曾和趙奢交談兵法,觀察趙奢可不可靠。趙奢依靠“夾路相逢勇者勝”一說,說服了趙惠文王,派他擔任主將迎擊秦軍。可趙奢自從邯鄲出兵後,一路上詭計不斷,到了戰場之上,也不是用他和趙惠文王說的“夾路相逢勇者勝”,和秦軍硬碰硬。
趙奢領兵從邯鄲出發三十里左右,就地駐營,更可笑的是,還加固營壘,下令誰敢勸他進軍一律處死。趙奢此舉令胡陽甚是不解,胡陽派出大量的斥侯潛入趙軍營地檢視趙軍虛實。 趙奢知道秦軍的斥侯潛入趙軍內部後,不是派人將秦軍的斥侯殺死,而是選擇了用好酒好肉款待好秦軍斥侯,然後送秦軍斥候回去。秦軍斥候在向胡陽報告趙奢的情況後,胡陽內心一瞬間膨脹,認為趙奢就一廢柴,不足為懼。狂傲自大的胡陽沒想到,在秦軍斥侯走後不久,趙奢命令趙軍迅速往閼與前線進軍。胡陽收到趙軍到達閼與前線的訊息時大吃一驚,立刻派秦軍前往閼與盯住趙軍。到達閼與前線的趙奢,不是派人向秦軍進攻,而是聽取許歷的計謀,派一萬騎兵,佔領閼與的北山頭。
胡陽知道趙軍佔領了北山頭後,為時已晚。北山頭的趙軍就像一根刺一樣刺在秦軍的喉嚨,秦軍如果一旦進攻地面上的趙軍,山上的趙軍撲下來,後果不堪設想。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秦軍先攻打山頭上的趙軍,面臨秦軍的強勢攻打,山頭上的趙軍始終堅守在山頭上,秦軍寸步難進。在秦軍攻打山頭之際,趙奢命令趙軍迅速撲向秦軍。秦軍面臨突然襲擊過來的趙軍措手不及,被趙軍打敗。此仗粉粹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趙奢在和趙惠文王交談時,深知趙惠文王心中,對擁有虎狼之稱的秦軍心有餘辜,便利用趙人的勇猛,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一說,提高趙惠文王的信心。而實際上,自從趙奢領兵出征,一路上詭計不斷,將“挾路相逢勇者勝”拋在腦後。先是,在邯鄲三十里外駐軍停留二十八天,使胡陽小看自己。再迅速出兵到達前線,令胡陽措手不及。趁胡陽尚未反應過來之時,佔領北面的山頭,掐住秦軍的喉嚨,使秦軍不敢動彈。之後利用秦軍攻打山頭之際,大敗秦軍,向世人演繹了什麼叫做“兵者詭道也”。
-
4 #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閼與之戰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典範!‘勇’不是簡單的‘匹膚之勇’是責任和擔當!當秦軍兵困閼與,兵鋒直抵武安時,趙惠文王問廉頗閼與可救否?答:道路險狹,無法救之!又問樂乘,答之仍然是:道路險狹,無法救之!最後問趙奢,答:道險路狹擎如兩鼠鬥於穴中勇者勝!隨及率隊出征!透過欺騙和急行軍甩開武安之敵兩夜一天趕到閼與,大破秦軍!將趙國的防禦縱深定在上黨以西,太原以南,秦軍兵鋒也被擋在了這裡!!我們在這裡不細述閼與之戰的過程,只講影響!秦軍躍過太行山,兵鋒直抵武安,離邯鄲近在咫尺,秦軍把戰火已經燒到了趙國腹地,不救閼與,太行山以西盡為秦土,趙國腹地再無寧日,趙國百姓在秦軍的鐵蹄下艱難渡日,不亡國也危在旦夕!所以這一戰不但要打,而且要打勝!在這一戰,廉頗和樂乘看不到戰機,只看到危險,看不到國家存亡的危機,缺乏戰勝敵人的信心和勇氣!而趙奢看到了國家存亡的危機,勇敢的挑起了國家存亡的重擔,不但是勇而且是大勇!!所以閼與之戰後趙奢爵位和官職都高於廉頗!
回覆列表
公元前269年,秦趙兩軍爆發了閼與之戰,趙軍主帥趙奢在此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從閼與之戰的過程中看,此戰趙軍不僅僅是依靠“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勇氣取得的勝利,更重要是因為趙軍主帥趙奢深諳用兵之道。
趙惠文王在面對秦軍攻打閼與,是否派兵救援的問題上,先後問詢了趙國的大將廉頗和樂乘兩人,但是兩人持反對態度,理由是:“道遠險狹,難救。”在召見趙奢時,趙奢提出來所謂的:“其道遠險,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勇者勝。”我認為趙奢的這個說法應該是為了說服趙惠文王能夠出兵,但是實際的作戰中根本就不是趙軍憑藉勇氣能獲勝的問題。
秦軍自商鞅變法以來,其戰鬥力和戰鬥意願遠在六國軍隊之上,如果單純以武力進行戰鬥的話,趙軍必然是不敵秦軍的。因此趙奢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說辭,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戰勝秦軍必須智取才行。
兵者,詭道也,趙奢在此戰中充分利用了這個用兵法則。趙奢顯然是明確認識到了趙軍和秦軍之間存在著的差距,因此趙奢並沒有立刻去增援閼與,而是選擇在距離邯鄲城三十里的地方就駐紮下來了,向秦軍示弱。不出趙奢所料,秦軍被趙軍的行為所迷惑了,秦軍主帥大意的認為趙軍不可能來增援閼與了,“閼與非趙地也”。
就在秦軍放鬆了對於趙軍警惕的同時,趙奢下令全體趙軍“卷甲而趨之”,立刻向閼與方向進軍。史載趙軍僅僅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就趕到了距離閼與不到五十里的地方,趙奢此時再度命令全軍停止前進就地紮營。秦軍在得知趙奢已經兵臨城下後,迅速集結軍隊前來攻取趙軍營寨。就在此時,一個人的出現為此次趙軍完勝秦軍又加了一個保險,軍中一位叫許歷的人:建議趙軍應該佔據有利地形防禦秦軍。趙奢於是命令萬餘趙軍搶佔制高點北山。
在一切部署完畢後,秦軍已經殺到陣前,秦軍見趙軍一部分駐紮在北山上,就決定先去攻打北山上的趙軍,但是攻打了數次秦軍都攻打不上去。此時,趙奢命令全體趙軍全線出擊,秦軍無力抵擋全面潰敗,趙軍最終取得了閼與之戰的勝利。
用兵打仗是千變萬化的,需要運用種種方法欺騙敵人,出其不意方能獲勝。在秦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趙奢只有示弱秦軍,才能反客為主以防禦態勢擊潰優勢秦軍。如果趙奢趁匹夫之勇,趙軍可能早就被秦軍所擊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