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酉長夫人

    盤點一下,歷史上的“二婚”皇后有秦莊襄王嬴異人的王后趙姬(秦始皇嬴政的生母)、漢景帝劉啟的皇后王娡(漢武帝的生母)、漢昭烈帝劉備皇后吳氏、魏文帝曹丕皇后甄氏、前趙昭文帝劉曜皇后羊獻容、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則天、宋真宗趙恆皇后劉氏、宋仁宗趙禎皇后曹氏,達八位之多。

    可以看到,歷史上的“二婚”皇后主要出現在宋朝和宋朝以前的朝代。

    實際上,在南宋以前,女人們在婚事上,還是有許多的自主權的,社會上也並不會嘲笑二婚。唐朝的公主們三婚的,都大有人在。大名鼎鼎的蔡文姬、李清照再嫁,也沒有引起人們的反感。

    從什麼時候開始特別重視女性的貞節呢?宋代中後期至明朝末年,由於程朱理學的盛行,改變了中國的學術思想以及風俗制度,廣大的婦女同志也跟著倒了大黴,婦女貞節觀念在崇古的基礎上越來越嚴格。

    到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時候,其在總結前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基礎上,搞出著名的“存天理,滅人慾”的觀點來,還將三綱五常中的“夫為妻綱”上升到三綱之首。

    到了清朝,女子貞節觀念,極端重視到了頂。清朝女性守節近乎成為一種全社會的宗教信仰了。嫁過門的女性在丈夫死後守節是天經地義的,婦女不守節等同於背叛國家,而且未嫁進門未婚夫就死亡的也要守節。最恐怖的是,女子的生命也徹底與貞節糾纏在一起了,婦女失節必須一死才能了結。

    中國古代女性的貞節觀念雖然出現的年代十分早,但實際上,到了宋代以後才上升到嚴格再到清朝極端的高度。這就是南宋之前“二婚皇后”不鮮見的原因了。

  • 2 # 隨心98

    在明朝以前,女人二婚是很正常的事情,像漢朝的皇太后王娡,隋朝的蕭太后,唐朝的武則天,楊玉環,宋朝的劉娥這些有名嫁給皇帝的女人都是之前嫁過人的,朝廷為了增加人口還鼓勵民間寡婦改嫁。到了明朝,程朱理學受到士大夫們追捧,女四書,女戒成了典範,這些思想理論的盛行成了男人們統治束縛女人的工具。

  • 3 # 飛鴻一現

    皇后不允許改嫁,或者說節烈觀,並非一開始就有,在南宋以前,這種觀念並沒有形成,我們盤點一下歷史上著名的二婚皇后,看一看,都有誰?

    有秦始皇的生母趙姬,漢武帝的生母王娡,劉備的皇后吳氏,曹丕的皇后甄氏,劉曜的皇后羊獻容,李治的皇后武則天,宋真宗的皇后劉氏,宋仁宗的皇后曹氏……

    宋朝和宋朝以前,皇后改嫁,並不鮮見,有的甚至改嫁了五六次,就像羊獻容,她嫁給劉曜就是第六次成為皇后,當時劉曜還問她:我和司馬衷比怎麼樣?

    羊獻容說:他怎麼能和你比,你是開創國家基業的君主,而他只不過是個亡國之君,連自己的老婆女兒都保不住,我身為皇后卻在平民手中受辱,當時真想一死了之,而自從侍奉你以來,才知道這世上大丈夫什麼樣。

    很多社會觀念,都是不斷宣揚奠定起來的,就像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齊王好紫衣,宮中無異色,一樣。

    當南宋以後,程朱理學流行起來,有了一個夫為妻綱的說法,你想啊,那是一個男權社會為主導的社會,這個觀念,對男權是有好處的,迅速被響應,它是一種,不平等的觀念,因其主導權的異化,造成了觀念的異化。

    在現代社會,改嫁並不認為是多大的事了,因為封建社會的夫為妻綱的思想,已經被消融掉了。

    所以,我們讀歷史,要看到其觀念的侷限性,和思想的流弊,不能盲目的被一些觀念洗腦。

    觀念指向如果是不公平的,我們對那個標準,就要持懷疑的態度了。

    男可多娶,女不可二嫁,本身就不是一個平等的觀念,這一點,我們要清楚。那是那個特定時期的一種,觀念的畸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路上開遠光的車,你當時心裡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