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野文香
-
2 # 洋娃媽
說實話,我看專業吃播並不多 ,也不喜歡,更不讚賞。
原因有三:
1,我的胃不好 一看主播們為了所謂的流量惡搞瞎吃, 我都替她們難受。尤其覺得對不起給予她們健康身體的父母,不珍惜自己的身體是對父母很大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極不負責任!
2,看到她們吃那麼多,最後再吐掉,真的造成極大的浪費。雖然現在吃喝不愁,但也容不得這樣糟蹋,想想老一代的前輩們怎樣的辛苦付出才換來現在的好日子,吃好就好 ,而浪費則是最大的犯罪!據央視新聞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捱餓。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實在不應該!
3,吃播裡這種暴飲暴食大口吃飯的行為習慣並不利於向大眾傳播。小時候長輩們都說專心吃飯是一種禮儀,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這種優良傳統我們當然要繼承的,古人是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的。而現在一起吃飯成了溝通感情、人際關係交流的重要手段,吃飯時不說話是不可能的。但即便這樣,也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的,用手抓飯,大口吃飯實在不雅 違背了我們的傳統飲食文化
綜上所述,我認為吃播的這種模仿示範作用違背了以上幾點,真不建議效仿和提倡。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作為參考!
-
3 # 城南小事
有市場就是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從業者,一個新興行業而已,喜歡就多關注,和看綜藝節目一樣,不喜歡看別的即可。
-
4 # 阿波食遇記
吃飯乃人之長情嗎~覺得看吃播吃東西雖然自己吃不著,卻有一種很奇特的心情,自媒體吃播一開始是在南韓開始的,傳入到中國後,被我們的吃貨們詮釋的越來越火,而且他們食量十分驚人被叫做“大胃王”,接種湧現出很多有人氣的播主,有著上百萬的粉絲團,這麼多人喜歡觀看你吃東西,是什麼樣子的感覺呢?吃播之所以受歡迎,原因很多,人們喜愛一樣東西的理由和動力存在著許多心理因素推動。只要人們自己的內心因素還在並且還沒有審美疲勞,這種自媒體的直播方式便會繼續存在下去。
不過感覺還是盡力而為就好,沒必要浪費食物,還有一些主播吃了以後再做催吐!這樣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
-
5 # 迷你世界凡凡
我喜歡,因為我原來減肥,經常不吃晚飯
所以每次躺床上就會特別餓,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於是我選擇,看別人吃
今天想吃火鍋了、明天想吃烤肉了
就直接在影片網站裡一搜
看別人把幾十份肉一股腦的塞進胃裡
心裡的渴望也就減弱幾分,遂安然睡去
於是,觀看吃播
逐漸成了我夜深人靜時的娛樂
-
6 # 人可王月
吃播”是“吃飯直播”的簡稱,是從2014年在南韓網路上興起的一種“美食真人秀”節目,即透過付費網路直播的形式觀看“吃飯直播員”在家中烹飪並享受美食全過程的一檔節目。
“我吃著,你看著,你還要給我錢”現在已經不是一句笑話,而是吃播平臺的現象,很多人非常納悶,不就是吃個飯嗎,有什麼好看的?然而現在吃播一直是高人氣的直播頻道,很多人也從嗤之以鼻到染上這個“無聊”的愛好,漸漸關注起了如今的“吃播亞文化”。
有人做過統計,愛看吃播的觀眾,有超過一半的人是“獨居者”,而 南韓是發達國家中獨居家庭最多的國家。曾有一名女士說:“我希望吃飯時身旁有人陪伴,看吃播讓我有這種安全感。”也有一些人表示,愛看吃播是因為很有 代入感。好的吃播有很強的感染力,那些沒有食慾、正在節食的觀眾,看了吃播會有莫名的滿足感,似乎那些飯是自己吃下的。除此之外,大部分人愛看吃播的原因,也是我當初關注吃播時的理由—— 對人類飲食極限的好奇心!
最後來說一下,其實這個現象不是個例,但是一定要用正確的心態和心理來正視它!也奉勸那些暴飲暴食的吃播主持人,希望他們能夠給大家帶來對美食美好的興趣,而不是譁眾取寵!
-
7 # 老林家的貓豆球
喜歡看吃播。
但也只喜歡看更專注於美食的吃播,一般不會去看直播。
大概是種發洩吧,看著別人吃,感覺輕鬆痛快,自個兒是吃不了多少的,就像孤獨的美食家,他是在吃中尋找放鬆,而我是在看中。
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單看怎麼想吧
今兒晚上做的飯,一口吃不下,心情真的是特別奇妙的東西。
-
8 # 要命的丁小雨
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吃播這個行業中。
畢竟現在是網路社會,很多人想要藉助各種平臺達到自己火的目的。有的人靠顏值進行直播,有的人靠技能,但總得有一項特長你才能有關注度,對於沒有什麼特長的人來說,只能透過靠吃播得到大家的關注。
但同時也應該明白,現在直播的人越來越多,行業競爭越來越大,想要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吃播還有個成本問題,有的直播的人花了大量財力來進行直播,但收益卻一直呈負增長,這樣就得不償失了,不如另尋其他的生財之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密子君的。
-
9 # 就是韋少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堅持的理由!無論是任何形式的直播,我們都要以最初的觀賞來看待每一個影片和鼓勵每一位主播!
-
10 # 九八年啊
現在直播各種各樣 吃播也是其中比較熱門的一種 吃播可以引來別人的共鳴 餓了可以看吃播 然後點外賣哈哈哈哈
-
11 # Reina一直走走走
按照提問者的描述,我想到了一些商家促銷活動,比如說幾秒內喝完一瓶啤酒或者一個比賽誰吃的東西多,從而吸引大家的注意,達到推廣產品的作用。
對於我自己來說,可能對吃播的印象是:哇,這個人好厲害啊!可以吃這麼多!前幾秒可能是讚歎,到後來可能就覺得沒意思,只是吃,沒有其他的內容。吃東西這種事還是要自己親自嘗試,光看著別人吃的多麼香,吃了那麼多,是沒意思的。
我們也可以透過吃播感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增長見識,在吃膩了快餐之後,看著吃播主播的吃相也可以當做與對方共進午餐晚餐,學習更多食物的烹飪方法與食用技巧。
當然,對於真正的吃播我們無可指責,畢竟對方也是在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以前有看到過說很多吃播實際上是作假的,是利用鏡頭之類的將很小的漢堡、麵條什麼的放大了,對於這種吃播,我覺得開一期揭發他們如何作假的影片應該會火的,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有了。
-
12 # 番茄蛋湯番茄蛋湯
吃播基本分三種類型,一種是節目型,為了達到畫面效果,即播出畫面感,放棄了吃的體驗感,靠主持人和嘉賓現場的表情和設定的語言來描述食物、菜餚的味道,為了搏出畫面可以降低一部分食物製作和品嚐時的標準,簡單的說就是主持人和嘉賓不一定能夠吃到最真實的味道,但他們為了拍攝可以預設臺詞來敘述一個食物,直播節目經常會將錯就錯,錄播節目會好些。
還有一種就是VLOG型,探店類的比較受歡迎,讓觀眾覺得更真實,但對探店人的專業要求較高,很多吃播的內容相對較淺,只是個流水賬,抓點的能力不夠,導致內容平淡。大胃王類的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如果是真吃,那就是透支自己的胃,建議幫胃買個保險。假吃的話,就隨意了,娛樂大眾也不過分。烹飪體驗類的吃播也分技術型和過家家型,前者可以讓人學到一些知識和技巧,後者更多的是以滿足自己為主,閒著沒事可以看看。
最後一種是帶貨型,不管是明的賣貨還是嵌入式賣貨,都是看者上鉤,表述相對誇張,存在即有其道理。
隨便說說,拾遺補缺而已,看看就好。
-
13 # 魑魅魍魎v
目前的直播行業還是存在問題的,或者說是畸形的,因為目前看直播的原因最多的還是人們的無聊,其次是遊戲直播,而合理的情況下,無聊應該佔比很低。
但是,直播行業還是有前景的,一方面需要人們對直播內容消費意識的改變,一方面需要各直播企業因為人們改變而帶來合理收益的逐步引導。
-
14 # 哭得勝
很好的一個新興行業,吃播可以替別人嘗試不敢嘗試或者沒有嘗試過的東西,透過吃的嘗試過的感受和描述,觀眾更可以深入的瞭解這件東西是不適合自己!透過吃播試吃的過程,更可以直觀的感受這件東西的好與壞!
-
15 # 小彭記錄日常
我不反感吃播這個職業,但如果真的選擇將吃播當做一種職業,我希望表演吃播的人可以尊重這個職業,有的人是真的表演吃,但是有的人卻是在假吃,這樣明顯是在欺騙大家。吃播既然可以作為一個職業,說明它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讓厭食的人重新找到對食物的樂趣等,這些都是好的方面。事物都是有兩面的,吃播有好的影響,也有不好的影響,理性對待吧。
回覆列表
如何看待農村生活的改善?
農村新聞,吃飯是大事。七十年代的“吃播”故事,聽完,一股別樣情緒縈繞於懷,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眼淚。這款發生在中國偏遠山區農村的“吃播”,比起南韓等的吃播,足足早出近50年。
某日中午放學後,一群飢腸轆轆的孩子,從學校跑出來,路過村口時,但見一個30來歲的邋遢青年人,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旁邊放在一個大白布包袱,裡面包著一大包袱白麵饅頭。青年人一手掐著兩饅頭,另一手攥著一條烤熟的“烤魚子”(用炭火烤的熟大頭靠鹹魚),咬兩口饅頭,就一口魚,看著吃饅頭,聞著鹹魚味,那個香呀!
7、8個10歲左右的孩子,“呼啦”一下圍上去,眼巴巴的看青年狼吞虎嚥的吃,旁若無人。這個現場“吃播”持續了足足有20分鐘,那個青年人,吃飽饅頭,將剩下的魚,塞進包袱,重新系了系包袱,站起身,把包袱搭在肩上,抹抹嘴,扭頭走了。
一旁觀看的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嘴裡嚥下一大口唾液,都悻悻地散了。
時至今日,當時在場的一位,現在已經58歲的公先生,談起那次吃播,還津津有味的說:“那時候看他吃饅頭就著魚,太過癮了!”
據說,當年那位青年人,是“光棍子”,餓極了,把祖房拆了,賣了檁條,買的饅頭和魚。
現在,開啟手機抖音、影片等一些新媒體,一些播放吃豬頭肉、豬腸子等油膩食物的吃客們,咕嚕咕嚕的強裝狼吞虎嚥,說真的,他們是真餓嗎?有多大意義!
據資深專業人士回答是:吃播,看著食物不斷地被吃下去,是一種非常爽快的感覺,可以讓觀看者發洩壓力。
當然,來一點優雅的文學節目,強化視覺上一些美觀,未嘗不可。來一點美食文化,進行美食文化交流,是好事。
要逐漸規範,適應視覺文化發展,遠離低階趣味,崇尚文明高雅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