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箋
-
2 # 睡前讀書
作者這個問題我實在不知道怎麼答,黛玉大概十歲左右進的賈府。至於她十歲之前的事書裡只說她母親是賈敏賈母女兒(黛玉六歲時就死了,她母親是一個談吐不凡的女性),父親林如海考中探花後,遷為蘭臺寺大夫,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也出自書香門第之族。要說誰影響了黛玉的性格,那隻能說天知道。因為書中的林如海和賈敏是作為已故人物出場的,而且沒有過多描寫,從僅有的描寫裡以及他人的評論中也看不出兩人的性格。而黛玉10歲左右,性格就是那樣了,處處小心。所以這個問題我才疏學淺答不了。不過我倒是可以談談為什麼黛玉會如此小心謹慎。
大家都知道黛玉在賈府是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作為賈府老大的賈母卻十分喜歡她,賈母最疼愛的寶玉也喜歡她。既然有這兩位重量級人物護著,那麼黛玉為何還會那麼悽慘呢?因為黛玉的性格忍受不了別人的議論,那議論她的人是誰呢?黛玉本來在賈府過的好好的,但自從來了個薛寶釵後就變了,寶釵憑藉著自己的“圓滑”贏得了眾人的心。反觀黛玉眾人給她的評價是刀子嘴,小心眼。這也是黛玉嫉妒不喜歡寶釵的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林黛玉身體不好,所以賈母難免會對其特殊照顧,這麼一來有人就嫉妒了。這個人就是賈政的小妾趙姨娘,這個女人多嘴多舌,很是討厭。她自己說也就算了,她還到處嚷嚷搞得下人們都這樣說黛玉。寶釵見黛玉病的重就每天拿燕窩來給黛玉,可這些又給趙姨娘知道了。黛玉也從那些下人口中側面知道了,於是就不讓寶釵再送了。(難聽的話可能是這樣的:真以為自己是主子了,看把自己能的天天燕窩,只怕是宮裡娘娘也沒這樣的吧!)黛玉對別人的議論是很在意的,所以她是過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生活。大家可能覺得這點小事怎麼就這麼嚴重了呢?那下面我就來說一說最可拍的事。
賈母的確是賈府最高管家,但王夫人也曾經主持過家裡事情,而且王夫人女兒元妃是皇上寵幸的妃子。本來這兩個“統治者”沒什麼矛盾,但在為寶玉擇偶這個問題上兩人意見嚴重不統一。賈母偏向讓寶玉娶黛玉,賈母雖然沒有明說但賈府上下都知道賈母的意思。(賈母老是把寶玉和黛玉一起說,曾說過我的兩個小祖宗哦也不給我省省心,安排座位的時候也故意把兩人放在一起。賈母還說過給寶玉擇偶不在乎姑娘家有沒有錢,只要漂亮性格好就行。後來直接說要跟寶玉從小玩到大的,知根知底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不認可高鶚續寫的後半部分賈母和王熙鳳合夥騙寶玉娶寶釵的原因)可王夫人卻相中了寶釵,王夫人見賈母偏向黛玉,於是王夫人也找機會跟賈母對抗。王夫人託她女兒元妃給家裡姐妹寄東西,寄來後發現寶玉和寶釵的一模一樣。那時寶玉很生氣,黛玉很難受。你想想黛玉夾在賈府兩大“管家之中”得多不好受,而且自己無依無靠最後還不一定能嫁給自己喜歡的人,賈母年紀也一天天大。賈母一但去世她又能依靠誰呢?
所以黛玉受到下人攻擊,受到王夫人攻擊。一個病殃殃無依無靠的弱女子處在夾縫中還不能和自己心上人訴真情,這其中滋味有沒幾個人理解,於是黛玉這個才女只能天天以淚洗面。
-
3 # 銀號角樂團阿東
林黛玉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中國古代才女的化身,金陵十二釵之首,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賈府通稱林姑娘。她生得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是世界文學作品中最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之一。
林黛玉出身於“清貴之家”,由於小時父母鐘愛,比較任性。後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環境的齷齪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並且常以“比刀子還利害”的語言,揭露周圍不合理的現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於她和賈寶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視封建文人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
賈府的下人,與黛玉自然也是疏遠的,襲人甚至把黛玉當作敵對的一方,在背後使壞,想阻礙寶黛二人的婚姻。妙玉雖然與黛玉都是清高之人,但妙玉的清高更多的是高傲,她甚至諷刺黛玉是“俗人”。
林黛玉在賈府中,無疑是孤獨的。縱觀賈府,只有賈寶玉一人算得上黛玉的知己,賈寶玉偏偏又是多情的人,世間的女人他都愛憐,他並不是只要和黛玉廝守,他要的是姐姐妹妹們都陪在他的身邊,直到他化成一縷青煙。可是黛玉要的是真愛,是寶玉的一整顆心。但寶玉並不能將自己全都交給她,他甚至從來沒向長輩提過要娶林妹妹,而是等著父親賜婚。黛玉雖追求自由戀愛,但以她當時所接受的教育,她不可能主動向長輩表達自己嫁給寶玉的心願的。這也證實了黛玉不是什麼新興階級的代表。
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無奈在封建禮教壓迫下,寶黛愛情最終卻以悲劇收場,林黛玉在賈寶玉和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在焚稿斷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這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最後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們看到一種新型婦女的思想意識的萌芽。
林黛玉之死既是社會悲劇,也是性格悲劇;她性格上雖有缺點,但掩蓋不了她對舊社會封建禮教叛逆思想的光芒。毋庸置疑,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受中國舊社會封建禮教的影響最大。
-
4 # 我就是竹韻
林黛玉絕頂聰明、心思細膩、學識淵博、自尊自愛、淡泊真實,但同時又敏感小心、多愁善感、高傲任性,是內向型千金小姐的典型。
林黛玉的性格養成和五個人密不可分:幼年期是父親林如海和母親賈敏;之後是先生賈雨村,但也只是斷斷續續教了她一年;之後十餘年便是賈母和賈寶玉。但要說對她影響最大的,應該還是她的母親賈敏。
雖然賈敏在紅樓夢中並沒有出場,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分析她的性格特點。
父母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林黛玉形象氣質、性格特點第一次表現,是被帶到榮國府賈母身前。
“眾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也就是說,她雖然年齡尚小,但舉止言談不俗,穩重大方,而且心思細膩,想法多,在意別人感受。在鳳姐高調出場時,她就思忖道:
“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如此,這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可見她當時思想已經相當的成熟。 先生賈雨村只教了她一年,而且因為兩人都有病,所以斷斷續續,應該所學不多。所以教育她的應該主要還是她的父母。
父親林如海乃前科探花,後被欽點為巡鹽御史,可見官聲極佳、人品極好,任性、尖酸、刻薄、嫉妒等性格特徵是不可能有的,況且那個時代男主外、女主內,教育子女的任務多半還是母親,林黛玉和母親朝夕相處,極為受寵,所以受母親賈敏的影響最大。
賈敏是典型的千金大小姐原文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回憶:
"你說的何嘗不是,但從公細想,你這幾個姊妹也甚可憐了。也不用遠比,只說如今你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象個千金小姐的體統”。王夫人在幾十年後,還對賈敏當時的嬌生慣養、金尊玉貴記憶深刻,足見賈敏千金小姐的體統是多麼的明顯。
那麼賈敏是如何養成千金小姐的體統的呢?
當然和賈母脫不了關係,因為賈母對賈敏及其溺愛。 賈敏作為榮國公賈代善和賈母最小的寶貝女兒,而且是唯一的女孩。俗話說:“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作為母親自然要多偏愛、溺愛有加。
書中第三回中黛玉第一次見賈母:黛玉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後來賈母哭著對黛玉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可見賈母是愛屋及烏,見女思女之心拳拳,足以見證當年母女感情至深。
賈敏幼年喪父。書中文第二十九回,那張道士又向賈珍道:
“當日國公爺的模樣兒,爺們一輩的不用說,自然沒趕上,大約連大老爺,二老爺也記不清楚了”。這說明賈代善死的時候賈赦賈政年紀都不大,應該在五六歲之下,賈敏更小,或可能是遺腹女,是個可憐的孩子。從此以後賈家就是賈母當家,賈母中年喪夫,所以把愛和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疼愛賈敏也是人之常情。
從賈母溺愛寶玉身上可見一斑。寶玉本乃賈家希望,你看賈母把他培養成了什麼,父母都沒法管,除了長相俊俏、略有文采之外在仕途經濟上一竅不通,連王熙鳳都說他空有一幅好皮囊,是一個典型的世家風流公子。按這種模式,林黛玉身上所有的優點和缺點賈敏可能都有,但因為是未出閣的淑女,所以性子應該有所收斂,再加上家境好,應該沒有黛玉的偏激和悽慘。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對子女過多的溺愛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傷害。賈敏毀在了賈母手中,寶玉毀在了賈母手中,黛玉也間接毀在了賈母手中。一個人的性格固然有後天環境的影響,但還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對她影響最大。 所以,作為母親,賈敏對黛玉的性格影響最大。
-
5 # 草民壹介
林黛玉的性格受誰的影響大?這當然沒有一個簡單的結論。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是其所處環境長久薰染的結果,也有一些先天遺傳的因素,比如說粘液質血型的人就比較敏感、孤僻,甚至有些神經質。
林黛玉的先天遺傳因素我們無法考證。從遺傳上看,賈母是個開朗活潑的人,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母的小女兒,其性格書中鮮有描述,但依賈母的性格看,她也應是個開朗活潑的人。至於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出生於沒落的書香世家,本人為探花出身,官至巡鹽御史。林如海做人中規中矩,其性格書中也著墨甚少,但也不是孤僻古怪之人。
撇開遺傳因素,我們再來看下林黛玉所處環境對其性格的影響。其母賈敏去世得早,她去世時林黛玉尚只有六歲。賈敏去世後,林如海就把林黛玉送入榮國府。此後六年左右,黛玉的生活情況書中少有敘述,黛玉大概在其父任職所在地和榮國府之間往返。六、七年後,大約林黛玉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其父林如海病亡,黛玉進入榮國府,徹府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綜上所述,我認為黛玉的性格形成應該在其童年時期,在其十二丶三歲徹底進入榮府前已形成。黛玉的童年生活是孤獨的,她本有一個弟弟,但在三歲時便早夭。其六歲時母親即去世,可以推斷她母親的身體並不好。黛玉的父親在外為官,她和母親在家,雖然有下人侍候,但也過著近似孤兒寡母般的生活。黛玉的母親有病,她本人的身體也很弱,在這本應小鳥般快樂的童年時期,黛玉卻過得孤獨,抑鬱寡歡。這樣的童年,深深地印在了黛玉的性格之中,使得進入青春期後的黛玉變得敏感、多疑,孤傲離群,抑鬱寡歡,最終積鬱而亡。
-
6 # 祁門小謝
黛玉的性格主要是後天環境的影響,但也與她的至親關係頗深。
我們逐步分析黛玉所受的影響。
1、父親林如海林家五代列侯,父親是前科探花。林家當得起書香世家之稱,於是黛玉身上自然就沾染了父親林如海的文人氣息。
這一點在黛玉身上是非常明顯的。文人有傷春悲秋的傳統,這一點在黛玉身上展露無遺,大觀園中女子眾多,但為春逝而感傷,為秋聲而吟詠的僅有黛玉一人。黛玉經常寫詩詞,把自己的情感寄託於文字。這種文人特質來自於她父親。
這也是在大觀園一眾才女之中,黛玉為何會如此出類拔萃的原因。
黛玉的細心也受父親影響,看她初進賈府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頗有乃父之風。
2、母親賈敏因為書中沒有正面描寫過賈敏,甚至沒有提到她的過去,我們對於這個人物是未知的。但仍然有細節可尋。黛玉進賈府一回,我們處處可看到賈敏的影子。“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常聽得三字就是在寫賈敏,這句話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賈府概況,第二次是鳳姐,第三次是寶玉。賈敏經常說這些事,說賈府自然是對家中留戀,鳳姐幼時就在賈家玩,必然與賈敏有交集,看得出賈敏應該很喜歡鳳姐,才會常說給黛玉聽。而寶玉,寶玉與黛玉年齡差距不大,所以寶玉出生時,賈敏應該已經嫁給林如海了,所以銜玉而生、頑劣異常這八個字都是賈敏聽說,聽誰說呢?必然是賈母和賈政,賈政應該長期與妹妹有書信往來。所以賈敏的性格中有活潑的一面,很有可能愛說愛笑。
黛玉其實也是個愛說愛笑的人,她和鳳姐關係很好,日常調侃。此外經常在人多的時候丟擲很多梗,比如母蝗蟲、蕉葉覆鹿等,堪稱開心果一樣的存在。很大可能是受了母親的影響。
3、恩師賈雨村賈雨村時常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但他徹底轉變是在馮淵之案後,所以賈雨村在教黛玉期間,只是個不得志的待機文人。
賈雨村的文采是不容置疑的,他辭別甄士隱去考科舉,當年就考上了,所以他對儒家這一套教科書得心應手。
在賈母問起的時候,黛玉很坦然地說唸了四書,卻被賈母一句不是睜眼的瞎子給嚇了回去。由此可觀,賈雨村從未給黛玉灌輸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思想,在師徒授業過程中,是以傳道解惑為第一要義的,而且賈雨村只教黛玉一個學生,這種一對一教學有針對性,黛玉的功底應該是很厚實的。
我曾分析過賈雨村的詩,他和黛玉的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用典,流暢自然。但由於賈雨村詩太少,證據不足,不能說黛玉受他的影響。
總之雨村教黛玉一年,老師的言傳身教不可能沒有任何影響,但未能找到確切的特徵。
4、外祖母賈母黛玉父母雙亡之後,賈母成為她最親近的人,她也與賈母生活的時間最長。賈母好熱鬧,為人較為樂觀,是個善良慈愛的老太太,非常體貼黛玉。她在細節方面做得很好,安排黛玉的衣食起居,看她紗窗舊了就趕忙叫人換,還記著林如海與賈敏的忌日,每年都吩咐另外整理餚饌送去與黛玉私祭。黛玉在賈家生活,都是這位至親的外祖母給了她缺失的親情和關注。所以黛玉並沒有因為悽慘的身世而孤閉,她有著嬌俏的一面,這自然是賈母寵愛所致。
但同時,賈母作為高層管理者,還是會有顧及不到的地方,寄人籬下的感覺是無法消除的,所以黛玉在接受這種寵愛的同時如履薄冰,有些小心翼翼。
5、表兄賈寶玉寶黛青梅竹馬,在彼此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促進者和見證者。
這種影響是滲透到相處的每一日每一夜的,而且彼此的位置旁人無法替代。
寶玉的一番話也反證了這個觀點: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這三個人,第四個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個人,我也說個誓。
但寶玉是一個博愛者,即“情不情”,這種情不情,是造成黛玉尖酸的重要原因。
因為父母雙亡,黛玉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她對寶玉的情感需要非常強烈。這點和湘雲有點類似,兩個孤女都非常需要親情,賈母、寶玉、寶釵,都是她們的需求物件,但旁人的情感與父母親情是不同的,屬性不明確,隨著時間或事件會發生變化,所以黛玉經常會因為太在乎而失態。
所以黛玉的尖酸小性幾乎都因寶玉而起,她的鋒利其實是自我保護。
如有錯誤請指正。
---------丸----------
-
7 # 博而化易
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受誰的影響最大?
林黛玉的性格複雜深奧,她不是一個張揚的人,就只能透過寫一些詩此表達宣洩自己的離情別緒,很多詩句包含悲傷。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受到了什麼人的影響呢?
黛玉的身體虛弱也對性格有很大影響。
林黛玉敏感、細心、真實、聰明、多愁善感。屬於抑鬱質,也就造成了林黛玉喜靜不喜動,大觀園的姑娘們也知道她就是這樣的性格。
父母雙亡對黛玉造成的影響也不可忽略,在七歲和十一歲的時候父母離開人世,孤苦伶仃,寄人籬下。
總的來說黛玉的性格受到環境的影響巨大,這個環境是由林家和賈府共同影響造成的,再加上身體體質的問題,最後就發展成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
-
8 # 布媽生活魔方
1、環境。
在林家,她是大小姐,在賈府,她寄人籬下;
親人在,她可以活出真我,在旁人那裡,只能壓抑自己。
有父母疼愛,有人為她做主,父母去世,即使有外祖母疼愛,終究遠了一層。
2、曹雪芹。
曹公為林妹妹塑造這麼一個性格,既是為了對應開頭絳珠仙子還淚一說,也是映襯整部小說主題,其實,林黛玉不只是小心眼、有才華,她也有豪情,也有幽默,只是在大觀園的生活,風刀霜劍嚴相逼,逼得她成了眼空蓄淚淚空垂的模樣。
回覆列表
黛玉的性格特點很複雜,有封建文人的孤傲清高,貴族小姐的知書達理,超越時代的個人主義。在黛玉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她詩意的憂愁,率真的性情,空靈的氣韻,還有數不盡的飄逸與風流、詼諧與風趣。當然,也不乏小女子會有的小性與尖刻。
如此風情萬種的女子,她的性格特點必定不是受某一個人的影響而形成。與其說黛玉性格受某個人影響最大,不如說是天性與命運使然。私以為,黛玉這種兼具清照之才和西施之貌的複雜個性形象,是由其前世出身之世外仙姝所決定:
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化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黛玉的風露清愁和風流綽約,即來自她前世便鬱結的“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只要這種纏綿之意不盡,黛玉便要在愁苦中度過,對月抒懷,見花落淚。尤其與寶玉相處的時候,黛玉要在小作小鬧中,透過小性與偏執,將淚水流出,將纏綿揮盡。
書香世家的家庭出身
黛玉的詩書氣質和才華橫溢,很大程度上源自書香門第這種家庭出身的潛移默化。父親林如海祖上世襲侯爵,自己又是探花出身,其才學見識必定不凡。母親賈敏作為史太君和賈代善之女,在王夫人眼裡都是“何等金尊玉貴”的千金大小姐。
黛玉在這樣的父母身邊長大,耳濡目染到的人間煙火,也是尋常人家不曾擁有的詩情畫意。再加上父母伉儷情深,黛玉也深受寵愛。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貴族女子,既有封建貴族千金小姐該有的基本涵養,亦不乏追求自我與性靈的閒情雅緻。
尤其黛玉作為獨女,父母除了寵愛有加以外,還有幾分“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在這種情況下,林氏夫婦對黛玉的教育,必然不是像傳統女子必須三從四德的淑女教育。黛玉個性上的自由與率真,多與當作兒子養育有關。
同時林如海給黛玉請的私塾先生,是從四品的知府賈雨村。雖然因為貪汙被革職,但賈雨村的學識可不是虛名,是實打實的進士考出來的。能說出“正邪兩賦”理論的賈雨村,儘管德行有虧,但其遠見卓識,卻非常人能比。黛玉以他為師,才學見識必有裨益。
寄人籬下的現實處境
黛玉性格里最典型的特點,即為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而又敏感多疑、多愁善感。這種個性除了天性使然,很大程度上在於後天環境的塑造影響。倘若不是父母先後離世,黛玉只需無所顧忌地長大,而不用遠赴賈府,忍受寄人籬下之苦。
不管賈母怎麼寵愛,黛玉一個外姓之人居住在賈府,也無法改變寄人籬下的事實。剛入賈府不久,王夫人的一個陪房尚且懂得看人下菜碟,從禮數上怠慢黛玉。日後黛玉需要吃燕窩補身體而不敢伸張的苦楚,就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尤其像賈府這種深宅大院,爾虞我詐的事情只會多不會少。無依無靠的黛玉居住在那裡,除了要忍受對父母的刻骨思念,還需要時刻警惕自己的吃穿用度是否影響了他人。在這種環境下長大,黛玉敏感多疑,也是因為生存所迫。
愈是擔驚受怕,愈是思念親人,愈是想從寶玉那裡得到溫存。黛玉心裡的這份渴望,非經歷離喪而不得不寄人籬下之人,不能懂得這份悲涼與無奈。黛玉為了還淚而來,除了那些因為愛情流過淚水,其餘都揮灑在寄人籬下的身世之悲了。
疾病纏身的痛苦折磨
黛玉性格里的敏感多疑和多愁善感,以現代視角切入,很容易被理解成無病呻吟。其實殊不知,縱使黛玉能擁有湘雲那般英豪疏闊的個性,也難逃疾病的長久折磨。這種日夜用藥續命的煎熬,非親身經歷則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在這種身體的痛苦折磨下,黛玉的性格難免會有悲觀消沉。黛玉“喜散不喜聚”,可不正是因為她深諳人世無常的道理,不願面對美好的消亡,寧肯逃避它的開始。忍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煎熬,黛玉的人比花黃瘦,只消幾個黃昏。
總之,黛玉整體的世外仙姝風貌,自然是尤其絳珠仙草的前世因緣決定。但黛玉獨特而立體的詩人個性,卻源自俗世生活環境的綜合塑造而成。
黛玉從來不是扁平的人物,她有少女的驕矜,有詩人的孤傲,有孤女的清愁,更有屬於自己的堅貞與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