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沙拉妮在臺灣
-
2 # Vip相逢已註定
作為一個領導,避免不了這類員工,個人經常分享一下:
第一全體開會,明確上班紀律(自己必須以身作則)
第二工作中看到員工違反紀律必須當面指責(根據場合說話注意相互留個臺階)
第三違反嚴重紀律或者工作嚴重失職時必須按公司規定處理
第四設定一定的生產品質目標,不定時確認品質生產量是否穩定
第五根據實際資料,做的好的嘉獎或者以考核排名方式激勵(人基本都愛面子)
第六過一段時間可以組織一次聚餐(一月或者一季度一次)
第七工作中要有一些新的東西(創新才不會讓團隊死氣沉沉)
-
3 # 許栩原創之管理與職場
改善員工工作懶散,需要從管理本身或老闆自身著手。因為,一兩個員工工作懶散,可能是員工自己的問題,如果多數甚至大多數員工工作懶散,那麼,當然是管理問題。
楊國安老師的組織能力楊三角,有一個角是員工思維。什麼叫員工思維?企業的員工管理中,可以簡單理解,就是員工意願,即員工願不願意去做。(楊三角的第一個角是員工能力,本題不考慮員工能力問題。)
俗話說,千金難買我願意,在管理中,我也提一句話,最好的執行是我願意。解決了員工願不願意的問題,我們的執行就解決了,員工工作懶散也自然不存在了。
如何讓“我願意”呢,我也從三個方面展開:職責、考核、報酬。
1、職責。
對於員工來說,所謂的職責,就是知道自己必須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注,這裡,你我都是員工,包括我們的老闆。)
明確職責是提升我願意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明確的職責,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那誰還願意去做呢?
不錯,不排除有特別主動的員工,不管職責明不明確都會去做。這裡,有兩點要說明。
(1)、這些優秀主動的員工是存在,是有,但都可遇不可求,而且往往,他們都是別人家的。
(2)、就算你運氣好,有這樣的優秀員工,但如果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在職責不明的情況下去幫忙,去做,我們,更多的是越幫越忙,也就是幫倒忙。
2、考核。
有了明確的職責,就有了“我願意”的基礎和可能,但這並不代表就能得到“我願意”。我們還需要考核。
我自己有個經驗,看一本書,稍微有點燒惱而情節又不是很吸引人的書,我很難按計劃的時候看完,總喜歡拖下去。但如果有人要求我明天寫個讀後感,或者要我後天給他講講這本書,我會很有動力的去看這本書。
這就是考核。人總是有惰性的,考核,是激發人主動性和意願最好的工具之一。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學校如果沒有考試,學生學習的意願會如何?
當然,我這裡說的考核並不是指條條框框比照著去打分,比如,老闆高興,也是考核。
3、報酬。
玩過牌的可能有這個經驗,沒有什麼籌碼純粹玩的,大家一般都提不起興趣。哪怕是打輸了畫個花臉,也能讓玩牌的人興奮半天。
這個打輸了畫花臉,就是報酬。
報酬可以分兩種,一是現在的報酬,二是未來的報酬。
現在的報酬包括工資,也包括上面說的考核而來的獎懲。
未來的報酬呢,要有明確的約定。也就是說,未來是不確定的,但未來的報酬的獲取一定是確定,比如期權合約。而口頭承諾,甚至是口說說,那叫打雞血,那不是未來的報酬。
沒有合理報酬,談論所謂理想的都是耍流氓。
回覆列表
面對員工工作懶散,有效的改善方法是:1.計件計量等制度。2.提交每日工作報告。3.安裝現場監視器。4.製程。5.績效。
我親戚也是開公司的,他也有面臨到這種問題,處理方法是:
1.計件計量等制度:每位員工一小時完成多少件或多少量,公司要有一定的標準制度。
2.提交每日工作報告:公司基層幹部將每位員工、每小時的工作件數或者是工作量明確的記載標註、就可以瞭解每位員工每小時的進度是否符合公司設定標準。如果不符合,要有懲處辦法並立即改善。規定幹部要巡視現場,看到不符合標準的要立即採取有效措施。
3.安裝現場監視器:管理者在手機或其他網路上面可以看到員工現場工作情況,雖然細節看不清楚,但對於現場員工有一定的嚇阻作用。
4.製程:生產製造上儘量不要讓員工單打獨鬥,儘量以裝置做連續性生產,這樣只要掌控最前面這一位投料者的速度,就能達到你要的產量。但這種方法需要訓練一段時間,才能全部跟上進度,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
5.績效:要求現場幹部每個月做績效評比考核,平時能夠達到標準或以上的員工評比為甲級,在調薪或者職位調升時,作為首選。一直無法達到標準的員工評比為丙級,要面對面溝通,瞭解他們究竟是工作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為何一直達不到效率?想辦法協助他們達標。
溫馨提示:在公司裡不一定什麼時候都會面臨到員工的各種問題,一定要採取立即處理措施。這樣才能提高效率,懶惰的行為才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