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言歸正傳,戈培爾是二戰德國的宣傳部長,此人殺人無數,戰爭罪人,將人類拖入萬丈深淵,更是被後人稱為“創造希特勒”的天才。可見他肯定是有本事的,如果把小編擺在當時的位置,嚇都嚇傻了,所以,他不是英雄但他一定是梟雄。說句實話,國際給他們灌輸了這麼多的惡名,不就是因為他們輸了嗎?如果贏了,那可就變成另一副景象了,成王敗寇最能形容他們,歷史書是由勝利者撰寫的。戈培爾私人秘書曾經評價他說:“冷酷、無情、好色、瘋狂”戈培爾本身就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吸引著德國民眾,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戈培爾的演講,根本不次於希特勒,而且貌似還有催眠的魔力一樣,稍不留神就會陷入其中,這就是戈培爾的本事。戈培爾是納粹黨的死忠粉,在戰敗之前,他把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全部給殺害,隨後他又自殺。表現出了極其極端狂熱的思想,讓人膽寒。戈培爾的確是一個變態外加神經病,但是他的能力卻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稱之為“魔鬼的代言人。”其實小編認為,他們能擁有這樣傳奇的一生,無論好壞都是離不開人民的。其實是德國民眾給了他們的機會,時勢造英雄,如果是國泰民安的話,誰會出來瞎折騰。書說簡短,他們那個時期的背景,眾所周知,德國一戰戰敗,喪權辱國,德國百姓連飯都吃不起了,餓殍遍野。一個麵包就幾億馬克,多麼有錢的德華人都承受不了一星期。所以,以希特勒和戈培爾為首的納粹黨抓住了機會,迅速發展,將德國力挽狂瀾同時也將自己推入神壇。就是因為有當時的特殊歷史背景和人民的支援才擁有他們的榮光,甚至是發動世界大戰,不過唯獨值得表揚一點的就是納粹黨說到做到,從人民的角度上來看納粹黨是真正的為百姓做實事的黨派,讓德國每家每戶有喝不完的牛奶吃不完的麵包和一輛小汽車。

    對於百姓來說誰能給他們利益誰就是正義。

  • 2 # 孤膽騎俠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德語: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國政治人物。其擔任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擅講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

    戈培爾1921年於海德堡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關於19世紀浪漫主義喜劇。他先後作為記者、銀行出納和證券交易所傳喚員。他也撰寫小說及喜劇,但不被出版商認同。1923年法國比利時聯軍佔領魯爾區期間,戈培爾與納粹黨開始接觸並於次年入黨,他被任命為在柏林地區的領導人。在位期間,他充分發揮了他的宣傳技能,在納粹報紙和納粹準軍事組織衝鋒隊的幫助下,與當地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政黨聯合。1928年,他已成為了黨內數一數二的人物。

    1933年,希特勒及納粹黨執政後,他被任命為宣傳部長。上任後第一件事即是將納粹黨所列禁書焚燬,他對德國媒體、藝術和資訊的極權控制隨之開始。

    戈培爾直至最後一刻始終陪伴在希特勒身邊,在希特勒自殺不久後,戈培爾在毒殺自己的六個孩子後隨即自殺。

    生平

    出身

    戈培爾出生於德國西北部小城萊特(Rheydt,1975年因行政區域調整併入門興格拉德巴赫市)一個勞工階級的虔誠天主教家庭,因此戈培爾幼時的志願曾是當神父。由於自幼患有小兒麻痺,導致腳部的長短不一,也因此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判定免服兵役。

    身為知識份子的自我意識

    戈培爾自幼的學業成績很優秀,尤其在寫作與演說方面表現優異,靠著獎學金過著艱苦的生活同時在數個大學中學習文學、古典文獻學、歷史。這個時候的戈培爾的反猶太主義尚不濃厚。他在海德堡大學的弗烈德利克·古恩道夫(德語:de:Friedrich Gundolf)教授和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馬克斯·馮·巴貝特(德語:de:Max von Waldberg)男爵都是猶太人。另外在他未來於納粹黨中取得其地位之前,曾和具有一半猶太血統的女子有著戀愛關係。

    1921年在海德堡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並且想要成為記者或是廣播局的職員但是卻一直處於失業狀態,想進入猶太系統的出版社也失敗,期間曾在科隆的報社短暫工作過但因為經濟不景氣而被解僱,戈培爾在失業後依舊瞞著家人每天裝成去上班的樣子。陷入了人生的低潮的戈培爾,卻對於自己的學歷的自負程度增加,他在簽名的時候必定前面冠上博士(Dr.)的頭銜,對於自己身為一個知識份子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強大。

    加入納粹黨

    戈培爾在威瑪時期開始與納粹黨有所接觸,並且於1924年8月21日於門興格拉德巴赫城設立“國家社會主義大德意志解放運動”的分部。這是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納粹黨進行啤酒館政變之後被鎮壓後被打為違法團體後,為了掩人耳目而設立的偽裝團體。身為左派納粹的戈培爾所思考的事情,以公開信“my friends of the left”的方式率直地呈現出來,這也是所謂的“戈培爾日記”,其中主張應該要和共產主義者同盟。(戈培爾在1932年11月的時候在和柏林交通局罷工時獨斷決定納粹要和共產主義者共同奮鬥,因此暫時失去金融界的政治獻金,同時改選的議席也減少34席,因此被希特勒斥責)。

    1924年10月1日開始擔任報紙“自由民族”的主筆,並開始攻擊猶太人出版者;1925年3月成為納粹黨北萊茵-威斯伐倫分部的黨員,在數場演說之後嶄露頭角。

    但是1926年2月14日在漢堡舉行的幹部會議上,重視和現有勢力協調的戈培爾斥責希特勒為“投機主義份子”,並且提議要將之除名。瞭解戈培爾才能的希特勒,繼續對戈培爾溝通,最後於同年的四月獲得戈培爾的支援,被任命為柏林·布蘭登堡大管區的領導者。在被稱為“紅色柏林”的共產主義者基地的柏林,戈培爾發揮其煽動的能力,成功地讓本來以南部為根據地的納粹黨勢力進入了德國北部,這個時候的戈培爾對於共產主義者是抱持愛恨參半的態度。

    1927年至1935年創辦“攻擊日報”(Der Angriff)並自兼發行人,對於其他新聞和雜誌以及政黨的言論戰白熱化。他的手法無非是反擊其他報紙的言論,還有以大級數的字型去辱罵其他報紙以動搖讀者們的感情。

    1928年5月在全國選舉中初次當選國會議員(納粹黨獲得12席次),同年被任命為納粹黨的宣傳部長。在1930年9月14日的國會選舉中,戈培爾發揮長才一肩挑起領導納粹黨的宣傳戰總指揮,結果大躍進地獲得了107席次,成為全國第二大黨,得票數有640萬票佔投票總數的18%。接下來在1932年7月31日的國會選舉中,納粹黨一舉獲得230席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同年11月6日的國會選舉中保有最大黨的地位但是席次減為196席)。

    國民啟蒙宣傳部長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掌權,同年3月5日的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43.5%的票數支援,並且與“德意志國家民眾黨”組成聯合政府,3月13日戈培爾由納粹黨宣傳部負責人身份出任新設立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與“全國作家協會”主席,這時候希特勒交給戈培爾一個重要的政治任務─“反猶”。

    在戈培爾的策劃下就任兩個月後,在柏林和幾個重要大學城進行焚書活動,將一些不屬於德意志的作家如佛洛伊德、馬克思等人的著作焚燬。並且推動抵制猶太商店、醫院、律師。同年4月7日再透過公職服務法(Berufsbeamtentum)規定非亞利安人種不得擔任公職,同時開始清掃各領域的猶太人。不過這項規定有困難之處,例如當時擔任弗萊堡大學的校長名哲人馬丁·海德格爾,奉命“清掃”猶太教授的時候發現這樣學校有立刻關門之虞,但是接下來的反猶行動依舊繼續進行。

    戈培爾並且經由兼任新設立的全國文化院院長、在宣傳中不斷攻擊“頹廢藝術”、杯葛猶太藝術家,有系統剷除猶太人對德國文化生活的影響力,並且買下最大的電影公司UFA,終於將所有媒體和藝術表現編入國家控制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戈培爾也成為重要的戰爭宣傳角色之一。不斷地對國民展開宣傳戰,並且在大戰末期德國處於劣勢的時候,為了對受到轟炸的都市展開救援,從未被徵兵的中年和少年男性中組織了國民防衛隊“人狼”(Werwolf),因而博得了相當的支援。在已經確定德國將要失敗的時候,希特勒鮮少進行演說,多由戈培爾代替其工作,以收音機廣播宣告國民對於聯軍要進行最後抵抗。在1945年4月蘇聯軍隊進逼柏林時,戈培爾也號召柏林市民捍衛首都。戈培爾最有名宣傳戰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失敗之後,在柏林體育宮(Berlin Sportpalast)進行宣傳演講,鼓吹全力一戰。

    根據他的日記記載,因為自己的宣傳部遭到轟炸受到相當的衝擊。另外他多次希望希特勒對於受到轟炸的柏林市民進行直接的鼓勵,但是都未受到採納。在1944年7月20日的希特勒暗殺行動時偶然成為身在柏林的唯一納粹黨最高幹部,對於鎮壓反叛者有相當的功勞,因此在同年的7月25日被希特勒命令為總體戰的全國領導者,對於內政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發言權。1945年1月30日兼任柏林防衛總監。

    戰敗自殺

    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在自殺前與愛娃·布勞恩結婚,戈培爾為證婚人之一,並且見證兩人自殺死去。4月30日依照希特勒的遺言繼任總理,並且和蘇聯軍隊交涉投降條件,但是蘇聯要求無條件投降因此談判破裂。同年5月1日,把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用氰化鉀毒死,之後和瑪格塔夫人兩人一起自殺以身殉黨。此外亦有人稱(如特勞德爾·榮格)是由戈培爾開槍殺死其妻子後隨即自殺身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靈和惠作諡號為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