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墨的可人兒

    當然,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的會盟,主要就是軍事合作,其次就是政治勢力劃分,少部分是針對黃河治理、災荒處理等問題進行合作。

    比如葵丘會盟,就是因為周惠王想廢掉太子鄭,立自己愛妃生的兒子豐子帶為太子,而當時的霸主齊桓公回合諸侯,向周惠王施加壓力,確保太子之位。此外,葵秋之盟還達成以下盟約: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這次會盟實際上軍事考慮不大,更重要的是政治性考慮。

    召陵之盟,是春秋時期齊國為首的中原諸侯國與楚國的會盟。

    春秋初年,楚國發展起來,向中原挺進,與齊抗衡。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宋、陳、衛等八國軍隊攻潰楚的盟國蔡國,陳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貢相質詢。

    楚為避齊鋒,派大夫屈完與齊講和,齊也看到楚國強大,無隙可乘,即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訂立盟約,史稱“召陵之盟”。召陵之盟是齊桓公“尊王”的又一次勝利,其霸主地位更加鞏固。

    踐土之盟指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確立霸主地位而舉行的會盟。前632年(左傳僖公28年),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當時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內),參加會盟的有晉、魯、齊、宋、蔡、鄭、衛等國,晉被推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參加。該會盟是晉國同年在城濮之戰打敗楚國之後,與各國約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晉文公霸業的代表事件。

  • 2 # 皇上約約

    說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會盟,首先我們看下會盟的意思和背景。小夥伴應該會感興趣的哦

    第一、會盟之意,乃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中脫穎而出成為諸侯國最強大的國家的諸侯國,為確定其霸權地位,號召其餘諸侯國來參加他的霸權確立會議,其實說白了就是開個會向其他諸侯國宣佈他是老大。因此會盟只會出現在春秋,戰國不會有會盟了,因為春秋爭霸戰國爭王,爭王的話就是領土兼併,並不僅僅是找個地打個仗,誰贏誰老大了。所以戰國後應該不會有會盟了。

    第二、會盟的背景,在春秋時期,一些大的諸侯國吞併小諸侯國,比如在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的時候,原西周都城被西方的諸侯國秦國吞併,秦國同時吞併周圍小國,連西北的戎狄都不放過而成為東周王朝的西方一霸。今河北的燕國,今山東的齊國和魯國,今山西的晉國,今湖北的楚國,以及今河南的境內的宋國都在吞併自己周圍比自己弱的諸侯國,很快出現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爭霸的局面。再到後來長江流域興起的吳國和越國也在不斷擴張變強,加入到爭霸中來。

    所以接下來跟隨春秋的歷史長河,看看進行了多少次會盟,以及會盟產生的作用。

    一、齊國首霸

    齊國的齊桓公重用管仲(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大刀闊斧的進行內政改革,管仲的多才多能使齊國政治、軍事、經濟等同時興起,綜合國力一下子成為諸侯國中的佼佼者。於是就有了尊王攘夷的號召,加上齊桓公“存邢救衛”,以及“諸夏親暱”的做法很快在諸侯國中建立了聲望,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齊桓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民族大義精神。很快很多諸侯國都承認了其霸權地位,於是帶領了宋、衛、魯、鄭、許等十幾個諸侯國去討伐楚國,楚國這時也是比較強大,但是看到齊桓公組織龐大的聯軍前來也慫了,所以求和承認其霸權地位。之後齊桓公便召開了春秋時代第一次會盟,這次會盟規模不大但是次數比較多,大大小小多達39次內容也都不一樣,其中有些是會,有些是盟。這次會盟鞏固了齊國的霸權地位,讓尊王攘夷的口號更加深刻的體現出來。其作用就是讓所有諸侯國團結起來尊畏周天子,抵禦夷族入侵。而且周僖王也派了使者前來犒勞齊桓公。

    二、晉國稱霸

    晉晉文公在國內也進行改革,晉文公勵精圖治,很快讓晉國成為數一數二的強國,當時周襄王於是政亂,被晉文公平反,而且強大起來後多次打的楚國節節敗退,其中比較著名的最後一戰,城濮之戰定霸權。於是在戰後晉文公舉行了春秋以來第二次會盟,史稱踐土會盟。這次踐土會盟為中原大地換來了暫時的和平,讓所有諸侯國都對晉國跟周王朝納貢。這次會盟周襄王親自前來,封晉文公為侯伯即霸主。

    三、晉楚爭霸

    楚國再次崛起,晉和楚聯合雄踞東西的齊、秦,楚秦聯盟、晉齊聯盟,開始誰也打不死誰勢均力敵的拉鋸戰,加深了中原地區各國之間的矛盾。晉楚爭霸常年打仗,導致一下小國厭倦了戰亂,於是出現了兩次以和平為口號晉楚平分霸權的會盟,也就是春秋時期第三第四次會盟,這兩次都是由宋國發起,調和晉國和楚國,讓他們平分霸權,所有諸侯國平均向他們納貢,換來了短暫的休戰和平。

    四、吳國和越國興起

    晉楚爭霸加劇了吳越之間的征戰但也大大消耗了晉楚的國力,因為晉越聯盟,楚吳聯盟,晉連越打楚,楚連吳打越,吳越之間也在不斷的打,很快晉楚國力消耗,慢慢沒落。但是吳、越霸權之爭還在繼續,吳王闔閭在吳越戰爭中被殺,越國打敗了吳國。於是吳王闔閭之子吳王夫差決定復仇,打敗了越國,越國求和。後來吳王夫差率大軍北上,在黃池號召各路諸侯舉行了一次會盟體現其霸權地位也就是第五次會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低調發展國家越國慢慢重新崛起,趁著吳王夫差北上會盟攻入吳國滅掉吳國。戰後越王勾踐在徐州號召各諸侯國進行會盟,也就是第六次會盟,自此越王勾踐成春秋最後一個霸主。之後便慢慢進入秦滅六國的戰國時代。

    所以前前後後總共出現了六次大會盟。

  • 3 # 逆生長的向日葵

    瀉藥

    春秋戰國時期出過不少會盟,下面就來說說這些會盟,順便說一下這個會盟所起的作用!

    1.首先說一下姬發發起的八百諸侯會孟津(這個姬發就是武王,就是姜子牙輔佐的那一位),這個是在姬發對殷商極其不滿的條件下,並且想要統一全國而做的一次會盟,是一次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為商量滅殷商的戰前動員。

    2.鄭國和晉國之間的盧之盟,這是鄭國和晉國之間的一次友好會盟,為的就是搞好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而發起的,是為了穩定自己的大後方,放下防備鄰居而發起對外戰爭的一項聯合友好的會盟。

    3.石門之盟,是說的以鄭國為基礎的一次紛亂的無益戰爭,各個國家之間相互結盟,相互結實自己的盟友,經常是今年是盟友,過一年就成了敵對國,相當混亂。

    4.周成王的岐陽大會盟,這個便是為了穩定國內局勢,為了給那點不聽話的諸侯或者地方勢力安撫一下或者提一個醒,讓他們知道知道到底誰是老大。

    5.周武王的孟津大會盟,這次是武王姬發為了鞏固姬周天下而開展的一次會盟,而這次會盟也讓武王姬發如願確定了姬周家族統一全國的基礎。

    ……………………

    會盟太多了就不一一例舉,這樣的會盟在春秋時期,一般都是為了顯示拳頭,為了給自己發動戰爭取得許可證,還有幾個就是為了給自己當霸主提供合法憑據,為了讓各諸侯和周天子承認自己的地位,還有就是為了和平或者是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敵人等等之類。

  • 4 # 海雲天

    春秋有四次會盟這就是《葵丘會盟》,《黃池會盟》,《踐土會盟》,《徐州會盟》戰國時有《洹上之盟》,《櫱桑會盟》。這些會盟主要是彰顯強國的實力,就是所謂的挾天子令諸侯,強國不斷的將小國吞併,之後再講大國吞併,但是笑到最後的還是秦國統一了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洲華人在隔離期間出去跑步,還辱罵社群管理員,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