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粲粲4

    人們常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年人的還要強。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難免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我們在教育時忽視他們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評指責,甚至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地,反而還會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發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的不健康心理。那麼,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並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與情緒呢?

    有人這樣總結過:鼓勵與讚美能使白痴變天才,批評與謾罵會使天才變白痴。要學會適當地寬容孩子的缺點,人非聖賢,孰能無錯。我們大人還經常會犯錯,更何況小孩子呢。犯錯誤是小孩成長過程中的特點。如果犯一點小小的錯誤就嚴厲批評,甚至體罰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雖然父母或者老師出發點是好的,但未必會使孩子接受,適得其反。所以應該適當寬容孩子的缺點,選擇說理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樹立自立、自強、自尊的成長理念。說起來也怪,如果教育孩子真的從他們的自尊心和情緒上說服到心理,讓孩子認從,那今後的成長過程和前途指定是美好光鮮。在這裡,我們藉助於聞名世界科學家的偉績,來鞭策孩子成長的動力。

    自立: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著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鬥和非凡的才智,自信自立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從千萬次失敗中站立起來,克服無數次的困難,成為美國聞名的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的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改進了電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因此,被稱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自強:牛頓小的時候讀書不用功,是班裡成績較差的學生。一次,他把自己精心製作的小風車帶到學校,同學諷刺他雖然會造風車,卻不懂其中原理,還打碎了他的小風車。從那以後,牛頓變得肯動腦筋,愛學習了。他要讓那些瞧不起他、嘲笑他、侮辱他的人明白,自己是學習上的強者。牛頓戰勝了自己的弱點,終於成為一位舉世公認的科學巨人。證明了一個道理:為人生的理想執著追求,是所有強者的共同目標,他們不屈不撓地堅持,矢志不移地奮鬥,直到成功。自尊:華羅庚中學畢業後,因交不起學費而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幹活,一面繼續頑強的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重危,他躺床上躺著.在床上半年,病癒後,卻留下終身的殘疾,因左腿關節變形,成了個瘸子,當時華羅庚只有19歲。但是他身殘志不殘,白天拖著病腿,忍著關節疼痛繼續幹活,晚上在油燈下自學到深夜,終於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這才被大學聘請為助理員。當了助理員後,華羅庚一面工作,一面又刻苦鑽研學習,在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只有是自尊的人,才能這樣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征服挫折和失敗。有人戲說華羅庚在走路時,光想著數學研究,一不小心被撞了一下,他馬上說:"對不起,我沒看見你"。結果當他抬頭看時,卻撞在電線杆上。雖然是個笑話,卻足以證明華羅庚對待研究數學的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的學習精神。瞭解了科學家的自立、自強、自尊的做人精神後,是不是能感覺到只要認真的去做任何一種事,都會取得成功的。也就是說,如果教育孩子想取得成功,必須要讓他們有上進心,學會做人的道理,靠非打即罵是不會有效果的。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能更有力地對社會釋放正能量,要想讓孩子尊重你,總得做幾件值得尊重孩子的事才行。還是那句話,對待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要學會適當的寬容,孩子嘴上不說,心裡面也會感激的,他們會把這種感激變成動力,變成成就的。

  • 2 # 陸妍如

    孩子犯了錯誤肯定是需要批評的,批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並進行改正不要再犯。但是批評孩子需要注意方法,不要想當然的去批評孩子,需要掌握一些原則和方法:1·不當面批評孩子。孩子再小也是人,它也有自己的自尊。因此當孩子犯錯時候,不要當眾批評指責孩子,會讓孩子覺特別難堪,孩子不僅不會聽你的話,反而會頂撞你,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2·睡前之前不批評孩子。睡前批評孩子,會讓孩子心理緊張,心情難受,影響睡眠質量,進而影響身體發育。睡眠不好,心理緊張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3·吃飯的時候不批評孩子。吃飯本身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不僅影響食物消化效果,也令孩子對批評失去敏感性,而且還影響了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氛圍。

    4·批評孩子時不要重複提到以前的錯誤。只相對本次孩子犯的錯誤,不要拉家常似的講孩子以往的錯誤都拿出來數落一遍。這樣的批評沒有重點,孩子依然察覺不到這次錯誤,數落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會產生錯覺,覺得自己原來那麼差,父母原來那麼看我,會對孩子造成打擊。

    5·批評孩子時不要拿別人來比較。直接了當的說出孩子的錯誤就像行,不要總說別人家的如何如何的好,你是卻是怎樣怎樣的不好!這樣會嚴重傷害到孩子,原本很高好的孩子有可能在你的比較中自暴自棄,反正父母怎麼都覺得我不行,不如別人,那我就算了。

    6·批評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情緒附加在其中情緒。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會覺得生氣是很正常的。但父母不應該借孩子犯錯來發現自己的情緒,將生活中工作中壓抑了的負面情緒藉此發洩到孩子頭上。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保持平和的心態,客觀公正的對待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並與孩子共情,這樣孩子才能接受你的批評並真正的改正錯誤。

  • 3 # 果果愛分享

    自尊即是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人所應該被對待的態度,彼此是獨立平等的。孩子犯了錯,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錯誤,並自己想辦法解決處理。如果孩子承認錯誤,那麼他肯定很樂意願意和你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孩子不承認,那麼你批評多少遍也是沒有用處的,只會讓你們彼此疏遠。

  • 4 # 悅雨育兒

    我覺得就是一句話對事不對人。

    孩子犯錯一定要批評,但我們針對的是這件事兒,而不能對孩子進行人攻擊,比如說,你不能說孩子“怎麼這麼笨呢?”這樣的話都不可以說,這樣都是很傷孩子自尊心的,而我們可以和孩子說,“這件事情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會做錯?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事情,我們怎麼做?”

    事情做錯了那就是錯,但是我們下次可以改正,可是如果說一個孩子笨,那就是對孩子的很大的傷害了,笨這個東西是沒有辦法改變。

  • 5 # 心夥伴

    中國的傳統教育,歷來都是提倡嚴加管教,父母從小就給了孩子許多條條框框,限制他們,同時又望子成龍,希望在將來能夠有所作為。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存在著許多誤解之處,如果沒有充分的認識,教育孩子注重形式,有時候會對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他們生來比較害羞,那麼如果太多的指責,勢必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影響人格發展。當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可以參考以下幾點方法。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重場合,特別是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去批評他們,這樣會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了,可以在晚上睡覺前去和他們講道理。

    不要在孩子面前隨便發脾氣,從心理學的角度,父母的不良情緒,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當他們犯錯的時候,要控制自己情緒,有耐心的去批評他們。

    不要總是單方面的指責,有時候他們犯錯誤,並不是自己造成的,一定有其更深沉的原因,在批評他們之前,要懂得溝通,瞭解具體情況,再做打算。

    以身作則,父母犯錯誤了,也要主動認錯,讓孩子覺得比較公平,這樣能夠有效促進他們改正錯誤。

    如果不是太嚴重的錯誤,不應該去指責,相反,父母可以嘗試去鼓勵他們,給予必要的安慰,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總之,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應該太過簡單粗暴,需要不斷的學習,其根本目的在於塑造獨立的人格。

  • 6 #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很多媽媽們存在這樣的苦惱:孩子做錯事情了,生氣批評也不對,使用冷暴力也不行,面對孩子犯錯,難道就不能批評嗎?批評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嗎?一味地寵溺孩子,會不會培養出玻璃心的孩子?

    其實,當孩子犯錯,大人批評孩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可往往很多時候,父母錯誤的批評方式,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在宣洩情緒,常常只會“左耳進,右耳出”,下次還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真正有技巧的批評,是在維護孩子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進行的,缺少這個原則,批評就不存在意義了。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曾提出了著名的「成長型思維」,其中,她把批評分成三種方式,分別是:個人取向的批評、結果取向的批評、過程取向的批評

    個人取向的批評,是對兒童做出的一種整體性的判斷,焦點指向於兒童自身。比如:“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取向的批評,反映行為的客觀結果,焦點在於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孩子上,指向具體行為的適宜性。比如:“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取向的批評,是對兒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所運用的策略進行反饋,焦點指向行為的過程。比如:“這個積木拼起來有點亂,或許你可以想象出另外的方法來完成”。

    在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的實驗中,她讓67位幼兒園小朋友假裝玩遊戲,用洋娃娃代表自己,完成研究者設計的情景故事。

    在這個實驗過程中,孩子出現錯誤,老師就會對孩子的表現給予以上3種不同的反饋。

    最後,研究者對孩子的表現,紛紛按照「產品評價、自我評價、情緒感受、堅持度」這四個維度進行評分,實驗結果如下:

    從結果我們可以瞭解到,接受過程批評的孩子具有更積極的自我評價,對任務完成的滿意度高,情緒更加積極,對任務的堅持度強;而接受個人批評的孩子表現出了強烈的無助感。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父母常常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錯誤的批評方式對孩子的殺傷力特別高。愛之深,責之切,孩子犯錯,作為父母的我們,誰也避免不了批評孩子,但是,批評孩子也是一項技術活。

    接納與共情

    心理學理論上認為,當一個孩子向爸媽發出愛意或者求救的訊號超過7次,卻沒有得到迴應,孩子就不會再發出訊號,從而封閉自己的內心。

    還記得前陣子引起網友廣泛關注的#17歲男孩因母親批評跳橋自殺#的事件嗎?看過影片的人相信都會感嘆一條年輕生命的逝去,但在這背後,卻揭開了對孩子“接納與共情”的重要性。

    當孩子犯錯時,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表達“共情”,接納孩子的情緒,但這並不代表父母就是要妥協和認可孩子的做法,而僅僅是對孩子情緒的認同和保護。

    允許孩子表達自身的情緒,孩子才會將心底裡的各種情緒表達出來,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才會對父母產生信任感,才會更快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錯開場合進行批評

    “人前莫教子”,當發現孩子存在不良行為時,父母一定要注意當時所在的場合,主要目的是為了尊重孩子,如果在外人或者孩子的小夥伴面前批評孩子,孩子不僅不會聽進去,還可能產生牴觸的逆反心理。

    反之,如果父母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場合對孩子進行錯誤行為的批評和教導,孩子就能感受到被尊重,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不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離不開後天環境的影響。

    如果孩子一犯錯,父母就給孩子貼上“沒用”、“都是你的錯”等的標籤,會給孩子很強的心理暗示,他們會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存在欠缺,進行自我印象管理,慢慢使自己做出符合“標籤”所要求的事情,放棄自身成長。

    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基於平等與尊重,而不是權威與強制要求。

    美國教育家塞勒·塞維若認為,父母批評孩子,靠強制壓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給孩子充分的說話機會,孩子才會剖析自己的行為,觸擊靈魂的最深處,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也就是說,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需要傾聽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讓他說明自己犯錯的原因,注重孩子的感受,父母的批評才會更加令孩子信服。

    我們常常以為批評孩子,是在幫助孩子、教育孩子,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錯誤的怒吼式批評、宣洩和訓斥只會讓孩子倍感無助。

    相信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鼓勵的話語和溫暖的支援,終將會成為孩子心裡最堅定且最依賴的那一束光!

  • 7 # 花柒A

    自尊心強有好有壞。自尊心強的孩子做事積極進取,萬事追求完美;但也容易缺乏寬容心,以自我為中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得到父母、親人關愛和尊重的孩子自尊心會比較強。

    家長應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呢?

    第一,家長要正確引導。

    家長既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同時自尊心過強,對孩子也不好,這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

    第二,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自尊心強的孩子一般都怕遇到挫折。家長應該與孩子做一些勝負遊戲,讓孩子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成功與失敗。要與孩子一起面對挫折,體會挫折,讓孩子知道挫折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第三,適度鼓勵。

    適當鼓勵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自尊。但是過度表揚和讚美,只能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會容易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想法。

    第四、適時批評。

    既要表揚和鼓勵,但是也應該適時批評。尤其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不能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就不去批評孩子。

    第五、真誠溝通。

    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而一味的袒護,也不能因為孩子犯點錯誤就立馬職業。家長更需要和孩子透過真誠的溝通,幫助孩子改掉毛病,讓孩子健康成長。

  • 8 # 海居潮

    不管孩子那方面做錯了,做為孩子的父母想批評教育孩子,可以這樣問孩子,,你知道你做這件事對嗎?不要說,,你做這件事知道錯了嗎?兩者大有差別。

    你做這件事對嗎?一給孩子思考,但時也給孩子一種自尊和安憮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回答,我錯了。那就說明孩子已認識到錯誤,如果孩子說我沒有錯,那就是事情還有多種原因,孩子更能明辨是非,問明對錯原因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一般都會接受。

    你做這件事知道錯了嗎?孩子一下子可能會不滿,因為你不問情況,一下子就直接給孩子安個罪名,孩子一定會失自尊和鬧情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式電腦怎麼重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