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絡健康
-
2 # 小搗蛋鬼的養成記
光靠吃給寶寶增強抵抗力,是行不通的,檬姐到現在3歲半了,沒進過醫院,感冒發燒的次數也屈指可數,我簡略一點說說我對待她的方法:
一、飲食一定要均衡
有的孩子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菜,家長由著她,這樣是完全不行的。在我家的餐桌上,檬姐每一道菜都要試著吃一些,青菜她很喜歡,告訴她這裡面有葉綠素,可以讓她更健康,她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是她知道媽媽說的對她是好的。因此,檬姐大蒜、生薑、蔥都不會挑,有時候菜裡已經炒熟的大蒜,她一顆顆的吃,並且說道好吃!
二、多飲水
孩子的腎功能發育沒有成人好,一次給她的水不必多,小半杯即可,讓她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檬姐現在知道我倒給她的水,她要全部喝完,我在家會定時給她倒一小半杯水讓她喝掉,這會讓她的腸胃蠕動更好,多排尿,也能使咽喉更舒服。
三、多運動
靠吃給孩子增強體質,我不知道你要讓孩子吃多少,畢竟人體吸收有限,只有多動孩子體質才會慢慢變好。檬姐每天放學後,她會和檬爸在草坪上瘋一陣,有時跟同學玩遊戲,總之基本上每天運動量管夠。
四、生病吃藥不是第一選擇
我非常不贊成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喂藥,孩子一有個感冒流鼻涕,就是喂藥。在我看來,就是藥不要錢,我也不會去喂,你得看孩子是不是非吃藥不可的地步。你每喂一次藥,都是在削弱她自身抵抗力強大的刀刃。
免疫力差怎麼辦?家長可以從飲食入手,讓寶寶多吃一些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什麼是免疫力?
“免疫力”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免疫系統功能”,它是由一系列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等)、組織、器官(如胸腺、脾臟等)及免疫分子(如補體、抗體等)組成的一個精密複雜的網路。正常情況下,這個網路中的“成員"通力合作,對抗病原微生物之類的“非法入侵者”,這是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
兒童如何算免疫系統功能差?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孩子一年內患呼吸道感染次數來間接判斷。
出現以下情況時,就提示孩子的免疫系統功能可能比較弱:
2 歲以下的孩子,一般上呼吸道感染超過 7 次 / 年,或下呼吸道感染超過 2 次 / 年;
2~5 的孩子,上呼吸道感染超過 6 次 / 年,或下呼吸道感染超過 2 次 / 年;
14 歲以下的孩子,上呼吸道感染超過 5 次 / 年,或下呼吸道感染超過 2 次 / 年。
提醒大家,雖然這裡給出了一些參考,但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懷疑孩子“免疫力差”,還是應該請醫生來判斷。
寶寶免疫力差的原因
一是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發育不良等。
二是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缺乏鈣,鋅,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均可導致寶寶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三是濫用抗生素。不管病情需不需要都用,並多次更換,產生耐藥性,打亂了人體的一些平衡。
四是擅自停藥。患病後,療程不夠,擅自停藥,發燒一退就停藥,細菌長期處於隱伏狀態,一旦受涼,容易引發疾病。
五是濫用激素。有些看護人對發熱機理不瞭解,恨不得一貼藥就手到病除,還有一些醫生不耐煩看護人的嘮叨,或者害怕對自己不信任從而流失病員,就給寶寶運用激素。
兒童吃什麼能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一方面是天生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有健全的先天免疫系統,有先天免疫缺陷的只是一小部分孩子,先天免疫缺陷的孩子不能靠食物來完善或者提高免疫力的。
免疫力也需要後天完善,孩子出生後接觸各種微生物,免疫系統在和各種病原體接種的過程中產生相應的抗體,淋巴因子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常生病,生病讓孩子難受,但往往也是免疫系統啟用、提高的過程。
為了避免一些烈性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損傷或嚴重後果,我們也可以透過疫苗接種來產生相應的抗體,疫苗接種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華人比較迷信一些食物能產生神奇的功效,比如提高免疫力,所以很喜歡給寶寶吃補品、保健品,但事實上,食物對於免疫力的主要作用在於滿足身體營養需求。
均衡的飲食,保證孩子生理需求和生長需求的營養成分,讓孩子避免出現營養不良,避免出現特殊元素缺乏,可以避免免疫力的降低。
所以我們要按時新增輔食,寶寶到了6個月後要新增輔食,尤其是含鐵含量高的食物,否則孩子缺鐵性貧血,影響一些酶的活性,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偏食的孩子,比如只喜歡素食的孩子也可能出現鋅缺乏,會增加腹瀉等疾病的風險,所以要避免孩子偏食。
如果實在要找一種能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那就是母乳了。對新生兒和嬰兒來說,母乳的營養成分最均衡,而且有一些活性免疫成分,比如益生菌,以及一些酶、抗體,上皮生長因子等,可以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已經有研究證實,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孩子腹瀉、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風險。
而對於其它食物,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營養,就營養成分而言,沒有哪種成分是某一種特定食物所獨有的,也沒有哪種食物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不能對某種食物寄予過多不切實際的功效,包括提高免疫力,否則它就是藥品而不是食品了。
除了母乳之外,對於健康的孩子,沒有特別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補品、特殊的營養保健品,比如人參鹿茸之類,同樣提高不了孩子的免疫力。
一些飲食建議;
提高寶寶免疫力吃什麼好
1、胡蘿蔔:寶寶生長要比大人們需要更多的維生素A原,也就是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具有保護寶寶呼吸道免受感染、促進視力發育的功效,缺乏維生素A的寶寶容易經常患呼吸道感染。而胡蘿蔔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原。為了便於寶寶的腸道吸收,用胡蘿蔔做菜時最好先切碎,或蒸、煮後再弄碎,或搗成糊,以幫助寶寶更好地吸收胡蘿蔔的營養。
2、小米:小米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雖然脂肪含量較低,但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而B族維生素及不飽和脂肪酸都是生長髮與必需的營養。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對寶寶大腦發育有益處。
3、黑木耳:如果經常食用,可將腸道中的毒素帶出,淨化寶寶腸胃;還可降低血黏度,防止發生心臟病。現今,很多寶寶體重超重,血脂偏高,從小多吃一些黑木耳對日後的健康大有益處。
4、蘑菇:蘑菇屬於益菌類食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多種酶,特別是香菇中含有香菇多糖,它可抑制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另外,常吃蘑菇或喝蘑菇湯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易患呼吸道感染,還可淨化血液中的毒素,對預防小兒白血病很有幫助。不過,吃香菇時最好先用開水焯一下,這樣可以避免刺激寶寶嬌嫩的胃。蘑菇儲存不當容易發黴,最好放在通風乾燥處。
5、西紅柿: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多吃一些可促使寶寶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C。從而提高寶寶的抗病能力,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當寶寶的面板受到過多日曬或紫外線灼傷時,多吃一些熟西紅柿,還可以幫助面板組織快速修復。除此之外,大腦發育很需要維生素B1,而西紅柿中維生素B1的含量十分豐富,寶寶多吃些西紅柿可促進腦發育。
6、深色水果:顏色較深的水果富含花青素,如藍莓、桑葚、草莓等這對激發免疫系統的活力很有效;富含維生素C和類黃酮的獼猴桃和橙子也很不錯;蘋果有促進干擾素合成的作用,也是不錯的選擇。
7、薯類:薯類包括紅薯、山藥、土豆等,能夠吸收水分、脂肪、毒素及糖類等,並可以潤滑腸道。經常食用薯類,可降低寶寶發生乾眼病的危險性,還可避免便秘,減少日後發生結腸癌、直腸癌的危險性。但薯類食品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腹脹,寶寶腹瀉時也最好少吃薯類。
8、豆製品:大豆中的膳食纖維和低聚糖也有益健康,但大豆中還有不少能夠改善免疫力的物質,比如有抗病毒作用的皂甙,還有啟用免疫系統的凝集素。用大豆來部分替代肉類,不僅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脂肪肝等疾病有幫助,而且更有利於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可選擇豆腐、豆腐絲、豆腐皮、豆腐乾、豆漿等,但需要注意不要給寶寶吃油炸類豆製品。
有辦法增強免疫功能嗎?
真正意義上的免疫功能低下,是指孩子患有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缺陷疾病,這樣的孩子必須接受正規治療。對於未患有免疫缺陷的嬰幼兒,看似“免疫功能低下”,其實往往是一種“假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免疫記憶”尚未建立。
那麼,如何“鍛鍊”免疫系統,讓“假象”消失呢?
建議爸爸媽媽們養育孩子時,從以下 5 個方面做起:
均衡飲食,營養充足;
保證睡眠充足,生活規律;
進行適當的鍛鍊;
規範地接種疫苗;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