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喵媽媽說育兒
-
2 # 愛心輔導媽媽
還真有,我周邊就有一個男孩兒,快四歲了,別說成句的話不會說,就連一個字都不會說,這個孩子能聽懂別人說話,讓他幹什麼也都會幹,就是不說話。家裡人很著急,就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說,孩子沒有問題,就是說話晚,平時孩子沒有語言的輸入,當然就沒有輸出了。
這個小男孩兒,由於爸爸媽媽上班很忙,平時是爺爺奶奶帶的,爺爺奶奶怕大孫子受委屈,從來沒帶孩子出去過,更沒跟其他小朋友玩過,整天圈在樓裡,孩子每天也見不著幾個人。奶奶又忙著幹家務,沒有時間陪孩子玩兒,孩子就自己在家裡玩兒。所以,孩子真的不會說話。
-
3 # 職場媽媽進階記
孩子到了4歲還不會說整句話其實也不用太著急,發現了問題,那麼就著手解決問題就行了,一般孩子語言發展較慢排除掉身體原因後,一般都是受生活環境影響較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父母工作較忙,陪伴孩子和與孩子交流的時間較少;由長輩照顧孩子,長輩一般都會比較內斂,與孩子交流較少,只是照顧生活起居,孩子缺少語言環境。
第二,陪伴孩子時沒有主動與孩子進行對話,給予啟發。
第三,孩子發音不準或語序不對時沒有給予及時糾正。
所以,針對以上原因,想讓孩子早日開口說出完整的句子,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增加陪伴孩子和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如果實在沒有時間,那麼儘量讓孩子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他聽別人說得多了,自己必然會受到影響,主動開口;父母在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講繪本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你講故事的時的語言結合繪本會給孩子帶來直觀的影響。
第二,無論是父母或是長輩陪伴孩子時,要主介紹事物,比如這個是小動物,那個人在工作,等等,然後啟發孩子主動表達說一些自己知道的事物等等。
第三,孩子發音不準或說話語序表達不正確時要溫柔而堅定地給予糾正。
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是很輕的,尤其在3-4歲時是孩子語言發展的環境時間,只要父母或長輩堅持給予啟發和糾正,孩子很快就能表達自如了。
-
4 # 良父益友
確實有這樣的孩子,首先您的孩子雖然不能說整句的話,但可以確認孩子沒有先天的生理缺陷,那孩子為什麼語言發展慢呢?究其原因還是在父母身上,父母平時可能與孩子交流太少,不注意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
第一,平時要帶孩子一起看繪本,給孩子講繪本的內容,給孩子提問題與孩子互動。慢慢的孩子就會說出看到的繪本內容。
第二,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吃的什麼,食物或者水果的顏色,什麼味道等等,引導孩子自己點餐。
第三,多與孩子做遊戲,慢慢引導孩子制定遊戲規則,多帶孩子與同齡或稍大孩子一起玩,加強孩子溝通能力。
-
5 # 於小魏
我鄰居一個小孩,4歲多了,說話磕磕巴巴,有點口齒不清。慢慢我發現,他媽媽不給他留時間,他一說話他媽就說:我知道了。他沒有表述的物件,所以就說的差點。我大姑姐家的孩子,快四歲了,還嘣字呢,還不清楚,我閨女一歲半的時候就會說句子了,咬字清楚。我大姑姐不跟他們溝通,要不孩子看電視要不大人看電視,“咬爺,呲。(姥爺,吃)”我覺得父母應該多和孩子對話,鼓勵他說話,慢慢就好了。
回覆列表
寶寶在1歲-2歲是語言啟蒙期,這時候父母對寶寶的語言教育就已經開始有差距了。有些家庭會讓寶寶表達出來,儘管等待時間會比較長,但家長有耐心,鼓勵孩子大膽把話說出來,寶寶自然會說話了。另一些家庭的成員就會代替寶寶說話,比如,寶寶指著某個東西想說話的時候,家長非常快速的說出了寶寶想表達的事情,寶寶覺得媽媽很懂自己,媽媽也覺得自己超厲害,寶寶一指就知道他在說什麼。其實這樣就正好打壓了寶寶說話的積極性,對比第一種家庭和第二種家庭,寶寶語言能力的差距已經慢慢產生了。
好了,有些媽媽會說,你看我們這些成人,除了聾啞人,哪些人不會說完整的話啊,著什麼急呀?那我想問,既然能讓寶寶儘早說完整的話,為什麼非要拖到他長大懂事了才會說呢?所以說話是要趁早的。
舉個我家寶寶的例子吧,我家寶寶在1歲的時候我就給堅持給她讀繪本,簡單的繪本,以圖為主,反覆講了幾次之後,我會說前半段,讓寶寶接後半段,起初我只是試探,看這樣做行不行,沒想到真的成功了,寶寶能順利的一字不差的把後半段說出來。每天這麼堅持,寶寶的語言能力就會越來越強了。我毫不誇張的說,我家寶寶現在3歲多,語言能力和5歲的小孩沒什麼區別。這就是慢慢積累的作用,就是這麼神奇。
還有能夠讓寶寶多說話的途徑,就是帶寶寶去旅遊,讓他多長一些見識,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父母與孩子獨處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利用好這段時間,教寶寶說一些日常用語,慢慢的他懂的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