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社會花片

    看情況定,是輕微無抽搐症狀就無大事,一般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或是受涼引起的腸炎,下腹手摸壓無硬塊,無須太多擔心。要是用手摸壓有硬塊,按壓時寶寶巨痛大哭,額頭

    豆狀大汗,這時考慮到急性腸炎或腸套,請急到醫院撿查治療

  • 2 # 醫聲營養

    祖國醫學所說的腹痛是以胃脘部.臍的兩旁及恥骨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症的疾病。腹痛最早的記載,見於《素問》“腹痛而後洩者”。明代《證治準繩-幼科》將腹痛分為寒痛.熱痛.蟲痛.積痛.鎖肚痛.癥瘕痛等。小兒脾胃薄弱,經脈未盛,易為各種病邪所幹擾。感受寒邪.乳食積滯.髒氣虛冷.氣滯血瘀.蛔蟲擾動等皆可使氣滯脾胃腸腑,而六腑以通降為順,脾喜運而惡滯,六腑不通則為腹痛。腹痛為小兒常見的臨床症候,可見於任何年齡,無季節性。腹痛涉及的疾病範圍很廣,許多內外科疾病均可出現腹痛的症狀。

    現代醫學所說的腹痛是臨床極其常見的症狀。多數由腹部臟器疾病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腹痛的性質和程度,既受病變性質和刺激程度的影響,也受神經和心理因素的影響。臨床上按起病緩急.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常見的小兒腹痛有腹瀉.便秘.胃炎.消化性潰瘍.闌尾炎.腸套疊等.

    小兒腹痛時由於有的寶寶小無法表達只會哭鬧,或是會說話但表達不完善,再加上腹痛病因較多,機理複雜,作為家長應細心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飲食多少和大小便情況,當出現小兒哭鬧不止,腹部拒按時應立即去正規醫院就診。

  • 3 # 媽咪寶貝傳媒

    腹痛,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胸骨下、臍的兩旁及恥骨以上部位發生疼痛者,均統稱腹痛。幾乎每個寶貝都有腹痛的經歷,只是症狀有輕有重,持續時間長短不同。腹痛很常見,但是所涉及的疾病範圍很廣,有的是病變引發,有的則屬於功能性腹痛,具有反覆發作和長期持續性。爸爸媽媽最好要多瞭解這個問題,既不要過於擔心,小病變大病治療,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疾病訊號,耽誤自己寶貝的健康。

    歸結原因,寶貝常常出現的功能性腹痛,主要是因為有的寶貝體質虛弱或較為敏感,由於站立過久或食用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魚、蝦、蛋、奶等出現腹痛,這類寶貝需要增強體質,爸爸媽媽要小心照顧,儘量避免食用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有的寶貝因為飲食不當,吃得過多,或者食用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而造成的,這是因為寶貝的胃比較虛弱,他們需要合理安排食物種類和進食分量。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寶貝是因為壓力和緊張,也會造成腹痛,所以媽咪要懂得緩解寶貝的焦慮,多溝通交流,讓寶貝感受到父母的愛。

    對小兒腹痛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必須注意飲食調養,加強護理。一般而言,小兒飲食宜溫軟、營養豐富易消化,少刺激,少食多餐。

    若患兒傷食較重,或伴有腹瀉,還可暫停飲食一兩頓,讓腸胃得到充分休息。若嘔吐較重,服藥時宜少量內服,以止吐逆。在護理方面,要特別防止寶貝外受寒涼和傷食。

    此問題由媽咪寶貝專家顧問團為您解答

  • 4 # 時尚育兒圈子

    受寒

    具體表現

    受風寒或過食冷飲之後,突然腹痛,一陣陣加劇。腹部熱敷時,疼痛會減輕;疼痛厲害時,臉色蒼白,甚至額頭冒冷汗;嚴重者,嘴唇發紫。有時會出現嘔吐或腹瀉。

    食療

    丁香肉桂飲 丁香10 克、肉桂1 克、煎水,紅糖調服,每日3次。生薑蘇葉飲生薑絲少許、蘇葉3克、蔥白1 段,加紅糖煮水,代茶飲,溫服。

    這道茶飲尤其適合腹痛伴有風寒感冒的寶寶。

    緊張、抑鬱等心理原因

    具體表現

    腹痛腹脹、臍周痛,心情不佳或壓力較大時發作或症狀加重,食慾較差,可有嗝氣或嘆息,大便不暢或時干時稀。

    食療

    香附蘿蔔飲 取白蘿蔔適量洗淨、切塊後,於沸水中煮熟撈出,晾曬半日。食用時加入香附6 克,蜂蜜少許,用小火煮沸調勻,溫服。

    飲食不節

    具體表現

    腹部脹滿疼痛,觸按時疼痛加劇;口氣酸臭、沒有胃口、大便極臭。有的伴有腹瀉,排洩之後疼痛減輕。可在嘔吐物或排洩物中看到沒完全消化的食物。

    食療

    蘿蔔汁 生蘿蔔250 克(或蘿蔔子30 克)。將生蘿蔔搗汁或蘿蔔子微炒水煎,少量多次服用。

    山楂蜜餞 山楂500 克洗淨,去掉果核,放入砂鍋內,加入適量水,煮至呈糊狀時加入蜂蜜250 克。攪拌均勻後,再以小火稍煮片刻,收汁裝瓶備用,根據需要隨時食用。

    體虛

    具體表現

    體質虛弱,腹部隱隱作痛、不劇烈;常痛一陣好一陣,疼痛部位喜歡按揉,區域性暖和後疼痛會有所減輕;進食熱飲後,疼痛會有所緩解;精神狀況差、飯量減少,吃多後容易腹脹。

    食療

    黃芪飴糖粥 取黃芪10 克左右,加入適量水煎煮取汁,再加入白米50 克,煮成稠粥,服時加飴糖15克,早晚溫熱各服1次。

    蟲積

    具體表現

    臍周疼痛,時痛時止;或嗜食異物,大便排蟲;或突發腹痛,按之有條索狀物,甚至劇痛,嘔吐蛔蟲,面黃體瘦,睡中磨牙,鼻癢;或面部出現白斑,唇內有粟粒樣白點,眼白可見藍斑。

    由蟲積導致的腹痛,最佳治療就是服用驅蟲藥(如西藥中的腸蟲清),比較方便,見效快。

    食療

    檳榔粥 檳榔10 克、大米30 克、冰糖適量。將檳榔用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花椒粥 花椒5~10 克、大米30 克。將花椒研為細末備用。先取大米煮粥,待粥熟時,調入花椒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

    氣滯血瘀

    具體表現

    腹部脹悶、疼痛,不讓觸碰;或疼痛像針刺般,且疼痛部位固定。

    食療

    茴香紅糖水 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紅糖適量服飲。

  • 5 # 健康學院

    小兒腹痛原因複雜,大部分由腹腔臟器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所致,也可由腹腔外器宮引|起。有時呈急性發作,有時呈慢性反覆性發作。首先要排除外科急腹症,以免耽誤治療。鑑別腹痛原因,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年齡:年齡不同引起腹痛的原因亦不同。新生兒以腸痙為常見;乳嬰兒則以腸套疊、嵌頓疝為多見;年長兒由腸蛔蟲症、蛔蟲併發症、以及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的功能性腹痛多見。

    疼痛性質:陣發性絞痛,多由空腔器官梗阻和平滑肌痙孿所致。如腸道、膽道、蛔蟲症,腸套疊,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輸尿管等尿路結石。持續性鈍痛,常因實質性臟器腫脹牽涉被膜所致,如肝炎肝脾腫大,右心衰竭肝瘀血。隱痛多見於消化道潰瘍。持續性劇痛多見於胃腸穿孔及腹膜炎。在持續性疼痛基礎上有陣發性絞痛,多表示有炎症伴梗阻,配合物理檢查等方法來確診。

    一般腹痛部位大致即是病變所在部位。腹痛區劃分如下

    上腹痛:常為胃、十二指腸、膽囊、肝、脾及胰腺病變引|起。右上腹痛常為肝炎、肝瘀血、肝腫瘤、膽系感染、膽石症、膽道蛔蟲症、膈下膿腫、右下大葉肺炎、右下胸膜炎等。左上腹痛常為胰腺炎、左下肺炎。劍突下疼痛多是潰瘍病。

    下腹部:常為結腸、輸尿管下段、膀胱及盆腔器官病變引起。右下腹痛常見闌尾炎、腸繫膜淋巴結炎、腸結核。左下腹痛細菌性痢疾多見。亦可因腎臟疾病疼痛沿輸尿管放射到股內側。青春發育期女孩應考慮到盆腔生殖器疾病。

    臍周:常由小腸、輸尿管上段、闌尾病變引|起。如蛔蟲症、小腸炎、結腸炎腸繫膜淋巴結炎、闌尾炎、腹膜炎等。一部分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功能性複發性腹痛、腹型過敏性紫癜、腹型風溼病、腹型癲癇、卟啉病、癔病、鉛中毒等。

    伴隨症狀:消化道疾病常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腹瀉、嘔血、便血。泌尿系疾病常伴腰痠、膀胱刺激症狀。感染炎症多有發熱,內科疾病患者常先發熱後腹痛,外科疾病患者先有腹痛後發熱。腹痛伴休克要注意穿孔、出血、梗阻,以及急性胰腺炎等。

    檢查:外科疾病引起腹痛常有腹部陽性體徵。腸梗阻時腹脹或可見腸型、腸鳴音亢進(正常每分鐘5次左右),腸套疊和蛔蟲性腸梗阻可觸及腫塊。腹膜炎腹肌緊張及觸痛明顯,但應注意嬰兒可無腹肌緊張特徵。小兒腹痛時,往往拒絕腹部檢查,需耐心,動作要輕柔。內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常無腹部陽性體徵,腸蛔蟲症在按壓腹部後反可使腹痛減輕。需要時應作白細胞計數、大小便檢查、X線檢查、以及肛門指檢等一一予以鑑別。

  • 6 # 小蘋果兒科醫生

    小兒腹痛也是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以下我們一一詳細講述。

    1、腸痙攣:腸痙攣是兒童腹痛常見的原因,一般多因為

    受涼,吃大量冷飲、或兒童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均可以引起腸壁肌肉強烈收縮所致。兒童多表現為一會兒痛,一會緩解,腹痛的程度不等,多訴有臍周部疼痛,呈陣發性,緩解期患兒玩耍如常。經常出現腸痙攣的孩子,多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那就是不愛吃蔬菜、水果,大多存在便秘,大便不通暢,也可以引起腸部痙攣。

    處理:腸痙攣患兒預後多良好,建議規律飲食,不挑食,飯後避免劇烈運動。疼痛是可以用手輕輕揉按腹部,多會緩解,不緩解建議就醫治療。

    2、急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也是患兒腹痛的主要原因。闌尾炎的腹痛特點,疼痛多是持續的,部位多位於右下腹,壓痛反跳痛明顯,早期可以為轉移性的右下腹疼痛。患兒可伴有全身症狀,發熱,嘔吐,精神欠佳。腸痙攣患兒喜按壓腹部,而闌尾炎患兒,是拒按腹部的。

    處理:建議當地就診,據患兒病情給予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需要行外科手術治療。

    3、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透過障礙。多見於嬰幼兒。多表現為,陣發性哭鬧,睡眠差,飲食欠佳,伴嘔吐,大便出現血便或果醬樣便。查體右下腹空虛感,多在右上腹可觸及蠟樣包塊。

    一旦確診需緊急處理,在發病48小時內,可給予空氣灌腸治療。如果發病時間長,需據患兒情況,緊急給予外科手術治療。

    以上是小兒主要腹痛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ZXY

  • 7 # 兒科恩銘

    腹痛是兒童的常見症狀之一。病因複雜,需要全面的體格檢查及相關病史詢問才能得出明確判斷。家長們關心的是孩子腹痛需要做什麼處理。如何處理是妥當的。腹痛能夠吃止痛藥麼?為什麼不能吃呢?如果孩子因為腹痛就醫,醫務人員首先要判斷,腹痛究竟是外科疾病引發,還是內科問題導致。

    在外科系統看來,腹痛也被看作是急腹症的表現之一,如果貽誤診斷,會造成嚴重後果,危及生命。因此體格檢查裡發現壓痛和反跳痛的部位對診斷很有幫助。因此不能未經診斷就盲目止痛。不同的疼痛部位,考慮的疾病也不相同。比如闌尾炎、膽囊炎都有相對固定的疼痛部位。如果出現腹股溝斜疝嵌頓,下腹部會出現明顯不能回納的包塊。大便不暢,伴有嘔吐,可見胃部膨隆,需要考慮腸道梗阻。

    內科系統要考慮胃腸炎症可能,如果家族中有胃炎病史,孩子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則需要考慮胃炎或十二指腸炎。臍周疼痛需要考慮腸痙攣、腸道寄生蟲、腸繫膜淋巴結炎、鉛超標。如果全身散在皮疹還需要考慮腹型過敏性紫癜。排尿頻繁需要除外膀胱炎可能。大一點的孩子還需要考慮痛經等因素。

  • 8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寶寶腹痛往往自己難以表達,有時哭吵是唯一表達腹痛的方式。

    功能性腹痛原因

    腸絞痛,寶寶3個月後出現比較規律腹痛,哭吵黃昏開始,或者晚上比較定時出現每週大於3天,每天大於3小時,自行停止,白天正常,生長髮育正常,一般5個月時好轉,可能是一種寶寶行為方式

    2、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可以出現粘液便,腸道炎症滲出,在吃牛奶後出現哭吵不安。

    3、乳糖不耐受,大便次數多,易放屁,腸鳴活躍,大便酸臭,因為結腸氣體多,腹脹而腹部不適。

    4、輔食新增不合理,一下子新增種類比較多,品種雜,寶寶腸胃負擔重,難以消化而出現腹痛表現。

    5、功能性便秘,導致大便乾結堵塞肛門,腸道氣體難以正常排出,排便哭吵痛苦。

    病理性腹痛原因

    1、內科疾病,常見寶寶急性胃腸炎。

    A、病毒常見為輪狀病毒,以腹瀉為主,大便比較典型為蛋花湯樣。

    諾如病毒感染,以嘔吐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腹痛,低燒,腹瀉不明顯。

    B 、細菌常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感染等等,大便往往有粘液,血絲。

    C、急性肝炎,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腹腔臟器感染。

    D、腹腔臟器周圍臟器發生炎症感染導致胃腸牽拉,炎症反應。如尿路感染,或者肺炎因為膈肌受炎症刺激而腹痛哭吵。

    2、外科疾病,往往是急腹症。

    A、比較常見腸套疊,表現陣發性哭吵,果醬樣大便,痛苦表情明顯。

    B、急性闌尾炎,因為寶寶年齡小,症狀非常不典型,可以沒有轉移性右下腹通,一般以全身感染為主要症狀,哭吵,發熱,精神軟,嘔吐等,非常容易誤診。

    C、腸扭轉,突發發生,持續哭吵,出現膽汁樣嘔吐,面色蒼白,表情痛苦。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轉發點贊更是一種美德!!!

  • 9 # 生命召集令

    門診上往往會發現,肚子疼的寶寶特別多,而且,引起孩子肚子疼的原因也特別多,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可能會引起寶寶肚子疼呢?

    孩子如果突然開始肚子疼,肚臍周圍疼的比較厲害,一陣一陣的,一會疼的厲害,一會不厲害,但孩子的腹部沒有其他的體徵,並且時間也不長,過一段時間就自己好了,也沒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比如發燒或者拉肚子等,就有可能是功能性的再發性的腹痛。有些敗血症或者紫癜等全身性的一些疾病也可能會引起孩子肚子疼,假如是孩子呼吸系統有問題引起了孩子肚子疼的話孩子還會出現咳嗽,嗓子看上去紅腫等症狀,如果是因為孩子的心血管系統有問題而導致孩子肚子疼的話孩子還可能會感覺到心悸,做心電圖的話有可能也會發現異常。如果是神經系統引起孩子肚子疼的話帶孩子做腦電圖就有可能會發現異常。假如孩子出現貧血或者血象檢查不正常的時候就有可能是血液系統引起的疾病。

    孩子腹部的一些器官如果有器質性的病變時也會引起孩子肚子疼。這時候孩子肚子疼的比較劇烈,而且一直疼痛,不緩解。比如急性闌尾炎或者腸炎等胃腸道感染性的疾病,或者孩子出現了腸套疊,嵌頓性腹股溝疝等,這個時候孩子除了肚子疼,還有可能會肚子脹,不排便,腸鳴音也聽不到了等。還有肝炎、膽囊炎,泌尿系感染,肝脾破裂等也會引起肚子疼。要注意仔細鑑別。

    本期答主:席倩倩 醫學碩士

  • 10 # 婦科楊醫生

    孩子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對於孩子腹痛首先應區分是器質性還是功能性二種。

    所謂器質性指內臟器管病變所致,不僅腹部各種臟器的器質性病變如胃炎、胃潰瘍、腸梗阻以及闌尾炎等可致腹痛,而且其他部位的疾病如肺炎也可導致腹痛。

    功能性則多為胃腸異常蠕動、胃腸道痙攣、胃腸道管腔脹氣引起,通常與飲食不當、受涼、精神因素等有關,寶寶常表現為反覆發作、自行緩解。

    發現孩子腹痛,怎麼處理呢?

    1、食物貪吃,吃多了,胃脹的難受疼痛,這種情況不要讓孩子躺下或睡覺,要讓孩子站起來溜達溜達,消消食,也可以吃點消食片助消化。

    2、坐在涼地上時間久了,肚子疼,寒涼導致的肚子疼,用家裡的熱水袋給孩子捂捂肚子,一會就不疼了。

    3、雪糕冰糕等寒涼的食物吃多了會寒胃,不要圖一時涼快,就多吃,而一旦發生,就要讓肚子熱乎點,也可以喝點熱水緩解一下。

    4、要是肚子疼是劇烈或有發燒、嘔吐等症狀,請不要耽擱,馬上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 11 # 兒科醫生鮑秀蘭

    上腹痛

    可能:胃炎 / 消化性潰瘍

    上腹,就是肚臍以上,一般是在中間位置。

    飲食、藥物、感染、疾病等不少原因,都可能引起孩子胃炎。

    而消化性潰瘍,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任何年齡兒童都可能發生的疾病。

    進一步判斷——

    胃炎:

    ● 可能伴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甚至嘔血、黑便、脫水等症狀;

    ● 急性胃炎如果有感染,常伴有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

    ● 慢性胃炎的腹痛多在就餐期間或餐後發生,疼痛部位除了上腹部,也可能出現在臍部周圍。

    消化性潰瘍:

    ● 腹痛間歇發作,疼痛部位除了上腹部,也可能出現在臍部周圍;

    ● 幼兒會在夜間或清晨時痛醒,學齡前或學齡期兒童多在餓的時候,或夜間痛;

    ● 腹痛之餘,常有吃東西后嘔吐的情況,嚴重的可能伴有嘔血、黑便、便血或貧血等。

    合理懷疑後怎麼辦——

    帶孩子到醫院做個檢查,看是不是需要吃藥。

    另外,如果寶寶真的確診是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最好多帶寶寶做一項檢查——幽門螺旋桿菌。

    這可是引起這兩種病的一大原因,如果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對病的恢復也有幫助。

    左下腹痛

    可能:便秘

    左下腹,顧名思義就是肚臍以下,偏左的位置。注意,是孩子的左手邊,不是你的左手邊。

    大約30%的孩子會有便秘問題,尤其是在6個月~1歲,寶寶開始新增穀物類輔食之後,和孩子剛上幼兒園,習慣性地憋便便之後。

    進一步判斷——

    如果孩子出現排便少、便便乾硬、排便困難,還睡不安穩等情況,就可能是便秘了。

    合理懷疑後怎麼辦——

    便秘最主要的應對方法是多喝水,多吃蔬果。尤其是西梅、蘋果、梨這類富含山梨糖醇的水果,對改善便秘都很有效。

    如果孩子便秘比較嚴重,超過24小時不排便,就要帶孩子看醫生,可能會用到開塞露,家長不要抗拒。

    右下腹痛

    可能:闌尾炎 / 腸繫膜淋巴結炎

    右下腹,就是肚臍以下偏右的部位。同樣,是孩子的右手邊,不是你的右手邊哦。

    右下腹痛的兩種可能情況,處理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正確判斷就十分重要了。

    進一步判斷——

    闌尾炎:

    ● 腹痛程度較高,孩子可能因為疼痛而哭鬧;

    ● 腹痛時害怕觸碰,孩子會抗拒讓爸爸媽媽碰自己的肚子;

    ● 腹痛之餘,可能出現嘔吐、發熱、輕微腹瀉或黏液樣大便等情況;

    ● 疼痛部位除了右下腹,也可能出現在臍部四周。

    腸繫膜淋巴結炎:

    ● 疼痛部位除了右下腹,也可能在肚臍周圍,不過右下腹最多見;

    ● 便便後,腹痛不會緩解,按壓會痛;

    ● 可能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症狀,如發熱。

    合理懷疑後怎麼辦——

    如果懷疑是闌尾炎,就要馬上帶孩子去醫院確診,必要時進行外科治療。

    但腸繫膜淋巴結炎就不要緊,就像其他部位淋巴發炎一樣,是因為感染引起炎症,一般能自己好。

    下腹痛

    可能:過敏性紫癜 / 泌尿道感染

    下腹就是肚臍以下。但這兩種病的腹痛,不一定針對左下腹或右下腹,都有可能。

    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發生左下腹痛還是右下腹痛,都可以進行參考。

    進一步判斷——

    過敏性紫癜:

    ● 疼痛部位除了下腹部,還多見於臍部四周;

    ● 最明顯症狀:出現出血性皮疹,以四肢和臀部為主;

    ● 可能出現膝、踝、肘、腕等關節腫痛;

    ● 有嘔吐、便血的可能,有時摸左右下腹會摸到腫塊。

    泌尿道感染:

    ● 可能有發熱、嘔吐、寒戰、尿頻、尿急、尿液混濁等情況;

    ● 除了腹痛,還常伴有腰痛、恥骨痛、盆骨痛等,腎區叩擊也會痛。

    合理懷疑後怎麼辦——

    以上兩種情況都需要帶孩子去醫院。

    尿路感染看起來不十分嚴重,但大多不會自愈,越早治療越好,爸爸媽媽不要心大哦。

    肚臍周圍痛

    可能:蛔蟲病/腸套疊/腸繫膜淋巴結炎

    闌尾炎/過敏性紫癜/胃炎/消化性潰瘍

    肚臍周圍好理解,就是肚臍眼四周一圈。

    上面談腹部哪兒哪兒痛的時候,不少病都加了一句“疼痛部位除了xxx,也可能出現在臍部周圍”,可見肚臍眼周圍痛起來,可能性還不少。

    如果是前面提過的,劃劃手指頭按指引回去看,這裡就不再多說一遍了——

    ● 胃炎、消化性潰瘍:Part 1

    ● 闌尾炎、腸繫膜淋巴結炎:Part 3

    ● 過敏性紫癜:Part 4

    而蛔蟲病和腸套疊,讓我們來單獨說一說。

    進一步判斷——

    蛔蟲病:

    ● 蛔蟲還是幼蟲時,因為移行可能導致:咳嗽、胸悶、血絲痰等;

    ● 成蟲會引起腹痛,腹痛不劇烈,按揉會感覺舒服;

    ● 部分孩子還有煩躁易驚、精神萎靡、磨牙、蕁麻疹、哮喘、營養不良等情況。

    腸套疊:

    ● 多發生於2歲以內的寶寶;

    ● 陣發性腹痛,腹痛劇烈;

    ● 可能伴有嘔吐、血便,疼痛時在右上腹或臍周可以摸到腫塊。

    合理懷疑後怎麼辦——

    以上提到的兩種可能性,都需要去醫院,確診後再進行對應治療。

    因為衛生水平提高,蛔蟲病的發生率低了很多,不用擔心;但急性腸套疊最好能掛個急診,拖延治療導致腸壞死可不是鬧著玩的。

    說不清,哪哪兒都痛

    可能:功能性腹痛 / 急性腸炎

    功能性腹痛屬於一種兒童期心身疾病,經過檢查後找不出病因,大多和孩子的情緒、生活等有關。

    而急性腸炎就包含我們十分熟悉的輪狀病毒感染、諾如病毒感染等,可以說超級常見了。

    進一步判斷——

    功能性腹痛:

    ● 多為瀰漫性腹痛,可能很難指出具體哪裡痛;

    ● 一般持續十分鐘或幾個小時,就能自行緩解了,孩子照常吃吃玩玩;

    ● 不排除惡心、嘔吐等症狀的可能。

    急性腸炎:

    ● 除了腹痛,多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 可能還伴有發熱、畏寒、頭痛、乏力、肌痛等全身症狀;

    ● 一般孩子嘔吐、腹瀉之後,肚子痛會得到緩解。

    合理懷疑後怎麼辦——

    這兩種腹痛都不用很緊張,功能性腹痛甚至不用治療,當然,一般也要檢查過找不出病因,才好說是功能性腹痛。

    而急性腸炎呢,完全可以在家護理,注意觀察,吃得清淡點,注意不要脫水,必要的時候買口服補液鹽給孩子喝。

    但如果孩子出現脫水症狀,或者腹瀉超過24小時,就有必要帶孩子去醫院。

    當然,以上指南都只是參考,這裡只列了些常見情況,肚子痛還有很多可能性。

  • 12 # 家庭醫生線上

      寶寶大病小病當中腹痛算是最常見的了,年齡大的寶寶會告訴媽媽肚子痛,但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就只能用哭來表達了。

      那麼,寶寶腹痛是什麼原因?

      1,急性腸胃炎:患有急性腸胃炎的寶寶不僅會腹痛還有嘔吐、腹瀉症狀,常伴有發熱,大便呈稀糊狀或稀水狀,跟飲食不潔有關。

      2,嵌頓疝:有先天疝氣病史的寶寶嵌頓於外環處或陰囊內,常會哭鬧不安還會嘔吐。仔細觀察發現寶寶腹股溝陰囊區腫脹,有一質地較硬的包塊。極少數患兒睡後疝囊能自行回到腹腔,小兒急性嵌頓疝需要急診手術。

      3,嬰兒腸脹氣:腸脹氣患兒會突然大聲啼哭,腹部膨脹,兩拳緊握,兩腿間及腹部蜷曲,1歲內嬰兒較常見腸脹氣,多由於進食太多奶類、糖類或者吞入太多氣體產生腹脹,引起腹痛。

      4,腸痙攣: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引起的陣發性腹痛導致腸痙攣,寶寶如果受涼、暴食、大量冷食或微乳太多都有可能引起腸痙攣。腸痙攣患兒每次發作在十分鐘以內,陣痛反覆發作,多數可自愈,腹痛比較嚴重的肚子比較硬、寶寶會哭叫、翻滾,等疼痛緩解時腹部就比較柔軟了,還會嘔吐,嘔吐後精神就好些。

      5,闌尾炎:患有闌尾炎的寶寶都會伴有腹瀉、嘔吐症狀,部分患兒還會發熱。闌尾炎腹痛一般從上腹部或肚臍周圍開始,再轉移到有下腹,腹痛難忍拒絕別人按壓。闌尾炎早期不會有發熱或消化道症狀,但如果有典型的轉移性下腹疼痛,媽媽就得注意了,寶寶可能是闌尾炎。

      6,腸道蛔蟲:人體腸道內有寄生蛔蟲會引起輕微的腹痛,若是蛔蟲太多就會在腸道內集結成團阻塞腸道,進而引起持續性的劇烈疼痛,還有嘔吐症狀。如果寶寶平時飲食不佳,面部面板有花斑樣,還有慢性絞痛史就可懷疑腸道蛔蟲引起。3-5歲的寶寶每年或每兩年需進行常規驅蟲。

      7,膽道蛔蟲:會鑽孔的蛔蟲如果竄到膽道內就形成了膽道蛔蟲,患兒上腹部會出現劇烈疼痛,甚至在躺在床上、地上翻滾哭叫。寶寶患膽道蛔蟲有時會有黃疸、厭食厭油等。

      8,腸繫膜淋巴結炎:腸繫膜淋巴結炎患兒多有一星期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發病時還有39度以上高熱,腹痛部位也不明確,全腹柔軟,多為瀰漫性腹痛。部分患兒會嘔吐腹瀉,然後做B超檢查得出腸繫膜淋巴結腫大。

      9,細菌性痢疾:夏秋兩季是細菌性痢疾所發季節,發病急,先是39℃以上高燒,然後大便次數增加,陣發性腹痛後開始腹瀉,肚子會有“咕嚕”聲,患兒嚴重脫水,面板彈性變差,全身乏力,這時候最好送醫治療。

      其次,寶寶腹痛該怎麼辦?

      如果寶寶只是偶爾腹痛,並且很快緩解,通常情況下爸爸媽媽不需要特別緊張和擔心,也不需要特別處理

      但是,寶寶的肚子如果脹得很大、很硬,加上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樣子,這種情況下,儘快帶寶寶就醫檢查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隔代教育難道就沒有優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