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男科王傳航教授
-
2 # 泌尿男科於文曉醫生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於每年7-9月採集。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洩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本草經疏》記載茯苓:茯苓,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太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胸脅逆氣,邪在手少陰也;憂恚驚邪,皆心氣不足也;恐悸者,腎志不足也;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亦手少陰受邪也。甘能補中,淡而利竅,補中則心脾實,利竅則邪熱解,心脾實則憂恚驚邪自止,邪熱解則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自除,中焦受溼熱,則口發渴,溼在脾,脾氣弱則好睡,大腹者,脾土虛不能利水,故腹脹大也。淋瀝者,脾受溼邪,則水道不利也。膈中痰水水腫,皆緣脾虛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中焦不治,故見斯病,利水實脾,則其證自退矣。開胸腑,調髒氣,伐腎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溼,解熱散結之功也。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補心益脾,白優於赤,通利小腸,專除溼熱,赤亦勝白。
製作過程:“茯苓個”: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陰乾;“茯苓皮”及“茯苓塊”: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
性味:甘、淡,平。
歸經:心、肺、脾、腎經。
功能: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用量:9~15g。
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
3 # 康復科李醫生
茯苓許多地都產,其中產於雲南者稱之為“雲苓”品質較優。本品無臭,味淡。以體重堅實,外皮呈褐色,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為佳。茯苓性味甘、淡、平。歸脾,腎,心經。其功效為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安神。
茯苓甘淡滲利,藥性平和,無寒熱偏勝。既利水溼以祛邪,又健脾運以扶正,為利水消腫之要藥,適用於寒熱虛實各種水腫,其他水溼病證亦常選用。
本品既利水,又健脾。治療痰飲停於胸脅,症見胸脅脹滿,目眩心悸,氣短,常配伍溫陽化飲,健脾燥溼之品。
茯苓可以治療脾虛證,然而藥性平和,作用緩慢,多與補氣健脾之品同用。治療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常與補齊之品配伍。
另外,本品入心經,功能益心脾,寧心神。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餘補氣養血安神藥配伍。如《濟生方》歸脾湯,以之與人參,黃芪,當歸,遠志等同用。
如果心氣虧虛,驚恐不眠,則與益心氣,安心神之品同用,如《醫學心悟》安神定志丸,以之與人參,遠志,龍齒等同用。
茯苓可以說是藥食同源,咱們平時吃的“茯苓糕”也有這個成分,也可以用來與薏米熬粥以祛除溼氣。
-
4 # 醫學站票
茯苓可不是草。茯苓屬於真菌。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
在自然界,有生命的東西,分為動物,植物,真菌,3類。真菌的品種不多,包括木耳,蘑菇,茯苓,豬苓。真菌都是寄生在腐爛的植物上。茯苓的寄生母體,是松樹。
茯苓的作用,主要是利溼健脾,藥力比較小小。但茯苓沒有任何副作用。精純之品。茯苓還有安神的功效。
茯苓的產地,以前多出自雲南,稱為雲茯苓。現在,多出自大別山,湖北和安微交界處。
-
5 # 參園主人
茯苓屬茵類,寄生在松樹根上,伏於土內。藥性甘平,藥效健脾滲溼,有利尿和安神之功。是健脾利溼之要品,長與白朮合用。如古方參苓白朮丸、苓桂散等。多產於雲南丶湖北、安徽南部等地,其它地方也有少量分佈。
-
6 # 靜靜稀水
茯苓,它屬祛溼藥類淡滲利溼藥。它性味甘,淡,平,它歸心,肺,脾,胃,腎五經,主要功效為利水滲溼,健脾和中,寧心安神。它主要用於水溼停滯,小便不利,水腫等症,也可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脹滿,食少,痰飲,便溏等症,還有心悸,失眠等症。對提高人的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
-
7 # 郗金民新號
茯苓,亦稱:雲苓;性平,屬利水滲溼藥。能利水滲溼,健脾安神。主治:痰溼水飲,小便不利,寒熱水腫,心悸目眩,大便洩瀉,心神不安等病症。但,小便過多者慎用、忌用。
-
8 # 早起的混子
首先需要區別開,茯苓是真菌,土茯苓是植物
作用:
其性平,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具利水消腫,滲溼,健脾,寧心之功效;可用於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
成分:
茯苓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三萜(tie)類化合物和多糖;而土茯苓含生物鹼和鞣(rou)質,因此土茯苓可能是有苦味的,而茯苓沒有苦味,這裡說的苦是味覺上的苦
特徵:
不是很白,有的也不是很規則的立方體,質感略粗糙,斷面不是很平;但是,因它是多孔菌科的菌核,所以它沒有導管一類,全是澱粉
茯苓屬於藥食同源的中藥上品,但由於它不溶於水的特性,使其吃起來沒有舒服的口感而不被大眾樂於接受
神農本草經裡面,將其列為上品,稱長期服用它沒有飢餓感,並使長壽
回覆列表
茯苓是一種藥食同源的藥材,既能夠入藥,又能夠當食物食用。
功效茯苓味甘淡平,具有健脾利溼,利水,寧心安神的作用。多用治療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洩瀉便溏,心神不寧,驚悸失眠。
茯苓利水而不傷正氣,可用於治療各種水腫,具有祛邪扶正的作用,可配伍白朮、澤瀉等同用。生活中,經常飯後腹瀉的人群,可茯苓15g、白朮10g、薏苡仁10g煎湯服用。經常失眠的患者也可以嘗試茯苓15g、酸棗仁30g、遠志15g煎湯服用。由痰溼而引起的頭暈者,可每天茯苓15g,白朮15g開水沖服或煎湯服用。
除入藥外,茯苓還可以用於食療平時容易犯困,眼屎增多,四肢沉重等溼氣重者,可茯苓、薏米、紅豆適量熬粥喝,具有健脾利溼的作用。
若溼氣重伴有四肢發涼者,可以用茯苓50g,白酒500g可以達到溫寒祛溼的作用。
若溼氣重伴有腰痠耳鳴者,可以食用茯苓枸杞湯,茯苓30g,枸杞30g文火熬煮。
平時也可配茯苓入菜,比如茯苓香菇菜、土豆茯苓菜、茯苓鯉魚湯、茯苓烏雞湯等。
市面上也有很多茯苓相關的食品,比如茯苓糕、茯苓粉、茯苓酒,由於茯苓甘淡平,不管生病與否,每日均可用茯苓粉10g泡水喝,可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文:盧鼕鼕/王傳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