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行書學習,最基礎的筆法結構都在《聖教序》裡了吧?
21
回覆列表
  • 1 # 尤年1

    肯定不會!

    對於初學者來講,臨習只是一個初步的、必須的練習過程,臨像也是基本的要求。但臨像與創作完全不是一碼事。

  • 2 # 一笑貫長天

    行書作品幾乎每個書法人都可以寫出來,關鍵在於能都達到優質的境界!

    《聖教序》幾乎囊括了行書的筆法與結構也不是誇張。但是,題主需要理解臨好是什麼概念?

    如果僅僅是一些容易臨的字寫的不錯是不是臨好?或是整篇都臨的比較像了是不是臨好?還是對《聖教序》臨摹的頗有心得才是臨好呢?

    經常看到臨摹《聖教序》,外形都不具備的人自誇自己是學王羲之的,甚至大搞高階教學的也不乏其人!也有一些確實臨摹的較好的,可是,很難看到臨摹《聖教序》裡比較難寫的,而非常難寫的更是幾乎看不見。對《聖教序》理解深的咱們就不談了,因為沒有!

    只有臨摹得好,還對《聖教序》有一定的感悟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書法有所成,那麼這樣的書法人去完成一篇好的作品應該不成問題,而達不到這種境界的人,也可能你能寫出不錯的作品,也有脫離字帖就寫不好字的人,不能一概而論。

  • 3 # 古津新歌

    關於“臨好《聖教序》之後就能夠流暢創造行書作品嗎”這個問題,看似直接,其實問得還比較籠統,所以,難以確切回答。

    第一,就“臨好《聖教序》”這一點而言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因為在書法實踐中,什麼叫“臨好《聖教序》”?它有沒有一個客觀標準?應該是沒有。你臨了一年兩年,自己認為臨的不錯了,但是周圍可能有人說你臨的還不太像。你再臨兩年,感覺有進步,但是有行家可能說你的結構不精準。你再臨一兩年,感覺結構也精準了,但是有行家可能說你章法不協調,字勢有點平。你再去看字帖,發現帖子裡有些字的細微變化,好象以前沒發現。等等,堅持不斷、反覆臨寫《聖教序》,你會有常臨常新的感覺。臨摹一段時間,翻看兩三年前曾自以為臨的不錯甚至很得意的作品,卻發現那根本就不臨得不象一回事。所以,所謂“臨好《聖教序》”是一個籠統模糊的概念。

    但是有一點請記住,只要你有明師教授,方法對,堅持臨摹不停頓,就會臨得越來越好,不斷進步。

    第二,關於“能夠流暢創造行書作品嗎?”這裡面的“流暢創造”是對書寫活動狀態的一種視覺描述。一般而言,行書的特點就是書寫比較自由流暢,臨《聖教序》時間久了,對行書的筆法、字法掌握得熟練了,寫起來自然就會比較流暢。而這裡的“流暢創造行書作品”,一是在強調書寫的流暢,二是在強調創造,這個“創造”應該是指離開《聖教序》字帖,書寫新文字內容的行書作品。這就涉及到書法學習中一個關鍵環節,即是由臨摹到創作的問題。每一個學書法的人都要遇到這個問題。因為學習書法大體就是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臨摹經典法帖,第二個階段就是創作書法作品。第一階段臨摹學習過關了,進入第二階段就有基礎了,如果第一階段沒過關,第二階段肯定邁不開步子。許多朋友臨摹了一段時間,看著字帖對臨,寫得比較好,但是丟開字帖去創作時卻腦子一片空白,這其實是臨摹的一關尚未透過,臨摹的功夫還沒有下夠,所臨法帖沒有形成記憶。遇到這種情況,辦法只有一個,繼續臨摹!直到大腦記準記牢為止。

    第三,題主的期望是“能夠流暢創造行書作品”,應該說是基本的期望,不是高期望。因為真正好的行書作品,不僅要流暢,更要多姿多彩有韻味。學習“二王”行草,書追魏晉,就是要追慕“二王”為代表的晉韻。

    俗話說,光說不練不是好漢;紙上談兵,誤人子弟。上面說了那麼多,其實都是自己近十年來臨摹《聖教序》的體會。所以,回答之後附上自己的臨摹、創作作品。以供書友、粉友們參考。

  • 4 # 宇宙之外美協畫家正果

    臨摹名貼是學習書法的有效工具和途徑,但決不是目的。千萬不要一輩子只知道臨帖,那就太慘了。一定要找到主觀的自己,去表達自己。你聽說過哪個大師一輩子臨摹別人成為大師了?!下面是我的作品。

  • 5 # 湘順1

    臨好《聖教序》之後能夠流暢創造行書作品嗎?行書學習,最基礎的筆法結構都在《聖教序》裡了吧?關於這二個問題理論實際很深,不是是或不是這樣簡單的回答。我只講一下這二個方面的體會吧!

    不管你臨好什麼碑什麼帖之後都不能夠流暢的創作行書作品,學習行書首先要有楷書基礎,學行草走雋秀一路一般應從王羲之聖教序入手,掌握其規模和筋骨,進而再學習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取其秀潤和變化。董其昌評蘭亭序為古今章法第一!米南宮評蘭亭序為古今第一法帖!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雄視古今,妙手偶成,韻高千古,備精諸體,自成一家之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巔峰之作,又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主線,成就了大批書法能人,王獻之、智永、虞世南 、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宋四大家、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古今中外書法愛好者!學習王羲之的二序誰學誰受益!吸取書法神品之精華為自己創立面目打基礎!

    學好書聖二序後,如果走雄偉大氣磅礴一路就要認真臨摹顏真卿的系列行草作品。要使自己的行書作品能夠流暢千變萬化,達到一定的高度,才須廣學,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能人的!多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孫過庭、宋四大家、趙孟頫、董其昌、文徵明、唐寅、王鐸、傅山、鄭板橋、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古今中外的行草。

    學習《蘭亭序》的妙招是臨巜蘭亭序》一百遍,得其形。臨蘭亭序兩百遍得其意。臨蘭亭序三百遍得其韻。臨過蘭亭序六百遍深感王羲之的書法非凡夫俗子所能成的,筆端仍然無法將蘭亭序的魏晉風度晉人風韻書寫出來。

    總而言之,學習行書之後能夠流暢創作行書作品,直到自立面目。一定先繼承臨摹古今中外優秀作品,認真學習前人的經驗,掌握到一定成度,有了一定的筆墨功夫後,再進行創作,再經過刻苦發奮學習,不斷探索,才可以才可能有所創新,取得成就!

  • 6 # 書法有云

    臨好《聖教序》之後能夠流暢創造行書作品嗎?臨習《聖教序》的程度倘若達到“入帖”時,進行書法創作是沒有問題的。

    圖片:喪亂帖

    至於題主備註中所說的行書學習,最基礎的筆法結構都在《聖教序》裡,這個只能說相對而言。

    其一是聖教序的篇幅比較長,全文共計1463個字,其又是集字的方式成文,所含筆法和結字可供學習的地方非常多;

    其二,所謂的筆法和結字,從書法的角度來說,《聖教序》只是書聖的風格,倘若書法學習者以大王的碑帖為主來進行學習,那麼題主的這句話的表述沒有毛病。若是學習其他書家的碑帖那麼這句話保留下個人意見。畢竟不同的書家其用筆技巧和結字特點還是有所差異的。

    圖片:快雪時晴帖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書聖王羲之的筆法乃繼承於蔡邕,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等筆法又學習至書聖,但是從筆法的運用和結字的特點角度來說,書聖、歐陽詢、顏真卿三者間用筆技巧和結字皆迥異不同。

    因此,學好《聖教序》只是掌握了大王的筆法和結字特點,若學習其他書家的還需要對其他書家的筆法技巧和結字特點進一步學習,但是,有了《聖教序》學習的基礎,學習一脈相承的其他書家的碑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

    圖片:顏真卿 《祭侄文稿》

    綜上所述

    當臨習《聖教序》達到入帖的水平,進行行書作品的創作是沒有問題的。若自身所學的碑帖不是書聖為主而是其它的書家,那麼關於其他書家的筆法運用技巧和結字特點也是需要進一步的學習,但是有了聖教序的學習基礎,學習其他書家特別是筆法上是一脈相承的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

  • 7 # 冬墨書法樂園

    只臨聖教序還不行,應該兼學其他行書作品,最好多臨寫古人的手札,博採眾長,經過一段時間練習,行書就會流暢了。

  • 8 # 程安勝

    能與不能,因人而異,因水平而異,因創作要求而異也!

    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這是我們多數談的聖教序,此雖為集字,但我們從中仍然可以看到字型的大小,粗細,倚正,疏密的章法變化。

    每個人學習書法的能力不同,方法各異,從中可以吸收到不同的知識,仔細品味,其章法變化微妙,在每列之間的疏密就非常明顯,字之間也是有節奏的變化,宋米芾的《蜀素帖》章法就有聖教的影子,只是芾將其誇大了,變化更有跌宕起伏。

    如果一個剛從楷書學習向行書過度的人,從聖教中學習,可以很自然的平穩過度,不管是結體變化,還是字間距,列間距,都能讓你發現與楷書過度的變化!

    即便你是一個行書高手,每次創作時,多讀一讀,臨一臨聖教序,也會發現平時自己的東西有些失古了,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大書家寫的如同江湖體,找不到根,這是大忌!

    如果我們創作行草書,這裡吸收的就有限了,無論怎麼說,懷仁的水平當今幾乎沒有人能達到,所以創作前,理好自己的思路,找對相關古帖臨習,會有很大幫助。

    個人拙見,望朋友們指正!

  • 9 # 聽雨齋

    臨好《聖教序》能否可以流暢創作行書作品,這個不好說。

    一般來說臨過四、五年,且方法正確,書寫沒有問題。但離創作還有距離,因為任何人不可能只學一種帖就可以成為書法家。

    最主要的是《聖教序》是集字碑刻本,我在西安碑林親臨膜拜過。由於是集字碑刻的,所以存在氣韻不連貫,無法準確判斷用筆、用墨的方法。

    現在有很多人學《聖教序》,我認為學《聖教序》不如學墨跡本字帖。

    “聖教”是集王羲之字的,那直接學王羲之的慕本墨跡不是更好?

    沒有一定功底的初學者,光學《聖教序》會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匠氣。

    學《聖教序》的規範,字的間架可以,但不能刻板,筆墨無変化。

    對初學者來說,學《聖教序》並不好,會影響以後的審美,筆墨的豐富性。

  • 10 # 子衿書法

    臨好了《聖教序》,只是創作的一個基礎,並不意味著就能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

    《聖教序》是收集了王羲之書法中最好的字彙集而成。關於《聖教序》的問答我在以前已做過多次的解答,今天這個問題比較有意義。我們就來談談創作與臨帖的關係。

    創作的前提,必須是在掌握了筆法、結構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掌握了筆法和結構,是不是就能隨心而寫?學習書法的朋友都有切身的體會。臨帖已經很不錯了,離開了字帖,想要自己寫一幅作品,和臨帖時的水平大打折扣。為什麼會這樣?缺少創作構思的經驗。

    你有基礎,也有能力。但是這些東西還沒有真正屬於自己,還是別人的。打個比方吧。把一個製作複雜的手工拼接件全部拆散,每一個部件都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找出來,最後拼接成了,它還是原來的模樣,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學會了這門手藝以後,在獨立設計的時候,樣式一開始也是佷簡單,經過不斷的製作,手工越做越精,構思越做越巧,就能做出比原先模仿拼接更精美的作品。臨帖就是模仿,模仿好了,就要進行創作。

    創作先以短小的作品來寫。慢慢學會構思,讓每個字在整體中協調。時間長了,會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臨帖,到創作,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 11 # 翰墨書道

    說白了仍然是字字相連的氣息問題,由於是集字作品的原因,作品多采取的是勢連而不是形連或意連,

    實際上也不可能真正實現後者。《集王聖教序》在結構的處理的法度森嚴方面,更接近楷書法則。為避免這種問題的影響,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王羲之其它法帖的學習,當然也可學習宋代以後的墨跡書法來彌補缺憾。啟功先生也還是比較支援這種碑和帖結合的學習方式,並且還是身體力行去進行實踐。

    又如王鐸的書法就避免了那種因集字書法帶來的貫氣不足的問題。王鐸雖然對《聖教序》的臨摹功夫非常深厚,但在進行實際創作是還是擯棄了《聖教序》中的這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我們隨機看一下下面的作品和《聖教序》原作比較一下,問題是非常明顯的。

    包括現代的書法家王正良的毛筆書法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王正良採取的是字內緊密,字與字之間勢連的貫氣方式。從中也可以看出對《聖教序》有選擇性的吸收汲取。

  • 12 # 曹溪寶昇安東方

    個人認為基本上不能。聖教序是懷仁和尚集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而寫成的,部分用了草書替代。歷代書論中無非兩種評價,一個書之法寶,一種是故意安排,有失自然。我更加相信後者。如果比較一下,大雅和尚的《興福寺碑》筆勢和筋力都勝出。而王羲之的其他帖子更加妙不可言。所以呢,我個人臨習《聖教序》不不多。當然,從單字來看聖教序的學習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 13 # GuangGuang2214021995

    臨好,《聖教序》能否可以流暢創作出行書作品:我個人認為臨寫此貼要有楷書基礎和各種書體的精髓來臨寫在古人原有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此幅作品圖片是本人參加全國第三屆書法冊頁展!

  • 14 # wgl63334477

    當然是可以的,問題是要臨"好"到什麼程度,要長年不輟刻苦臨習,同時也要兼臨顏,米的的行書轉益多師,觸類旁通

  • 15 # 松風閣書法日講

    臨好《聖教序》之後,就能寫好行書嗎?

    我認為學習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能夠流暢的創造行書作品。而且學習行書從《集字聖教序》開始是最明智的選擇。其實理由有以下幾個:

    一、《聖教序》是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絕佳書體

    就初學者而言,我們學習書法的人大部分都是初學楷書開始的。而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和其他楷書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塊書法碑帖是碑石書法,而初學楷書的人大部分是以學習碑石楷書書法為主的,從懷仁集王羲之的書法組成《聖教序》這一過程中,懷仁就把王羲之書法中帖學所有的一些因素給碑帖化了。

    其實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王羲之的傳世之作《蘭亭序》的版本區別看出來。馮承素的《蘭亭序》和歐陽詢《定武本蘭亭序》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區別。

    馮承素《蘭亭序》筆法細膩,尤其是其中的遊絲引帶非常的多,因此顯得整體上呈現一種非常清雅疏朗的風格。而《定武蘭亭序》在轉化成碑石書法的過程中,將馮承素《蘭亭序》中游絲引帶和柔軟的筆法轉化成了硬朗的筆力結構,因此不同於帖學書法,《定武蘭亭》更加硬朗清健。

    因此《聖教序》相比於其他書體更適合初學者學習行書。

    二、《聖教序》的行書價值——集字作者

    《聖教序》的行書價值是所有行書作品中最高的。這是由其當時作品產生的背景和集字的作者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聖教序》是懷仁和尚奉唐太宗的命令,為了紀念唐三藏從印度學習佛學歸來的這一盛事,唐太宗為了紀念這盛事,決定刻碑紀念,那麼這個碑帖的書法必然需要王羲之的字來整合。

    這一集字的任務就交給了懷仁和尚。懷仁和尚本身就是書法家,其書法造詣也是堪稱一絕,因此這塊碑帖的每一個字都是懷仁精心挑選的,並且我們在臨寫這一書法的過程中,得以以一種十分罕見的視角——即站在集字者的角度上來看這一書法作品。

    一旦我們這樣看,事情就顯得不同了,在創作臨摹過程中,我們甚至可以想想自己如果是懷仁和尚,自己是這塊碑石書法的集字者,自己會怎麼辦?尤其是當我們把一個個具體的字臨摹抄寫下來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思考,懷仁為什麼會這麼集字?王羲之是否還有其他的字形更適合這個位置的書法呢?

    一旦這樣,我們就具有了一個創作的思維,不同於學習者,這是一個很好的思維。

    三、《聖教序》的行書價值——集字水平

    之所以說《聖教序》集字水平很高是因為《聖教序》集的字是書聖王羲之的字,而且懷仁和尚集的字都是王羲之最好的書法作品中的精品,那麼這幅書法作品含金量可想而知。

    另外由於這幅書法作品巨大的篇幅字數,使得這幅書法作品要想集好非常不容易。據說其中有不少字懷仁和尚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字,就南北蒐集,甚至張貼告示懸賞,大有“一字千金”之態勢。這樣的書法作品涵蓋王羲之的行書書法就比較齊全了。所以所有你想要在這幅書法作品中找尋到的東西都可以在這幅書法作品中找到。

  • 16 # 千藝書畫院

    臨好聖教序,就能夠創作書法作品,這個不好說。但我的老師曾經和我說過,學習行書,一定要臨聖教序,因為這是提高你行書技法的必經之路。聖教序我也學習過一段的時間,確實也有了收穫,寫行書又更近了一步,但是離創作還是很遠的。只有你積累多了,臨的字帖多了,才能夠舉一反三,在創作的時候就可以用到,可以把自己積累的字拿出來寫。總有來說,只有不斷的練習,積累,才能夠創作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以下圖片是聖教序作品。

  • 17 # 獨上高樓看月亮

    模仿是學習書法的第1步。模仿好了,自然可以寫出流暢的行書書法。

    但是要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還是要不斷的練習學習,成為書法家,自然是要有自己的風格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英語裡的各類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