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樂小僧

    關於蘭亭序的歷史地位,歷史上早有定論,那就是:天下第一行書。這一評價,我想我們不必質疑。況且,以我們現在任何人的水平,也無法質疑。下面,重點就蘭亭序的藝術特色談點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是其筆法十分豐富。其筆法,有人總結,達14種之多,這在歷史上是唯一的,至今無人能出其右。在這裡,我就不再做無謂的勞動,大家可以到網上搜索一下,看看這14種筆法都是什麼特徵。最值得一提的是,其絞轉筆,嫻熟程度,至今無人可比。大家可以細心體會。

    二是其章法有獨到之處。其章法,最明顯的特點,是上下貫通,左右呼應,隨意揮灑,意趣天成,毫無造作的痕跡。不像時下一些書家,故意弄出個什麼樣子來,讓人感覺不舒服。其章法,很多人都有論述,在此一筆帶過,也不多費筆墨。

    三是其開創了漢字簡化的先河。在王羲之之前,多是篆書和隸書佔據主流,書寫時都比較繁瑣。從王羲之開始,透過其行書,使得很多漢字的書寫有了簡寫的形式,這就為以後的漢字簡化奠定的基礎。我認為,這是王羲之最為重大的一項貢獻,但在很多論者的作品中,鮮少提及。

    四是其神韻道法自然。這是重點之處,但多被論者、習者所忽視,故在此多費一些唇舌,說說我的感受,以期產生拋磚引玉之效果。

    其道法自然,最為明顯的地方,是他把對鵝這種動物的觀察,融入了他的書作之中。我們都知道,王羲之愛鵝成癖。對此,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專門寫過名為《王右軍》的詩:

    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

    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

    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

    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說的是,羲之性好鵝。山陰曇禳村有一道士,養好鵝十餘。右軍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願樂,乃告示求市易,道士不與,百方譬說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寫河上公‘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府君若能自屈,書‘道德經“各兩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為寫畢,籠鵝而歸。可見,王羲之之愛鵝,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碰到大白鵝,就拔不動腿了,必欲得之而後快。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推知,王羲之對鵝這種動物的觀察,也必然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並且,他把對鵝的觀察,融入了他的書作,成為其書作中最為靈動的部分,也可以說是其書作的靈魂。但是,千年以來,由於我們很多人不善於觀察,把這一明顯的特點忽略了。上例字:

    再看下面這些之字:

    我想,不必舉例太多,大家自有體會了吧?王羲之那20多個“之”字,只要你細細觀察,無疑都是對鵝這種動物不同形態的描繪,而且十分傳神!

    這個“詠”字,右半部分顯然就是刻畫了一隻鵝的樣子。其實,只要注意觀察,其他很多字中,都有鵝的影子存在。時下,為什麼那麼多人臨王羲之而難得其神韻?因為這些特點沒有抓住!!

    下面說點題外話:王羲之書法,脫胎於隸書,其作品中,還不時殘留隸書的影子,如果不注意這個,你照樣臨不出神采。看例字:

    這幾個字,共同的特點,就是其中的“口”字,橫折部分的橫畫,明顯略微上翹,其中以“蘭”字最為明顯,這種書寫方式,明顯是隸書的特點。臨寫時,必須把這個筆意給寫出來,否則,你再有名氣,請不要輕易說你對蘭亭有研究,以免笑掉山人的大牙。

    毫不客氣地說,自古以來,能真正懂得王羲之併入之骨髓者,唯山人一人而已。雖文字並不系統,然其深意皆已表露無遺,今不吝將研究所得奉於有緣,希珍惜之。期望熱愛王羲之的人,能從中得到啟發,真正走出你自己的書法之路來。而不是像時下一些所謂大家一樣,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見解,也形不成自己的特色,空有虛名,誤人子弟,耗人銀兩,其罪可誅。

  • 2 # AAAET

    書法是中國歷史地位之一。看看書法對人們來講到底有哪作用呢?共七條:第一,人生了病,非常痛苦,這個時候就要手個事幹,轉移一下注意力以緩解病痛,練練書法寫寫字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第二,磨心性,有的人性子很急,做事了了草草,如果這時叫他心靜下來,練練書法就上策。第三,腦子累了,工作效率不高了,身體也感到乏困了,這時寫寫字,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筆畫上,結果大腦便得到了休息與保護。第四,有人要罵人了,氣得手都發抖了,這時如果抓把筆練練字,是很有好處的。第五,人們互相交往,把自己作的畫寫的字恭恭敬敬送給別人,讓別人分享藝術成果,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第六,書法能夠幫助人和史前文明高階人類思維溝通。第七,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透過指導人們的書法訓練來嚴格訓練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增強以真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提高遵紀守法的思想覺悟。總之書法有許多好處的,有條件的人,都應儘量學點書法!謝謝!

  • 3 # 書法大樹

    《蘭亭序》是東晉王右軍51歲時的得意之筆,其價值不緊體現在書法上的點畫秀美,行氣流暢,飄若浮雲,遒媚勁健的審美藝術,還體現在作品內容上與作者融為一體的文化與情感表達的深刻性上。

    《蘭亭序》唯一的真跡現在不知道在哪,但太唐朝唐太宗找了很多書法家留下了五大摹本。

    最能體現蘭亭意韻的摹本,是在天一閣收藏的唯一此石刻摹本。

    《虞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所臨,稱為“天曆本”。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

    《褚本》是最能體現蘭亭魂魄的摹本,是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臨,此冊臨本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深得蘭亭神韻

    《馮本》最能體現蘭亭原貌的摹本,是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被後世稱其為“神龍本”,因使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者。

    《定武本》是最能體現蘭亭風骨的摹本,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臨本,是定武蘭亭刻本中最珍貴的版本

  • 4 # 吳體光—玉墨書法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溢美之詞就不贅述了,與時俱進的講《蘭亭序》是現在乃至將來作為日常書寫和行書臨創的典範!隨著電子裝置的更新,語音簡訊,微信等新興軟體的深入運用,人們越來越越不會手寫漢字了,作為行書經典既有方便快捷,又規範唯美了,這讓《蘭亭序》越來越成為漢字得以延續和弘揚的經典作品!也是中華傳統漢字文化流傳的重要範本。

  • 5 # 成253838728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行書作品,現在流傳多為唐朝的摹本或者臨本。書家認為馮承素書寫的摹本最接近原作。據記載王羲之去世後,《蘭亭集序》再沒有人見過,到了唐朝王羲之的一位後人出家,曾拿出《蘭亭集序》讓當朝宰相欣賞,之後《蘭亭集序》再度遺失。後唐太宗得到了《蘭亭集序》原作。唐太宗如獲至寶 ,並讓當時的書法大家臨摹。由於中國古代學術都是家族,或師徒式的。有自我封閉的性質 ,往往一些核心的技法是不外傳。據記載王羲之當年書寫《蘭亭集序》是採用的蠶繭紙。由於蠶繭紙製作過程沒有詳細的記載,唐朝書家們,為了表現書法藝術 ,曾嘗試著上面絹、絲書寫,由此唐朝的絹等製作工藝有了空前的發展。

    此外,在書寫方面 ,人們在臨摹《蘭亭集序》時,發現《蘭亭》一個之字 ,就有二十種寫法,由於姿態不同,整篇給人有種靈動的感覺 ,似乎每個字都“活”了。這種表現手法使《蘭亭集序》充滿了生命力。其表現方法 ,也一直影響著後人。

  • 6 # 穀雨241095638

    首先要關注他的起,行,行筆法上的妍美流便暢逸俊朗的風神。其筆姿遒練存真,溫柔敦厚體態悠閒,停勻潤暢,筆勢瀟灑而又含蓄。這些無不是透過起筆、行筆、收筆來體現出的。再次其用筆是中鋒取勁、側鋒取勢,轉換多變自然流暢渾然天成。三是結體大小疏密輕重有別,參差錯落姿肆奇崛變化萬千。四是章法上自然揮灑一氣呵成。五是他的書寫心情,愉悅而愜意,酒憨而興博,文思溢湧,翰墨煥情,一揮而就。酒醒則無復,成就絕筆!謝謝邀請。

  • 7 # 蘆嘉玉

    說到《蘭亭集序》在中國歷史上的藝術成就,關鍵是要知道王羲之生活在中國歷史上的哪個朝代。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中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在中國書法史上歷來享有"書聖"之稱。祖籍今山東琅琊(臨沂)人,後遷浙江會稽山陰(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歷史上人習慣稱"王右軍"。其書法兼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博採眾長,各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其留世作品極為稀有。

    關於蘭亭序的歷史地位,歷史上早有定論,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行書!蓋天下而行遠!縱觀現如今,在行書方面有所成就的,沒人能出其王羲之之左右!

    首先王羲之的行書筆法"其絞轉筆",嫻熟程度,至今無人可比。其行書章法蘊含著:上下貫通,左右呼應,隨意揮灑的外表之下,結構嚴謹,意趣天成,毫無造作的痕跡。

    王羲之的行書,在漢字簡化方面,亦可稱得上是中華簡易漢字最初的開創者。在王羲之之前,多是篆字和隸書佔據主流,書寫時都比較繁瑣。而從王羲之開始,透過其行書,使得很多漢字有了簡易書寫的形式。王羲之在書寫行書時,其神韻道法自然,這是重點之處!

  • 8 # 寫字有法

    文章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闡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觀點,批判了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顯然是有感而作,緣情而發。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我更看重的是書法審美和創作的影響,下面以馮承素臨摹分析一下。

    露鋒取勢,點畫多生動而見性;藏鋒蓄勢,點畫多含蓄而生情。用鋒的藏露轉換在《蘭亭》中得到了充分運用。也是晉唐行草筆法的精髓。

    多用筆。牽引並多用翻筆。在快速書寫的過程中,出現點畫的牽引是很自然的,牽引使點畫的關係更為緊湊,也使為妙多變。點畫的牽引既複雜多變,又出以自然,這在其後的書法史上極為罕見的。

    重側勢。側勢用筆有刷掠的意味,是點畫產生震動感,顯得生動而姿態。也使的筆力得以充分的體現,因為若用硬毫正鋒寫,重側鋒也是在行書的起筆,豐富而生動。

    章法的特點,從整體章法來看,一般是前面平和後面多跌宕,有個變化的過程,與之王羲之,書此文的文思緩急有關,開始較為平緩,隨後文思的湧動,書寫的速度自然不斷加快,行氣的擺動也不斷的增強,至尾達到了極點。

  • 9 # 沉默5536954717262

    蘭亭序是中國晉代王羲之的傑作,任稽內史他在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邀請很多達官顯貴文士騷客四十二個人,在會稽蘭渚山下蘭亭舉行了詩歌會,就在那個時候,王羲之寫下了共324個字(蘭亭序)又稱(蘭亭詩序)(蘭亭集序)歷史上稱這次聚會為蘭亭會。

    王羲之揮豪作,用的是蠶繭紙,鼠須筆,寫的字飄逸,婀娜多姿,龍飛鳳舞,書法精絕。

    自1985年紹興市人大常委作出決定,將王羲之當年

    在蘭亭序修禊雅之日定為紹興市書法節以來,每

    逢暮春三月,當代書法家雲集蘭亭,舉行臨流觴詠,交流書藝的…蘭亭書會。

  • 10 # 國教童蒙學堂
    一、《蘭亭序》所處的時代意義

    《蘭亭序》作於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是天下第一行書,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幾乎沒有一件書法名作能與之媲美。

    《蘭亭序》在南朝時期,又被稱為《臨河序》,唐朝稱為《蘭亭記》、《蘭亭集序》、《蘭亭》,到了宋朝,被蔡襄稱為《曲水序》,蘇軾則稱為《蘭亭文》。

    與《蘭亭序》風格類似的還有《快雪時晴帖》、《平安 何如 奉橘帖》等。王羲之在行書的書寫中,夾雜了草書的草法與草勢,在王羲之之前,這樣的行書樣式還沒有出現,看來,這也是一代書聖的獨創。

    而這種獨創,並非橫空出世,王羲之的楷書源頭是鍾繇,而在魏晉時期的結字,已經出現了新的氣象,譬如結字抑左揚右,改橫勢為縱勢,如同人體脊柱的豎畫加長,如同肋骨的橫筆畫側向緊勒,收筆壓尾而收斂……徹底打散了隸書的提按翻飛,蠶頭燕尾等。

    王羲之從中得益,將技法和書道結合,隨變而變,將毛筆這種軟毫的書寫工具,更加拓寬了表現力,實現了“以形寫神”的表達功能,透過書法的點畫和結構,來抒發胸臆,增加了妍麗與風雅,影響久遠。

    二、《蘭亭序》對後世書家的影響

    整個魏晉時期的書法風格,受王羲之影響,都幡然大變。熊秉明在《中國書法理論體系》中說道:王羲之的書法,是一個博大的風格體系,有嚴肅也有飄逸,有對比也有和諧,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則也有自由,後世各種書法家,不管是古典的、浪漫的還是唯美的、倫理的,都將王羲之當做偉大的典範,每個書家都可以在其中汲取需要的營養。

    王羲之書風對後世的影響有時表現為後人對他的技法的學習,有時則表現為後人對他的藝術精神(魏晉風度)的理解和把握。前者對後世書法產生了消極影響,後者則促進了書法藝術理論和實踐的深入。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鉅子,透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唐朝時期,在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推崇下,確立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直接影響了“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和薛稷的書法創作,使初唐書法籠罩在尚“意”書風之中。如果說李世民和“初唐四家”的書法創作還僅只是側重對王羲之書風的繼承而無多少新意的話,那麼盛唐的顏真卿、張旭、懷素的書法創作則完全是對王羲之書法藝術精神的弘揚與創新,使唐代書法達到了鼎盛時期,也奠定了唐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

    沉抑頓挫、至剛至大的儒家面目,其行書追求自然,不計工拙,隨處可見的塗抹無不給人以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強烈的震撼力;張旭的草書氣勢連綿,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有吞吐洪荒的氣慨;懷素的草書絕去人間煙火,如一縷清煙。從表現形式看,顏真卿、張旭和懷素的書法與王羲之書風截然不同,但其藝術精神卻是共通的。

    並稱“宋四家”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繼承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神並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他們一方面要突破傳統書法(主要是王羲之書法)的技法,但他們書法的審美情趣卻和王書非常相似。這些,無不說明魏晉風度的審美風尚和王羲之書風對後世書法的深刻影響。

    元明兩代書家大多集結在復古主義的大旗之下,亦步亦趨,刻意描摹王書,在觀念和形式上沒有太多的拓展。  

    趙孟頫的小楷法度嚴謹,字形峭拔秀麗,結體妍媚舒展,線條清勁圓暢,既不臃腫,也不浮滑,布白停勻,秀逸可愛,直接二王遺韻。行草亦以晉人為風範,不過技法精熟,溫潤婉麗,有一種說不出的風韻和意態,是典型的唯美主義的代表。  

    明中葉的書壇高手盡出吳中,“吳中三子”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各有所擅,但都是王羲之書風的延續。

    明末後期出現一股反骨力量:王鐸、徐渭、傅山、倪元璐、黃道周、八大山人等,他們不惜破壞復古主義者所遵循的“二王”的經典的“法”,使書法走向了抒情與表現,真正從審美內涵和藝術精神上繼承了魏晉風度和王羲之書風。  

    清中葉後,人們從漢魏碑刻中領悟到了不同於王羲之(元明尊為“帖學”)的粗曠、豪放、樸拙、大氣、寬博的美,於是,“碑學”在書法史上興起了,使書法在復古主義的旗幟下重描摹王派書法技法,忽略其藝術精神而沉寂了幾百年的書法重新回到了藉助線條與結體來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魏晉風度和王羲之書風的精神上來。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這裡,下次見哦~

  • 11 # 湘順1

    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巔峰之作,自王羲之之後,《蘭亭序》一直傳到其第七代孫智永的手中,智永日以繼夜地勤奮練習《蘭亭序》幾十年,寫下了《真草千字文》有《蘭亭序》的神韻!智永辭世之前,將祖傳七世的《蘭亭序》交給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辯才珍藏。辯才精於書法,他臨習的《蘭亭序》,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現在我們大多數臨唐馮承素摹寫而成的神龍本《蘭亭序》,此帖雄視古今,妙手偶成,韻高千古,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自唐宋以來,習行書必臨《蘭亭序》。誰學誰得益!大多數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都受益於《蘭亭序》!成正比受益!《蘭亭序》章法笫一!筆勢筆法第一!天然第一!成就大家第一!我幾十年用毛筆和硬筆從不同角度練習《蘭亭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次上鋼琴課都彈不好,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