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竹齋

    這個提問很有意思但也不是沒有“症狀”顯露出來。文字歷經幾千年沿革至今幾乎溶合了“真、草、隸、篆”,但唯獨“篆書(大、小篆)”是個獨立的“門派”不太易與其它字型溶合混雜。

  • 2 # 楚子牛書畫

    清人劉熙載語: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章法要變而貫。篆隸楷草每體都是獨立的章法筆法,寫書第一字定全篇的字,風格要連貫。所以把幾個體融在一篇並不是不可以,但是處理不好,就成不淪不類。鄭板橋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典範。

  • 3 # 聽泉生

    傅山就曾將真草隸篆混為一體,我記得在《書法》或是《書法叢刊》看到過傅山這樣的條幅,只是現在家裡書太多,難以查詢。

  • 4 # 書法有云

    書法家們為何不把篆隸楷行草等都融為一體?關於題主這個建議古人已經實現過了,越是接近我們現代,書家所融合的字型元素越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代鄭板橋的“六分半書”,其特點為採用隸體摻入行楷中且融合篆書形體以及草書筆意而成。

    圖片:鄭板橋 五言詩

    可以這麼說吧,現代人為了實現書法創新,不斷地進行各方面的探索,從傳統裡頭的簡牘、手札、碑刻等汲取營養;從西方美學裡頭結合所謂的“野獸派”摻入書法;還有各種行為藝術也稱為書法創新等等。估計你深入瞭解會讓你瞠目結舌,有些你根本想都想不到。

    圖片:鄭板橋行書軸

    在書法的創新方面,其實古人已經為我們指明瞭道路,就是“入帖”、“出帖”。入帖和出帖包容了書法的發展規律,記錄了書家們的經驗。

    圖片:鄭板橋行書軸

    總之,關於題主的這類問題可以多提問一些,說不定還真得有可能會有些書法學習者會從提問中感悟到一點什麼,從而在無意中開啟現代書法的創新思路。

  • 5 # 大鵬194945144

    書法的篆隸楷行草各有特色,分開會有不同的效果和感覺。如果混合了寫,就象把酸甜苦辣香合一起做的飯菜一樣,吃起來會反胃的。

  • 6 # 崇賢服義

    下面這件範笑歌的《賽龍舟帖》就是五體書法互融的典範。

    範笑歌還有一作品《梅花》,就是五體相融的書法,《梅花》是鄧麗君的歌曲歌詞,在一個影片中看到過。

    能將五體書法融合的書法家,五千年來只有範笑歌一人,其他人有沒有不知道,反正我是沒見過。

    真正的大師就是碾壓他人的,當你把五體書法相融還當成神話時,已經有人能做到了。雖然能五體相融,但範笑歌都沒特別推過這種字,太低調了,不像是醜書字與印刷體字,靠互懟賺流量。

  • 7 # 夜雨隨緣1

    個人看法

    這五個字,篆隸楷行草,說出來寫出來都很簡單,

    真這樣簡單嗎?不可能的,這上面缺了最重要的一個東西,那就是時間,

    之所以說時間,因為這五個字,不僅代表了五個體的文字,也是漢字進化的經過,它離不開時間的,

    說的可能不對,請原諒,

    甲骨文我們算開始的文字,再往前就是結繩記事時期了,不能再往上去了,沒記載,

    往下來說,以漢字主體來看,可以看到大篆,到小篆,這期內夾著鼎文的出現,也分出另一個體,隸書,這個體和小篆,說不上誰更早,但秦朝前都在用,在秦朝李斯的篆體之前,個人不覺得有書法,因為文字根本就沒統一,也沒有任何文字得到全面的完成進化,《到現在甲骨文還有一些字,根本就不知道意思,這也是說它可能也沒進化到成功的地步,》到秦的篆體開始,可以看做早期的書法,至少篆體的書寫成型了,也可以被叫書法了,在此之前的,大部都是碑文,鋳文,而筆的叫法,也是在秦出現的,

    在這之後,出現了另一樣,草體,可以說草體來自篆和隸倆體出來,後面緊跟著行和楷也出現了,這倆體又多借了其它的體文字出現的,《實,這個字的草寫法,就是現在的楷體快寫,只是頭的倆點連上了,這是實字其中一個寫法,》

    行草倆體,一直遊走在外圈,不像另三體,可能都被當做一個國家的正體字用過,楷,這個字型是唐確定為正體的,也就是官方用字型,也一直留傳下來的,

    既然五個體,是文字的發展史,為什麼古人還一直都單獨確立一體那,

    今天,簡體字,不僅要求實用,好書寫,好認,也有美觀的特點,這並不是說另幾個體不好看,在這點上是同樣的,

    而五個體都有自己書寫的特點,草絕大多數都是符號組合,而行體確是靠近楷的一種有型的快寫,也借了草體的部分,篆的符號確是在草體的另一個方向,最簡單點說,一個偏旁,寫時是用篆體的,還是草體的,下筆的方向可能都不一樣,怎麼去寫一起去,

    穿插,上一個楷體,下一個字用篆體字,寫出來的恐怕只能是不倫不類的東西,不會有別的效果,讓看的人一頓罵,是最好的結果,

    五體之中都有互相的摻雜,只是都只是一部分,或就在一個字的幾個筆畫上,也或者是幾個字或者更多點,就像一字,去了繁體,就一橫,說它是那個體都無所謂的事吧,

  • 8 # 中州耕牛堂主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在這裡,我要反問一句:書法家為什麼要把篆隸楷行草融為一體呢?書法五體是古人創造的,已經過歷史檢驗和人們的認可,把五種書體融為一體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真正懂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的人,是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的。與其有功夫提這樣的問題,還不如把這些功夫用在臨帖習字上呢!

    上圖為秦篆

    在書法創作中,隸書作品中的字可以帶篆意;草書作品中的字可以帶篆意和隸意;楷書作品中的字可以帶篆意和隸意;草書作品中的字可以帶篆意和隸意。但是,請各位書友一定要記住:篆書和隸書中是不能帶楷意的。這就是書法創作的規矩。那麼,這個規矩從何而來?回答是:這個規矩從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而來!每一個書法家,每一個書法愛好者,在書法創作時都要嚴格遵守這個規矩!關於這個規矩,真正的“方家”都懂得!

    上圖為漢《張遷碑》區域性

    王羲之被尊為書聖,篆隸楷行草五體皆精,他的創造力是無人可與之比肩的,僅研究“永字八法”就投入了25年的精力。那麼,王羲之為什麼不把篆隸楷行草五體融為一體呢?因為漢字五體的書寫規律任何人違背不得!

    規律就是規律!

    學書法,還是繼承傳統的好!還是遵循客觀規律的好!異想天開不好!當代人若想把書法學好,就必須繼承傳統,必須師法古人,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習書法的路走好,走遠……

    上圖為唐代人寫的楷書

  • 9 # 子衿書法

    書法家們為何不把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融合為一體?

    其實,我們現在的文字,就融合了所有的基因。簡化字的形成,就是這樣的書體。

    倉頡造字,為文字之祖。有史記載的第一次變革,是周宣王時期的史籀,他所創的大篆,(石鼓文,鐘鼎文之類)是第一代。大篆就是兒子。秦代李斯創造的小篆,為孫子。秦代還產生了隸書,隸書就是重孫,而漢代的楷書,行書,草書,就是曾孫……

    我們把一個字從始至終的所有字型放在一起,你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簡化字中基因,就是你所說的五種字型的融合。比如:“樂”字,這是從草書中來的。“長”字,也是從草書中簡化來的。沒有簡化的字,草書,也包含了你所提的要求。

    每一種字型,都不是憑空創造的。就是最早的倉頡,他創造的文字,是以物象而創造,象形文字是字根,在此基礎上又有會意,諧聲,指事,假借,轉註等造字方法,使文字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每一種文字的產生,都是在前一代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書寫效率而簡化生成的。這種融合,就如同人類的進化一樣,形體變了,但基因永遠存在。

  • 10 # 久甘書院

    以下列舉在古代把篆隸楷行草融為一體的例子。你看看是否是心中所想的樣子

    比如下圖272年的碑是早期隸楷轉變

    在北朝末期復古現象的復興,融合的非常明顯。又比如隋朝前期的曹植碑,還有顏真卿裴將軍詩帖。也是互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歷史上把五體融合的人,還是挺多的,但是遺留下來聞名於世的卻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五體它有很穩定的一個系統,生硬的嫁接,違背了藝術性,書法的藝術高度。就比如炒菜的時候,你把你喜歡吃的菜全部放到鍋裡面炒,那麼炒出來的菜你不一定喜歡。五體的融合它是無意而為之,是自然的過程。

    歷史上還有哪些把5體融合做得相對好一些的呢?

    比如林散之(下圖)把隸書行書草書融合成一塊,風格不是不好,但是藝術成就並不夠高。

    要從一個書法現有的高度去融合其他東西並不單單是從表面進行融合。懷素(下圖)草篆的融合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給人以禪意,給人以遐想的空間。

    所以總結起來,融合它是無意而為之,當你有意的去融合的時候,你會發現很難呈現出藝術的高度。反而給人一種平庸感。

  • 11 # 楊炳升66

    說句實話,這個問題問有點讓人不好回答,講細了太囉嗦,講少了又說不清楚,弄不好還挨噴。實質上,融為一體是可以的,但決不是要在每一筆,每一個字中都體現出來,所則,你非要那樣做,……不好說了。

    我現在將王獻之寫的一個“盡"字發上去,請各位老師幫助解釋一下,看看能不能從中說明一點什麼東西?

  • 12 # 國泰我安1

    謝謝!我個人認為,就像人一樣,統稱為人,又分男女,青年,老年,高低懸殊,胖瘦不一,舞蹈又分廣場舞,芭蕾舞,友誼舞等等,書法也是如此,都是字,味道各一,筆劃不少,味道各異,但是出來的架把各式各樣,乃人尋味,這才體現出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哩。

  • 13 # 半道紅好友已滿

    我應邀來談點粗淺的看法:題目是為什麼書法家不把楷,篆、隸、行、草五體合為一體呢?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個外行,真正的書家何嘗不是都在努力把這五體合在一起麼?這從三個方面來探討:

    一、中國書法演變過程就帶有五體傳承的痕跡,從最早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竹簡、籀文等都統屬大篆,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後統一寫小篆,再演變隸書,由隸書演變寫成的草書稱章草,章草厚實有力但連貫性沒今草好,楷書是隸書演化過來的,楷書的草寫是今草,楷書帶行叫行楷,再連貫就是行書,草書又分小草和大草,大草也稱為狂草。所以中國的書法就是五體之間演變和互相之間交融變化的發展過程,也是相互提練、綜合的過程,你能說它們之間沒有五體交融成份麼?

    二、每一個真正的書家都經歷過五體的反覆練習和訓練,尤其是正規美院書法系經過系統學習的專業人士,並學習研究過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書法演變和進化及各種風格特點,深知要正真掌握中國書法的國粹和核心,必須系統認真地學習中國文字學和熟練書寫篆、隸、楷、行、草五體。你能說一個專業書法系畢業生不懂五體?

    三、書法的學習一般認為草書,尤其是大草(狂草)是最難的,也是藝術成就最高的,相對來說靜狀的楷書、隸書、篆書要好寫一些,也就是說線條越長越難,短線相對容易一些。楷書、隸書、篆書創新變化可以加一點其他的成份,但不可以五體融匯。只有行草書可以融合五體的內涵。而在組成線條的過程中,即在創作過程中,各人有各人的風格,其實就是五體的融合過程和配方比例的調整,如有人行草書強調篆籀用筆,達到厚實雄強,又融入章草的營養(其實就是加入隸書用筆)變化豐富,行書的基礎是楷書,沒有楷書的簡架結構打基礎,行書就沒有內涵的東西,同樣草書是融匯集大成者,更豐富更復雜更有趣更有天馬行空的變化內涵,當然草書必須按草法規律去寫,否則誰也不認識你的字。但是行草書確實可包含很多的東西,選擇五體中各個時代的東西互相交融匯合創新,當然是五體的筆意和練習中積累的功夫,並不是簡單的嫁接拼湊。如沙孟海的行草,有楷有行有草,有繼承吳昌碩的篆籀(石鼓文)筆法,又吸收章草的筆意,碑帖交融,獨樹一家。現代書家和書法愛好者無不是在繼承前人的書法基礎上,在五體中尋找各自的營養,熔鍊出自己的書法藝術風格。

  • 14 # 知名評論謝御宏

    中華書法藝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來,書法藝術蘊含著中國文化之精邃的一朵奇葩,享有著“瞭解中國文化,先讀懂書法藝術。”的美譽,是中華文化界名副其實的一大瑰寶。那麼,書法到底是怎樣創作的,又是如何給書法作品一個準確的定義呢?

    1,由楷書入法,這是起碼的入門功課,倘若基本的漢字筆序都拿捏不準,顯然就談不上書法,充其量不過是寫漢字罷了,有的人倒是自個提升快速,不寫楷,直接行草綽綽,長年累月如此,結果卻含糊其辭,表裡不一,連自己都不知個所以然,這意味什麼?不腳踏實地,眼高手低,“抵毀”的不僅僅自身手藝,名譽也在無形中受損。

    2,遵循法古,精益求精。萬變不離其蹤,歸於自然方可返璞歸真,這是書法的一種境界。近年來發現網傳所謂書法大師這種大張旗鼓式揮毫潑墨竟大言不慚謂其名曰書法創新,簡直荒謬之極!說了有的人還不爽,難道這不算書法?誒,別不服,問問這些人對中華書法到底瞭解多少,根基不穩,何談法度?不信,讓他們寫楷書自然廬山真面目了;其次,前面提到遵循法古並不代表一定要按步就班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段,基本練好了自然輕車熟路。藝術的東西就這麼奇妙,真到了境界,恐怕自己都不敢相信作品是出於自身的筆下;再者,和多數書法愛好者一樣,我並不認同書法這種近乎“五體合一”的創作方式,與其千辛萬苦尋找有背法體所謂模稜兩可的書法秘訣,不如一步一個腳印錘鍊紮實根基,這才是我們入門書法讀懂中華書法藝術文化之正道矣!

    3,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學習不可少的心態,我從來不相信世間任何一件美好的事物,都能隨隨便便輕輕鬆鬆就可以得到的,書法藝術更不例外。實質上,書法作品,並不拘泥於形體的結構,而重在於意境的體現。不少朋友因工作或時間等原因耽擱了書體的臨寫,這都是次要的,關鍵仍在於持之以恆的耐心,要有跌倒七次,站起八回的勇氣,不是麼?譬如說,許多時候,臨摹學習,寫一二遍不好不要緊,不妨多寫幾遍,哪怕十遍百遍甚至千遍,功夫至深處自然水到渠成,什麼叫爐火純青?想必這大家看到了。

    莫須有不強求,夙願隨緣素位。最後,請好友們一起探討點評,提供寶貴意見,謝謝!@劉五一 @陳裡 @老楊會客廳 @大河寒江雪 @三代齋 @雲山林風 @北京汪再興 @牧漁子 @小莊de原創 @蝴蝶蘭sx @微觀大秦 @崔永元

  • 15 # 國畫大叔

    看似新鮮的問題,其實書法五體融合一直存在。我的研究觀點可能非常另類。

    草書就是五體融合的典範。但你很難看出,好比是:金元寶化成了液體態黃金你就不認為那是黃金了,因為固定思維阻礙了我們的認知,書法大家的本事就是融合、讓他的書寫進入化境!

    看2幅草書,一幅篆書進行分析

    所有的線條都來自篆書,取其綿長使轉之意,點劃都來自楷書,隸書表現在某些字結尾收筆處。如:耳的最後一筆。

    所有的草書都具有五體融合特徵,只是書法家讓它化為無形,各種筆法和諧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學觀。

    最後一張圖是:趙之謙的篆書,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隸書、魏碑、楷書點劃的明顯痕跡。

    中國書法和國畫是基因型進化的,繼承比發展更為明顯,每一個新的書法繪畫形式都包含了之前的所有文化特徵,

    而且我們的審美觀不接受基因突變式的進化,比如西洋油畫無論如何都無法融合到國畫中,真要搞這種畫第一眼就無法接受。不是守舊,我們的文化過於強大,幾乎排他性第一。

  • 16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最近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書法家不會把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各種書體融為一體,創立一種比較怪異的書寫風格呢?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但是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這5種書體在本質上就存在著不同,所以要融合他們是比較困難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兩個或三種書體融合在一起,最多3個,4個的話就非常勉強了。

    為什麼呢?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說行書和草書。因為這兩種書體在書寫風格上是比較相近的,所以他們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了行草書,或者說草行書。草書和行書的相似之處,就體現在他們的風格在以及它們的筆畫安排上,他們都是書寫速度較快,而且較為簡一種書寫形態,所以他們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比較特殊的書法樣式。

    而楷書和行書之間的結合也是這樣,因為楷書和行書之間是有相似性的,它們的相似性就體現在他們的間架結構上,因為是基本一致的,行書的結構和楷書的結構基本上是一致,這樣的話就比較容易幫助我們將行書的遊絲引帶更好的安排在楷書上面,從而形成一種比較特殊的書體。

    從上面我們所說的楷書和行書的結合,行書和草書的結合來看,他們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到兩種書體的相似之處,找到他們的相似之後,就可以在共同擁有的特質上進行書法藝術的創作,然後就比較容易形成一種比較好的書法風格,或者說書體型別了,但是如果這兩種書體甚至這三種書體都找不到一個共同的相似之處,那麼它們就比較難結合在一起。

    所以這5種書體其實是很難結合在一起的,而且結合在一起會顯得不倫不類,因為他們對於同一個書體和同一個筆畫會有不同的安排,隸書和篆書、草書就很難結合在一起。

    就比如說篆書和草書吧,篆書他的書寫形態是典雅端莊而又華麗的,那麼它的筆畫一般來說都是比較的軟綿和富有圓轉轉流美的特性。而且篆書的筆畫相當的繁複,展現的相當細膩,每一個筆畫表現的都非常到位,而草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減省。有可能一個小點就代表了一個長橫,一個小撇就可能就代表了一個捺筆或一個點筆,這樣的話,他們兩者之間是衝突,然後也就無法將他們的書體融合在一起了。

    所以這5種書體如果能夠融合成一種書體的話,那麼他的融合也是比較怪異的,是不符合文藝發展和文字發展規律的,所以這樣的情況不可能發生。

  • 17 # 鄉情安徽網

    這是想法其實有人已經付諸實踐,那就是“醜書”。

    書法簡單的說,按照一定規則法則寫字。本質是寫字,只不過有限制。因為有限制,就有了每個不同書體的特點。

    各種顏料混在一起,最後一般都成了黑色的,失去原有的顏色。

    每一種書體,都有各自的風貌,各自的特點,正因為他們有各自的風貌和特點才能有自己的名字。

    書聖王羲之,有沒有把這些書體糅合一起寫呢。

    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特點,正因為有自己的特點才會有名字的不同。

    我們當今書法最重要的五種書體,篆隸草行楷。其中篆書指的是小篆。

    上圖是某個著名雜誌的書體介紹。

    這裡要先說明一下,草行楷,這三種書體相關性太密切,很多行書夾雜草書。

    但是提問者是說,每種書體的如何融合到字,而不是書寫。

    我們看看融合的字,請出書法家沃興華。

    看看上面的墨跡,這些都是展出過的,是不是每個字都有各種書體。

    下圖是沃興華的影片教程的圖片。

    是不是從字裡面找到各種融合,一筆有多種書體的技法,驚為天人。

    還有一些,沒有融合那麼多書體的,但是卻有一定“創新”。比如說“吼書”曾翔。

    他臨寫的蘭亭序是這樣的,有一些人說這樣的字有某些某些技法,融合了某些某些。

    上面都是基礎不紮實,靠著想象力融合的。

    說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但是路子讓人看不懂的。

    張海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他經常寫的字如下。

    這樣的字融合了多種,不能直接歸類到“醜書”,他是有基礎的但是字是這樣算是什麼。

    當代很多人,總想著創新。創新要建立在有非常好的基礎上。有基礎的也會走歪了。何苦沒有基礎,基礎不紮實的不要想著融合創新。

  • 18 # 和諧書體

    書法家依每一種書體的法度進行書寫,五種書體的筆法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書法家只能將各種書體整理完善,不可能將五種書體融合,構成獨立一種書體。

    所以這個問題的反問是:你怎麼不創造出一種新的書體呢?

  • 19 # 孤獨D時代

    融為一體,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按照你的邏輯,所有的戲曲種類是不是也都應該變成一種?所有的藝術是不是都合而為一?

    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練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