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引導孩子?
27
回覆列表
  • 1 # 幽默愛笑吧

    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教師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指導者又該如何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呢?

      1、為幼兒樹立合作的榜樣。

      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威望很高,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教師之間,教師與保育員這間能否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如:一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時,另一教師幫著分發材料;保育員搞衛生時,教師幫著抬桌子,這在無形中為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行為榜樣。相反,教師間的某些不合作行為也會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行為,為幼兒樹立下面的榜樣。另外,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教師對有合作行為的幼兒的積極評價和鼓勵,會激發其他幼兒向他學習的動機,同時,在合作遊戲時,幼兒經常透過觀察,模仿學習其他幼兒的合作行為。因此,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強的幼兒與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弱的幼兒一起遊戲,也不失為一種樹立榜樣的好方法。

      2、為幼兒創造合作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遊戲,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圖、搭積木、作畫、看圖書、玩娃娃家等。教師應想辦法為幼兒創造,提供同伴合作學習和遊戲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比如,引導、組織幼兒進行小組或全班作畫,在這當中幼兒必須學習相互協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構圖上、色彩上、內容上達到協調一致,共同創作出一幅幅美的圖畫。作為教師,既不要放過每一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同時還要有意識的為幼兒創造、提供合作的機會。

      3、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

      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地表現出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比如,搭積木或玩商店遊戲前,應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時,要協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遊戲材料不夠用時,可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要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助他;當自己遇到困難,一人無法解決時,可以主動找小朋友協助,等。透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幼兒逐漸獲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4、讓幼兒體會合作的積極效果。

      幼兒之間的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活動成功,事情做成,增進友誼。這對幼兒鞏固、強化合作行為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是極為重要的。但幼兒自己常常不能明顯感覺到,因此,教師看到幼兒能與同伴友好配合玩耍,或協商,或詢問,或建議,或共享,或給以幫助,或求助時,應注意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激發幼兒進一步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合作行為更加穩定自覺化。尤其是比較這次合作的成功與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兒體會到合作的快樂與必要。

      5、及時對幼兒鼓勵、引導。

      當幼兒做出合作行為,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遊戲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如“你們倆配合得真好!”教師讚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輕撫孩子的肩膀,以孩子親切地點頭,翹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因而進一步強化合作的動機,願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合作行為。而對不太會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識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與指導,針對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建議,如:“你要跟他商量著玩呢。”“你們都想當船長,沒人當水手,玩不成了,怎麼辦?”“你跟他說,咱倆一起搭試試。”在教師積極鼓勵和適宜的引導下,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會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養。

      在教師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同時,家長也應該認識到從小培養孩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從以下幾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

      ①利用生動具體的活“教材”培養合作意識。只要家長是教育的有心人,就可以發現生活中有許多活生生的“教材”。例如,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看見螞蟻搬家,就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看螞蟻搬家是十分有趣的,兒童常常會久久地蹲在那裡觀看。這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道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看螞蟻搬運體積較大的食物時一隻螞蟻無法搬,會有許多螞蟻一塊搬。家長可利用這些具體的,活生生的例項告訴孩子合作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

      ②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團結、友愛等良好品德。學會合作,首先要關心他人,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據幼兒園老師反映,不能與人合作的小朋友大多是家長過於溺愛、嬌慣,使得他們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跋扈,攻擊性行為較多。因此,要培養孩子學會合作,家長必須改變自己的教養態度方式,教育孩子會關心他人,友愛、寬容,小朋友互相幫助,遇事能與人商量。家長可利用故事,或其它文藝作品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還應多與幼兒園教師溝通。因為幼兒園是兒童小社會,孩子在與小夥伴交往中是否能友愛,關心他人,老師最清楚。家長在與老師溝通中可以瞭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以便家園共同配合,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③引導孩子在與夥伴交往中學會合作。孩子是在與小夥伴交往中逐漸學會合作的,在交往中幼兒自身就會產生合作的需要,感覺到合作的愉快,從而逐步學會合作。例如,爸爸給4歲的玲玲買了一種新型汽車玩具,鄰居家的小哥哥得知後想和她一起玩,一次次地與他商量但他不肯。無奈,小哥哥說:“那我不跟你好了。”轉身便要回家。這時,玲玲感覺如果不與小哥哥一起玩玩具,一起分享,將失去小夥伴,於是轉為懇求的口吻說:“我給你還不行嗎!”於是兩人一起合作遊戲。這時,玲玲的媽媽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問玲玲:“和哥哥一起玩高興嗎?”玲玲說:“高興!”媽媽進一步說:“有好東西應該和小朋友一起合作遊戲,不然人家以後就不願意和你玩了。“在這種交往過程中,加上家長的加強教育,孩子就會逐漸學會與人合作。5-6歲的孩子還可以在角色遊戲,建築遊戲中,透過共同協商,互相配合,相互支援進一步學會合作。家長要多為孩子創設與夥伴交往的機會,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孩子學會合作。

      總而言之,學會合作是時代的要求,讓孩子學會合作,善於合作是孩子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品質,教師和家長應共同培養孩子學會關心與合作。

  • 2 # 小學數學公益課老師

    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第一、家長要做好示範。家長在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的表現要讓孩子感覺到合作的好處。因為孩子善於模仿父母的行為。

    第二,家長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與別的孩子一起去自由玩耍。家長不用幹涉的太多。孩子會體會與別人合作的經驗。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往往容易產生衝突和矛盾,孩子越小學會克服衝突和矛盾就越有學習的機會。

    第三、家長在干涉時要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孩子的感受。比如當著自己的孩子面問別人的孩子:"你心裡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讓自己的孩子會意識到別人的情緒感受,這樣培養孩子對別人的體諒,從而提高合作的能力。

    第四,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一件事。讓孩子帶著好奇心與別的孩子一起合作,並且多加鼓勵一起友好相處。

    第五、培養孩子學會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並且會把自己的快樂於別的孩子一起分享。

    第六、教導孩子不要輕易去指責別人。不用"你應該怎樣、你不應該怎樣"等這樣的語言,而應該用:“我們可以這樣嗎?”等商量的語言。

    家長們從以上幾個方面培養孩子後相信你的孩子合作能力一定很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詞雖然稱為”詩餘“,為什麼感覺意境比唐詩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