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宮商角徵羽羽羽

    宋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盛於宋代。別稱長短句,詩餘,琴趣等。我個人認為宋詞是唐詩的昇華,人們讀起來覺得意境更美可能源於以下幾點。

    1.詩言志,詞傳情。要言志,就相對來說要慷慨激昂些,節奏快些了。像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陸游的壯士未與年俱老,死去尤能做鬼雄。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人讀來熱血沸騰。而詞傳情,像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一曲新詞酒一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節奏緩慢優美傷感動人。

    2.詩詞的結構。唐詩有嚴格的格律字數要求,五言絕句七言律詩。講究平仄,押韻,對仗,句法等。而宋詞相對來說自由些,每首詞都有詞調,即詞牌,依調填詞。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如我們熟知的《菩薩蠻》、《念奴嬌》、《如夢令》,《水調歌頭》等。所以在創作上,可能唐詩的要求限制了它,讓它和宋詞在追求方面有所不同。

    3.流派不同 唐詩分山水田園,詠詩,邊塞等。而宋詞婉約派,豪放派。詞畢竟開始於唐,在唐末出現了花間派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韋應物的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

    這些都給宋詞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張炎說:“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於詩。蓋聲出於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豔科”一直是宋詞的主流傾向,到豪放派的代表蘇軾時,出現了變化。他的兩首江城子就是很好的對比。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思念亡妻的又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他已經努力的在以詩入詞,想要打破宋詞一貫弄風月,陶寫性情的追求了。

  • 2 # 綰心

    我們知道,詞盛於宋代,多以婉約柔媚為主,描寫物件大多是女性,在以晏殊,歐陽修等宋詞作家中,他們筆下的女性多是美麗的,冰肌玉骨,峨眉臻首,藉以襯托女性之美的景物也是美麗的,去芙蓉,蓮花等,我們便於賞析詞中的美人美景,由此透露出的意境之美也便於賞析。

    宋詞對意境的摹寫多透過反覆吟唱,在作品一次一次的強調中,詩歌意境油然而生,正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就唐詩而言,自古就有詩莊詞媚的說法,我們便於欣賞婉約柔美的詞作,對於傳達正聲雅韻的詩歌便欣賞無力了。並不是我們不喜歡唐詩,只是自詩經而至唐代,詩歌發展過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歷史底蘊,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無法讀懂唐詩所要傳達出的內暈。以盛唐氣象為例,我們大多知道是抒發盛唐之際國家昌盛的景象,然而提到盛唐氣象的李白,我們又能做何解呢?提及杜甫。大多用一句“憶昔開元全盛時,小邑猶藏萬家室”解釋,實際上,不是宋詞意境美於唐詩,只是唐詩意境之美深厚濃重罷了。

    儘管如此,宋詞意境是美的,它著眼於對細微事物景色的刻畫,表現出宋人風致,可為一代文學之象徵。

  • 3 # 斯文致用

    宋詞較唐詩,好似更美,這大概有幾方面的原因,但各時代的盛體不大好相比。試著分析:

    ——1、韻律更美,更易於唱

    人是先有音後有語,先有語後有字,先有樂後有詞。詩經之前,文字之前,即有歌,非自詩經方有詩歌。

    詩本歌,上古採風自民間,古民不似今人不會歌舞,先民勞作、收穫歡興、思愛情人、離別悲憤、敗亡酸苦,歌之、舞之,是人人皆會皆愛的娛樂、晚會、表情、達意、交際的主要方式,亦如當今少數民族,特別是文字尚不發達,情以樂興、繼之以歌。

    故王室欲知境內民生,必得聞民風而錄,歸之王室,以聽民聲,知政得失。秦漢置樂府,後以代詩。其時歌可詠可唱。但樂聲、聲律、樂技難以存,漸漸詩為文,又唐以詩取士,人無論有情無情,皆苦苦求句,情亡而形具,失情或可曲,但已失其真,寶器假粉飾,寶亦漸為石土。可一日一詩,難一日一曲。況加格律桎梏,學不興野,詩不下民,詩雖餘韻,可誦而漸不可歌,可聞而民不會作。詩已不副其意,只稱文章罷,以顯能事、求功名、盡奇巧,無根無源,成上等文人之器物。

    宋詞本唱詞,市民於情而發成小調,唱之於閨樓暗訴情思、鳴之於田間或苦或甜、吟之於舟上或欣或茫、音之於谷徑伴人途遠。其或早萌於民間,非宋時才有,或許春秋的楚詞、鄭國的靡靡之音就是這先聲。中唐戰亂又五代連替,宋天下太平,百業漸興,酒樓青樓林立市鎮。上雖不愛,但欲聽民聲,莫若聽詞,唱詞漸漸成為朝野主流的文體,用於抒人情、聽民聲、相交際。

    柳詠譜詞寫曲,非其發明,亦是擇於民間,以文心微時,善覓素材、擅作新詞,詞曲皆精,故一時傳唱。

    ——2、詞容更大,體裁更利豐富其意

    詩幽而詞微,詩徑而詞曲,詩直而詞蕩。隨口語的日漸進化,文體的演變、印刷書的普及,社會的繁榮,人漸漸不願受詩的拘束,更偏愛詞的活潑。人心性情的百般曲折,詞比詩更能顯其微曲動靜,長短、遠近、多少、古今、情景,詞盡顯其能,民也可作唱。正如四言變五言、五言到七言再詞再曲,人所欲言欲表,始簡而漸繁,文體亦漸擴容。實是社會進化的必然。

    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若成詞“春醉夜眠遲,曉初夢尚濃;若非窗外枝上鳥,日至屋脊伐柯中。急急,好時可作東。樹高殘花落,夜半來雨風;良辰美景花壽速,人戀春光已忘冬。勤勤,年計怎可空!”,粗粗為詞,但意似比詩富。

    ——3、唐詩已盡,宋詞方興

    詩至唐興,宋人非不欲詩,只難過唐時。八大家中宋佔六,才子何少?奈唐詩三百年盡天空地、搜山遠水、四季時節、古今人事,搜腸刮肚的寫了個遍,宋人始終難出其中,故漸於詞上用力。即如蘇黃王曾,有幾詩傳世?宋詞雖自東坡始大,但其不精音律,強以才氣文勢,詞方漸為文人重,後更有辛棄疾撐場。蘇雖將詞顯赫,但詞也由其強文而失根基。宋後,詞也如詩一樣漸漸沒落,而元有曲代。可見物及必反、盛極改衰,又一種文藝越是高貴,講究越多則越象八股,其離民間這個源泉越遠,越走越沒了營養和生命力。像戲曲一樣,現在有多大市場和生命力!

    4、唐更貴族,宋更平民,詩不若詞儘性

    貴族象徵壓迫、黑暗、門閥、專制,唐雖開科,但規模不大且時有時無,平民主政不多,要官多是軍功、祖蔭、推薦、世襲、裙帶,上層政權還是在貴族手中。從陳之昂的天地悠悠,到李白的蜀道難,到老杜的眾山小,隱隱是能感覺到一種壓抑的心情,安史亂後更多軍閥地方專政、朝中權臣當道,從老杜的苦,再到小杜的詭、小李的鬼,更加讓人壓抑。而宋時開科規模宏大,文人當家、君仁臣賢、平民政治、都市繁榮、經濟發達、工商興旺,如從唐和宋的夜市相比,宋比唐開放了多少。這樣的時光,文人要盡其興致了!詩不能儘性,則造詞以興。

  • 4 # 渣母頭

    那些專業的回答已經夠多了,我寫寫自己的理解..

    文字給人的感覺,主要取決於幾類,韻律、長短、主題、用詞....

    總結起來,就是字數在能快速記憶以內的,主題切入人心的,具有韻律感的優美的文字...

    不好意思,宋詞,正好完美符合了這點。

    唐詩一開始五絕,到七絕,短短20餘字,好記,但是壓縮率有點高,需要逐字型會.....個人認為,在唐詩中,長詩名篇的成就更高...

    宋詞往後的元曲,以及再往後蓬勃發展的小說,字數多到根本記不住,所以漸漸令人失去了“上口”的慾望,取而代之的是“名人名言”..

    而宋詞,用牌名約束韻律,規定了有限的字數,就像一首流行音樂,有了快速流行和記憶的基礎...

    再此之上,宋詞一改唐朝的論大政、抒大情懷為日常風..如果把唐詩的大主題比作口號式揚志,宋詞則更類似於主題化的寫實,比如有蘇軾的起起落落,有李清照的兒女情長......

    而用詞行文上,宋詞介於唐元之間的既有唐詩的古韻,又沒有元的語言化,詞的意境正正好...

    個人認為,宋詞最接地氣,成就也更高..喜歡宋詞比唐詩多..

  • 5 # 使用者4031903441892

    唐詩宋詞就是咱們白話語言交流的方式,不要往太深處理解,只要把語言組織精練,對問題表達清楚,不要多餘的廢話就好了。

  • 6 # 九歌雲中君

    宋詞之美美在變換,宜讀、宜唱,抑揚頓挫,婉轉曲折,可抒胸意,可長歌伴舞,雖沒唐詩工整對仗,但有格式,有遵循,有章法。雖稱“詩餘”,但自成體系,獨居風格,和唐詩是中華文化長河中的瑰寶。

  • 7 # 西早走天涯

    宋詞相比唐詩格式上更加豐富,有很多詞格(詞牌名),每個詞格下面有可以填不同的內容,內容的豐富多彩,有很多變化的空間 自然就更美了。

    各位,你們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學生應不應該上晚自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