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匠摩雲

    多謝柯南邀請回答,書畫同源,略有差異卻異曲同工。大寫意畫如同草書,小寫意好似行書,工筆畫就像楷書,各有表現力。畫畫是線條筆力的組合,書法是墨色骨法的體現,相輔相成。不論是先畫後字還是先字後畫都會對技藝和理解有很大幫助,不必去分先學那門。

    保持熱情和掌握方法,不會畫畫也可以寫出一筆好字。

  • 2 # 倪成

    書畫同源說的是無論畫畫或書法用的是同一種書寫材料或工具,如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有的人擅長書法卻不會繪畫,有的人擅長繪畫卻不會書法,也有人既擅長書法同時也擅長繪畫,不一而論。

    如果一個人不會繪畫但想學好書法,這也是可以作到的,關鍵是先要找好老師,在老師的指點下努力練習,一般苦練三年會有所收穫的。

  • 3 # 端居堂主

    書畫同源,是歷代文人所提!在現代會寫字的不一定會畫畫。會畫畫的反而會寫字的很多,畫需要落款,所以要求練習書法。但也有會畫畫落款很不盡人意,古人講見書如見人。學畫者最好下功夫練字帖方能寫出好字的!

  • 4 # 說三道四者

    書畫同源,中國書畫術語。其依據先秦《河圖洛書》、“倉頡造字”傳說、《殷契》古文(甲骨文)等,乃因漢字為象形文字之緣故。

    文人畫,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元。文人士大夫寄情於筆墨,將詩、書、畫融為一體,直達國畫藝術之高峰。

    無畫畫經歷,能否學好書法?只要功夫到,能夠學好。從古至今,書法名家不會畫畫,當為正常。而國畫名家不會書法則少之又少,然畫匠另當別論。

  • 5 # 素清雲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題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沒有弄清楚三個概念。第一、什麼是書畫同源,第二書法與繪畫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書法和繪畫在工具上都是使用毛筆和宣紙進行創作表達的,因此很容易被人誤解為書法好繪畫必佳,或者說繪畫好書法必然好。這些都是對以上兩個個概念不清楚導致,接下來我將從這兩個方面展開進行解答。

    書畫同源應從歷史角度中去探析它的起源與發展,除此外對其仍要保持客觀的認識那就是書畫同源說並非是絕對的,它依然有自身的侷限性。

    首先最早的書法家的身份並非單單是研究書法的群體,其在職為官,學的經世治國,謀的是平天下。在此類文人中常常是將書法作為一項地位不太高的技藝來看的,如《周禮·保氏》中有明確記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裡對於各藝的排名是顯而易見的,禮為最高位,其次是各藝,書法顯然地位不是最低確也不算高。

    《周禮》

    這樣的現象由其當時社會文化環境決定,那些文化形態又將影響文人們的精神意識形態,故而在他們眼裡對於書法來說只是一門技藝,僅做記錄傳遞資訊並沒有上升到理論或是審美的高度。很顯然文人士大夫們在著重於興國安邦的時候各項藝術門類之間是鮮有聯絡的,更不必說書畫同源了。那麼那樣的時代就不可能有好的書法或是其它美術作品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商周時期的鐘鼎文、青銅器。在繪畫還沒有成熟到宣紙上之前,多是以工藝美術品、墓室壁畫等現世的,題主如果看過這樣一些藝術品品,你就會驚訝他們在不成熟藝術上非凡的感染力。

    那麼歷史上對於書畫同源的首要提出者是誰呢?此人為唐代張彥遠,如: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

    張彥遠系統總結了繪畫書法的發生,雖然這則言論上有傳說成分,但是我們可以換種角度思考。把倉頡看作是文字發展的一類人,在上古時期有結繩記事,慢慢地變成對自然萬物進行圖畫概括,為了區分文字與圖畫的關係就有了書法與繪畫,而這個區分過程應當是十分漫長的,單憑倉頡一人窮其一生應該也是難以做到,因為這裡除了有人們的認知心理外還接受心理、社會發展情況等等因素在裡面,而這些因素都需要經過幾代人的探索總結才可以歸納而出。所以倉頡造字而區分書法與繪畫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類人的代名詞,而這類人最先在無意識中進行了書法與繪畫起源創造與區分。

    倉頡

    對於書畫同源上的發展還繞不開一個人,元代趙孟頫,趙孟頫以他的天賦與勤奮涉獵諸多藝術,書法、繪畫、詩詞等等無所不精。這樣一個常年遊於各項藝術之間的人必然有他的獨到感悟,縱觀在趙孟頫之前的文人都是有其擅長且短板,因此在書法繪畫的關係探討上總是有其缺陷。如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僅僅只能探討書法技法和線條塑造的塑造,找出書法與繪畫形質上同。而趙孟頫藝涉範圍廣,在其自畫自跋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有八法通。若與有人能會此,需知書畫本來同。”這首詩題於其作《秀石疏林圖》中,其實對於這裡的書畫同探討我認為也其一時興起,只是在寫意的精神方面去考慮看到精神核心的同,比之與張彥遠則是從技的角度提升到了道的精神內涵,也可以說是書畫同源的發展。

    書畫同源在心源的發展上還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清代鄭板橋,明清時期社會經濟都承大發展的狀況。這樣的條件就使得書畫家們有充分的經濟基礎來建設自己藝術上層形態,加之前代書畫藝術的豐富積累,更是讓明清時期的書畫家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詩、書、畫全面發展且造詣不凡。如趙孟頫突然的全才出現一般,使得書畫同源上看到了其它內涵,鄭板橋依然如此,但詩書、書、畫已經無法作為發展前提,那就得有除此之外特殊經歷了。很顯然鄭板橋具備這樣一個要求,鄭板為人具有高潔的品格,因此賦予他的書畫藝術以同樣的品性。在此鄭板橋在書畫精神同的內涵上發展了一步,那就是賦與其品格,如此在心源方面就成功的完成了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的書畫同源皆是站在書畫家自身的認知程度以及時代的侷限性來考慮的,所以書畫同源對於書法繪畫來說有其關聯,但是要說兩者是必要進步保證那還是不正確的,如晉、唐、宋這幾個時期的大書法都不從事繪畫依然將書法發展到了頂級的位置。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不會畫畫想寫的一手好字是完全可以的,題主會有這樣的疑問,還是沒有理清繪畫與書法之間的關係

    書法一開始與繪畫是沒有清晰的界限的,我們看一些甲骨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象形意味。早在《周禮·六書》中就有關於字形結構造字規律,那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在筆法發展不成熟的時期,人們慣於在結字上下功夫,而古人造字的方法就是對自然界的抽象模擬。只是發展到後來人們發現文字使用多應該做一些減法會概括這樣便於使用,就有了字型的發展,這裡是書法與繪畫的區分開始,自此書法慢慢有其自身系統而有別於繪畫。

    那麼繪畫和書法上為什麼歷來都有人標榜同源呢?我認為第一是其技法上的類同,在早期的繪畫和書法中多見的是白描技法,而書法筆法也尚未發展,因此在技法上都是用線,都是對線的塑造。第二是審美內涵上類同,隨著書法和繪畫的發展,技法也趨於多樣,而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互相輔助的作用。如宋代興起的文人水墨畫,就是以書法用筆入繪畫的。這樣就會產生相同的審美內涵,首先是工具表現上的效果相同,其次是對自然界美感知提煉上的相同。這兩個相同就會造成歷代都有人認為書法繪畫是相同的,這可以說成是同根同源,因此它們之間具有相互輔助的作用。

    再者繪畫與書法上不是決定和被決定的關係,自古至今都有很多藝術家只善一藝,但仍然不影響他們成為書法和繪畫上的的標杆,如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兩人都是典型代表人物。

    吳道子《天王送子圖》

    繪畫與書法雖然審美內涵和表現工具相同,但是依然有其不同的方面,這些方面決定了它們不同藝術分類的特點。書法的筆畫特點由自然萬物的美抽象概括出來,如:

    衛鑠《筆陣圖》:“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如陸斷犀象。折如百鈞弩發。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這些筆畫就是對自然萬物美的感受提煉出來的,因此我們看到書法是有一定的審美感受,又如懷素聽嘉陵江的濤聲,得悟其體勢,張旭看公孫大娘劍舞得悟筆法。

    繪畫也是在對自然萬物的感受加工提煉的,唐代張璪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最好的印證。

    但隨著書法和繪畫朝著自己的系統發展時已經慢慢的多出了不同的地方,首先,繪畫上的表現形式與技巧更為豐富,它更趨向於形象上塑造,程式繁多。而書法則注重筆法與結字、章法上的變化。其次繪畫帶給人更多的審美上享受,書法除了基本的審美享受外還要求其特點文化內容相依託,這樣就會使得書法與繪畫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有著截然不同方法。

    結論:書法和繪畫上有同源的關係,其表現在工具表達和審美精神內涵上,但是對與學習書法來說兩者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係,不會畫畫依然可以學好書法。

  • 6 # 方圓居文化

    不是這樣的,所謂書畫同源是從藝術的表現來說的,並不是畫畫的人必須懂書法,寫字的人必須是畫家。歷史上很多書法大家都不是畫畫高手。當然,二者都是國粹藝術,都是以毛筆和宣紙為工具和載體的藝術形式,書畫兼通必會互相補益。

    前人都說“書畫同源”。書畫出於同一源頭,但書法和繪畫的學習路徑並不完全一樣。繪畫是一種再現的藝術,中國畫雖然注重寫意,但也講“像物象”,講“外師造化”,就是以大自然為師。書法藝術則不同,它不是再現性的,不需要“寫生”。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書法長進,顏真卿向張旭問道,得到“夏雲多奇峰”“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的回答,這都是藝術靈感的取象,而不是情景再現。例如張旭的《古詩四帖》,這些氣象峰蝶的字跡不是再現夏天如奇峰崢嶸的濃雲,而是得到了濃雲的氣象。具體到線條也不是畫只飛鳥或驚蛇,而是得到了“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那一瞬間的靈動驚奇的美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論上,能不能用盾構機挖一條直線隧道,連通雅魯藏布江和羅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