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夜電影

    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去看《決戰中途島》,是後來我發現這部電影上映之後,豆瓣評分很罕見的逐日升高,從7.3分漲到了7.7分,又聽朋友說感覺還不錯,至少能值回票價,所以我才想要去看的。

    再加上導演是艾默裡奇,曾經執導過《獨立日》、《後天》、《2012》、《白宮陷落》的大導演啊,我覺得自己欠他一張電影票。看完《決戰中途島》之後,我只想說,艾導,欠您的這張電影票我還上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覺和我朋友的一樣,就是對這部電影沒什麼感覺。除了俯衝轟炸鏡頭的特效之外,它沒有什麼能夠吸引我的亮點,但也找不到特別讓我不爽的槽點。

    對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和杜立特轟炸東京,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這裡僅介紹一下“空襲馬紹爾群島”。

    1942年2月1日,在增援薩摩亞返航途中,TF8編隊對日佔馬紹爾群島中防禦最堅固的羅伊島,誇賈林環礁、沃特吉環礁和馬洛埃拉普環礁上的日軍基地進行了空襲,擊沉日軍小型艦艇4艘,擊毀飛機18架,連第6根據地隊的八代佑吉少將也被炸死,這是美軍自太平洋戰爭開始以來第一次有組織的反攻,企業號由此享有反擊前鋒的美譽。

    由於電影展現的戰役太多,結果每一個都沒有呈現好,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剛來點感覺,就結束了,才剛有點爽就立刻讓人爽不起來了,最後的感覺就是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從來沒爽過。

    本片以美國王牌飛行員理查德·貝斯特為主角,展現他在中途島戰役中,擊中兩艘日軍航母的英勇事蹟,這點我覺得還不錯。但由於本片內容太分散,塑造的人物又太多,也沒有多展現貝斯特的情感和內心想法,就使這個人物無法吸引人。

    整部電影看下來,缺乏緊張感,缺乏美、日兩軍之間的相互博弈,彷彿美軍在破譯日軍要襲擊中途島的計劃之後,美軍取得勝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樣。而現實中,美軍贏得中途島戰役的勝利也是有很多曲折,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的。

    《決戰中途島》講了很多中途島戰役的背景,卻沒有把中途島戰役講好。

  • 2 # 我愛吃藕

    很好看,很真實還原了歷史的一部電影,這周看了兩遍,我打10分,打給那些為了世界和平犧牲和奉獻的英雄們!

    那些戰火紛飛的畫面讓人震撼,那些堅守信仰的戰士讓人流淚,後面還去找了中文版的《中途島奇蹟》(勝利譯從)電子書讀。今天晚上又從把影片從頭看了一遍,還原度挺高的,每個情節,每個場面,都依託於事實。聽說艾默裡奇為了拍出這段傳奇,等了20年,從人物塑造,畫面拍攝等能感受到導演的執著和認真,從很多戰爭細節上能體會到那場悲慘壯烈戰爭的不容易。

    影片從主角貝斯特這個在中途島海戰中一天擊沉兩艘航母的傳奇飛行員為切入點,為我們展示了這場史詩之戰裡面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歷史這個巨人背後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人和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也離不開每一個參戰士兵和飛行員的付出和犧牲,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譜寫這場生命讚歌,勝利的背後,是血與淚的揮灑。

    可能有的人覺得《決戰中途島》戰爭場面不夠驚豔,故事講得有些雲淡風輕,波瀾不驚,但是,這部影片最讓人矚目的是這場戰爭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和經歷,只有這種將情感淡化、簡約,才能還原那些熱淚盈眶的感動。

    為了世界和平,有千千萬萬英勇堅毅的貝斯特、寧死不屈的布魯諾、視死如歸的杜立特...還有千千萬萬沒被寫進書裡的、默默無聞的、犧牲了失蹤了退役了的參戰軍人,他們,不止大海銘記不朽,再次向英雄們致敬!

  • 3 # 老樸隨心拍

      電影《決戰中途島》豆瓣評分多少呢?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主要圍繞這兩點,一起來看看。據悉,《決戰中途島》豆瓣評分不低,有7.7,另外票房也可觀,然後還了解到,《決戰中途島》改編自1942年6月的中島戰役,這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反法西斯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

    據悉,增添真實感,《決戰中途島》劇組罕有地獲得美國國防部准許,在美軍弓鰭魚號潛艇上拍攝,更獲解禁使用福特島和珍珠港上的設施等。劇組亦在夏威夷的希卡姆空軍基地及福特島拍攝,並重現20世紀40年代初氛圍。然後,主演陣容也是強大的,由由伍迪·哈里森、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淺野忠信等主演。

    這綜合起來令人期待,看了好激動。據悉,中途島戰役於1942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半年之後在南太平洋爆發,美國海軍在中途島環礁成功擊退日本帝國海軍艦隊的攻擊,獲得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這場戰役被歷史學家視為戰爭的轉折點。此次戰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 4 # DearAnnn

    兄弟萌好!

    疫情肆虐,大家都只能在家待著,怕是悶壞了吧。今天咱們就講一部爽片——《決戰中途島》,給大家解解悶。

    一、夢幻卡司

    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藝術大學,經數年的研究,使他對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理解,這與他後來影視作品的風格密不可分。

    1998年出產的《哥斯拉》奠定了他在業內的地位,隨後艾默裡奇陸續推出過《後天》、《2012》等佳作。

    擅長拍災難片的艾默裡奇,酷愛透過塑造宏大場面刺激觀眾的神經,同時也不失對人物心境的刻畫,表達關於人性的主題,可謂粗中有細。

    同時,艾默裡奇也是一位以“燒錢”著稱的電影人,且不說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即使是一些小作,如《愛國者》(2000年作品)、《驚天危機》(2016年作品)預算也都在一億美元以上。可即便如此,製片公司也很願意拿錢給艾默裡奇燒,興許哪天,他又能燒出一部大作,這不《決戰中途島》來了。

    《決戰中途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女主角,因此男性角色多加幾個也不過分吧(狗頭)。

    男一由長著一張反派臉的艾德·斯克林飾演,他在《死侍》《阿麗塔》中均有不俗的表現,硬漢風格鮮明。

    艾德·斯克林

    男二帕特里克·威爾森, 曾在《海王》中飾演“帥過主角”的那個反派。

    帕特里克·威爾森在《海王》中的劇照(有丶小帥)

    這居然是一個人!?

    二、歷史背景

    此時,二戰已經爆發兩年,英國在歐洲戰場苦苦支撐,中國和日本在大陸交戰,而作為世界最強國家的美國卻遲遲不願意參戰,美國的意圖很簡單:坐收漁翁之利嘛,只不過這一坐就坐過了頭。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襲擊珍珠港,重創美國海軍。

    由於日本本國資源匱乏,跟美國打消耗戰是一定打不贏的,只能速戰速決。經此一役,日美雙方原本46開的局面變為73開,要是再輸下去,美國西海岸將朝不保夕。在此危難關頭,中途島戰役拯救了美國。

    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中,美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的代價擊沉日本四艘航空母艦,扭轉了戰局。

    這波一換四,屬實賺的鴨批。

    而《決戰中途島》就是重點表現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這兩場戰役。

    有點需要說明昂,對戰爭史不怎麼了解的同學,對海戰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這樣的階段:兩艘船見面了,雙方冷兵器對拼,頂多打幾發火炮。

    醒醒!大清亡了!

    現代海戰主要依靠航空母艦出動戰鬥機、轟戰機作戰,剩下的戰列艦、巡洋艦都可以理解為航空母艦的屏障。因此,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就成了全艦隊的寶貝兒。

    三、影片剖析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貝克特(艾德·斯克林飾)就是一位來自祖安的飛行員,他不但開飛機開得好,口吐芬芳的技能點也被點滿。

    而男二萊頓(帕特里克·威爾森飾)則是美國情報處(FBI警告)處的一名中層人員。

    《決戰中途島》採用典型的雙線結構,一條就是正面戰場上貝克特等人的作戰;另一條則是萊頓等人在敵後戰場進行的“情報戰”,二者對於整個戰役的勝利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實際上,貝克特和萊頓在影片中一共僅照面過兩次,這也是兩條線唯一有交叉的兩處。第一次是珍珠港被襲第一次勝利後,兩人在舞廳偶遇,僅寥寥數句臺詞,就能感覺出前線軍隊與情報機構間的隔閡,貝克特話語中滿是對情報處的嘲諷,而萊頓實際上是珍珠港被襲事件的負責人,他一直感到非常內疚;第二次是在影片結尾,受傷的貝克特在輪椅上向萊頓伸出手錶示和解,對中途島戰役中他蒐集到的關鍵情報表示感謝。象徵著前線軍隊與後方情報機構的和解,暗示軍隊上下一心,方可破敵致勝,是本片內涵的一次昇華。

    前面提過,導演艾默裡奇是個美術大佬,《決戰中途島》中的視覺效果又將艾默裡奇的美學天才展現了出來。

    先是珍珠島被襲,這裡展示的是艾默裡奇最擅長處理的災難場面。

    冷暖相間,視覺衝擊力強烈,有種末日即視感。

    最後一役中也是如此。

    這才叫槍林彈雨。

    我太愛這個視角了。

    爆炸就是藝術!

    全片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

    “This is for the pearl.”

    四、綜合評價

    豆瓣評分7.7,大部分觀眾給到4星,我個人願意給到8分。

    因近年來類似題材頻出,《決戰珍珠島》算不上是什麼曠世之作,但也絕說不上差。

    巧妙的雙線敘事、對於貝克特的內心刻畫、天才間的惺惺相惜都尤為使人動容。

    但有些橋段實在沒有意義,比如鸚鵡螺號潛艇用魚雷攻擊日本艦隊那一段,無論是人物還是情節都是獨立出現,跟上下的劇情、人物情感線都沒有幫助,與《中國機長》中那個副機長在有老婆還去搭訕孟子義的情節類似,多餘。

    《中國機長》橋段

    其次,片中出場人物過多,不僅僅是初期,劇情越往後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物出現。這很容易導致觀眾混淆。

    這麼多角色,好像都很重要。

    當然,如果你抱著看爆米花電影的心態來欣賞那就沒什麼問題了,單單是酣暢淋漓的畫面就足夠讓人血脈噴張,爽就完事了。

    我個人很喜歡歷史題材型別的電影,所以可能帶些個人情懷在裡面。

    好了,說了這麼多不如去親自看看,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讓您喜歡上這部電影。

    白白!

  • 5 # 胖子可飛

    《決戰中途島》是知名導演羅蘭.艾默裡奇。 1、我們先從影片效果來說明。羅蘭艾默裡奇是玩大場面的好手,絲毫不遜《超級戰艦》航母、驅逐艦、潛艇的對壘,以及火力全開的轟炸機交鋒,規模由高空至深海,無論俯衝鳥瞰,垂直升落的近景,還是遠距離的全景,都拍出了緊張感、危機感,逼真度猶如紀錄片,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殘酷體驗。 2、文戲也很講究—美方在敵眾我寡的劣勢下逆轉取勝,不僅有前線的忠軍將士們奮勇衝鋒,後方情報破譯人員的超強解碼神技也是關鍵,影片把諜報戰人員在和時間賽跑拍的緊迫感十足,分秒必爭的決策決斷,博弈心理都令人看的大呼過癮。 3、主演艾德斯克林和盧克伊萬斯無役不參,而且每場都有亮眼表現。既有自信幹練卻不跋扈的大將之風,又不乏為夫為父的溫柔,連觀眾士氣也讓他們帶起,有俠骨柔情的熱血感。綜合以上三點我感覺本片非常好看,如果讓我打分也在8.5分以上。

  • 6 # 軟妹小涵涵呀

    要我打的話肯定是9.9分對於我來說其實二戰知道的並不多 這部片讓我意識到了戰爭的可怕 也許你不惹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會惹你

  • 7 # 綱舉目張

    非常好看!是太平洋戰爭還原度最高的電影。最值得稱讚的是影片沒有硬塞進去一些蹩腳的愛情戲,反觀中國的《攀登者》和《太空堡壘》,啥時候也忘不了談戀愛,真的噁心!

  • 8 # 武統臺灣AAAAA

    決戰中途島,講的美國和日本在二戰時的一場戰役。如果10分為滿分的話我打8分。偷襲珍珠港我打9分。這兩部片子我都很喜歡。不解釋

  • 9 # Jo123巖

    首先說我看的感受,電影的劇情流暢,特效精彩,演員的表演也是到位的,幾個小段頗為感人,尤其是還有致敬中國遇難平民的部分,我認為還是不錯的。

    但同時我也意識到,這部影片對於相當多數的中國觀眾來說,是有觀影障礙的,就是它是基於太平洋戰爭的歷史,尤其是美國的軍史來展開的。而由於戰後中美之間的戰爭,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主義陣營,對於這部分歷史其實是不瞭解的。

    別的不說,光說人名,華人大概對日本這邊的東條英機、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這幾個名字更耳熟一些,畢竟是侵華日軍的高階將領,但是對於日本海軍的山本五十六恐怕也就是停留在名字上。

    至於什麼南雲忠一、山口多聞,恐怕就不太瞭解了。

     

    而美國這邊也一樣,我們知道巴頓、艾森豪威、麥克阿瑟,尼米茲或許還有人知道,但是野牛哈爾這是誰?麥克拉斯基又是誰?這些可能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太陌生了。

    於是觀影的時候就導致一個問題:腦子會不停地想這人是誰。

    好在我去看之前對中途島戰役做了點功課,算是勉強知道大多數人的情況,但是像貝斯特這角色,我還是不認識。

    我甚至看到有的女生抱怨,說看了半天都臉盲了分不清誰是誰。這恐怕是真的,因為都是白人帥哥,又都穿軍服,所以看了半天就是一幫外華人打仗,飛機大炮突突突。

     

    另外一方面,對於軍事知識也得稍微有點理解,比如說航母和戰列艦是什麼關係,深水炸彈為什麼炸不到潛艇,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怎麼回事,航速風速的關係,那飛機都掉下去了為什麼突然向上躍到甲板上。這些如果都不懂,看到一些情節會有點莫名其妙。

    尤其是有一個細節,約克號航母被打殘之後運回來修,說是要三個月,結果尼米茲一句話就72小時修好了,這事兒如果不解釋,給人感覺是修理部門的人拖洋工欺騙領導,到底克服了啥困難就72小時修好了?

    在這裡我得感謝一下豆瓣的電影榨汁寫的《<決戰中途島>萬字歷史彩蛋全解析》,我強烈建議去觀影之前最好先看這個影評。

    其實這部電影遇到的問題並不新鮮,比如復聯絡列對於看過全部系列影片、劇集的觀眾,當然是非常讓人激動的鉅作,每一個人物都有出場和歸宿;但是對於完全沒看過的觀眾來說,恐怕就會覺得有點亂,至少誰是誰有點搞不懂。

    同樣,現在很多人說《少年的你》多麼好,但是我對比自己看過的《學校風雲》就沒覺得,相反覺得還不如老片子,但是90後們沒看過《學校風雲》,因此反而把《少年的你》說的天上有地上無,這也談不上有什麼不對。

    只不過,到了《決戰中途島》這部,很多人就開始表示接受不了了,在他們看來,只有符合自己審美和知識範圍的影片才是好電影。

    所以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這部電影的文化背景我不瞭解,是不是這就不是一部好電影了呢?這樣說來很多歷史上有名的經典,因為時移勢遷,是否也就不算經典了呢?

    推而廣之,很多從海外舶來的東西,甚至是一些文化風俗,因為你不懂,跟你知道的不一樣,所以就一定是不好的麼?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吧,至少應該允許各種不一樣的存在,這樣才是一個包容的社會。

    至於這部電影,我仍然認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7.5分應該有了。

  • 10 # 使用者6030870024522

    只看一遍時,覺得劇情很無聊,戰爭場面好看,看了兩遍結合一下歷史資料,把劇情看懂了,反而覺得劇情安排的很合理,如果真的只是把老版的反拍,過於大的篇幅來講中途島戰役過程,反而不是好的商業電影,至少娛樂性質不高,那樣會顯得囉嗦。前面劇情正是因為穿插了珍珠港襲擊,空襲東京,馬紹爾島戰役,才讓人感覺不無聊。

  • 11 # 變色龍225437196

    好看 最高分 如果有十分 細節很重要 不如飛機✈️降落到甲板 沒有控制好 又掉海里了 還有飛機✈️降落下來 一顆魚雷掉地上 並且飛快的往前衝 一位水兵衝上去 跟著魚雷跑 努力讓魚雷慢下來 減速 不然就要撞到艦橋上了 還有由於航空母艦航速慢 導致艦載機飛不起來 掉海里 被航空母艦碾壓 這些都是有真實事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裝劇中,清宮劇佔的比例大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