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蔥油餅不帶蔥
-
2 # 人生下半程
這裡的好心人,應該是指給你說有便宜可佔或有輕鬆錢可賺的好心人吧,最重要的是要對他說的事有個清醒認識,如果事超出你認知的,只需要記住,天上一般掉下的不是餡餅,而是冰雹,那你就會說不了,不是你被欺負,是你自己被貪慾矇蔽了眼睛。
-
3 # 果果奶奶7069
社會上還是好心人多,但是也要警惕那些騙人的人。所謂防人之心不可有, 害人之心不可無。人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貪圖小偏宜,該拒絕就拒絕,很多時候才不被欺負。
“有求必應”的人,看似性格好,也會以付出奉獻等來標榜自己。有人覺得他們很懂得是非,實則他們不但分不清是非,還容易引發各種問題,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沒有原則。
不會拒絕是“有求必應”的人最大的表現,可是這種性格並不會給人帶來太長久的快樂。當別人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就會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滿足別人的請求。
有的時候,這件事情的範圍遠遠超過了他所承受的能力之外,但是他還是會以犧牲時間,感情,物質等來達到成全別人的目的。
因此在心理學家看來“有求必應”的相處方式,並不利於個人在社會的發展。那麼如何以一個不失禮貌的方式去拒絕別人的無理請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認清自己
人最大的困難就是不懂得認清自己,所以才會陷入一系列的交際難題。認清自己的能力,認清自我的處境,這是會拒絕的人最該做的事。
我們發現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為了面子就答應了別人的請求,可是最後並不能夠擔當此時,反倒弄的不歡而散。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與否,以至於導致了這麼一個錯誤的結局。
語言迂迴
語言人與人溝通的一個界限,任何請求的方式都透過語言進行表達。所以這裡要提到就是話不要說到太滿,而是講究迂迴的戰術。
當你感覺他旁敲側擊的有事要請求你的時候,可以不必等他說出就,就巧妙的運用一些藉口規避掉這個問題。
比如他說:“最近失業了,真是倒黴。”你覺得自己能夠幫他,就繼續聽他說下去,如果感覺自己實在無能為力,可以在這句話後面接一句“我這上班的和你失業的差不多,工資太低了。”
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語言迂迴,要比別人直接提出問題來顯得委婉一些。
表明立場
沒有任何比表明自己立場更乾脆的事了,這並不會讓別人反感你,也不會讓人覺得你是有意不幫忙。
1、自我的處境:有的時候和別人直接表明自己現在的處境,往往比不好意思和對方說的掩飾行為好的多。當他人知情的時候,自然不會再要求你去做,反而覺得情有可原。
2、能力範圍:坦言你的能力範圍,這件事如果換你做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和範圍,這比你答應了別人後,又搞砸也強太多。當你坦言自己的能力時,也等於給自己上了層雙保險,而不至於事後被埋怨。
不懂得拒絕的人會在人際交往的時候,陷入道德綁架當中。這既會讓自己痛苦,別人也會覺得你理所應當。顯然“不會拒絕”並不是理智的人際交往行為,而且還會陷入無休止的惡性迴圈當中。
講面子和人情並不適合於任何的事,所以在做事情前,都要考慮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所以盲目的拒絕和一味的接受都不是合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