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野居士
-
2 # ryyuu
看完小說《活著》,我建議一定要看同名電影,電影很棒!評分也超高!我覺著您可以試著看看餘華的另一部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也挺不錯,很悲情,看的我眼淚一直在眼眶打轉,同一個作家寫的,起碼寫作風格是相同的。
-
3 # 一串七珠讀雜書
同《活著》同類型的書有《許三觀賣血記》,文風有點不一樣,有點冷幽默感。生活在缺吃少穿的時代,一箇中年男子沒有什麼能力和出路掙錢,只要賣血。
對於賣血許三觀根本不懂,用自己的思維和見解,告訴讀者那個特定年代的特定環境下的人,對於靈魂、生命、生存、精神等認識有多可愛就有多可悲。
《許三觀賣血記》有幾處細節,讓讀著讀了,一輩子也不忘。一是在賣血前大量喝水,喝得肚子脹,膀胱發酸,為的是賣血時水分多一些。二是在想象中給孩子們畫餅充飢。三是賣完血後,來一盤爆炒鮮肝慰問自己。多少年過去了,看到炒肝,就想起許三多。《許三觀賣血記》選題一般,小說結構安排的好,整體語言把握的好,滄桑不失幽默,悲涼中充滿溫情,絕望中隱喻著希望。
-
4 # 賀蘭山上
《荊棘鳥》,澳洲,考林點.麥卡洛。1977年,麥卡洛調動自己的全部生活積累,創作出版了嘔心瀝血之作《荊棘鳥》。
該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裡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
《一句頂一萬句》是河南作家劉震雲重要作品,分為兩部: 《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出版於2009年,描述了一種劉震雲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
《一句頂一萬句》被稱中國版《百年孤獨》,是劉震雲的一個成熟、大氣之作。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
回覆列表
推薦一本書,著名的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學家——弗蘭克爾寫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在這本書裡面,弗蘭克爾講述了他在納粹集中營的那些苦難的日子,和餘華的《活著》有一個同樣的主題那就是怎樣面對活著以及苦難本身。
他認為面對苦難,哪怕是死亡,人們一直都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這取決於人們自己內心的決定而不單單取決於個人的處境。在集中營裡面,猶太人每天的定量是一頓湯和一小塊麵包,人們每天爭論如何處理每天只發一小塊麵包,直接吃掉還是把麵包分成幾份細水長流。在集中營寒冷天氣裡,對穿著單衣乾重活的囚犯來說,這些食物的熱量是絕對不夠了,當皮下脂肪消耗殆盡的時候,集中營裡面有很多人只剩下了一層皮和破布裹著的骷髏,棚子裡的人一個接一個死去。
在他描述在集中營裡面,死亡是隨處可見,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因為沒有合適的鞋子被迫在雪地裡幹活好幾個小時。他的腳趾被嚴重凍傷,醫生用鑷子一點點拽去變黑壞死的部分,那些旁觀的囚犯們已經麻木了,沒有厭惡,恐懼或者憐憫的情緒,因為在集中營裡面,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人們已經沒有多餘的能量去關注他人死活。當有人死了,死者的衣服會被別人換走,甚至連只拿到細繩的人也會因此沾沾自喜。
其實我們世界每天都有殘酷的事情在發生,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悲劇,但就像魯迅說的: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們沒有辦法讓別人去體會我們所經歷的苦難,當然,我們也沒有辦法設身處地去體驗別人所經歷的苦難。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當苦難降臨在我們身上,要努力尋求超越,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在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是透過他對家裡等待他妻子的思念,以及他還有著作需要完成的使命支撐他活了下去。而我們也應該是這樣,永遠不絕望,要在苦難中尋找意義,堅持下去。記住,只有永不絕望的人才能超越苦難!
疫情之下,很多家庭家毀人亡,有的是孤零零一個人活著,這種痛苦,旁人壓根無法替他們分擔內心中的那份悲痛。但生活還在繼續,不要對未來絕望,只要挺過了那段可怕的歲月,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