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發現歐美恐怖片一直都是視覺上的噁心暴力,很直觀,毫不含糊,而亞洲恐怖片卻很朦朧,帶有猜測推理?
28
回覆列表
  • 1 # 雙雙城

    我感覺西方人做事情都直接,像談戀愛呀,都直接表達喜歡之情。他們又愛吃不熟的牛肉,帶著血絲,所以血腥暴力對他們比較有感官的刺激感。亞洲人東方人呢,比較含蓄,表達事情也愛拐彎抹角,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就有神鬼怪的,所以追求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刺激。

  • 2 # 瀟哥的春天

    首先要從兩大洲的環境地理和人文來講。歐洲國家比較文化開放,大多是多黨派。敢於誇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社會或任何事物的不滿。有什麼就說什麼。亞洲國家都比較內斂,喜歡以物喻(育)人。不能直接反應事物和社會本身現象。所以才有了兩極分化的區別。

  • 3 # 電影之我愛

      這是基於兩地文化差異、理解不同、影視續集拍攝理念不同而形成的現象。原因如下:

      一、兩地文化對於恐怖的界定不同。亞洲觀眾對於恐怖的感受,主要是來自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往往伴隨著靜,靜的讓人心慌,靜的讓人頭皮發麻。這種氛圍也往往伴隨著黑漆漆一片,月黑風高,主角一個人提著燈籠,走在野外,會令亞洲觀眾為之毛骨悚然。因此,對於亞洲觀眾來說,死亡並不是恐怖的至高境界,氣氛渲染更易讓亞洲觀眾感到害怕。歐美觀眾對於恐怖的感受,往往是在於主角如何死亡的過程和結果,死亡的過程越是兇險、死亡的結果越是慘烈,就越能讓歐美觀眾為之產生恐怖共鳴。

      二、兩地觀眾對於恐怖的理解不同。亞洲觀眾心中的恐怖,大多來自心裡,想象出來的甚至想也想不到的場景,更加趨近於亞洲觀眾對於恐怖的理解。而歐美觀眾心中的恐怖,大多來自視覺和聽覺,視覺上的扭曲和血腥,聽覺上的悽慘和尖叫,更加趨近於歐美觀眾對於恐怖的認知。

      三、兩地影視續集拍攝理念上的不同。亞洲影視片續集拍攝,無論是恐怖片還是其他型別的影視,多習慣延用原班人馬,而歐美影視片,其他型別與亞洲相似,唯獨恐怖片是全部更換男女主角,即便是在上一集中鳳毛麟角般的存活下來,必然在續集一開端就迅速死掉,比如恐怖片《人皮客棧》的續集中就出現這樣的情節設定,讓觀眾產生一種被追殺的恐怖感覺。再比如《死神來了》,在續集的設定上也採用了類似的情節。

  • 4 # 眾生法妙

    這個問題,開啟橫向思維去看,會更有趣。

    一個核心的文化差異是:

    東方人重的是“象”,西方人重的是“形”。

    象是抽象的,向內收的,而形是在眼前,確確實實的,是向“外”求的。

    用比較嚇人的哲學術語來說,東方人是心性論,西方人重實體論。

    你看:

    自古以來,東方是木文化,西方是石文化。

    歐洲建築的代表,都是大理石的材質。希臘羅馬的雅典娜神殿、萬神殿,基督教巍峨高聳的大教堂,乃至貴族公爵的城堡、英國風的鄉間別墅,歐洲人的思想和文化,是硬質的,沉重的,有著實實在在的體積,它代表的思想是“不變”。

    反過來,東方的建築代表,特別是中國和日本,主要是輕盈的木質。日本建築比中國還“輕”,經常在建築用“紙”上做文章。你看日本著名的房屋改造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其改造思想完全就是一個“變”字:根據需要,不斷地改變房屋的構造。只要把紙門一開,就是一個大房間;紙門一關,傢俱改變組合形式,就形成了一個個小房間。

    ——這種理念的原型,跟東方玄學當中的“無常”思想不無關係。日本的建築原理,就像千紙鶴,一張平面的紙,可以折成千變萬化的形狀。

    所以東方人認為,“形”並不是固定的,重要的是背後的理念。

    這也就是為什麼,東方思維的代表是圍棋,西方思維的代表是國際象棋。

    這兩者區別在哪?

    國際象棋,每一顆棋子扮演的角色,都是固定的。士兵就是士兵,王后就是王后。

    而圍棋呢?

    除了陣營不同,黑子白子,可以說機會均等:機緣在不斷變化,上一秒是主,下一秒就是賓。

    ——那麼再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西方的恐怖片是血淋淋的實體恐怖,而東方則是抽象朦朧曖昧的心理恐怖,您是否會發現這現象跟上述文化邏輯的相應之處?

    西方人向“外”求,求相,東方人向“內”求,求“心”。雖然西方也有德國式的抽象思辨,東方也有中國儒家重實用性的一面,但這個內在的總體差異卻仍然體現在文化的表相上。恐怖片如是,綜藝節目如是,文學也如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全腹瀉黑糞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