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豬豬19900931

    要回答所謂工匠精神在哪裡,首先就必需理解什麼叫工匠精神,和這種所謂精神的成因,其實從實質上講,無論是日本還是歐洲,這種“精神”實質上就是其封建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特殊的生存方式,也可以說是其迫不得已的,唯一的生存方式。不管是日本也好,還是歐洲也罷,這種精神的產生可以用兩個字概括之:沒轍。不同於中國,日本在農耕文明時代,社會各階層間幾乎沒有流動性可言,大名的後代永遠是大名,鐵匠的後代永遠是鐵匠,在日本,透過讀書科舉或其他方式改變自身階層的機會約等於零,甚至各個行業間也存在壁壘,漁夫不能當獵戶,鐵匠不能當木匠,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一個家族可能十幾代人都在從事同樣的職業,這樣久而久之,從業者和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漸漸就融為了一體,反正也幹不了別的,乾脆就在自己的行業裡鑽研,爭取成為本行業的精英,於是職業就變成了一個人甚至是整個家族的事業,這就是特殊的社會運作模式產生的特殊文化現象。而明治維新後,大機器生產與日本人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結合,才造就了東亞的奇蹟之國。所以,總結而論,日本的工匠精神在於其絕對固化的階級壁壘和行業壁壘,是一種封建時代特有的文化現象。在工業時代早期,工匠精神確實為日本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資訊化時代,把人束縛在某一特定行業,這種行為與在農耕文明時代,把人束縛在土地上,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現今是一個追求自由,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的時代,當然,愛崗敬業是必須的,但是現代意義上的愛崗敬業與農業時代的行業束縛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其實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也在消失,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城市,追逐自己的夢想,這是好事;而少數願意維持過往的人,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傳統,成為日本一道令人敬慕的文化風景,僅此而已

  • 2 # 4091083

    這來源於茶道中的精神內涵,“和”“敬”“清”“寂”。他們的茶道程式中的每一步,都是一絲不苟,甚至進入茶室的步伐,碾茶,煮茶……等等每一個動作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步驟,這就是對茶道“道”的尊敬和理解,由於茶道就是產生在日本的貴族,而使得這種一絲不苟,追求極致成為日本的貴族文化,最終上升到一種民族氣質內涵,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世界上能夠追求極致,工匠精神,整潔細緻典型有兩個民族,一個日本民族一個是德國日耳曼民族。甚至深入到他們的血液中。

    來於於中國,茶道,醫道,射道,禮道,武道……等等,被不肖子孫數祖忘典,茶道而在日本發揚光大,從而你可知中國的唐宗宋祖先多麼的了不起,今天我們是多麼的難過,老夫哭亦!

  • 3 # 海外財富網

    近日,日本神戶制鋼所篡改產品資料的造假醜聞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曾幾何時,各類頂著“日本製造”光環的產品在中國大受追捧,如今,“日本製造”光環愈發黯淡,甚至成為累贅......

    據日媒報道,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被爆出篡改質檢相關證明,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13種材料被確認資料遭到篡改,調查中發現,這樣的作假行為竟從10多年前就開始了,而且公司的高層竟然默許了這種行為。神戶制鋼所的篡改醜聞將殃及飛機和汽車製造等眾多行業。例如,波音公司採購的飛機機翼等部件就來自神戶制鋼公司所提供的鋼材。隨著神戶制鋼所資料造假醜聞的持續發酵,該公司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已累計暴跌34%。從資料造假醜聞爆發以來,神戶制鋼所的市值更是已經累計跌去約15億美元。

    最近在日本類似這樣的造假行為還不光是神戶制鋼所一家,20017年6月份,世界三大安全氣囊公司之一的日本高田公司宣佈破產,原因是他生產的汽車安全氣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種安全氣囊,在遇安全事故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可能會發生異常破損,從而導致一些金屬碎片爆出,一些像刀片的物體,直接刺向人的面部、頸部,到今年為止,已造成300多人傷亡。最不可思議的事,原來該公司高層也在15年前就知道了這件事,卻一直在隱瞞。最終需要召回的汽車高達1.2億輛,該公司只能宣佈破產。

    2016年4月,三菱汽車承認在油耗測試中採用不當手段,使得燃油經濟性測試結果好於實際情況,涉及62.5萬輛微型車,調查之後人們發現,該公司從1991年以來銷售的所有車型均存在燃效資料違規操作,換句話說至少造假了20多年。這麼長時間的作假,必定是經過高層默許的。

    但是在筆者看來,日本製造假新聞頻出,企業高管不作為,絕不是單純的偶發醜聞這麼簡單。客觀的評價,以前日本確實堪稱是一個世界製造業的標杆,然而這個龐然大物卻建立在一個並不牢固的地基之上。

    日本製造業的崛起起源於戰後早期。 為了實現對抗蘇聯的目的,美國開始了對日本的大力資金扶持,這是日本製造業得以崛起的關鍵。在之後的30多年裡,日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短時間內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到2011年被中國超越。

    但是表面的繁華,並不能改變日本製造業是依託大國政治博弈下畸形產物,它一直缺少一個正常的“製造業大國”應該具備的條件。

    眾所周知,日本製造業全球最出名的口碑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麼,對工藝品質有著不懈追求,以嚴謹的態度,規範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藝,小到一支鋼筆、大到一架飛機,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組裝。 日本人這種“工匠精神”雖然十分令人敬佩。但需要注意的是, “工匠精神”是製造業中的軟實力,而不是核心競爭力。一家公司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不僅需要技術水平,更需要考慮成本。高度精密的裝置、大量時間資本的投入、人力的資金的投入,這些都是成本。在市場上,無論企業把產品做得如何極致,最終都要賣給消費者。價格並不由其生產成本決定,而是由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決定。如果產品最終價格無法攤平成本,企業就要破產;如果把產品價格提升,商品就會變得昂貴,註定只能賣給少數人,企業發展也不會得到長久發展。

    中國企業一直缺乏所謂的“工匠精神”,其實是消費者指引了他們的策略。只有產品極大豐富的情況下,消費者才有願望選擇更好的產品,企業才會慢慢增加研發成本,重視使用者體驗,提高產品質量, 最終獲得理想的收益回報。

    想想看,80年代時,絕大多數家庭還看不上黑白電視,一家電視生產企業的正確的市場策略是什麼?是生產黑白電視、初級彩電,先把價格打到最低, 推廣自己品牌,搶佔最廣大市場?還是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彩電生產線,投入大量資源研發“高畫質呈像”?事實上,當年的海信,長虹等企業,大多走的都是第一條路線。

    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企業被迫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這種催動其實效果遠遠超過“工匠精神”了。

    一連串的造假醜聞正在為日本敲響警鐘,如果不加以關注,日本製造業可能還將面臨更大的災難。而神戶制鋼資料造假到底是不是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仍待時間給我們答案。

  • 4 # 眾生法妙

    答:

    先扯兩句題外話。

    有很多人拍手稱快,幸災樂禍,說:你們這些崇洋媚外的,怎麼樣,啪啪打臉了吧?

    好像他們看不到,國內各行各業的造假事蹟是多麼層出不窮一樣,好像他們吃的葡萄桔子都是“小時候的味道”一樣。

    五十步也好,百步也好,不因為人家不好而憂慮,而反思,反而因為人家不好而歡樂無比,

    沒有比這更醜陋、更阿Q的了。

    任何所謂的“民族品質”,都是取其上而宣之。

    我們還說華人自古“勤勞勇敢,禮儀之邦”、那抽大煙的時候又怎麼算?碰瓷倒地的、公交車為座位撕得天昏地暗的,是不是華人呢?

    所以我要說,即使出了這醜聞,我也仍然能在日本種種的社會細節中,看到更貼近“生活幸福感”的服務精神。

    ——能看到人家的壞,沒有錯,但,也請正視人家的好。

    ——好,前提結束,下面進入正題:

    日本是能夠在發行量非常少的DRAMA CD裡以大型交響樂配置的國家。

    不在乎事情大小,只要做就做到最好,這就是傳說中的日式工匠精神。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職業平等精神。

    用我們熟悉的話語來說:任何一個崗位,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並無高低之別。

    但是今天的我們,似乎都不大相信這句話了。

    而在日本的文化表相和文化產品裡,我卻常常能看到很多人,像相信腳下的大地一樣自然地相信這句話。

    在NHK72小時的紀實節目裡,有這樣的場面:一大清早,值了一晚上的班,在路邊攤站著吃一碗關東煮的老保安,雖然窮,雖然是社會底層,但站得筆直的背影,面對攝影和採訪,不卑不亢的態度,真讓人感慨。

    多數日本人,自豪於自己的工作,無論社會地位有多低。

    這是我們曾希望實現的理想,但現在,我在環衛工人和計程車司機和家裡保姆的話語和表情裡,很少能看到這種尊嚴。

    其次,工匠精神,真的是一種服務精神:為人,為自然,為眾生。站在服務物件的角度考慮,儘可能想辦法實現對方的夢想。

    舉例:

    我是日本長壽綜藝節目《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忠實觀眾。

    不是希望自己的房子也改成豪宅什麼的(這輩子怕是不可能了),

    而就是想看,那些平民老百姓,在好不容易下決心擠出一筆預算,想把多年來忍耐的不便生活改善一下之後,經歷種種惶惑不安,最終在新屋揭幕(該節目在改造前會聽取委託人的意見,充分溝通,但在改造過程中,委託人會搬走並不到現場,為了最後收房時的驚喜)之時,遭遇到一生難以想象的大感動。

    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感到後半生像在天堂,感到自己一定可以長壽,一定要跟家人好好地相處,精心守護這房子,以不負設計師改造之恩——這一切都是自然流露出來的。

    有的新婚夫妻,幸福得生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因為“住得太舒服了”。

    主持人在演播間裡,往往也熱淚盈眶:人幸福時的表情真美。

    這節目讓你覺得,當個室內設計師都不是為了掙那份錢,而是可以藉此成為造福眾生的菩薩。

    ——這就是匠人精神的最高體現。

    那些預算少的家庭,總能獲得意外之喜:

    6坪睡6個人的房子、完全沒有光線的房子、聽障者的房子、照護90歲高齡老人的房子、失去心愛的親人又沒有Sunny、讓人失去生存樂趣的房子、商住兩用各種不便的房子、冬天會凍死的房子、新婚夫妻住在倉庫的房子、日益傾斜的房子、生了9個孩子亂成一鍋粥的房子。。。。。日本人的城市住房條件,多數是比我們要差的,但是一旦他們想改造,那些貼心的設計師,會讓他們迅速產生“怎麼變成高階豪宅”了的感覺。

    至於預算多的,更有一種“千金難買這設計”的幸福感:

    舉一個預算費用提供得多的例子:(2600萬日元,在節目中是非常高了)

    物件298:5坪大要容納二十人的家。

    以下除了片頭,只有文字描寫,不截圖了,希望諸君自行觀看體會。

    在這裡稍稍概述一下:

    一對老夫妻和三十多歲的單身女兒一起生活。女兒在家裡開了一個私教,教珠算,20多個學生擠在5坪大的小空間裡,嚴重影響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父親說:當我在教室長桌上看電視的時候,會想,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吧。。。。。。。

    於是,女兒下決心改造,想讓父母的後半生生活和學生上課的條件都得到改善。

    請看設計師為他們準備的,以下只是節選了改造之後功能的一小部分:

    ——全部無障礙空間,沒有高低段差。

    ——老夫妻倆喜歡打Golf球,設計師為了讓他們能在家裡也享受到練習的樂趣,在家裡的有限空間,為他們設定了迷你Golf球場!而且是室內室外共兩個!室外可以練習 ,有照明,晚上也可以用!室內是在起居室的地毯上設定可以揭開表面的隱藏式洞杯,在角落的櫃子裡放置Golf用具,在功能上並沒有侵佔起居空間。

    ——為了不讓高齡的母親的腳部和腰部產生壓力,設定緩衝性高的地毯。

    ——此外,設計師還專門跑到老夫妻常去的球場,專門研究球在果嶺的滾動速度,最後挑選出一塊滾動速度與球場草皮差不多的地毯。讓夫妻倆在起居室的迷你練習,就有身臨其境的實戰感——而且,這並不是老夫妻的要求,是設計師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後,特別留心所致。

    ——家裡面積小,所以櫥櫃的設計,轉角死角處,樓梯下方,也進行處理,一點也不浪費(這種最大限度利用空間的,是整個節目中最普遍的設計理念)

    ——為珠算教室設定了容納二十人也綽綽有餘的空間。窗外的櫻花樹,宜人的光線。過去珠算作業的時間計算,老師是用好多廚房計時器,為每個學生計時,手忙腳亂。如今設計師專門跑到外地的珠算教室取經,用電子螢幕計時器,新穎方便高科技。

    ——還為當老師的女兒設計了休息室,在休息室也能看到學生們的自習情況。

    ——其他的生活細節,無一不妥當。

    而讓人感到創意十足又賞心悅目又貼合這家實際的小裝飾則如:

    ——用小院裡的石頭改制成的石質算盤珠,在家門口做裝飾標記,還配有夜間照明裝置,讓人知道這是間珠算教室。

    ——算盤珠所放置的草屏,種植老爹喜歡的青苔,並配有自動灑水裝置。

    ——設計師專門跑到以生產質量高的特色算盤為名產的兵庫縣,跟廠家免費要來了稍有瑕疵的一組漂亮算盤,在玄關入口處,用做照明燈罩,也是珠算教室內部的象徵。此外,抓住這組“算盤燈罩”的把手,拿下來,豎起來,珠子自動落成幾個字的形狀:珠算上課日。掛在大門口已經設定好的鉤子上,獨特可愛又貼心。來上課的學生們會覺得心情愉快。

    。。。。。。。。

    看一下委託人的母親在參觀完新家後,對設計師說的話吧:

    “您在設計中的貼心,無法一一盡數,但是我們都充分感受到了。透過您的設計,我們終於可以盡情享受接下來的人生 ”。

    不善表達的老父親面對女兒都很難吐出感謝的話,看到設計師之後就熱淚盈眶,全程說不出話來。

    像這樣的場面,在這這長壽節目來說,是多不勝數。

    我想,所謂工匠精神,歸根結底,就是把心放平,為人服務。

    雖然我是在日本,對此感受得最多。但是深深覺得,這種精神應是屬於世界的,是每個人都該學的。把那些“你的、我的”都放下,最快樂的生活,仍然是那種,看到自己的努力,令別人高興的生活。

    至於說為什麼日本文化中,這方面會比較突出,這是跟歷史上的社會制度結構有關係的。在相關的其他題目中再繼續聊吧。

  • 5 # 溫欣陪兒女成長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從這本書裡,從這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的身上,我看到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想起前段時間,我特別急於減肥,為了快速達到減肥目標,我開始節食,每頓飯只吃平時的一半;我開始快走,工作再怎麼忙,也要保證每天50分鐘的快走時間;我開始進行肌肉訓練,毫無健身基礎的我每次訓練都是將近一個小時,大汗淋漓;我還練習瑜伽、HIIT等等。那時的我每天感覺筋疲力盡,堅持了半個月後,我終於因為體力不支而放棄了,體重當然是反彈了,減肥計劃從此終止。

    事後我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因為我的鍛鍊專案過於繁瑣,難以堅持,所以不夠有效。怎樣才能有效完成一件事情呢?在看了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後,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奧野宣之,他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為了更有效地激發創意和靈感,更廣泛地蒐集資訊和資料,他創造了一種用筆記本記錄生活和讀書感受的方法。不管是工作、讀書還是生活,他都把筆記本帶在身邊,隨時記錄,因此,人們又稱他為“筆記本作家”。他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在日本非常暢銷,引發了“筆記本風潮”。在10年的時間裡,他的筆記本已經寫到了189本了,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目在不斷地增加。他的代表作還有《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分享了他用讀書筆記有效管理讀書和生活的經驗。他按照“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這五個步驟來結構全書,這些步驟都透過讀書筆記這一個平臺來進行。透過這種筆記讀書法,能把書中的內容轉化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成為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

    日本是“工匠精神”的發源地,正是這種精神,才讓日本民族在戰敗後迅速崛起,在經濟危機中轉危為安。“工匠精神”就是認真細緻地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在奧野宣之的身上,我看到了這種“工匠精神”。

    一、要帶明確目標做事,不打無準備的仗

    做一件事如果漫無目標,隨心所欲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奧野宣之認為,讀書一定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讀,這樣才能提高讀書的效率。讀書時就要考慮要去寫讀書筆記,透過寫讀書筆記,能找到一本“讀了它我就可以做自己”的書。

    讀書的目的性體現在“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這五個步驟中,在選書時,注重從日常生活中取材,隨時記錄與書有關的、自己感興趣的書,既明瞭自己的需求,也提升了對生活的敏感度;在購書時,由於帶著明確的購書目標,既節省時間,又避免衝動購買;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的目標會讓讀書的效率更高;在記錄時,記下最打動你的內容和感受,也要為日後的重讀檢視更認真書寫;在活用部分, 帶著激發創意的目標,重讀讀書筆記,將有用的資訊組合起來,就會產生更多的好主意。

    在每一個步驟,由於都帶著明確的目的,因此能更有效地讀書,能更好地將書籍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反觀自己的減肥經歷,應該把身體的健康做為目標,這樣也許過度節食、過度鍛鍊就不會發生,身體也不會如此“反感”了。

    二、因為簡單,所以可行

    奧野宣之的筆記本一直堅持“一元化”原則。他把“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各種“報道剪報”、“讀書筆記”都寫在同一個筆記本里,並不分類,只是按照時間順序記錄。可以書寫任何與生活和讀書相關的內容,也可以複製書中的內容,也可以貼上與書相關的書評、傳單等……因為這樣的讀書筆記簡單易行,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形式自由,所以非常實用有效。

    把生活和工作變得簡單,去粗取精,是一種藝術。只有不斷地將事物簡單化,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奧野宣之在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時,嚴選文章來減少摘抄量,選擇重要段落,或者關鍵句、關鍵詞,削減不必要的內容,從而找到最能代表這次讀書體驗的語句。逐步簡化之後,對這本書印象最深的語句和感受就會顯露出來。這是最簡單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因為抓住重點,所以讀書就更有效了。

    反觀自己的減肥經歷,因為減肥的行動過於繁瑣,所以不具備可持續性。現在的我把所有的運動簡化為一項:每天快走40分鐘,感到生活又被掌控了,體重也控制得不錯。因為簡單所以可行。

    三、注重細節,做到極致

    工匠精神的體現,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奧野宣之也將這一點做了很好的標註。在選書階段,他會列購書清單,會根據書的不同型別做上不同的記號;在讀書階段,他會利用書籤記錄讀書情況,光書籤就有3個:通讀書籤、重讀書籤、標記書籤,他還把不同的內容做上不同的標記;在活用階段,他會在電腦上製作讀書筆記的索引資料,按照“筆記本編號”、“ 閱讀日期”、“筆記型別”、“書名”、“作者”、“出版社六項整理”,這樣的整理不僅能找出十年前讀過的書,還能讓你回想當年讀書的所感所想。

    奧野宣之最常用的筆記形式是“蔥鮪火鍋式”,在寫讀書筆記之前,他會寫上”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在正式寫讀書筆記時,他會寫上“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和“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他每寫一行就會空一行,每寫完一段就會空兩行,這非常便利與日後重讀時的增添和修改。摘抄的內容要經過反覆五六次的閱讀,摘抄出“最令你心動的內容”;評論時一定要寫下自己當下的想法,而這正是原創思考的源泉。正是這種非常細緻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方法,讓奧野宣之找到一本又一本“成為他自己”書,也激發他後續的許多創作靈感。

    我從奧野宣之的“細緻化”中得到啟發後,便認真學習了正確走路健身的相關知識,從選擇時間、方式、走路動作等方面嚴格執行,自我感覺堅持一段時間正確地走路後,身體素質也大大提高了。即使吃得不少,體重不但沒有絲毫增長,而且逐步緩慢下降。

    這本小書沒有什麼博大精深的內容,只是對筆記讀書法做了深入地分析與解讀,卻在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實用有效的工作和生活理念:有目的地做事、將其過程簡單化、細緻化,將一種行為習慣貫穿始終,我們也會像奧野宣之一樣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中國原本就是一個有“工匠精神”國度,“庖丁解牛”“賣油翁”的故事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如今的中國正面臨經濟的迅猛騰飛,撿拾併發揚我們的“工匠精神”,中國必將更快地笑傲於世界之林!

  • 6 # 在下千城

    大師風範、藝術人生:做一個樂於工作的匠人川村元氣的新書《樂業》著實是一本讓人驚豔的“敲醒沉睡世人”的書,在人人疲於工作、不得不工作的年代,他卻與12位日本頂尖藝術大師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詢問他們為什麼在七十歲、八十歲還能繼續、積極、主動工作的原因,好比享受生活一般享受自己的工作。這12位大師分別是:山田洋次:編劇、導演澤木耕太郎:作家杉本博司:攝影師,藝術家倉本聰:指令碼家、劇作人、導演秋元康:編劇、作詞家、作家、導演、藝人宮崎駿:動畫導演、編劇作家糸井重裡:散文家筱山紀信:攝影師谷川俊太郎:詩人、劇作家、翻譯家鈴木敏夫:編輯,製作人橫尾忠則:插畫藝術家

    坂本龍一:歌手、曲作者、音樂製作人、演員、鋼琴師

    喬布斯有一句超經典的語錄: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英國詩人托馬斯·艾略特的著名詩句中提到:出生,性交,死亡,人生不過如此。用川村元氣的話來說,人生無非就是:出生、工作、死亡。工作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要做的事情。有的人為了生存、生活、工作而工作,而如12位大師一般,也有人樂於工作。他們不認為工作是苦痛,而更是一種幸福,自己幸福,也為他人和世界帶來幸福。而這12位大師的工作態度都有3個共性特點:

    第一,找到“就是想做xx事”的強烈的使命感在動漫《灌籃高手》中的某一集,三井壽向安西教練說:教練,我想打籃球。這一句話也是這些大師們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我們的驚醒。大師,也是匠人,他們專注於一個領域,不辭辛勞、嘔心瀝血的打磨一件作品,直到問世後,取得了世人的掌聲和矚目。如宮崎駿的多部作品。但大師們自己卻並不覺得作品多麼的驚豔,他們只是想把它做好,做出自己想要的、滿意的、理想中的樣子。而這份“想”的衝動感、責任感、使命感就是驅動大師們一生成就、快意人生的最根本的動力。比如,書中的大師倉本聰24-28歲時在廣播站工作,但他想寫一本能拍成電影的小說,但廣播站的工作太忙了,根本就不會有時間。而他的願望卻又如此的強烈,於是,每天睡2兩個小時,整整4年時間。白天上班、加班、晚上熬夜寫小說,4年,終成《假如世上沒有貓》。他自己調侃道,當時直接寫到自己神經衰弱,長期連續地2小時睡眠,也就是年輕時候能頂住。

    而宮崎駿大師為什麼會退隱,不再創作新作品,根本原因在於他要求每一幅畫都要自己調整,即使是助理幫忙創作了非常完美的底稿,但最終稿一定是宮崎駿自己動手完成,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師的體力、視力等等都已經跟不上了。正如作者在採訪結束後離開了他的家,沒走多久就聽到後面傳來劈柴的聲音,原來是宮崎駿大師在拿著斧頭劈柴。他寫到:我久久凝望著那個背影,渴望感受那雙手所能感受到的痛楚和幸福。這就是大師的“工作態度”。

    第二,堅持主動學習,主動尋求突破一切的成長都源於一個人的主動。而學習,是最好的體現。山田洋次說,學習就是絲毫不差的照搬和模仿。學習一定是有老師的,不管是真人老師還是書籍知識,最好的學習就是模仿已有的成功的模式。就好比書法中的臨帖一樣,想聯絡書法,先臨摹名家名帖,直到能達到了名家的水平,再尋求突破,從而超越名家,把自己打造成名家。

    當學習到一定程度,主動尋求突破,堅持努力則成了繞不開的話題。秋元康大師說:不要害怕失敗和風險,主要具備了返回原點重新來過的能力就好。本質也是跌倒一次並不可怕,100次跌倒有101次的爬起來就好了。這與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中的元素特別像,一遍一遍的打磨玉器,不能出錯,錯一點,整個玉器就沒了,但誰還能不犯錯呢,錯了,捱打一頓,重新來過,成長永遠伴隨著痛苦,但當大器終成之時,幸福與成就感卻早已蓋過了當時的痛苦。

    第三,團隊與夥伴的力量是樂於享受工作的重要因素一個人既需要單打獨鬥的能力,可以在沒有團隊和外部的情況下獨自成長和進步。但在志同道合的夥伴支援下,實現1+1>2,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的更遠。澤木耕太郎是一位非常好的作家,但僅僅書寫的好並不能成名,而必須要有設計、編輯、宣傳等等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部暢銷經典的著作。非常喜歡澤木耕太郎將團隊與婚姻的對比。他說一個男人要在35歲前結婚,二人的婚姻其實也是一個團隊,有結合、有爭吵、甚至有分離,團隊也如此,團隊中有合作、有分歧、甚至有解散。經營好的婚姻,或許對經營一個好的團隊同樣有幫助,而經營好的團隊同樣對經營好的婚姻有幫助。工作與生活,其實本來就是同樣的道理。最後,網上有很多關於職場、工作的文章和書籍,也有如喬布斯一般各類成功人士看似雞湯的鼓勵和話語,但川村元氣的這本《樂業》,卻從日本匠人的角度給出了一個更優質的解答,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如何權衡工作與生活?或許,最好的答案就是:將工作看成是自己的生活。工作上的成就就是生活中的幸福,為了工作而努力,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鬥。樂於工作、享受工作,在工作中體驗緊張、激情、沮喪、落魄,這才是快意的人生!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的男人!歡迎關注我的公號:千城撩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硬筆書法是書法進步,還是書法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