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永書101

    先說說我的觀點,我認為毛筆筆法無法轉換成硬筆筆法!

    我是學習毛筆書法的人,鋼筆字我沒有刻意練習過,從小就寫的不錯,不是吹牛,都習慣了老師同學們的誇獎,可是除了語文考試多得5分卷面分,我實在是想不出硬筆字寫得好有什麼用?

    尤其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手機、電腦、AI技術超大規模、超高速度地普及,以後很可能還會有更便捷的書寫工具出現,硬筆字將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我這樣判斷,誰會有不同意見嗎?

    硬筆本來設計的初衷就不是為了書法創作,而是希望把漢字寫得更小,更好看,更快速。事實上各種硬筆的相繼問世確實是大大提高了人們在知識傳遞、情感交流、資訊交流等等方面的速度、廣度甚至維度,以至於在華人的工作生活中,毛筆被基本上淘汰了,僅僅在傳統書法上尚存一席之地。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百業待舉,毛筆書法也亟待振興,可是硬筆書法的概念率先起航,發展勢頭比毛筆書法還要迅猛,以至於很多當時的年輕人甚至認為硬筆字才是真正的中國書法。

    要不是後來的電腦手機普及,相信硬筆書法在今天仍然方興未艾。

    如今硬筆書法的概念退潮了,因為硬筆書法究竟是不是書法本身就存疑!

    毛筆書法的內涵極為豐富,許多人窮盡一生也不能得到書法的真諦,筆法,章法,宣紙使用,墨色變幻,枯筆飛白、意境展現、有理論體系,也有美學架構,有數千年傳承,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硬筆書法對於千千萬萬以寫好字為目的學習者來說,我看除了漢字結體及用筆輕重,實在沒有什麼可學!

    最後我扣一下題,我的觀點是毛筆筆法無法轉換成硬筆筆法!

  • 2 # 書法有云

    將毛筆筆法化為硬筆筆法。如果只是從筆法的角度來講,這種可行性幾乎為零。道理我們都很清楚,是因為書寫工具的不同。毛筆是因為它“軟”的特性。書法中有一句話叫做“唯筆軟則奇怪生焉”。而硬筆它所採用的是硬質的筆頭,這兩者就是一個矛盾。可以說不存在有調和的關係。

    硬筆書法,它的優點是表現在字的形質方面。而毛筆書法則是表現線條上的千變萬化。

    硬筆書法可以從毛筆書法中汲取一些營養。比如筆勢、字的結體、章法等方面。

    但是你若要從筆法中汲取,這個可能就會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其實硬筆書法由於它筆頭採用的是硬質的材料,它在書寫中所表現出來的線條質感。也是毛筆書法所不能達到的。

    因此,

    我們學習硬筆書法,應該將硬筆這種書寫工具的特性進行不斷的放大,同時在從古人的碑帖中汲取有益的養分,來不斷的豐富它,完善它。而對於一些緣木求魚的想法我們洗洗就睡吧。

  • 3 # 壹庸方室

    毛筆和硬筆是不可能同日而語的,藝術效果也不在同一個層面。但是,硬筆書法取代了傳統毛筆書法中的實用價值,毛筆書法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藝術,而鋼筆字,也成了實用藝術。

    硬筆書法的發展,一直在毛筆書法中吸取著養分,可是,只能一直在模仿,永遠可能能獨樹一幟完成超越。正應為這樣,在嚴格意義上來講,鋼筆卻比較寬泛,而毛筆則要求苛刻。鋼筆字寫的流暢,漂亮,大度,實用就已經達到了目的。而毛筆書法中則完全不同。後者更注重藝術性。

    但是,毛筆書法中的有些技法是可以拿到硬筆書法中來表達的,這也就提高了硬筆書法的藝術的,起到裝飾作用。但是,這僅僅就是一個皮毛,可是效果很好。筆法,字法,章法的一些東西。都可以使用到硬筆書法中,筆法更是如此。

    毛筆筆法向硬筆筆法轉變是比較輕鬆的,因為你肯定是完全掌握了毛筆書法的技巧,發生變化的也就是表達工具而已,不同肯定是存在的,但是適應還是比較快的,在變化上也要掌握一些特別的方法。

  • 4 # 神秘烙劍許建鋒

    筆法和毛筆差不多,也要用腕,慢慢練,矯正一些因為執筆問題而導致的不同之處。

    注:這是本人用金色油性馬克筆1.0寫的,也算硬筆哈

    注:金色馬克筆1.0書寫

    其實,硬筆和毛筆兩者的筆法只是稍微不同,怎麼轉轉怎麼折,怎麼撇與勾,大體一樣,姿勢,力法可以融匯貫通。

    當然,也必然有所區別,比如輕重粗細的表現力和平衡,肯定會不同,也導致一些結構必須適度調整。多些平衡點自然會找到。

    祝進步!

    注:中性筆1.0書寫,下同

  • 5 # 如石書藝

    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都講法,這點上是相通的。這也是學硬筆書法常常從臨傳統的毛筆書法字帖的緣故。

    但畢竟是用筆的兩個系統,要化毛筆筆法為硬筆筆法,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法度有異,法則想通。硬筆字的特點:字型小、筆畫細、結體緊湊。雖然在運筆的方法上有別,不需要提鋒、豎腕、懸臂,也沒有行雲流水般的提按、使轉和調鋒。但其實靠腕和手掌執筆,同樣有類似的運筆動作,只是幅度較小。例如點畫筆法的起筆、收筆和行筆,也講究一個穩,也講究筆法的“乾淨”、“利落”。起筆的逆鋒入紙、收筆的回鋒和含蓄出鋒,都與毛筆筆法如出一轍。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透過練毛筆筆法繼而轉為硬筆筆法,是一種不錯而有效的方法。

    二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硬筆書法字型與毛筆書法字型形態各異,然精神一致。都以漢字的方塊字為書寫物件,無論何種書體,兩者的結體規則並無二致。毛筆書法的筆法,以及由個人筆法而產生的筆勢、筆意,完全適合硬筆書法的筆勢和筆意。例如王羲之蘭亭序的“之”的各種不同寫法,也同樣適合硬筆書法寫“之”。

    三是在把毛筆筆法轉化為硬筆筆法時,需要注意的是,對筆墨和章法的處理上,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毛筆書法在筆法上透過提按、輕重、虛實等表現筆墨的枯溼濃淡,尤其是大草、狂草中,毛筆的筆法透過節奏、速度的變化,而形成大開大合之章法佈局。這種毛筆書法特有的筆法處理,不是硬筆筆法特點。硬筆書法,以簡潔明快,流暢、通俗為原則。這是不能相互代替和轉化的。

  • 6 # 天趣59882787

    (感謝邀請)毛筆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歷,筆筆中鋒,筆筆逆,筆筆從點起,逆入平出 回鋒轉筆...這些個運筆方式 技巧 ,不忒可能都植入在硬筆書寫過程當中,這裡是有層次的,練過毛筆書法的寫手用硬筆自然會“傳移摹寫"毛筆筆鋒,表現出硬筆模仿(毛筆)的樣式,沒有接觸過毛筆習字的,只是一般性的“起、行、收”運筆,寫出的字,不是按“書法"的運筆要求進行“結字”(旨在筆勢與筆鋒 )顯得比較粗糙、隨意,可以認為現在多數人是如此這般的,也是正常不過的。那麼,做為為人師表者,板書(屬硬筆)能或多或少融入一些"書法"筆意,這,無疑會強化學生對該老師的"會講課會寫字"的第一感覺!其實,毎個堅持學習過來的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從小到大,具體到哪個師長對自已習字上的幫助,都有無可忘懷的記憶……

  • 7 # 蔡昌臻Ccz

    按照毛筆書法的書寫方法,加在硬筆書法中即可以。

    而且在書寫硬筆書法中,還可隨意改變筆劃順序,這在書寫實踐中慢慢領悟和獲得,為的是更節省時間和字的美觀。

    在書寫中更加隨心所欲,得心應手,灑脫飄逸。

  • 8 # 李行子

    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都是以寫書法的法,為前提的,二者如何互相轉化?從書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上講,不論是毛筆,還是硬筆和其它筆種,只要按書法的筆法的法,按漢字結體的規律,按大自然法則在書法裡的應用原則,就可把漢字書寫到書法法的軌道上來,軟硬筆自然互通,自然轉化,否則很難互通互轉互化。仍會出現毛筆字仍是毛筆字,硬筆字仍然是硬筆字,永遠仍是兩個道上跑的兩個車,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行。本是同根生的一門之路,為什麼要各走各的路,各入各的門呢?

  • 9 # 抱庸詩書

    除了墨法,幾乎所有的毛筆技法都可以為硬筆所用,而且,硬筆書法要改變輕佻刻板的特徵,撕去通俗寫法的標籤,必須取法古人。

    雖然白蕉、言恭達、仇寅、盧中南、田英章、顧仲安、司馬彥、吳玉生等是當代公認的硬筆書法名人,但事實上,未必都能稱得上是大家。普遍都是通俗寫法,由毛筆直入硬筆,章法隨意,意境平淡,不耐看,也不經看。白、言、仇三位老師更重筆法字法的寫意,雖也見風骨,畢竟有失流韻之美。盧、田、顧、司馬等人兼顧了形貌,線上條上做了深加工,終究失了毛筆書法的氣度神采。確實工整勻稱,但一眼即看到底,水太清而無魚,寡淡無味。當然,上述問題只是我的一些粗淺思考,所提及的各位老師,硬筆書法遠高於我千萬倍,我只是就現象談問題,理論上的探討。

    硬筆書法如何從毛筆書法中吸收營養,是一個未被系統研究、而又避繞不開的問題。從筆法書帖上學取硬筆之法,關鍵就是筆法與字法。

    筆法的學習,要借鑑古代臨摩的“單鉤法”,用“細線”將肥碩的毛筆線條沿運筆方向從中一分為二,這條“細線”就是我們要重點分析研究的關鍵,無論是正逆側斜還是頓折勾轉,除了書寫的速度與節奏,毛筆筆法形貌層面的特點規律都在這條線上。以這條細線為藍本,透過力量與速度兩個變數將其進一步加工成肥瘦變化、節奏活潑的線條,就是把毛筆筆法提取為硬筆筆法。

    字法也就是結構與結體,關鍵之處就是繼續以“細線”攢通全字,透視抽象,就像是從一幢大樓中剝離出鋼筋骨架。當然,因毛筆書法的線條十分生動豐富,如果完全按照毛筆來可能會因誇張突兀而失諧,需要作出適當的變通。而毛筆書法裡的俯仰向背、正欹險絕等關係和規律,則是要重點保留加以借鑑的。

    抱庸淺談。文中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10 # 行書一點通

    我們普通人都知道,包括硬筆書法在內,都有必要學習古代優秀的經典!

    我們普通練字者尚且知道這個道理,名滿天下的硬筆書法家豈能不知?

    硬筆書法家,其行書的結構出處,追根溯源,很多都源於古代經典碑帖!

    日常快抄:

    硬筆字,實用性突出,線條也比較單一,雖說是硬筆書法,相比軟筆書法終歸是少了許多古風墨趣。

    由鑑於此。我認為,硬筆書法學古貼,我們應該把握兩點:

    1.硬筆書法家或高手的字,是風格各異的!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效果,是你想要的?或者你追求什麼樣的風格,你要練成什麼樣的字?哪個類似風格的字?

    這個,要想明白!

    你即將要走的路,硬筆書法家或者高手,很多已經走過了,感悟、思考、天賦、努力,絕對不比常人差!

    2,倘若追求自然書寫,就會發現,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有很多相通之處的,運筆上的輕重緩急,方筆與圓筆的大概比例,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至於說,毛筆筆法硬筆化,至少我是做不到的——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字的結構雖同源,書寫工具的物理特性卻不一樣,學硬筆,就應該表現硬筆的獨特性,自然書寫去呈現!

    行書的美,不在於豎寫或橫寫,也不在於字的繁或簡。在我來看:一要自然流暢;二要符合法度;三才是彰顯個性與神采。

    趙孟頫、王羲之、文徵明的經典,練硬筆行書的,尤其應該多學習下。

  • 11 # 翰墨今香

    學習硬筆書法向毛筆書法取經是對的,但是毛筆書法的筆法非常的豐富,“筆軟奇怪生焉”,但是硬筆因為筆是硬的,毛筆的很多筆法都是摹仿不來的,如果不顧及自身的效能、優勢,處處向毛筆書法學習,最後寫出來的字反而失去了書法的韻味。

    那硬筆書法應該向毛筆書法學習那些筆法呢?我個人學習經驗是,抓好下面幾點就好:

    學習毛筆書法的起筆和收筆

    硬筆書法練毛筆字,主要學的是毛筆的小楷字帖,例如《靈飛經》,小楷相對於中楷來說(例如《多寶塔》),用筆已經是簡化了不少,行筆更加流暢,所以非常適合硬筆書法來練。

    學習小楷先學習它的起筆和收筆,這裡主要學會是它的凌空切入,或者是凌空順入,起筆處形成一個切面或者是尖鋒。

    例如上圖中“女”字三個筆畫的入筆都是切入起筆,在起筆處形成了一個切面,而另外一個字“有”字,橫畫和撇畫的起筆都是凌空順入,形成尖鋒入筆。這是我們硬筆書法臨帖的時候需要把握的。

    收筆的時候“女”和“有”字,圖中紅點標註的地方都是頓筆收筆,而綠點標註的地方都是順勢而出,形成尖鋒收筆。

    學習毛筆書法的提按

    有人說過毛筆書法運筆主要就是“提按”二字,小楷當中更是如此,因為沒有過多複雜的筆法,因此提按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我們寫硬筆書法的時候,有的時候學習一下毛筆用筆中的提按,就能給單一的線條增加一些粗細變化,豐富硬筆書法的用筆。

    上圖中是《靈飛經》中的“或”字,右邊是我用1.0中性筆臨摹的,《靈飛經》是寫經小楷,因此書寫的時候速度比較快,它是書家在快速書寫的時候完成的各種提按動作。

    學習毛筆書法的轉折

    轉折有其實說的是當行筆路線發生改變的時候,有轉和折兩種情況,折指的的是方折,行筆的時候形成一個很明顯的方直的圭角,轉說的是使轉,轉折的地方形成圓筆。

    上圖中《靈飛經》的“處”字,紅點標註的地方都是方折的用筆,綠點的地方是使轉用筆。硬筆臨摹的時候只要注意一下轉折處的用筆就好了。需要方折的地方頓筆之後再折,最好是一筆完成,切不可為了要這種圭角,而去描筆畫,這就失去了意義。

    我們初學硬筆書法的時候,注意以上幾種用筆的方式,我覺得就可以了。硬筆產生的意義就是要保證書寫的便利和速度,如果一味為了模擬毛筆的效果而“畫”字,就沒意思了。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取法毛筆書法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行筆的過程中一些節奏的變化,同樣也能豐富硬筆書法的線條變化。

  • 1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根本不用轉換,毛筆、硬筆,筆法原本就是一樣的!硬筆的筆法實質是毛筆書法的“單勾法”,無論是小楷、中楷、大楷,或者是什麼書體、字型,皆如此。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如果覺得不一樣,那是原來練毛筆書法的時候,誤讀了古帖書寫技法,造成筆法動作不對,故而無法用於硬筆書法之中。比如,藏鋒、逆入、頓筆、回描……這些原本毛筆書法當中就沒有,尤其是楷書。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執筆姿勢不正確,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直接影響了運筆動作正常有效施展,導致不正確的書寫手法與筆性習慣形成了障礙。比如,硬筆執筆姿勢用這種款式,毛筆執筆姿勢用另一種款式,結果,兩種拿筆手法都不正確,互相牴觸、排斥,沒有互換性。如圖:

    如果,當初書法的時候,硬筆和毛筆,採用相同的執筆姿勢,筆法轉換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可是,這一點,很多人不屑一顧。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可是,就是沒有人相信執筆法何等重要。還因此招來一些噴子質疑、斥責。

    書法界,為什麼有一些不知好歹的人,明明是在告訴他有好招法可以參考一下,他卻往歪了想。都會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那你為什麼不去照著試一下呢?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每天喝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