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水詩書
-
2 # 冷眼無邪
要熟悉格律,掌握詞牌,多讀多寫,等熟練了再說。如果要自由,古典詩歌中有“樂府詩”,“歌行體”,都很自由,但,自由並不等於浮淺,要寫出好的古典詩詞,一定要下功夫,不付出難苦的努力,是不會有收穫的。
-
3 # 鐵騎無聲
經常聽到有人說什麼“不能因文害義啊!”什麼“有了好的意境,格律可以忽略啊”…。需知:格律詩如果沒了格律,還叫什麼格律詩?!格律是格律詩的根本特徵,猶如斑馬身上的條紋。如果一匹斑馬身上沒有條紋,你說它是啥?
平仄、格律,與創作的“靈感”產生矛盾,這很正常。要解決好這種矛盾,就需要我們深入學習,深厚我們的文學功底。積澱越厚,功夫越深,就會於格律與創意之間遊刃有餘。寫出嚴守格律,又意境請幽的作品。
雖然格律詩的規矩森嚴,但是,自唐以來,優秀的、嚴守規矩的格律詩,和宋朝的宋詞卻都燦若星河。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就是今天,格律、意境均稱優秀的詩、詞作品也是琳琅滿目。愛好者可以去網上的“詩詞吧”逛逛,一定會大受啟迪。能解決好規矩與質量矛盾的作品太多了。我們真的沒有理由抱怨“規矩”!
-
4 # 三上詞話作者
手把手教你會用“平仄”寫詩填詞[秘笈]
▶️ 平仄,在古典詩詞中最基礎的知識,平仄由格律詩形成的規則,應用到後來的詞曲,一直延續到今天。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平仄與音樂相比擬相當於音符的高低,這樣曲子就美聽,應用到詩句相當於抑揚,這樣句子就優揚。
從山脈的起伏到水浪的潾潾中,悟出平仄的出現就可以寫詩了,這是天賦所在。當然寫詩填詞也需要些技巧。比如在湖中游玩,看到樓臺亭閣倒影在湖水中,怎樣描述使句子才有詩意,且符合平仄要求。假如你想寫一首《採桑子》,腦海裡閃現出“微風揚起亭臺影,晃悠人移”的句子,可與平仄不符,這樣就在這個句子的基礎上,再進行調換近義詞,如果還不能形成連貫的句子,再把場景切換,使其與平仄吻合。以歐陽修《釆桑子》開句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對換句子對比:
“微風揚起”一一“無風水面”;
“亭臺影”一一“琉璃滑”;
“晃悠人移”一一“不覺人移”。
如果說填詞有技巧僅此而已,關鍵還是要善於觀察,輔設景色,然後把美妙的句子鑲嵌其中,若有不足,再進行調整語句加以提煉。
在手把手教填詞方面,《三上詞話》從理論到實踐,都有大量論述和演示。 -
5 # 貓小咪趣遊
古人的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他們的詞有小令、小調是用來唱的,所以講究平仄。有時候你寫一首詩或詞的時候對著詞牌平仄總是對不上,所以就要想用什麼字什麼詞來替,而意思意境上還不變,可能是我們寫的少或者說基本功還不到位。
但是咱們現代人寫詩詞有感而發,要表達出詩詞的“意”“境”,有時候偶爾的平仄可以不用太糾結,如果非要講究律詩、詞牌,那可以用詩詞工具,把你填好的詞拿到工具裡去檢測,平仄不對的,去改就可以了,寫的多了,有時候自己在寫的時候意識裡都會注意平仄問題的。
-
6 # 普穡齋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理解:我們先理解什麼是文學?簡單的說文學就人的情感以某種方式的表達。也就是說,有了情感的表達,不一定就是文學。其表達的形式很重要。能讓讀者產生美感及內心的觸動,才有可能成為文學作品。以詩詞為例,形式上包括選詞(字)和聲韻(平仄),尤其重要。因為詩詞字數少的限制,選詞選得好可以讓讀者產生聯想,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比如一些古典意象等。而聲韻,應該是古典詩詞發展的最高形式,現在沒有“吟誦”,不是著意長期的品讀,已感受不到該形式的美了!所以,個人認為,有感時,不急著“發表”,可記下這靈感,甚至初成詩句,轉而斟酌一下,再最終成文,這才是正道!這斟酌,包括確定以哪種形式成文。如果不熟悉格律詩,可考慮古風;如果不熟悉古典詩或認為其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現代詩的形式成文,或者以散文形式成文,均可!各種形式沒有高下之分,但最忌不熟悉某形式寫不成而詬病該形式,如明明不以格律為準作古詩而硬要說是格律詩,再以古人(如李白等初、盛唐詩人)不合律的詩來為自己辯解,就不可取了。
-
7 # 布浪飛
呵呵,你想多了。第一,現在的人寫古體詩只會覺得寫不好,沒詞,不會有取捨問題。一個乞丐,你問他如何選擇鮑魚和熊掌,那是倆人有病。第二,古時詩詞大家,根本就不會有這個困擾,為什麼?只要你多讀他們的詩就會明白,圓融如意,四通八達。第三,古時大量的文化人,才會遇到這個問題,比如紅樓中的女詩人,包括香菱學詩,不過,就是香菱那個水平,現在我也沒覺得當下有人寫的古體詩超過了她.最後,勸你別多想鮑魚和熊掌,多想想大饅頭多好
-
8 # 智慧改變命運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詠懷抒情是詩詞的魂,平仄是表,追求極致是求道精神。
個人觀點,也是這麼做的:先要有魂,再琢磨表(這是和朋友交流唱和的基)。
沒有魂,沒有基,無法談詩,詞就更難啦。
詩詞養性就要追求完美了,一首詩,不斷的琢磨推敲,不經意間就有收穫。
最好不要無病呻吟。
比如,我最近很無感,壓根就沒有做詩的興致。有感而無靈,就沒有句子。說話都很乏味。
-
9 # 使用者5995282970
我自己寫了一首詩,請大家評價一下怎麼樣?
秋日尋幽入深山,曲徑禪聲人未還。
夜靜不嫌魚讀月,落霞還愛鳥談天。
室有芝蘭添清氣,胸無俗事天地寬。
風月有情常似舊,丹青妙處不可言!
-
10 # 偶拾筆談
這個問題的題目有些不妥,詞就不說了,雖然有詞牌專指,同一詞牌也有多種不同的字數和韻腳的格律限制,詩的種類很多,問題所指應該是指格律詩而言,我認為,學習寫填古詩詞,應該盡力參照某一種古詩詞的格律和韻腳的規矩去填寫,如果感覺取捨困難,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國學知識不足,文字和語言積累不夠,如果都像古人一樣把應該掌握的字義淵源及典故和各種韻腳格律記得滾瓜爛熟,信手拈來,何愁無字詞格律韻腳可寫可填?
-
11 # 靄雲影移
關於詩詞聲調問題,我個人觀點,表述如下:
1,詩詞的來源應該是古人日常勞作而產生的緩解疲勞的口號。也叫號子。後期演變成為詩歌。詩歌一體故而要吟唱。吟唱就需要曲調,所以在寫詩歌的時候用詞用字就要講究聲調予以配合,平仄結合,仄平相對。從古體詩的發展到唐宋元的鼎盛,文人墨客寫詩詞曲基本遵從的都是語境,意境,平仄,押韻。
2,直到現代詩的發展,已經簡練了很多。現代詩基本講究的是涵義的表達,或直接或隱晦。有時押韻,有時不押韻。類似打油詩但又高於打油詩。平仄聲調已經不那麼講究。從詩詞歌賦的演變我們能看出從文言文到白話文是必然趨勢,利弊俱在。弊端是缺少了詩詞的意境美化修飾,語言不在簡練深奧,少了那種咀嚼的味道。到利端是更自由,無束縛。比如沒有了平仄的限制。
3,既然我們人類在進步,文學生態也發生了變化,就不能一味拘泥於古人的寫法。如果你願意寫古詩詞,語境,意境,押韻這些都很好,也是衡量一首好詩的關鍵,但平仄我覺得應該得到解放,畢竟我們把詩詞是純粹的當成文學作品來看,也不會當成歌詞去吟唱。更何況很多很多的字詞的聲調和以往已大不相同,普通話發音和方言發音顯然不一樣。所以我認為,平仄無所謂,有人願意講究是好事,不講究也無妨。當你看到一篇好詩詞的時候,首先打動你的肯定是語境和意境,而不是聲調!
-
12 # 郭雄333
講究平仄的詩主要侷限在律詩(如七律、五律)和絕句(如七絕、五絕),也稱近體詞或今體詩,如杜甫的《登樓》、杜牧的《泊秦淮》等。與此相對應的則為古體詩(也稱古風),是按照漢魏六朝的古詩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並沒有嚴格的平仄格律要求。如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泳懷五百字》等。
寫詞則須按平仄填寫,故向有填詞一說。
因此仿寫古詩,如不是硬性給自己戴上律詩絕句的帽子,遇到平仄問題可直接打馬過橋,沒人會責怪你寫詩沒講平仄,不懂規矩。
而你註上七律或七絕,那就得按規矩講究平仄。有時因有感而發覓得某個佳句或某個好詞,但偏偏又不符合平仄,卻又不願捨棄,這就看你如何選擇了。如有心要寫律絕,那就得按平仄要求來寫,好在漢語詞義豐富,相近相同相似的詞語甚多,可擇其合適的來寫。
倘若句中平仄不符還有一個"拗救″的辦法可以彌補,具體地說,就是一個句子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然後在本句或對句的適當住置,把該用仄聲的字改用平聲,以便補救,合起來叫做拗救。當然這個就更難了,李白、杜甫的詩中都有過拗救,這起碼也得在熟煉掌握寫詩詞的要義基礎上才能自如駕馭的。一般說來,達不到平仄要求,還不如就寫寫古風算了,否則難免貽笑大方。
-
13 # 倚天劍寒
詩言志。所以表達情感第一。格律規範次之。
當然,兼得最好!
但是當才力不足的時候,難以兼善兼得。意與法,譬如熊掌與魚。當意法兩難的時候,當然選擇熊掌啦!
據說崔顥黃鶴樓詩就是格律不規範的,卻被推為唐詩七律第一。乾隆寫詩數萬首,應該都是符合格律的,卻幾乎沒有傳世之作。可見符合格律未必就能產生好詩,好詩的根源還是好意,好的詩意。
我們並非反對格律,依然對之相當尊重,但當詩意和格律起衝突的時候,我選擇遵從詩意!
-
14 # 老街味道
詩詞有感而發不錯,因平仄難取捨的問題如何選擇?
如果真的會作舊體詩,那麼這個問題其實不存在,為什麼這樣說?
一、古體詩與近體詩
覺得近體詩表達出來不合適,完全可以選古體詩嘛,古體詩幾乎就是自由詩,只要能押韻就可以了。
古代齊梁以前全都是古體詩,即使在格律詩成熟的唐朝,李白杜甫也有大量的古體詩傳世。而且很多雜言詩連字數都是隨意的。
所以好詩未必是格律詩,因平仄難於取捨這種事不存在。
二、格律詩與詞
即使不想作古體詩,一定想要作格律詩或者詞的話,也不是什麼問題。詞雖然一定要按照詞譜填,可是有八百多個詞牌、兩千多個詞譜讓您選,不存在因為平仄影響寫出來的問題。
結語
無論格律詩或者詞,出現這種因平仄而難於取捨的問題,是功力不夠的原因,多看古人作品、多加練習的即可,幾年後就不會提出這種問題了。
-
15 # 詩詞書院
在網上經常可看見這樣的論調,詩詞是應有感而發,格律會限制情感的表述等等。在這我說說自己的意見:
第一,寫詩詞並不一定都要有感而發,有一種詩詞叫做習作,是用來練筆的。如果平時不練,估計有感時也發不出什麼好詩詞。
第二,一個詞彙儲備豐富的作者,大約有80%的詩句,可以直接使用合平仄的片語代替不合律的片語。其餘20%可以透過調換次序等方法解決,不存在取捨問題。
第三、詩詞的聲律並非限制情感的發揮,相反可助力情感的表述。
如前段時間,我寫一首《五律》,其中有一句初出稿時是:忍淚屬何心?屬是仄聲,格律上沒問題,但屬又是入聲,語較速,覺不好。改為:忍淚是何心,是字屬去聲,降調,也與我想表達的情感有別。最後成句是:忍淚竟何心。竟字是上聲,升調,這便較合符我想表達的情感了。
最後,如果真的遇到一兩個字不合格律,改了又確會影響情感或意境,那就讓其出律好了。
-
16 # 古詩今詞
我注意到題目中[常因]兩個字,基本可以斷定,你在格律詩方面還處於初級階段,因為我就是這麼過來的。
常言道,[詩言志],寫詩的確應當有感而發,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雖說即便是古人,也會遇到不合平仄的情況,以至於出律,但實在不適合初學者效仿。
有格律,不惟格律,不以律害意縱觀古人所寫之格律詩,出律者不過少數,如此正說明一點,古人既知格律,又不拘泥於格律。所謂[有格律,不惟格律,不以律害意],而有今人往往只取信後者而不齒平仄,卻忽視前提是得[有格律]。
寫詩須知其一,詩有格律與非格律之別,體裁無高低。既不喜好格律,大可寫古體詩,何必拘泥於體裁之分,;
其二,既寫格律詩,又不合格律,又如何稱之為[格律詩]?
其三,寫格律詩,只有掌握格律,才能駕馭格律,才有資格不拘格律。
自古沒有朝夕能成之學問,凡事皆有代價。有心鑽研,其難也易;不肯付出,其易也難。都說今不如古,今人不如古人之處,不過是態度而已。
-
17 # 三木寶寶1
詩一定要有韻,詩是文字的音樂,音樂是要有音階的,不是所有的響聲都可以稱為音樂。詩雖然是一種情感的抒發,情感是天馬行空式的,但是抒發起來也不能沒有格式的約束,任憑情感的泛濫。有人認為格律影響了詞句的發揮,這正是對寫詩水平的一種要求。
-
18 # 空塚幽人
靠詩詞吃飯嗎?不!
靠詩詞名留青史嗎?不!
靠詩詞改變世界嗎?不!
那你管這麼多幹嘛,隨性就好。
-
19 # 頭髮白了997
中國文字經過千年的發展變化,字形字義讀音語境全部物是人非了,能講究一點當然好,講究不了,只要喜歡,願意寫,就最好。 別為拼音硬湊字,別為高雅硬用典,寫字終歸是為了讓人看的,所以別被條條框框束縛住,別把詩詞弄成外語,成不?
-
20 # Z趙汝鈞
既然未掌握好寫律詩的規律,那可寫自由詩。逐漸學習各種律詩的寫作規則。多看一些優秀作品以作參考。常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
但又不能說律詩束縛手腳,律詩從古至今,人們喜愛,讀起書有韻味。是中國文學瑰寶。只要肯學不難掌握的。祝你成功!
回覆列表
俗話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賣油翁也說過,“無他,唯手熟爾!”
如果一個平仄的基本功就會影響到你寫詩的正常表達的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的基本功還不夠紮實。
要知道,中國文字之博大精深世無所匹。基本上,相同的意思表達,透過轉換語序、更換詞語,並不難找到另外的一條變通之路。正是在煞費苦心地推敲、琢磨之間,傳統詩詞的趣、樂、險、美、絕才得以充分展現。能不能走通這條路,舉重若輕,自然而然地“戴著鐐銬跳出優美的舞蹈”,這也是高手和庸手的分界線。
任何藝術都是有門檻的,沒有門檻,就沒有高下之分。就沒有專業和業餘的區別。就像舞蹈,你都忍受不了壓腿下腰的痛,如何可能成為一個專業的舞者?就像書法,如果你都從沒有臨過帖,沒學習過章法,只憑率性而為地揮毫,豈能寫出一副真正的書法佳作?
前期可以給你一個小小的建議,先不管平仄,寫出你心中所感。然後再去檢查平仄,換掉不合適的詞或調整語法,正如前文所說,中國文字浩若煙海,博大精深,語法變化多端,只要你肯下功夫,一定能把你不合律的毛胚雕琢成合格的詩詞。只要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你寫古詩詞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