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比旺羅克

    藝術產生了宗教,宗教產生了哲學,藝術是哲學的老祖宗。哲學的下一輩叫科學。

    科學是名副其實的後浪,幹掉了哲學、宗教,但並不會把藝術拍在沙灘上,藝術本來就不在沙灘上。

    藝術是非理性的,而哲學從一開始就走上了理性的道路,正是這種理性讓哲學從宗教中分離出來,並把宗教拍在了沙灘上。

    當理性主義走到頂峰的時候,人們發現純粹的更改並不能解決社會問題,更難以增進人生的幸福,於是又出現了浪漫主義、自由意志等非理性的迴歸,迴歸什麼?迴歸的終點不是宗教,而是藝術。

    在藝術世界,如果有人潛心研究哪種振動頻率或哪一段光譜更容易打動人心,那它一定不是藝術家,而是做小提琴的或顏料供應商。藝術作品即使包含哲學思想,那也是藝術的副產品。如果一種藝術淪為哲學的傳聲筒,這種藝術必將走向沒落。藝術是人類文明的起點,後續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服務人類的藝術天性,也就是對美好感覺追求的天性。

  • 2 # 臨峰者

    玩藝術的,首先是辛勤的勞動者。幹中學,學中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收穫自己的心得,轉而知之道以悟道。專於理沒有用,自誤之道荒謬之極。如書法遊戲規則,都能所謂懂,作品以做字胡亂於工具(筆)不會用,墨色不會調……

  • 3 # 雨語走中國

    首先要明白哲學是什麼?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哲學在個體中如何理解?

    一.觀念,泛指客觀世界在人頭腦中的反映。與意識、精神、思想等相同。

    二.哲學在個體中的體現,其一,是個體對世界的認識與理解形成個體主觀意識與認知。其二,個體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形成個體的行為方法。再簡單一點就是處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三.藝術是透過塑造形象表現人的客觀認識與情感的一種語言方式。

    四.歸納以上論述的,藝術作品(必須是能稱之為藝術作品)都有藝術家的哲學觀即世界觀。哪怕認為是修心養性的,也是體現作者的人生哲學觀,對美好生活的積極態度。

  • 4 # 吉星柔光

    傳統藝術對於當代藝術來說是保守的、無奈的,是尷尬的,甚至是無解的。

    當代藝術中的哲學性,往往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矯情,它讓藝術變得越來越脫離民眾的認知範圍,而具有了個人意識,形式至上,觀念主義,無政府狀態的傾向。

    觀眾面對現代藝術的時候,彷彿進入到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迷宮裡。

    我們知道傳統的西方繪畫因受科學的影響,被人們認可而發展,亦是基於社會形態的單純性。它是美學的、技術的、知識的、愉悅的、啟智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西方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一是社會動盪加劇;二是科技工業革命的到來;三是人們對世界維度的有了新的認識;四是社會學的不斷進步。

    愉悅形式下的敘述性藝術、傳統的現實主義的繪畫在這個多變世界裡越來越保守,它迫使傳統藝術面臨改變的緊迫性。哲學意義上的思辨可以幫助藝術家解決諸多的社會問題,至少是從精神上的疑惑。觀念藝術便自然地融入到藝術文化裡,企圖解決那些揮之不去的扯不斷理還亂的社會現象。

    馬塞爾·杜尚以觀念藝術之父的身份闖入了這個儒雅紳士的藝術環境裡,他用日常生活中的“現成品”挑戰傳統藝術的忍耐性,引起了“什麼是藝術”的重新評價。他認為藝術家不應該被媒介束縛他們的理念和情感,概念是第一位的,然後再考慮什麼是表達概念的最佳形式。藝術不必是繪畫和雕塑,而由藝術家決定的任何事物。藝術不再與美學相關聯,它更多地關乎理念傳達。這個概念藝術的引入,使得“現成品”的裝置藝術也風生水起,成為行為藝術中的重要角色廣為流傳。

  • 5 # 徐榴堂

    對所謂當代藝術毫無興趣,特別是自娛自樂的中國學院派當代藝術。

    藝術是人類思想、更多是情感的表現形式。哲學是一種思維技術。藝術與哲學是並行的人類活動。尼采說“上帝死了”的時候,也宣告了西方哲學的徹底終結。哲學擺脫宗教的枷鎖後,其自身也變成了宗教,比如馬主義之在中國。

    哲學是一種偏執的思維活動,其方法有助於人的思維能力提升,但它並不代表科學,更無情感可言。哲學可以用嚴密的邏輯方法,論證出看似堅不可破的荒繆結論,這是它最大的“歷史貢獻和社會價值。

    學院派之所以熱衷於搞各種“前衛”、各色“潮流”,其出發點並非藝術家的情感初衷,而是所謂的“專業化要求”、“創新性要求”。說透了就是文憑、學位、職稱、業內地位等驅使。

    當代藝術家嘴裡的哲學,與真正的哲學基本上風馬牛不相及,只是用於掩蓋其藝術表現能力不足的一種策略和手段,與藝術、哲學不相干。就如紅學家研究曹雪芹有多少根白頭髮,既無關於文學,也無關於醫學一樣。

  • 6 # 樂勤

    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他們本質上的區別只在於表現的形式或方試上的差別而以,一虛一實或一意景一真實又或虛實相融,每一種形式的呈現,都是具有它的哲理性的,就象人與人之間他們的審美觀與價值觀完全不一樣,但是可以做同一樣的事情一般。

  • 7 # 著名畫派

    繪畫藝術的形式即為內容。沒有創新-沒有獨特的藝術形式-獨特的藝術風格-獨特美的符號就沒有藝術。

    真正的藝術品既要美,更要有特色。即獨特美的符號。藝術創新的本質就是“美的創造”。

    獨特美的符號是藝術家的標誌,是藝術(品)價值的最高形式。(見《獨特美的符號》)

    官宦、爵位代替不了藝術。抄襲模仿就是普通美術品或複製品。

    沒有藝術個性特色的純粹模仿性繪畫和照相技術繪畫都屬於普通美術或行畫的範疇。(薛宣林)見《薛宣林藝術思想體系》《獨特美的符號》

  • 8 # 思特科技

    藝術的呈現本身就更多的偏向于思想方面,每個人由於受社會環境、文化水平、經濟基礎等方方面面的影響,因此對於同一件藝術品,所表現出的感受是極為不同的。就如哲學思想中對於物質的認定與認知方式,一件物品可以叫他也可以叫它。因此,個人認為,在很大程度上,藝術就是哲學的一種延伸。

  • 9 # 靈遁者國學智慧

    靈遁者油畫作品《金錢與人》。尺寸:40×50cm

    金錢——靈遁者與天使簽下合約卻在背地裡和魔鬼偷情

    “藝術情感”是透過你的一切去表現的,可以是空間,可以是顏色,可以是線條……當你去認真灌注情感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張畫布上,你只是塗了一種顏色,它也是充滿“溫度”的。讓人冷靜,讓人恐懼,讓人溫暖……總之它在傳遞給你某種力量,這既是那種“藝術情感。”藝術情感和藝術形式,以及藝術媒介沒有關係,也就是任何形式和媒介都可以藉以表達情感。

    所以真正的藝術家一定也是創造者,會豐富創造材料,會設身處地去發現和創造更大空間……以便讓他的情感宣洩更加淋漓盡致。不得不說,從事藝術是一件愛恨交織的事情,它和吃飯有關係。但確實對於真正的藝術家而言,能不能以此吃飯都不重要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所謂的藝術思維的枯竭和表現裡力不足。

    靈遁者油畫作品《大西洋底的存在》。尺寸:60×100cm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發脾氣了?想一想你有多久沒和他人吵過架了?想一想你有多久沒被自己或他人氣哭了?有也沒有關係,不能說明你不會生活,只是說你不夠會生活。真正會生活的人總會說:“我能接受,我理解,我會改變這種情況的。”而特別不會生活的人,不能接受這,不能接受那,去自殺或者傷害別人,最終失去了自由的生活,甚至生命。失去生命的人,顯然沒有資格再談如何去學會生活了。但失去自由的生活的人,依然有可能學會生活。

    韓信並沒有報復曾經讓他恥辱的人;曼德拉從獄中出來當上總統後還親自簽署了三位折磨過他獄警的就職儀式邀請函,並且說我年輕時脾氣暴,在獄中正是在他們3位的幫助下,我才學會了控制情緒;還有聖雄甘地,他經常借用耶穌的名言:“當別人打你左臉的時候,你把右臉也給他”來教化眾人。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著實氣了英國首相丘吉爾。丘吉爾稱呼甘地為:“半裸的騙子”。甘地的精神思想帶領印度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相比於甘地,丘吉爾是一個易爆易怒的人,從面相上就能看出來。然而他在晚年也算是學會了生活,那就是畫畫。他曾對友人說:“如果不是繪畫,我幾乎活不下去,我無法承受這些打擊。”

    各位,學會生活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熱愛生活,在困難中也是堅持這個信念;而你不會生活的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你不熱愛生活,總是悲觀,總是失落,經不得大的不順心,不順意……

    靈遁者(1988年5月28日—) 獨立學者,作家,藝術家。生於中國陝西榆林市。童年在榆林綏德讀書,自幼喜歡寫作。畢業於西安外事學院。其文學和科普代表作品有《觸控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見微知著》,《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雲淡風輕》,《探索宇宙》,《自卑之旅》,《從今往後》等。其作品樸實大膽,思想富有新意。

    作為80後學者,深受廣大人民喜愛。 其作品多被認為深沉,而帶著淡淡的悲傷。語言樸實,卻不失哲理啟迪,讓人讀後久久回味。其中靈遁者科普三部曲和散文集作品廣受好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年的世界,什麼最苦?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