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玩的國學
-
2 # 蘇小妮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唐朝著名音樂家,受頗通韻律的唐玄宗賞識,曾經紅極一時,後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最愛的一位弟弟李範,擅韻律,以好學愛才著稱。李龜年曾是岐王府裡的常客。
崔九:崔滌,中書令崔湜的弟弟,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
江南:這裡是指湖南一帶,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江南。
落花時節:即暮春時節,陰曆三月,已到了花兒凋零的季節。
公元770年左右,杜甫流寓長沙,與流落至此的李龜年相逢。回憶起當年在岐王和崔九府裡聽歌時的繁盛場景,忍不住感慨萬千。
舊時的景況盛,江南的風景好,可是,眼下是落花時節,也是家國衰敗之際,撫今追惜,怎麼能不令人萬分感慨,痛徹迴腸?
詩中用了極強烈的對比,雖然眼下兵荒馬亂之後的情景作者沒有說,但是,那一刻,無論是對於寫詩的杜甫而言,還是對於看詩的李龜年來說,不都是在眼下明擺著的場景嗎?不說,也可見滿目瘡痍。
時代滄桑、人生鉅變,家國興亡、身世浮沉,一起都寄託在這“落花”二字裡了。當年越是繁華,如今便越是悽楚,彼此的映襯,當年可像夢一場。不禁令人唏噓。
-
3 # 詩書君
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天賦之外,還要看你生活在哪個時代。杜甫出生在盛唐,他見證了唐由盛轉衰的過程,因為安史之亂,他親身經歷也親眼見識了民間疾苦,所以他後期的詩歌成為中國詩壇無法逾越的頂峰。
《江南逢李龜年》全詩如下: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是開元年間的著名樂師,杜甫初次見到李龜年是在少年時候。唐代的王公貴族欣賞有才華的人,於是杜甫就得到岐王的器重,成為了岐王的幕僚。因此他就有機會見到名滿天下的樂師——李龜年。安史之亂之後,很多人流離失所,等到再次見到李龜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多年,時光荏苒,歲月無情,老朋友再次相識,那種激動之情不能夠用言語來形容。
詩人從初次見到李龜年開始寫起: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接下來就是戰亂之後重逢的描寫: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安史之亂之後,各自失去了訊息。誰都沒有想到,在風景如畫的江南,樂師李龜年在這裡與詩人相會。詩中沒有描述李龜年的遭遇,也沒有寫兩人之間的寒暄,一切盡在無言之中。“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亂世之中,人就像塵土一樣,被風吹來吹去,沒有根基。這種感受這有經歷過才能夠明白。
這首詩用個人的遭遇描繪了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社會變遷。一個人的命運浮沉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整個時代濃縮在了杜甫的這一首絕句裡面。
-
4 # 詩韻情懷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唐開元年間第一個大名鼎鼎的宮廷音樂人,擅長作詞譜曲、歌唱等等,因唐玄宗也酷愛音律,素有梨園祖師之稱,所以極為寵愛李龜年,上流社會的貴族官員也以結交李龜年為榮,與李白、杜甫等很多詩人都有過合作。
唐玄宗下昭讓李白給楊貴妃作的詩《清平調》三首,譜曲就是李龜年。
這首詩杜甫作於安史之亂後期,詩人漂泊在江南一代,恰巧在這風景秀麗的落花時節,遇見了老朋友李龜年,杜甫百感交集,想當年紅極一時,經常出入宮廷、王府和達官貴之家,如今因戰亂而無家可歸、顛沛流離。
詩人透過和李龜年的異地相逢,而感嘆國家的衰敗、人民的疾苦,由繁榮昌盛的大唐帝國到山河破碎的家園,感覺一切如在夢中。
-
5 # 歷史在此築城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是首七絕精品。首先感謝出題人引領大家欣賞,讓這首千年一遇的好詩再次引起讀者的注意。
要欣賞一首詩,人云亦云的起鬨叫好不值得提倡,我們自己要學會如何去欣賞一首詩。
作者才力有限,僅給大家梳理幾條意見。
首先,看到一首詩,先通讀,把不懂的詞語句子慢慢領悟含義,直到能把這首詩按字面的意思順利翻譯出來。
其次,能夠了解這首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什麼表達方式,其中有哪些漂亮的用字用詞。
最後,必須瞭解作者寫下此詩的背景,知道詩中出現的人物、情景和作者的關係。知道這些對你全面讀懂一首詩有很大幫助。
有了這個基礎再去欣賞一首詩就會更容易更準確。
話不投機半句多,話著機緣千言少,請大家見諒。言歸正傳,請看這首詩: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前兩句:開元初年,30左右的杜甫才思卓越,風華正茂,受到歧王李範和殿中監崔滌的賞識,經常出入兩處。開元盛世期間,社會名流經常在這兩處笙歌燕舞,飲酒作詩。其中擅長唱歌的李龜年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得到當時官場的追捧。杜甫經常能在兩處見到李龜年一展歌喉,兩人由此變得很熟。
後兩句:沒成想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江山戰亂以後變得憔悴,唐盛世開始沒落。受此影響,李龜年漂泊異鄉,杜甫也多處漂泊安生。這麼多年過去了,卻在這三月的江南和李龜年相遇。這時的江南,應該是鶯鶯雀雀,花花草草才對。但安史之亂後,江山支離破碎,見到的只是一片蕭索淒涼之景。杜甫見到李龜年流落街頭,靠賣唱勉強求生,心生感概。
全詩只用簡短的四句話,卻描繪了一部盛世而衰的宏闊歷史。表達了世態滄桑,命運多舛的感嘆,流露對出開元盛世的眷戀和對戰爭的厭惡。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
6 # 文學名句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歧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絕句因為篇幅的容量小,所以比起其它的詩體來,就更應該以委曲、含蓄、自然取勝。在要求委曲、含蓄的同時,又要做到自然,不要矯揉造作,故作艱深。不過,要做到這六個字:委曲、含蓄、自然,是很不容易的,這往往也成為衡量一首短詩的藝術性的標準。杜甫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卻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傍樣。先把這首詩解釋一遍。
“歧王宅裡尋常見”——這是說“往昔”。以前在歧王的宅邸裡邊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遇見你李龜年的。李龜年是開元、天寶時的著名的歌唱家,他是經常在一些王公貴族家裡歌唱的,杜甫少時在洛陽,由於當地前輩的援引,時常出入歧王的宅邸,聽到過李龜年的歌唱,所以說是“歧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這和上一句的意思是相近的。崔九,名滌,當時任殿中監,是中書令崔湜之弟。就是說,在崔九的庭堂之前,曾經幾次聽到過你悠揚動聽的歌聲。
“正是江南好風景”——這一句寫的是現在。這正是在大曆五年(770)左右,江南風景特好的時候。
“落花時節又逢君”——在這暮春的落花時節,我又在江南(此指潭州,今長沙)和你偶然相逢了。
整首詩寫得很平常,很普通,很自然。無非說過去我曾經聽過你歌唱,現在我又遇見你了。——如果從字面上解釋,而不深究的話,就是這樣。這樣的話,就不能算作一首好詩,而是一首很拙劣的詩。
不過事情並不如此簡單。我們要了解這首詩的話,要結合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要知道李龜年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的變遷。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知道這首詩委曲、含蓄的所在了。
在開元、天寶間,唐王朝表面上還是十分繁榮的,歌舞昇平,藝人們很為達官貴人、皇親國戚所器重。特別是象李龜年這樣的著名的歌唱家,今天在歧王家裡演唱,明天在崔九家裡登堂,生活是過得極豪華的。統治者們的荒淫奢侈,沉緬於聲色酒馬,終於導致了連續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明皇在長安呆不下去了,倉忙奔蜀,生靈塗炭,屍橫遍野。經過了這一次大動盪,大變亂,唐王朝就此一蹶不振,走下坡路了。李龜年也隨著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賞,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另外據《云溪友議》記載,他曾經在湖南採訪使筵上唱過王維的幾首詩。這時候的“唱”和昔日的“唱”已是大不相同了,雖不能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但亦是今非昔比了,怎不令人感慨萬分!
詩人正是運用了這種對比的手法,兩句寫往昔,兩句寫現今,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含蓄在這四句詩中的今昔盛衰之感的。
杜甫雖然在安史之亂前並未受到唐王朝多少恩遇,但他目睹了安史之亂慘酷的現實,他此時此刻的思想感情,不正和流落在江南的李龜年一樣嗎?感情的交流,使詩人產生了寫作的慾望,它自然而然地流露,便成了這樣一首流傳千古的好詩。
-
7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初讀這首詩覺得杜甫寫得過於平淡了,更不明白《唐詩三百首》為何會收錄它。但是還是有少許的不解,本來是江南好風景,本應該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卻用了落花時節這個字眼,感覺到詩中有些淡淡的哀傷。
後來,發現自己錯了,這種憂傷不是淡淡的,而是壓抑在內心深海之中,暗潮洶湧,渴望著爆發。
詩歌的背後是歷史的大開大闔,人生的大起大落。杜甫重逢故友,勾起的是對“開元全盛日”繁榮景象的回憶,是對自己逝去了的生涯的追念。
平淡的相逢,摸去的是十年干戈離亂,生民塗炭,是彼此“漂泊西南天地間”的流落境遇。
杜甫說,過去在岐王府和秘書監崔滌的故居里時常聽到李龜年的歌唱,“尋常見”、“幾度聞”都還在當年全盛之日;這時在江南又遇到他,卻是經歷了安史之亂,許多美好的東西已經隨著時間而幻滅了。彼此相逢可能是在強顏歡笑,都不願提及過去發生了什麼,都怕觸動彼此的痛點。
杜甫這樣的感受不至於是在遇到李龜年時,他到夔州看到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嘆息著“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如今都流散到這裡來了,“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被傷害了很深的還有白居易,他被貶官到江州,看到長安教坊的琵琶女流落到這裡,就不能不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以致這位江州司馬的青衫都被淚水打溼了。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翦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這首杜詩也在三百首裡,同樣是相逢,現在看來,描寫得比李龜年要豐富和直白些,時間跨度也更大,都是感懷世事無常的一杯酒,有的濃,有的淡罷了。
-
8 # 0今天明天后天0
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原詩及其大意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其大意是:李龜年啊,我的老朋友!我們原來經常見面的啊,比如說在歧王的府第裡,比如說在崔九住宅的大堂裡。現在江南春暖花開,風景殊好,沒有想到在春花快要落盡的時候,在這裡我又見到了你,我的老朋友。
二、杜甫其人及其文學成就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文豪,他被後世稱為“詩聖”,他的詩則被稱為“詩史”。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卒於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當過一段時間小官,世人也因其官職稱其為“杜工部”或“杜少陵”等,是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除當過一段時間小官外,一直鬱郁不得志,生活也非常拮据,晚年生活潦倒客死於舟上。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同情人間疾苦。他的詩以古體和律詩見長,對音律、對仗研究很深,具有沉鬱頓挫的特點。世人把杜甫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他現存的詩詞大約有1400餘首。他詩藝特別精湛,備受後人推崇,影響深遠。
三、創作背景
唐朝在經歷開元盛世後,繁榮一時,貴族官僚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李龜年是當時天下聞名的歌唱家,經常到達官貴人家去演唱。由於統治者過著荒淫奢侈,紙醉金迷的生活,終於導致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明皇慌慌張張地逃到成都去了,天下大亂,唐王朝也從此一蹶不振。李龜年和杜甫不約而同地流落到了江南,這首詩寫於他們意外重逢的時候,當時他們都已進入了暮年,因此感觸特別深刻。
四、具體賞析“歧王宅裡尋常見”句。李龜年你是天下聞名的歌唱家,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原來經常在歧王的宅子裡見面,欣賞你那優美的歌喉。在這裡點明瞭,一是李龜年當時天下聞名,受到了歧王的重視,是歧王府的常客。二是我因為受人的引薦經常在歧王府裡見到李龜年的。輕描淡寫地道出了兩個人已經認識很久了,回想當年,那時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啊。
“崔九堂前幾度聞”句。此句承上句,意思和上句差不多。我不但在歧王府裡多次見到你,而且在崔九的家裡也經常見到你,或者經常聽人說到你的。這句和上句都是說以前的事,說我們原來在很多地方是有交集的。另外,透過排比的句式,也可看出當時貴族生活的奢侈,普遍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也道出了李龜年受歡迎的程度。
“正是江南好風景”句。現在正是江南春好的時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要是換在以往,該有多少人願意到江南來尋春啊。唉,但現在世道炎涼,民不聊生,人民忙於生計,哪有心思去探花尋芳啊。這句是寫現在,從分開到重逢,中間不知過了多少年了,現在也算是江南春好吧。
“落花時節又逢君”句。在江南晚春的時候,百花凋零,沒成想卻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見到你啊,李龜年,我的好朋友。句已完,意未盡,無聲的感慨盡在不言中。想當初,我們在京城認識的時候都是年青有為、意氣風發,到現在重逢的時候卻是繁華落盡、垂垂老也,為生計而流浪。真是相對無言、欲哭無淚啊。
全詩僅僅四句話,兩句寫過去,兩句寫現在,將深情隱含於平談的語言中,從過去現在兩相對比中,給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這是一首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佳作。
-
9 # 日新錄
《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詩中最含蘊、也最富有情韻的一首詩,詩中沒有一句直白的描述,身世、時事一句不提,但讓人一看就知道寫什麼,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也正處於落魄潦倒之時,而且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所以詩中的感情是凝重而深沉的。(1)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岐王指的是李範,崔九指的是殿中監崔滌。
這兩句說的是杜甫和李龜年當年在洛陽詩酒風流的生活,時處“開元盛世”,其中有留戀、有回憶、有感嘆、有嚮往。但是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出來,他只是幾乎不帶有感情色彩地寫了兩句,平平淡淡,但裡面所包含的滄桑卻躍然紙上。(2)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幾十年過去了,今天兩人又不期而遇,但這次相遇卻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國家經過戰爭已經元氣大傷。晚春落花時節正是傷春之時,在這樣的情境裡遇到故人,那種悲喜交集的複雜情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因為彼此都經歷了大動亂,國家的不幸、個人的遭遇、身世的飄零,是兩個人共同的滄桑。風景依舊,但物是人非,正所謂: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杜甫把沉重的歷史、深沉的回憶用平淡的語調說出來,在他的詩裡並沒有出現戰爭、離亂、苦難,他只是輕輕地一聲嘆息,就已經包含了那麼多的內容。這首詩的藝術水準用“含蓄”二字已不足以形容了,它已經到了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
-
10 # 謝小樓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編選《唐詩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在這首詩上評:「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淒涼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絕,此為壓卷。」將其評為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詩寫於大曆五年(770年)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寫此詩以贈。
江南,指長江、湘水一帶。李龜年,唐朝著名音樂家,擅長唱歌。得唐玄宗優遇而紅極一時。“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南,賣藝為生。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範,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尋常:經常。
崔九: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
杜甫年少時曾「出遊瀚墨場」,常在歧王、崔九的宅第中出入,所以見過李龜年。
這兩句是互文。以前,我經常在歧王和崔九的府上遇見你,多次聽到你美妙的歌聲。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曆三月。
現在,江南一帶風景正好,沒想到在這落花的時節裡,又遇到了你。
這首詩的好處,就是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包含了巨大的情感體量。有詩人年華逝去的感慨,有彼此經歷戰亂飄零遊離的淒涼,還包含了一個時代的感傷。可以說,這一首詩,表達出了經歷了安史之亂的那一代人的內心感受。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詩從往昔寫起,那時,還是盛唐,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那時,詩人杜甫還是青春年少,流連於王公貴族的宴會,還能聽到大唐第一歌手李龜年的歌唱。
而李龜年,則是那時最得意的藝人,他深得唐玄宗的恩寵,成為王公貴族的座上賓,他的歌聲,就是那個盛唐的象徵。
這兩句,勾連起了青春年少的杜甫與紅極一時的李龜年,點染出了曾經的那個盛世,為後兩句的情感抒發作了深厚的鋪墊。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現在,風景不殊,然而河山有異。
畢竟,一個時代過去了。
曾經青春年少的杜甫已是暮年。
曾經出入王公府邸的李龜年已流落江湖賣藝。
曾經的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復返了。
「正是」說的似乎是「恰好」,然而,所謂的「好風景」,只是詩人的無奈苦笑而已。「落花時節」象徵著彼此的亂離飄零,象徵年彼此年華的逝去,也象徵著繁華盛世落下帷幕。
在這個凋敝的時代裡,兩個暮年流離的故人相遇,此中感慨,已是言語無法表達,所以杜甫將情感深深的藏在詩裡,藏在對往昔的眷念裡,藏在無奈的苦笑裡,藏在不經意的「落花時節」裡。
杜甫在寫完這首詩的冬天,死在了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
-
11 # 唐不聞
《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一首看似簡單,卻非同尋常的七言詩。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個李龜年是個什麼人呢?
我們知道皇宮裡都會有專門的樂工,唐玄宗尤其喜歡歌舞,甚至會親自演奏樂器。他蓄養了一大批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李龜年就是其中一名善於歌唱的樂工。
李龜年這個名字值得推敲,他還有兩個兄弟,一個叫李彭年,一個叫李鶴年。兄弟三人和漢武帝時的著名樂工李延年何其相似。
李延年就是唱了非常著名的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那個。
所以極有可能李龜年、彭年、鶴年都是模仿李延年而取的藝名,討個“延年益壽”的口彩。因為龜鶴都是象徵長壽的動物,而彭是彭祖(活了800歲)的簡稱。
但是為什麼如今卻在江南(如今的湖南一帶)和杜甫重逢了呢。這是因為安史之亂,大唐國運自此衰落,玄宗都出逃一路向西入蜀了,更何況這些樂工呢。所以李龜年也流落到了江南,而杜甫自己的身世則更不用說了,四處輾轉漂泊,他遇到李龜年時,窮陋衰老,已進入生命的最後一年。
所以這首詩在重遇故人背後,藏的是一種無處訴說的淒涼。前兩句看似在回憶李龜年當年的榮耀,其實是追思大唐的鼎盛和輝煌時期,而後兩句回到現實,感慨兩人都流落異鄉,實際上也是感慨國家遭難、哀憐自己垂老、身如浮萍四處漂泊的複雜感情,家國情懷縈繞在一起,欲說還休。“落花時節”,大約也是大唐在劫難裡飄搖的一種象徵。
見完李龜年不久,杜甫就孤單死在了一條從長沙去往岳陽的破船上。他的大唐也再也沒能回到過去的榮耀時光。
-
12 # 嘉慶192163642
這首詩的絕妙處在最後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前面是寫盛世相聚常相見,現在雖是江南三月好風景,卻是落花時節與君相逢,但已物是人非不比從前了。落花時節雖是自然節候,在這裡是用來比喻國家在安史之亂後衰弱了,比喻人也衰老了,就像落花一樣無可奈何,往事不堪回首。據記載杜詩聖就在那一年去逝了,此詩成為絕筆之作。
回覆列表
一個時代的哀歌!
我初中的時候,很不喜歡杜甫的詩。第一,我覺得杜甫長得一點也不如李白那樣風流瀟灑,不如王維那樣珠圓玉潤,他總是一副老氣橫秋苦大仇深的樣子。第二,杜甫的詩一點也不好玩。不像李白的飄逸天外的仙氣,也不像王維那樣有山水之美的神韻,更不像白居易的詩那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杜甫的詩總是充滿了一種瀟殺的氣息,一種悲哀的氣氛。第三,杜甫的詩還要我們費盡心思去背誦,不會被還會被老師罵,所以,小的時候讀杜甫的詩歌,是我的噩夢。
但人總是要長大的,人的思想總是會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而更加有深度的。不再年少之後,我發現杜甫的詩,比李白王維白居易的詩歌,多了一些人性的溫暖,多了一些悲壯的悲劇意識,多了一些對時代興衰的慨嘆,更多了一些令人落淚的情愫在裡面。原來古人說杜甫是詩聖,說他的詩歌是詩史,古之人不餘欺也!他忠實地又充滿沉痛地記錄了安史之亂之後,盛唐走向沒落的中唐的過程,記錄了在滿地的鐵蹄之下,唐朝人間的苦悲,記錄了詩人一生悲慘的淒涼的生活。
最貼近人性的東西,才能最打動人心。
在杜甫的詩歌中,《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寫的最為平淡,好像是隨口說來的一句話,看起來根本就沒有什麼感人的東西,而古人又對這首詩推崇備至,認為這首詩抒寫了一個時代的悲哀,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那種好作品。為什麼呢?
儒家亞聖孟子就如何欣賞文學作品,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孟子提出了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全面瞭解詩人的背景,全面瞭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把這首詩放在波瀾壯闊的時代中去,放到詩人波瀾起伏的心境中去,才能獲得對這首詩的真正的感受。而欣賞杜甫的這首詩,就是要關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大半生的顛沛流離的心境。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翻譯成現代文:
當年在岐王宅裡,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
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你。
這首詩看起來很平常啊。
但是,我們要是認真瞭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杜甫寫這首詩的背景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首詩在淡淡的敘述中,詩歌早已經跨越了兩個時代,早已經跨越了杜甫和李龜年的二人的半生的顛沛流離。這是用現在的事來映照以前的事,用當下的時代來映照那個白衣勝雪的盛唐時代。
一首詩囊括了盛唐與中唐的興衰榮辱,囊括了兩個曾經春風得意的人,到現在潦倒不堪的生活狀態,這樣的一首小詩,可以說是對盛唐青春的得意時代的懷念,也是對現在潦倒的窘迫的流浪生活的感嘆,這樣大的容量,都集中在一首淡淡的小詩之內,我們只能說,杜甫在詩歌方面絕對是天縱之才了。
這首詩的主基調是回憶。回憶總是令人傷感的。而這首詩的開頭,杜甫興致勃勃地回憶起自己的年輕時代。當時的杜甫正處於年少輕狂的狀態。他懷著一腔熱血,準備登上盛唐的官場,以實現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他是青春的,是狂熱的,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可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命運似乎也是按照杜甫希望的樣子發展的。杜甫受到了唐玄宗的弟弟,喜愛文學的岐王的重視,經常內出入岐王府邸。而崔九,則是當時有名的世家公子,他們經常在岐王的宅邸中做文學聚會。也就是說,杜甫是這座府邸中最星光閃耀的年輕詩人。
而李龜年,則更是大名聞於海內。李龜年出生於音樂世家,他的兄弟分別叫李鶴年,李彭年,在音樂歌唱和樂器演奏方面堪稱大師。而李龜年也深受文藝皇帝唐玄宗的喜愛。杜甫能與李龜年經常在岐王的府邸相見,甚至成為好友,這一段生活,是杜甫最引以為傲的。
要是生活的劇本,沿著杜甫的構想發展下去,那麼杜甫早已經是國師級別的官員了。但是時代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正在唐玄宗和楊玉環你儂我儂的時候,正在杜甫與李龜年在岐王的宅子裡經常歡歌達旦的時候,安史之亂來了,它就像是勢不可擋的洪流,徹底沖垮了一切,沖垮了盛唐的繁榮,沖垮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沖垮了年輕的杜甫與李龜年的夢想,一切都隨著安祿山的鐵蹄發生了改變。
杜甫和李龜年的命運被徹底改寫。
唐玄宗逃亡四川,而作為樂師的李龜年肯定是沒辦法再跟著去了,那就只能流落江湖,以賣藝為生。
而杜甫,則比李龜年更為悲慘,在安史之亂中,杜甫差點在亂兵中丟命,又被俘虜,妻子兒女分在兩地,他們陷入了徹底的饑荒之中。天地之大竟然無立錐之地。杜甫的生活隨著時代的劇變,而陷入了劇痛的悲劇之中。
兩個曾經在繁華世界的人,而現在兩個流浪漂泊的人,就像是杜甫自況所說的天地一沙鷗,竟然在江南,竟然在江南那個草長鶯飛的暮春時節見面了。春天花還是那個春天,一切都是那麼的濃烈,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人也完全不一樣了。正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杜甫非常感慨地說,沒有想到,在經歷了時代和人生的劇變之後,我們還能在江南這個落英繽紛的時節相遇,但一切早已經不再了——那偉大的盛唐,那歡歌達旦的青春,那欲上雲霄的理想,一切都已經不復存在,唯一那些美好的記憶,也隨著流水落花遠去,春天很快就走了,但是我杜甫,你李龜年,我們的春天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