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孺子牛衛士

    提這個問題是因為剛剛做完電影票房研究的一個小作業,發現影響電影票房的因素雖然有很多——題材、熱度、口碑、卡司...但研究出來的結果是,有時這些因素跟最終出來的票房也並沒有什麼關係,總之中國票房,個人感覺就是妖得很,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事件就戳中了人們的G點...其實研究完以後我更困惑了...所以想邀請更多傳媒行業的專家來看一看但我掰弄資料弄的那麼辛苦,還是放上來分享下吧...研究緣起是因為今年暑期檔出現了近五年來首次同比負增長,相較於近幾年暑期檔30%以上的票房增速來看比較淒涼圖1:2010-2016年暑期檔票房,來源:實時電影票房,蘿蔔投研去年暑期檔,《捉妖記》《侏羅紀世界》《煎餅俠》這三部電影,分別以24.39億、14.2億及11.6億的高票房引爆了整個電影市場。而今年暑期大片的上映頻率絲毫不亞於去年暑期檔,但票房在10億以上的卻只有《魔獸》一部,為14.7億,而炒得比較熱的《陸垚知馬俐》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票房卻只有1.9億及1.2億。就是針對這個現象,我們對通常理解下可能對票房帶來影響的幾個角度進行了挖掘——分別是電影型別、卡司和熱度以及口碑。題材題材應該是最基本的一個影響因素,不同的電影題材和型別本身就有一群不同的受眾人群,這部分人群的數量基本就奠定了影片票房的基礎。我們看了下2016年票房前十的電影中,不同題材所佔的比例表1:2016年票房前10電影,來源:實時電影票房,蘿蔔投研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前10電影中冒險佔7部,動作片6部,喜劇5部,奇幻4部,動畫2部,科幻2部。我們進一步對2016年整體的票房進行分析,發現票房超過5億的電影中,動作、冒險及喜劇個數佔據前三,而奇幻、科幻、動畫類等緊緊追隨其後。t;圖3:2013-2016年六大題材票房走勢,來源:豆瓣,實時電影票房,蘿蔔投研從這幾大題材由2013年到2016年的走勢中可以看出,動作片、喜劇片、冒險片票房迅速增長,一直以來也比較受到觀眾喜愛,而奇幻片則異軍突起,國外引進和國內電影特效水平的提高都是重要刺激因素。卡司和熱度卡司不用多說了,就是指影片臺前幕後的陣容,我們都知道,在題材、口碑、檔期都相近的情況下,粉絲眾多的明星,其出演的電影肯定能獲得更多觀眾買賬,而且“粉絲”大概是唯一一個可以逆所有影響因素而行的指標了。先看下卡司對首日票房的影響。我們針對國慶檔票房超100萬的五部電影進行了簡單分析,這五部電影包括《湄公河行動》《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爵跡》、《王牌逗王牌》《幽靈醫院》。圖4:電影上映前40天主演百度指數均值與首日票房趨勢,來源:百度,蘿蔔投研其中電影的首日票房和百度指數的相關性達到0.84,基本是明星越火爆其首日票房就越高,除了《湄公河》。所以當初為什麼人人都在說湄公河是一匹黑馬,從中可見一斑。再看看電影上映後熱度與日票房的相關性。

    我們以功夫熊貓3為例,看下上映之後日票房和百度指數的關係圖:

    百度指數與日票房的資料居然擬合地如此匹配。我們接著取2016年上映的幾步代表性電影,並量化其上映之後的日百度指數和日票房的相關係數。

    可見,搜尋熱度與電影票房間有極強的正相關。

    最後看下電影上映前熱度對總票房的影響。

    我們將電影總票房分為四檔, 其中10億以上為一檔,5-10億一檔,1-5億一檔,0.5-1億一檔。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在上映前,票房在10億以上的電影的百度指數(藍線) ,高於5-10億和1-5億兩個檔次電影的百度指數(紅線和灰線);0.5-1億電影的百度指數(黃線)位於四檔,最低。

    經統計分析,2016年電影上映前一週百度指數均值達到6萬以上,票房5億以上的電影占比達到70%,10億電影以上電影占比40%。也就是說,電影上映前的熱度對票房有相當的指導意義。

    口碑

    當然,就像我們文章一開頭說的,熱度高、明星火爆的電影也不一定就有高票房,比如集結了包括范冰冰、黃曉明、ab、古天樂、梁家輝、文章等眾多明星的《封神傳奇》就只有2.8億票房。

    更別說逼得四娘快活不下去的《爵跡》,那個更是星光熠熠票房卻不忍看。

    為什麼備受(粉絲)期待的電影,其票房有時卻無法達到預期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口碑看一看。

    口碑對上映後日票房的影響:

    從上圖能看出,豆瓣評分在7.5分以上的電影(藍線),在上映後的第9天,16天,23天,電影的日票房會有凸點,口碑在5-7分和3-5分的電影這種週期性趨勢稍弱。

    由於豆瓣評分在電影上映後1-2天內基本穩定,我們可以透過豆瓣評分來預測高口碑電影在上映後的日票房週期性走勢。

    口碑與總票房的關係:

    上圖展示了2016年過億電影票房與口碑的相關性,可以從圖中看出豆瓣評分大於7.5分以上時,紅色(8億以上)佔比最多。而在5.5分-7.5分檔,黃色(4-8億電影)的比例明顯增大,同時在低分檔3-5.5分,1-4億電影是主流。

    由熱度較高卡司出演的電影更易獲得較高的首日票房,如果它上映前熱度高,上映後口碑高,那它基本會是今年非常賣座的電影(廢話;

    以上資料均在蘿蔔投研資料庫中獲得,蘿蔔的資料庫中還包括:

    電影每日場次;

    每日拍片佔比;

    其他傳媒資料還包括:

    蘿蔔投研中還有專門的傳媒行業搜尋特型,包括傳統個股資訊也包括所有電影作品的票房和熱度,以及相關業務公司情況:

    以上。

  • 2 # TLX天狼星

    只要導演,做事認真,不用虛幻來糊弄觀眾。不要找一些年輕的沒有演技的鮮肉來湊活,為了拉攏粉絲,想賺更多的錢。我想電影市場應該拍一部關於苦情的電影。因為現在電影市場,不管是武打還是武俠,或者是喜劇,動作都太多了,就連軍事都上映了,現在唯獨缺這樣的電影,只要導演用良心拍戲了,我認為就應該對得起觀眾了,最起碼他沒有糊弄觀眾這樣的電影,我想可以賣,更賣座。那就是苦情大戲。

  • 3 # 了不迪

    可能通觀這幾年的票房排行,個人最認同的就是徐崢導演和監製的一系列電影,比如導演作品《泰囧》、《港囧》,擔任監製的《催眠大師》、《幕後玩家》和最近正在熱映的討論度極高的《超時空同居》。其實原本對於徐崢的印象就是個喜劇演員,而且當年他匯出《泰囧》獲得破紀錄票房的時候也很不以為然,因為國內這些高票房電影大多都有各種營銷成分在裡面,不是那麼純粹的好電影,但後來他的幾部監製作品同樣每一部都能讓普通觀眾和影評人都讚不絕口。

    從這一連串作品來看,就不能簡單地說,徐崢只是一個玩票型的導演了,他確實是一個目光極其精準的高段位玩家。在他的這些電影裡,首先劇本都是過硬的,這一點很多中國產大片都做不到,很多中國產大製作基本都是場面和特效感人,然而劇本卻爛的一塌糊塗。而徐崢首先會磨劇本,他知道觀眾想看什麼,想從電影院裡得到什麼,其次他參與制作的電影討論度都極高,所以他個人本身應該就是一位營銷專家,而且學習了很多歐美電影的運作方式。像《幕後玩家》和《超時空同居》這兩部都是上映前並沒有太多關注,但最後觀眾買帳,口碑得意逆襲的電影。

    這些電影沒有那些狗血的劇情和花裡胡哨的特技,不同於現在咱們認為的那種大片的形式,但首先在人物和故事設定上,在各種橋段的組合上都可以稱得上成熟,雖然並不是那種所謂的傑作,但也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故事片,不讓專業影評人看著尷尬,同時也很貼近普通觀眾的心理。做到這點,在國內的一票導演裡也已經算不易了。國內的大片設定現在要不然就是曲高和寡,要不然就是三觀扭曲。能有一個好好講故事,願意琢磨劇本的電影人在,也是件挺有希望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我因為各種原因,自己創業失敗導致負債10萬左右,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還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