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懷錦

    讀蘇軾,越讀越有味。

    理解一個人的感受,要看那人當時發生了什麼,還要看當時的時間之前後還曾經發生了什麼,今天的果,一定會有昨天的因。要讀懂蘇軾某時的的心境,就要知道他某時前後的心境。

    蘇軾21歲中進士,43歲因“烏臺詩案”入獄,雖大難不死但被貶黃州,被隔離了政治,他也從“文章獨步天下”的蘇軾轉變成了闢畦耕作的蘇東坡,變成了東坡居士。

    被貶黃州的幾年,蘇軾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其中的1082年,有三篇文章很出名,也很有味道:

    1.三月七日,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2.七月,寫《赤壁賦》。

    3.十月,,寫《後赤壁賦》。

    “莫聽穿林打葉聲”,點明蘇軾心態不受外物縈懷,“一蓑煙雨任平生”,雖然政治風雨悽清不斷,風吹雨打,而他始終從容、鎮定、達觀。歸去之後,看剛才颳風下雨的地方,哪裡有什麼雨,哪裡有什麼晴。所謂風雨,所謂晴,不過是人心中的幻象。天氣如此,人生亦如此。

    《赤壁賦》用主客互答的形式,表達了江上清風有聲,山間明月有色,江山不改,風月長存,一切都在變化,萬物皆無窮,“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

    蘇軾從小浸潤道教文化,而白鶴歷來是道家的神物,《後赤壁賦》中,在蘇軾眼裡,不作稻糧謀的白鶴,就像一個隱逸者,是高蹈於世外的象徵。文中的白鶴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蘇軾借孤鶴言心境,表現他遺世飛昇的精神。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1084年,一紙調令,蘇軾要赴任汝州團練使,在路上,他寫下了《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早已超脫了榮辱,看淡了政治上的起伏,過慣了居士的生活的蘇子,新的崗位還能在他內心喚起多大的波瀾呢?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就要疏離園田了,對於更願意清靜不爭的蘇子,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雅恬適之樂,喜歡的還是能夠讓人乘物遊心、超然自得的清淡之歡。

    不用珍饈饌玉,不需絲竹喧囂,一清茶,一嫩芽春盤足矣,人間有味是清歡!

  • 2 # 喝啤酒的駱駝

    蘇軾人生大起大落,幾經顛簸流離,數度貶官,但偏偏蘇軾的心懷寬廣,淡然承受人世浮沉,在他的詞作《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寫下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富於哲思,耐人尋味。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起伏不定經歷中發現生活

    蘇軾被貶到黃州沒過幾年,又要移遷汝州,蘇軾參加考試,被當時的主考官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的歐陽修和梅堯臣看上了,隨之蘇軾名氣為之大振。他的作品幾乎一出手就會傳遍大街小巷。後來蘇軾和王安石接下了樑子,離開京師後寫過一個《湖州謝上表》被人誣告為造反,一時“烏臺詩案”影響巨大,幸虧王安石為之求情才得從輕發落。

    蘇軾開始了他後半生的艱難歷程。先是去了杭州,清理西湖淤泥,修築堤壩,儘管生活艱苦,也沒影響他的生活情趣,他發明了一種肥而不膩的美食,人們稱之為東坡肉。他和當地的佛印法師交往甚厚,留下了“八風吹不動”的趣事。後來由於心思不定的皇帝的一紙令下他又到了海南儋州,經常有上頓沒下頓,有時候餓的頭暈眼花,他竟然發明了一種抗餓的方法——嗮太陽。也只有心境豁達的人才能做到吧。

    清歡是我們正在遺忘的東西

    人是自由的存在,不自由毋寧死,這是一種對人的自然本性的呼喚。課時人在現實中不得不面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商場的起伏不定,情場的離散悲喜,人們每日奔波不停,眼裡充斥了越來越多的名利慾望,逐漸失去了自我。經歷了很多的虛妄追逐之後才發現,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了,這是何等悲哀呀。我們遺忘了真正需要的精神的自由,想要找回卻難上加難。

    清歡是平淡的人生狀態

    古時候有很多志向得不到施展的人,往往選擇逃避山林之中,比如竹林七賢,比如陶淵明。但這是別人眼裡的這些人的生存,其實在他們本人的心裡,他做了一個不需要任何人干預的決定,他是自由的,絕對的精神自由。人生於世,那種最舒服的狀態莫過於一切隨心,自在隨性。悠然見南山的不僅是一個耕夫,其實是一個與自然和諧一體的自由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正如蘇軾的描述,人其實很渺小,簡簡單單地生活才是我們本來應該有的樣子。世上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情,或者“物與我皆無盡也”,或者“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必想的太多,過度的追求可能適得其反。

    清歡是一種生存精神,那是對人生的豁達認識,也是一種觀瞻世間萬物的方法,在茫茫天地間,學著適可而止,學著簡單地生活。

  • 3 # 傾心原創

    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就這首次表面上的意思而言,所謂的饕餮盛宴終日飽食會讓人愚鈍,清粥小菜才是日子當中應該有的常態,這才是人間的煙火氣息,這才是日子裡的味道。

    有時候拒絕一些無謂的社交活動,推杯換盞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勞累,為了顯得合群而合群,實在是浪費生命。最有意思的生活而是做自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便是人間好時節。異曲同工之妙就在於此,煮一杯茶,烹一縷清湯麵,吟一闕詩詞。你一群人的觥籌交錯多費神哪,此刻,我一個人的歡樂,便勝卻人間無數。

  • 4 # 疏簾淡雲

    清歡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 ……林清玄

    無聲而漫漫的人生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從懵懵懂懂.少年不羈.風華正茂到歷經滄桑.閱經世事,砥礪前行,安靜從容。用平常心看世界,用歡喜心過生活。亦是,見落花有情,見流水有意。用詩意描繪生活,萬物皆成詩意;用感恩的心彙集山水,賞悅目的畫。微笑自自然,安靜從容便是我的…人間至味是清歡!

  • 5 # 雲子衿

    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全詩如下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在早春時節萌發出春意,沙灘在放晴後的天空下,盡沐晴暉。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看見洛河水漫無邊際。

    在南山,我和倩叔飲乳白色的好茶,食新鮮野菜

    ,此刻我感到了人間真正的歡愉。

    這是蘇軾的一首紀遊詞,是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別黃州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上任時,路經泗州,與劉倩叔同遊南山時所做。

    當時的蘇軾已經過了“烏臺詩案”的牢獄之災,並在黃州耕田務農,他此刻已由蘇軾轉變為蘇東坡,自稱東坡居士,這是他人生中一個極大的轉變。

    他在黃州耕田地,蓋雪堂,築水壩,建魚池。他喜悅於自己莊稼的生長,醉心於農耕生活的閒適。在遠離朝堂爭鬥的地方,,他體會到一種身心的輕鬆和無限的歡愉。

    無奈一紙詔書,將他調離已生活習慣並找到快樂所在的黃州,要去汝州上任,當他與朋友一同共飲清茶,共食新鮮野菜時,他深覺,清淡人間帶給他的歡愉是無比珍貴的。

    遠離官場,置身村野,有大自然的清風明月,有閒適輕鬆的生活,人間清歡最是人生真味!

  • 6 # 此箋

    “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蘇軾的《浣溪沙》,他於早春時節與朋友劉倩叔一起遊覽南山所作。此時的蘇軾,即將結束在黃州長達四年之久的貶謫生活,內心深處正如這旖旎春光,一片明媚、燦爛與開闊。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詞的上闋,描寫了詞人與朋友路途中關於春景的所見所聞,富有生機與活力;詞的下闕,刻畫了詞人品嚐清茶野餐之後的獨特感受,以一句兼具有禪意與哲理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收尾,寄予了詞人於平常生活自得清雅恬適之樂的審美意趣和生活態度。

    在蘇軾眼裡,“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樣的清歡,不是簡單字面意義上 “清淡的歡愉”那麼簡單。它是一種質樸無華的沖淡平和之美,出於自然,卻韻味醇厚。它不是隱居山林的遺世獨立,也不是高居廟堂的故作高深,而是於平凡生活中捕捉生活的真諦,返璞歸真。就《浣溪沙》而言,蘇軾此刻的清歡,就是因為欣賞到早春時節南山秀麗的風景,品嚐到立春時節的“雪沫乳花”和應季野餐的“蓼茸蒿筍”,內心就感受到了難得的歡愉與舒暢。這種清歡,與高官俸祿無關,與俗世羈絆無關,只是一種簡簡單單的歡喜與寧靜。

    不僅“人間有味是清歡”,而且“浮生難得是清歡”。遊春賞景,品茶野餐,看似容易滿足,但得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人生感悟,卻是屬於蘇軾自我悟道之後“大道至簡”和“絢爛至極歸於平淡”的一個漫長過程。蘇軾一生坎坷,經歷了人間的大起大落,“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可謂是寫盡了人世的顛沛流離。也只有經歷了這樣的滄桑鉅變,蘇軾才能在艱難苦恨之中,深切明白“人間有味是清歡”的道理。

    蘇軾的曠達與疏闊,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所練就的,也曾經歷過“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的苦悶與彷徨。在數次與命運的交鋒過程之中,蘇軾找到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相處之道,即使簡單的一頓野餐和一杯春茶,也能讓他欣賞到平凡生活的沖淡平和之美。木心曾經說過,生活的最好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於蘇軾而言,不管冷冷請清抑或風風火火,生活都是根植於自己曠達清雅的內心,充滿了煙火氣。清歡是歡愉的,也是寂靜的;是清雅的,也是開闊的;是質樸的,也是真誠的。

    “人間有味是清歡”,不在生活的別處,只在本心,是“此心安處是吾鄉”,是“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 7 # 媞說

    一、這句出自北宋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1084年蘇軾被貶黃州之後,又前往汝州赴任時候寫的。作者用素描的手法,寫了自己在農莊的一頓簡單午餐,雖然粗茶淡飯,沒有大魚大肉,卻嚐到最早的春味,心情舒暢,不由地感慨還是這種清淡的歡愉最值得回味。

    二、“人間有味是清歡”頗富哲理的結尾,給人們帶來無限遐想和思考,也隱含了作者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名利誘惑,相互傾軋,勾心鬥角,真心生出厭倦,反而對普通百姓山野田園的樸素、單純、簡單幸福生活的嚮往。

    三、蘇軾之所以發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喟嘆,還在於他此時已經經歷“烏臺詩案”牢獄之災,經過王安石等人積極營救,坐牢103天后,鑑於太祖趙匡胤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沒有生命之憂,最後得以從輕發落,貶至黃州。蘇軾的報國熱情遭受打擊,從此人生態度發生轉變,到了黃州以後,開田種地,寄情山水,寫下《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東坡居士”的別號也是在此期間起的。

    四、“人間有味是清歡”至今對於人們還是有警醒之意。面對社會的喧囂和人生諸多名利誘惑,如何保持本心,不隨波逐流,坦然面對得失。得意不驕不躁,失意不沮喪,做到知足常樂,卻又不忘循序漸進的達成人生目標。“人間有味是清歡”倡導的是一種拙樸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也是一種遇到逆境時候,極力超越自身侷限的精神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討厭一個人如何不讓對方察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