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待我施為地煞變

    就故事情節而言爛尾。

    馬親王本來想用‘’柯南式‘手法寫個反恐故事——作案時窮兇極惡,不斷有人被殺,扣人心絃,讀者盼望著主角趕快抓到兇手;後來才知道深有隱情,兇手多是為了復仇,曾受到過很重的不公平迫害,增加了戲劇的矛盾,引發了讀者的悲憫。

    馬親王也是用這個套路——一開始以為是一群窮兇極惡的惡徒要毀滅美好的長安,後來才知道這群惡徒是為國盡忠的第八軍團,受到了朝廷極不公平的待遇,現在要殺皇帝正國風。

    看上去增強了衝突和戲劇性,但問題是柯南里面兇手吐露身世都是被柯南逮住之後啊,之前柯南縱使已經知道也堅決不說,絲毫不影響前面讀者對抓住兇手的渴盼。

    馬親王卻在恐襲進行中就揭開了龍波一夥的責任,還透過其口說出了非常美好的理想。這情節原來還挺扣人心絃的,盼著千萬不要讓這夥無惡不作的傢伙毀滅了無辜善良的長安,一頁頁不忍釋卷地讀下去。現在發現這夥人原來一點都不壞啊,要殺皇帝挺好啊。你愛殺就殺唄。

    他們失敗了挺好,成功了也挺好,主角張小敬你愛幹啥幹啥去。原來渴盼的氣氛全被中和了。

    就算你再說殺了皇帝會天下大亂,殺皇帝會傷及無辜,那種緊張氣氛也挽回不了了。

    就像柯南里一個醫生被殺,一個教師被殺,一個牧師被殺,不斷有人被殺,並且都是德高望重的人。讀者自然渴盼柯南趕快找出兇手。可是你一開始就說,其實兇手的父親被他們燒死了,母親被他們撞死了,姐姐被他們侮辱殺害了,他們卻掩蓋了罪名,道貌岸然。你還會多盼著柯南抓到兇手嗎?甚至怪柯南多事都不足為奇吧?就算你再說同態復仇不可取,放任兇手殺人違反法律,應該走法律途徑才對,估計也無法挽回緊張氣氛吧。

    如果寫到狼衛死光,僅就故事性而言很好。反正看到蕭規跟張小敬鬥智鬥勇,反正我是沒有一點興致看下去了

  • 2 # Shalock

    如果這劇最後是“皇帝幡然醒悟,然後好人有好報,奸臣被嚴懲”。

    那它就是真的爛尾了。

    幸好,《長安》沒有。

    幕後最終黑手到底是不是徐賓或是其他人對於《長安十二時辰》而言很重要嗎?

    其實是誰在實施這樣的陰謀不重要

    重要的是 為什麼這樣的陰謀可以被實施?

    因為這部戲不僅僅是講述關乎信仰和現實的悲劇。

    它還講述的是這樣的悲劇,古往今來皆如此。

    《長安》講述的主角,從來就不單單是張小敬,也不是林九郎,徐賓,李必,太子,皇帝。

    他的主角,是人心浮動下的大唐階層百態。

    《長安》狠狠的在上面切了一刀,把這個外表光鮮,實際已經開始腐朽的社會體系血淋淋的剖開在你眼前。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這個體系內,當上層已經容不下更多的新鮮血液時,等待它的便只有倒塌一途。畢竟社會總資源,是有限的。

    當合法地上升通道被堵死時,剩下的便只有邪門歪道了。

    而且這種堵死是全方位的,從能力到出身到運氣。

    第八團為什麼無人肯救援?因為他們的領導蓋嘉運知道第八團有信仰,會為了心中的大唐死戰不退,所以他可以用炮灰換到更多的“軍功”,才能證明他的能力有希望繼續升官。

    徐賓為什麼要設局?其實徐賓是有理想的,他認為大唐應該更好可以更好,不應該是現在這樣。所以他挑撥何孚,龍波去殺林九郎,所以他救張小敬去保長安,所以他研發竹紙來提升國力,可是上位者已經"聽不見他說話”了,空有才華抱負能力卻無處施展,他最後只能用這種邪門歪道的方法來讓聖人慧眼識英雄,卻沒想到被聖人一句“八品小吏”澆滅了所有希望。既然 理想照不進現實,唯有以死明志。

    即便是這樣,徐賓臨死前仍然被姚汝能指罵他無資格說姚崇的“十說”,

    因為徐賓終其一生,仍不過八品小吏而已。

    而姚汝能出身是賢相世家,雖然他不過是個愛寫小說,有點熱血,以重振家門為理想的滑頭青年。可他憑藉出身,便可成為太子東宮衛率,四品官職。可即便如此,重振宰相家門的理想任然無法實現,還是得去替林九郎當棋子。

    更不要說李必,這個名門世家之後,出入皆權貴,7歲就可以和皇帝老兒聊天打屁。年紀輕輕便是六品以上,為太子心腹,執掌靖安司。而其實際能力,不過是太子黨下一眼高手低者,政場雛兒而已。雖有心懷天下的理想,其實仍敵不過屁股下“太子黨羽”的那張椅子。此人有天賦,有運氣,有出身,有人脈。但這場風波之後,仍不得不歸隱山林。

    崔器說他是兵,守長安的兵。窮人出身的僱傭兵,想想他要出生入死多少次,才能攢下賊頭八十四顆換來長安旅賁軍一職。他總以為實心辦事就可以升官,其實不過上層手中一顆棋子。手中職權李必一句話就能調撥給張小敬指揮,自己的兄長死了也就僅僅是死了。不然他為何動了心思想投靠右相一派?還不是看出來待著升遷無望。只不過到了右相那發現連做顆棋子的資格都沒有。無路可退,留給他的,只有絕望地以死戰換功。

    所以他就死了。

    皇帝老兒說:他想做大唐的神,做一面不能倒的精神旗幟。

    所以他可以不顧性命,也要體現愛民如子。

    皇帝老兒還說:他要無功無過,方可成就神格。

    所以他要群臣把“江山”的責任抗起來。

    可當跟隨他40年的大將陳玄禮請賜兵符來調兵護駕時,

    皇帝老兒卻說:“誰讓你站起來的!跪下!”

    作為大唐最高的權利者,唐玄宗想重塑信仰引領大唐萬年興盛的理想是真的,

    可把握權利中心,讓群臣相互制約,自己居中平衡的現實更是真的。

    所以當現實和理想有衝突的時候,

    即便是皇帝也只能讓理想跪下。

    蕭規說:我是旗手,我可以倒,旗不可以倒。他信仰軍人的職責,軍人的榮譽。可他發現自己在乎的東西根本就不被上位者放在眼裡,他已經沒有正常的渠道去申訴了,所以他來到長安找聖人,想問問聖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當他發現這是連聖人都解決不了問題了時,他只好堅持自己的信仰去死。

    長安十二時辰,就這麼冷酷無情的告訴你,歷史就是這樣,現實就是這樣。

    那些曾經堅持心中認為正確信念的人,如崔器,丁三,蕭規,魚腸,聞無忌,徐賓,祝茲等都死了,如程參,張小敬,李必都走了。。。

    活下來的,是牆頭草元載,是兩面暗樁的姚汝能,是隻想陪娘子不想工作的趙參軍,是待在家裡的蓋嘉運,是口蜜腹劍的李林莆。。。

    還有更多不知姓名的百姓平民,比如地下城裡的病婦,比如季姜,比如影女,比如新鄉村民,比如那些大唐盛世之下的那些丁三們,恐怕連看完這部劇的觀眾都不會關心想起。等待他們的是10年後的血洗長安。

    48集,階層百態的命運歸宿已經展現完畢。後面有沒有黑手其實不重要了,朝堂爭鬥還 會如何繼續也不重要了,因為大唐由盛轉衰的宿命已然展現,那麼長安十二時辰的任務也就已然完結。

    造成這一切的,並不是哪個人,哪個黑手。

    而是持有權利者被異化的人心。

    人性使然。

  • 3 # 光芒萬丈34957

    《長安十二時辰》告訴人們什麼是責任心,越是身份低下的人越有責任心。

    張小敬身為軍人,就知道要盡軍人的責任心,那怕被將軍背叛,也要為了大唐子民守衛好邊疆,那怕被官員背叛,也要為了大唐子民守衛好長安,那怕被聖人背叛,也要為了大唐子民守衛好民生。

    李必身為道人,就知道要格守天道,行為人民服務的大道,不讓人民受迫害,受剝削,受欺負。

    檀棋行為傭人,就知道要保護好人,不讓好受壞人欺負,用自己的命去換所愛之人的命,是個有正義感的人。

    士兵,道人,女人的責任心撐起了大唐的脊樑,有了他們的存在,才讓大唐子民看到了希望。

    可是結局卻是黑白的,就說明他們也無力迴天,只能去尋找能改變大唐現狀的人,在長安危險時再次拯救長安人民。

  • 4 # 栤篈1314

    《長安十二時辰》收官。最後的幕後主使也揭開謎底,竟然是一個八品小吏徐賓(薩珊金幣隱晦地指向安祿山,此處不展開了),而他設計如此大的一個局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能成為理國功臣。事實上,劇集的收尾不算是爛尾的。因為它符合一部偉大悲劇的特徵:沒有單薄的反派;那些錯了的人,也有那麼無辜的一面。

    首先《長安十二時辰》幾個主人公的選擇一再讓人想到道岔難題。龍波和徐賓是目的導向,哪怕程序不正義,哪怕會犧牲長安百姓的性命,但只要未來有一個更好的長安城,他們便在所不惜。你能說他們是惡人嗎?他們作惡,可內心中同樣有大善與信仰。真正令觀眾唏噓的是,知道歷史行進的我們,明白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徒勞的——殺了聖人,就必然會有一個更光明的長安嗎?

    其次每一個人的願景都是虛妄的,但努力卻不徒勞,從小乙到崔器等小人物的犧牲,並不徒勞。至少,讓變壞來得慢一點。

    最後有些東西沒必要的過於明顯,而留下一點線索讓觀眾去琢磨也很不錯。劇情上雖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局,但總體來說,十二時辰這部劇從頭到尾,一直保持著燒腦的節奏,情節耐人尋味,最後的結尾瑕不掩瑜吧!?

    你們怎麼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確定戀愛關係前,主動和被動的女生,哪種更容易獲得長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