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箋
-
2 # 筱然文化
但是關於這句話的出處,卻沒有幾個人知曉,“詩酒”“年華”多麼美妙的詞,這樣的意境,只有存在於詩詞裡。不錯,這句話,就是出自蘇軾筆下。
蘇軾,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收有很多知名門徒,黃庭堅就是其中之一。
蘇軾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前文所說的“詩酒趁年華”,正是出自蘇軾的一首詞,詞牌名為望江南。
宋·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只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城內則是繽紛競放的春花。更遠處,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暮春。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
“超然”二字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蘇軾《超然臺記》謂:“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
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詞。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透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瓏,以詩為詞,獨樹一幟,連珠妙語似隨意而出,清新自然,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尤其是名句,“詩酒趁年華”,可謂是全詞的點睛之筆。他闡述的道理是: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
“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
3 # 桃花塢裡桃花扇
“詩酒趁年華″是蘇軾《望江南》這首詞裡的尾句,也是全詞的精華。它和此詞開頭的一句“春未老″相應合,映襯需抓緊時機、暫忘塵世間一切,借詩酒以自娛,讓心靈進入“超然″的崇高境界。蘇軾當時在山東諸城,逢密州指令修葺園北舊臺(後稱“超然臺″),作者登臺眺望滿城煙雨,觸動思鄉念,旋即寫下了此詞。……“春未老,風細柳斜斜″,點明季節將至春暮,借“試上″直指登臨遠眺,以“半壕春水一城花",讓春水與花秀展現,然後才回到煙雨籠罩的城池萬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寒食後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欲歸而又不能歸,主要是公務在身,其次仍心念仕途進取,尚備忠君及社稷之宏願。雖如此,作者內心其實也具矛盾,即眼前之景觸動了思歸情,又不可能得到滿足,於是只好自我排解與安慰。…“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也只有這樣做,才能暫時得到勉強的解決,儘管是無可奈何之舉。…最後一句:“詩酒趁年華″,上文已經表過,是與“春未老”相呼應的,既寄情於“超然″、又期望於春意在最後階段的勃發!…然而,我們至此似乎又隱隱察覺到,這個“春未老″、似乎還蘊涵著作者的另一層心思,即時令的春、是針對自己感到老大無成而發的,所謂“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見心裡是很不舒適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蘇軾實際上早已知道自己、是根本達不到“超然”的!……(謝謝啦)!!
-
4 # 病殘詩人
詩酒趁年華
作詩喝酒青年佳,
老無記憶眼睛花。
五臟六腑功能衰,
:傷肝損肺酒量差。
我對詩酒趁年華,
就是這樣理解它。
-
5 # 楚雲卿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全詞如下: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詩和酒,是中國古代文人兩大慰藉。
俗話說詩言志,詩歌可以抒發內心的情緒和志向,包括你人生的際遇、挫折和苦難,乃至一切人生的體驗,都可以透過詩歌去記錄,去表達,去抒寫。詩歌既是人們精神解脫的工具,也是心靈寬慰的良藥,是精神解脫的最高雅文明的形式。
而酒,就如曹操《短歌行》所說的那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道出了一種人生共同的感受。以酒解憂,高歌縱酒,是中國古代獨特的生活方式,受所有詩家文人的青睞。
無論是“斗酒詩百篇”的李白,還是“天雲苟如此,且進杯中物”的陶淵明,酒之於詩人,是一種精神解脫的方式,讓人一時能忘卻現實,溝通物我,迴歸到精神樂園。
對於古代文人來說,詩和酒是不可分割的。就像蘇軾詞作344首,但含“酒”的詞就有78首,”。因此,蘇軾才會說:“詩酒趁年華。”
以上是表面的解讀,再來解讀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這首詞的背景,乃至蘇軾寫這首詞時,內心真正的寄託和感受。
很多人透過這首詞認為,蘇軾此時是曠達超然的,但其實,此時的蘇子瞻並不超然。
這首詩作於“烏臺詩案”之後,蘇軾經歷三個月的牢獄之災,還差點被殺頭,後來僥倖不死,貶職到黃州,經歷了這樣的一個事件,蘇軾才真正認清了人生的真相,於是開始學會淡然,去真實地表達自己。
比如初到黃州寫的 《卜算子》,詞曰:“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的是歷經大難之後的驚恐和被貶的孤寂憂憤;第二年的 《赤壁懷古》,“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尊還酹江月”,寫的是自己的無奈。
只有到了 《定風波》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個時候蘇軾才有了真正的超脫,面對挫折和打擊已經泰然自若。
所以,說出“詩酒趁年華”的蘇軾,並非表達內心的曠達。而是透過“ 休對”、“ 且將” 把難以解脫的苦悶,以強作“超然”來自我安慰。
但是反過來講,正是因為經歷了這樣深重的災難,蘇軾仍可以說出“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樣積極樂觀的話,無論他內心是否真的超然,都不妨礙它是鼓舞人心的力量,給人熱愛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這句詩告訴我們,一個人,你不要害怕挫折苦難,只有經歷了挫折苦難,你才能具備大智慧,你的人生才有了深度,你才可以真正面對風雨處之泰然。在幽暗的歲月中,仍要“詩酒趁年華”,保持對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熱愛。
-
6 # 文字的二三事
“詩酒趁年華”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望江南·超然臺作》。詞人登上超然臺,全城的暮春景象盡收眼底,眼前的春景勾起了詞人的思鄉愁緒,然而有家不能歸使詞人深感無奈。既然無法改變現實的狀況,姑且就抓住這即將消失的大好春光作詩飲酒吧,表現了詞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望江南·超然臺作》的全詞如下: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詞的大意是:
春天還未消失,微風輕細,柳枝歪斜搖曳。登上超然臺俯瞰,半壕的春水,滿城的紅花。朦朧的春雨籠罩著千家萬戶。
寒食節後,從醉酒中醒來卻嘆息不斷。不要面對老朋友思念家鄉,姑且點燃新火煮新茶。趁此大好年華抓緊時間作詩飲酒吧。
詞意賞析:
上片:“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春天還未消失,正值春季,微風輕細,柳條在春風的吹拂下歪歪斜斜地來回搖晃。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超然臺“是蘇軾上任後重新修葺的臺,其弟為此臺起名”超然“;”壕“指護城河。詞人登上超然臺向下俯瞰,映入眼簾的是半壕的春水和滿城的鮮花。“煙雨暗千家。“ 春雨朦朧,籠罩著全城的千家萬戶。上片主要寫景,寫的是暮春之景。暮春時節,春天即將消失,但是景象依舊美好,到處都是勃勃的生機。
下片:“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寒食”指寒食節,在清明節前兩天。寒食節過後,詞人從醉酒中醒來卻發出了嘆息聲,應該是心有所憂。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姑且用新燃的火煮新茶。寒食節期間,家家戶戶禁火,寒食節過後,才可再次點燃新火。而且寒食節一過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回鄉掃墓的時候,然而詞人有家不能回,故思念起了家鄉。用新火煮新茶是詞人對思鄉之情的一種派遣。“詩酒趁年華。” 趁著大好年華作詩飲酒。“年華”對應的是上片的“春未老”。此時,詞人將世間的任何煩惱憂愁拋擲一旁,在暮春的光景裡作詩暢飲,表現了詞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
7 # 路尋寫作創富
怎麼理解“詩酒趁年華”這首詩?先看看蘇軾當時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公元1074年,蘇軾杭州任期已滿,因蘇轍在濟州任職,便申請調往山東,擔任密州太守。蘇軾剛到密州時,密州正處在“蝗旱相仍,盜賊漸熾”的緊張局勢中,一年後,他把這裡治理得井井有條,重修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
公元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這首《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登上超然臺的那一刻,他思鄉,他為壯志未酬而傷感。可是很快他便調整好了情緒。不要對著老朋友思念家鄉,那樣就會使思念倍增,既然無力改變現狀,又何必用感情來折磨自己呢?還是用新火來煮一杯新茶吧,這美好的春光正好用來作詩醉酒啊!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豪放超然的襟懷和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
詩酒趁年華,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當下的一切!
回覆列表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詩酒趁年華“正是出自蘇軾的這首《望江南·超然臺作》,從詞中可以看出,蘇軾登超然臺望遠,滿城春色卻勾起了故國家園之思。彼時正是寒食節剛過,雖情難自已,但在酒醒之後,不免自我安慰:不要在故人面前沉湎於故園之思,不如點上新火,煎上新茶,趁著這美好的年華,一起醉酒作詩。
因而,“詩酒趁年華“對於蘇軾來說,既是擺脫思鄉之情的自我勸慰,也是珍惜美好年華的自我提醒。蘇軾的圓融通達就在於此,即使一生宦海沉浮,屢遭坎坷,也總能自我超脫,進退自如,修得一份從容與瀟灑。 “詩酒趁年華”其實與“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精神核心一以貫之。
至於後人怎麼理解蘇軾的“詩酒趁年華”,那就要看個人心中苦苦追尋的是什麼,真正看重的是什麼。吟詩作賦,品茶醉酒,相忘於江湖,那只是蘇軾窮則獨善其身的一面,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有達則兼濟天下的另一面。
對於現代人來說,詩酒趁年華,有人會理解成及時行樂,有人會理解成自由不羈,還有人會理解成自我奮鬥。但不管是哪一種,看重的無非就是名、利、情、愛這幾樣。選擇任何一種,都意味著有取捨,有代價。選擇了它,就要承受它。
年華不是隻針對青春年少,每一個階段都有屬於自己的年華,都不容輕視。在這個自由奔放的時代,詩酒趁年華,趁的不只是一個好的時光,更是如蘇軾這般樂觀的心態與超然的胸懷。每段年華有每個人希望做的事情,但一以貫之的精神核心不能變,那就是“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