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夫166752287
-
2 # 逸楓煙雨
幾個方面吧,封建統治集權要求,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後世公認,宣傳一種忠君的思想,另外李世明南征北戰,大唐江山大部分是他打下來的,軍事上,諸葛亮的八陣圖,著的兵法都是很大的財富,或許李世民軍事上的成就多源於對諸葛著作的鑽研吧
-
3 # 華夏龍魂8
可能是因為諸葛亮如此才華,縱橫捭闔,足智多謀,精通奇門盾甲孫子兵法的奇才,鬼才,終身也不背叛漢室,奪權篡位,直到死去。(一生不侍二主)
政治家說崇拜本來就不妥,大家想想一個有道德意義上的好人,怎麼可能爬到權力的最高峰?根本不現實。基本上都是上位後對自已的包裝而已。
現在正所謂有貶損之事件,很多情況下也證明了,民智已開的表現。
-
4 # 飄泊故鄉異鄉客
不止是李世民,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已經很受推祟了。而他的過手司馬懿就稱他為天下奇才。也。鍾會、鄧艾入蜀時嚴禁兵將毀壞、騷擾武侯廟和諸葛亮故居家人,而到了司馬炎三分歸晉之時,司馬炎出於政治須要,開始神話諸葛亮。所以說諸葛亮在死後不久己經開始受到了帝王的崇拜。為什麼會這樣?可以說諸葛亮是一個政治全才的完人,在他身上沒有缺點。世家出身,大帥哥一枚,文可興邦,武可以以一州之地打的中原上國只有防守的份,權傾天下卻不待權而嬌。名為蜀相,實為蜀主,但依然奉公律己,從未用公權謀私。主政蜀漢十四年沒有給家人留下什麼財產,這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出第二個。諸葛亮歷來受人世人所祟拜,不單單隻有一個李世民。只是現在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枉顧事實,標新立異。
-
5 # 布穀鳥講歷史
因為諸葛亮是個好員工,所有老闆都喜歡這樣的好手下,豈獨李世民哉!
萬世之師表,語出《三國志-魏書-文帝紀》,本是稱讚孔子的,放在諸葛亮身上也絲毫不為過,因為諸葛正是儒家推崇的忠義能臣的楷模。是歷代帝王,夢想中的完美好員工。
一、老實可靠
諸葛亮足夠忠心,在德行上幾乎無愧天地。田氏代齊、司馬篡魏,歷代帝王極盡權謀帝王之術,鳥盡弓藏,杯酒釋兵權,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擔憂臣屬做大,代替自己。諸葛亮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忠義放在第一位,劉備臨終託孤,能放言“如果阿斗不行,你就取而代之吧!”這是多麼重的信任,也是對諸葛忠誠的足夠自信。
二、踏實能幹
歷代有德無才的書呆子多了去了,人品好,才藝好,跟能辦事兒是兩碼事兒。諸葛不僅德行無虧,才能更是得到歷代公認。隆中對定下三分天下的戰略,而後出山實現戰略目標,這就超過了多少誇誇其談之輩。諸葛亮理政能力非常強大,數次北伐,窮兵之下而民無怨色,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魯迅說其“智多近妖”。
三、情商無敵
德才兼備已經難能可貴,百年難遇,諸葛更能做一個團隊完美的粘合劑角色。對上能使主公安心,對同僚能協調矛盾,對下能安撫百姓。馬超帶人來投靠主公,被封五虎上將,關羽非常不滿,問諸葛“那小子有啥本事?”諸葛特地寫信給關羽“馬超才能出眾,堪比張飛,跟二爺比還差些。”把關二爺哄的美美的,化解矛盾。
歷史上德才兼備的名臣雖然不多,也有一些,但能善始善終,得到天下好評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有德、有才,又能完美髮揮出來的好員工真的非常少。像諸葛這樣,忠實可靠,能不讓老闆擔心;能力出眾,能不讓老闆憂心;協調能力強,能讓老闆省心。這樣的員工,哪個老闆不喜歡勒。
-
6 # 希望星晨58298869
1.惺惺相惜。
作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受歷代仁人志士的關注與親睞!他的一分天下為三國的“隆中對”,他的“聯吳抗曹”的宏觀設想,他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戰術無不體現了作為出色軍事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卓越才能,喜歡人才、而同樣是政治家、軍事家的李世民換位思考後自然會欽佩有加!
2.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形象和精神,能為太宗統治期間的朝臣樹立光輝的榜樣!
李世民曾經評價諸葛亮是“王佐之才”。據《新唐書.魏徵傳》:李世民曾經問:“徵與諸葛亮孰賢?”這是給魏徵樹立一個標杆!意思是做宰相要向諸葛亮看齊,很明顯讚揚諸葛亮也有出於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的考慮!
3.受自己文臣武將的影響。
眾所周知,大唐宰相岑文字與魏徵都是諸葛亮的鐵粉!而為李世民開疆拓土,南征北戰的一代名將李靖也對諸葛亮頂禮膜拜,李靖在《李衛公問對》當中,高度評價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大唐的智囊與戰神都對諸葛亮五體投地,李世民能不心有所動?
-
7 # 凌煙歷史社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崇諸葛亮呢?我覺得主要是用來教化臣民,鞏固皇權,無論哪個皇朝主政,無不把他作為忠君、勤政和廉政的楷模,當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作為顧命大臣,當時整個蜀國完全是由他做主,他完全可以取代劉禪,改朝換代,但是他沒有,儘管劉禪是扶不上牆的阿斗,他依然竭盡心力輔佐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世民作為皇帝,為他打天下的功臣太多,唐朝也是與士大夫共天下,他擔心自己的後人被人篡位,因此,他要樹立一個典型,讓臣民學習,而忠君、勤政和廉政的諸葛亮無疑是最好的人選。唐朝時設定武廟,把諸葛亮列入了武廟十哲之一。
另一方面,諸葛亮文武兼備,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提出的《隆中對》一直以來都是劉備和蜀國的基本國策,諸葛亮在漢中修士勸農,開拓農田,興修水利,使百姓安居樂業。軍事上,諸葛亮的著作《南征》、《北伐》、《北出》以及他推演的八陣圖都對軍事界有很大影響,而李世民南征北戰,作為一個馬背上打江山的皇帝來說,諸葛亮也值得他推崇。
-
8 # 歷史神評
諸葛亮政務纏身,重大的干係,會左右他部分的判斷,而郭嘉卻不擔些許責任。曹操處事多下重手,諸葛亮治蜀,需得人心。所以沒有曹操放得開手腳。亮之苦衷,千古一嘆。
-
9 # 江右第一毒舌
諸葛亮確實是一個完人。領兵能夠征戰天下,五次北伐,每次都有斬獲,治理國家有章有法。最重要的是諸葛亮的忠誠,大權在握完全可以取代劉蟬,然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世民推崇諸葛亮,也是因為政治需要,李治儒弱,李世民需要長孫無忌和李績兩個人盡力輔佐。
-
10 # 玉鳳儀凰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李世民崇拜諸葛亮說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一致。我也崇拜諸葛武侯,其餘的還有唐太宗,彭元帥,周總理。
那麼諸葛亮身上有什麼值得敬佩的地方呢?
1.首先諸葛亮是英雄,是仁人君子。諸葛亮是賢相忠臣的楷模,史書稱讚“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2.諸葛亮才華橫溢,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莫測之計”他是軍事家、謀略家、發明家、文學家以及音樂家。諸葛亮創作《八陣圖》、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孔明燈、饅頭等等,莫不構思巧妙,盡得其宜。他還精通音樂,好為《梁父吟》,與周瑜等人彈奏高山流水,曲高和寡。古往今來,身兼數家之長的人寥寥無幾。試問如此全才的人怎不令人敬佩?
-
11 # 週末班車
三國演義為例 我來解釋一下諸葛亮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崇拜,這個只代表個人立場
照你這麼說!是不是侵略戰就是正義了呢?哪裡有那麼多人崇拜了,我就是崇拜郭奉孝的。首先諸葛亮是維護漢王朝的統一,因為當時漢王朝才是正統。犯上作亂者當然是要剷除的了。難道由著這些反賊發展壯大不成,孫曹他們就屬於要推翻正統的人諸葛則是維護正統的人。在正統王朝面前一切一切的叛亂者都要以戰爭的形式予以剷除,這怎麼能是內戰,這是一個維護正統清除叛亂的偉大戰爭,不剷除叛亂怎麼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呢。
往往維護正統者會成為叛亂者,歷史上黃袍加身的事情可謂是屢見不鮮。因為成功的維護者必然擁有強大的實力、軍事力、統治力、號召力、諸葛亮恰好就擁有這些特質然而諸葛亮卻沒有黃袍
加上,而是嘔心瀝血的繼續著他的維護大業、統一大業。
綜上所述一個維護正統剷除叛亂而不成為叛亂者的這樣子的一個人,維護正統可以看出他仁孝,剷除叛亂不叛亂可以看出他不畏艱辛不懼死亡這表現的是勇忠義。
如此一個仁孝勇忠義之人,這樣一個近乎完美之人,這樣難到不應該崇拜,這人恰恰擁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他是英雄。
凡英雄者皆可崇拜。
-
12 # 麻辣隋唐
唐太宗確實比較欣賞諸葛亮,而且喜歡拿諸葛亮說事兒。至於是否達到崇拜的程度,看完下文便知分曉。
有一次,李世民曾對宰相房玄齡等人說,為政應該講求大公無私。以前諸葛亮曾經嚴厲懲罰過廖立、李嚴。但前者去世時,廖立、李嚴卻哭的非常傷心。如果兩人不是被處罰的心服口服,不可能是這樣的反應。這就是李世民拿諸葛亮的大公無私作為標杆,在敲打貞觀群臣。
又有一次,李世民問群臣,魏徵與諸葛亮到底哪一個更厲害? 一位大臣答道,諸葛亮既能夠作為宰相在內管理政務,又能夠作為統帥出外帶兵打仗,可謂文武全才,這不是魏徵能比的。
李世民卻搖頭道,非也!魏徵通曉至理,忠心進諫,總希望我對天下的治理能夠盡善盡美。這不是諸葛亮能夠比得上的。 [帝曰:“徵蹈履仁義,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
從此話看,李世民對於諸葛亮顯然還沒到崇拜的程度。否則,他也不會說自己的偶像還不如魏徵。
不過,這雖然回答了題主的問題,卻又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是站在恭維的角度,李世民認為魏徵比諸葛亮更強的觀點對嗎?
如果單指忠心進諫,敢於糾正君主錯誤的能力,諸葛亮確實不如魏徵。要知道,單論君主的強勢程度,橫掃群雄的李世民無疑要大大強於被稱為“一個好老闆”的劉備。據史書載,李世民性格剛毅,英氣逼人,就算沉默不語,冷峻的眼神也能殺死人。由於氣場太強,不少大臣彙報工作時總會不由自主的緊張和結巴。為了讓大臣們放鬆,李世民甚至要在臉上堆上勉強的假笑,說話刻意的和氣,即所謂"假以辭色"。如果哪天他脾氣不好拍案而起,就等於是捅了馬蜂窩,連宰相房玄齡都會嚇的六神無主。
但即便是面對如此強勢的皇帝,魏徵認為對方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也依然會直言不諱,對皇帝無情打臉,甚至一度逼得李世民想殺他也毫不退縮。這樣的膽略,也確實是沒誰了。
而以大局為重的李世民當然也逐步認識到了魏徵的價值。否則,也不會說出連諸葛亮都不如魏徵的話。特別是貞觀十九年,也就是魏徵去世後兩年,當李世民結束遼東戰爭時,由於沒能達到預期目的,他還非常感慨,說如果魏徵仍在世,一定會阻止我發動這場戰爭。可見魏徵對於李世民無可替代的影響力。
反之,諸葛亮在進諫方面似乎有很大提升空間。比如當劉備一意孤行,發動針對東吳的討伐時,諸葛亮明知前者不對,卻沒有堅持勸諫,反而嘆息說,如果法正還在,一定能夠阻止主公。
當然,諸葛亮也有諸葛亮的優勢,比如治理國家,領兵打仗等,確實非魏徵可比。但這方面已有諸多文獻描寫,本文不再贅述。
-
13 # 過往的歷史是面鏡子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卿等豈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賢者,若如此,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
簡單來說,就是告訴大家要以諸葛亮為榜樣就是了。
對於群臣而言,諸葛亮被劉三顧茅廬,代表著在上位者禮賢下士的美德,可以藉由歌頌諸葛亮來提醒君王善待群臣,各項福利要給好給滿;另外諸葛亮被劉備慧眼識英雄的事蹟,同時也撫慰了失意政壇計程車人之心。例如李白就有許多表達對於諸葛亮與劉備魚水相得的情誼感到欽羨的詩,像是《留別王司馬嵩》的其中一段餘亦南陽子,時為梁甫吟......願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
當然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諸葛亮在品德上的無瑕以及秋風五丈原的悲壯,都是很容易為後人所同情,甚至是為其抱不平的因素。人大多都會對於過於壯烈的失敗者寄予憐憫,這種情懷一旦被放大,就很容易被浪漫化。例如西楚霸王項羽,即便最終在烏江自刎,但霸王別姬的故事卻傳唱千秋百世。其實與諸葛亮同時代的關羽變成了關帝,多少也有這樣的情愫。
回覆列表
軍事上,佐劉備而定三分天下;政治上,善治國而讓域內清明;官德上,擁重權而不弄權貪腐;心志上,忠漢家而無篡逆之心。作為後代有作為的皇帝李世明,正需要這樣的臣下輔佐。